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功能动作筛查是功能训练体系中的第l部分,运用该测试可以识别高水平排球队员的基本动作能力和损伤风险,能发现运动员潜在的动作模式不良和身体的薄弱环节,提示运动损伤风险,为改进训练计划,针对性康复训练提供参考。为协助教练员制订训练计划,减少伤病发生及提高运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选取海南师范大学30名高水平排球队员进行身体动作模式测评,由4名评分员进行评分,各项评分一致性良好(k=0.68~1)。结论显示:通过FMS测试结果发现,近一半队员得分低于14分,且男女差异不显著。控体俯撑、肩部灵活性、体旋和深蹲测试是排球队员容易出现疼痛项目,疼痛部位主要在腰、肩、踝部;对称陛测试项目中控体俯撑男女运动员得分最低,且女性对比男性差异显著;非对称项目测试中,体旋得分最低,过栏架步、前后分腿蹲两项测试左右不对称比例最高。
关键词:功能动作筛查;高水平运动队;排球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662(2015)06-0060-04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一方面是我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成为学校的特色和品牌,但是相对于体育系统的专业运动队,高校运动队的科研、医疗后勤保障等方面较弱,如何协助教练员制订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减少高水平运动员伤病的发生,提高运动成绩,显得尤为重要。功能动作训练体系是近些年引入我国体育界的一种新的训练理念与方法,大量借鉴了现代康复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将基本动作完成质量放在了训练关注的重点,在—定程度上规避了传统训练理论和方法对身体和健康带来的损害。
功能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是功能训练体系中的第l部分内容,由美国理疗师Gray Cook于2001年首次提出,他和他的团队认为无论在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提高运动成绩训练,还是在运动专项训练之前,应首先控制基本动作模式的局限和不对称、灵活性和稳定性。于是FMS在国外被广泛认可,并使用在竞技体育、军事、健身等多个领域,用以评价人体完成基本动作模式,从而发现其身体薄弱环节,近几年FMS引入国内,一些专业运动队、俱乐部球队逐渐使用FMS测试指导训练,但在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鲜有使用。笔者所在海南省排球氛围非常浓厚,我校高水平排球队队员大都来自“排球之乡”文昌,屡次在全国、全省排球联赛、沙排锦标赛获得佳绩,但一些队员遇到的伤病、运动瓶颈等问题不容忽视,本文拟对我校高水平排球队运动员进行功能动作筛查,为更好地掌握运动员的基本动作能力、损伤风险,提高运动水平,制订训练计划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功能动作筛查在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应用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法
1.2.1.1测试内容 使用FMS测试套件,参考评分标准进行测试。FMS测试由深蹲、过栏架步、前后分腿蹲、肩部灵活性、直膝抬腿、控体俯撑、体旋7种典型基本动作模式共12项测试(非对称测试2项,左右对称测试5项),以及3个附加伤病排除动作的测试组成。每种测试动作有3~5项具体的动作标准,这些标准可以判定受试者基本动作模式是否准确,完成动作时各部位是否稳定、协调,是否出现局限、代偿动作或疼痛。
1.2.1.2评分标准 每项动作评分为0~3分4个等级,准确完成FMS评分规定动作要求记3分,出现代偿动作或不稳定记2分;无法完成2分动作标准记1分;完成动作过程中出现疼痛则记0分,3个附加伤病排除动作与相应的测试动作配对使用,出现疼痛则记为0分。统计总分时,左右对称项目取单侧最低得分为该项最后得分,最高分为21分。
1.2.1.3测试过程 先记录30名运动员的基本信息,然后他们在安静状态逐一进入测试间进行测试,由4名评分员进行评分。运动员听从指导语完成测试,每个动作进行3次重复测试,期间不教授动作,不说明得分原因。
1.2.2实验对象 选取海南师范大学高水平排球队运动员为实验对象,为了排除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在选取受试者时惕除6个月内患有持续骨科损伤的运动员,同时遵照自愿完成FMS测试原则,最后确定30名排球运动员,男子16人(一级运动员9人,二级运动员7人),女子14人(一级运动员8人,二级运动员6人)为受试者,基本情况如表1。
1.2.3数据统计法 收集所有数据经由SPSS17.0、Excel软件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排球队运动员FMS测试整体情况 FMS测试通过完成基本动作模式所需要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协调、平衡及本体感觉等表现,筛查疼痛,发现受限的、不对称动作模式及代偿动作,从而发现身体薄弱环节,并预测受试者参与运动的风险。
本文通过4名评分员对30名排球运动员FMS测试评分,评分员各项打分一致性较好(k=0.68~1)。统计结果(表2)发现,队员总体平均分为14.50±1.98,其中男性为14.91±2.21,女性13.86±1.46,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258>0.05)。测试结果总分区间为11~18分,依据Kiesel等、Chorba等研究认为为损伤风险的阈值为14分,当总分≤14分损伤的几率将增加4倍以上。本研究中总分≤14分,男性7人,占男队总人数45%;女性8人,占女队总人数的57%,预示一半队员都将存在较大的损伤风险。在测试中,有12名男运动员分别在测试深蹲、肩部灵活性、控体俯撑、体旋中出现疼痛,8名女运动员出现疼痛的项目是控体俯撑,反映排球运动员疼痛部位主要在腰、肩、踝部,疼痛提示这些部位有劳损、不平衡和炎症等,这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较为一致。
2.1.1 FMS测试中对称性动作得分情况 FMS测试中深蹲和控体俯撑为对称性项目,只有1个筛查得分。深蹲是许多技术动作的组成部分,它测试反映双侧肩、髋、膝、踝在对称姿势TN活性及核心区的稳定陛。由于正确地完成深蹲筛查,要求在封闭运动链中踝关节的背屈,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胸椎关节的伸展以及肩关节的屈曲和外展,本研究发现(表3),男排运动员得分在3分、2分区人数较多,而女排运动员主要在2分区,导致运动员无法得到3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1)下肢灵活性受限,包括髋关节屈曲不佳,表现为深蹲程度不够,大腿无法低于水平线;或封闭运动链踝关节背屈不佳,表现为深蹲时脚跟抬起而无法贴住地面。笔者认为原因在于排球运动员较为重视下肢力量的发展,尤其是大腿前群肌、臀部肌肉力量练习较多,如,杠铃深蹲、蛙跳等,造成大腿前群肌和臀部肌肉力量大,但伸展性不够,而踝关节背屈肌群(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等)紧张,也使得下蹲时需要抬起脚跟,这与专项步伐时往往要求采取垫脚尖姿势有关;2)躯干上部灵活性受限,表现为下蹲时匕体前倾,木杆超过脚尖。这与腰背力量不平衡有关,下蹲时背部力量较腹肌薄弱而无法保持匕体正直。排球技术动作中,如,扣球、发球等往往需要腹肌发力,身体素质练习时也强调腹肌力量,因此,背肌力量练习较少而显得相对薄弱。 控体俯撑用来筛查人体核心区的稳定陛,3分动作需要以上肢俯撑动作模式开始,身体以1个完整的单元撑起,2分动作为降低双手位置,完成上述动作要求,不能完成则为1分。本研究中男排运动员3分和2分区人数较多;女排运动员得分集中在1分区和0分区,目平均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8<0.05)。动作完成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胸、腹部及四肢不能同步撑起,这与核心区力量差及身体协同作用意识差有关;部分女性运动员也存在上肢力量差或肩胛稳定性弱,而无法撑起,有近1/3的男运动员,超过半数的女运动员在完成俯撑动作时或排除性动作时,腰部出现疼痛。从排球运动项目特征看,主攻、副攻、二传位置都需要较好的核心区力量及上肢力量,但从测试结果来看却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背部力量薄弱,既容易导致损伤,也容易影响力量的传导,对于女运动员还要特别注意增强上肢力量及稳定性。
2.1.2FMS测试中非对称性动作得分情况 FMS测试中直膝抬腿、肩部灵活性、体旋、过栏架步、前后分腿蹲这5项筛查动作属于非对称性动作,即:每项筛查分别有左右侧2个得分。左右侧得分不一致,差异越大,说明左右侧存在不对称的动作模式,可能是结构性和功能性失衡或不规则造成,Gray Cook认为不对称或单侧的动作限制问题,比对称的或双侧的动作限制问题更加严重。本文研究发现,过栏架步、前后分腿蹲2项测试,左右侧不对称人数较多(表4),性别间无差异(P过栏架步=0.105>0.05,P前后分腿蹲=0.502>0.05)。
在筛查中,过栏架步平均分低,且左右不对称比例最高(表4)。过栏架步测试人体单腿姿势下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以及人体迈步和大步行走的力学结构。无法获得满分主要问题:1)支撑腿不稳定,尤其是劣势腿支撑时;2)跨步腿不灵活,出现弯腰代偿或脚碰到栏架等;3)存在大腿在髋关节出现外展,可能与内收肌力量弱有关。前后分腿蹲动作模式是产生各种减速或转向动作的组成部分,测试身体在前后分腿蹲姿势下,躯干的稳定性、柔韧性,髋、膝、踝的灵活性和稳定陛。从测试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1)躯干出现前倾,可能与髂腰肌1申展性不足,导致躯干前倾的代偿动作有关;2)身体出现摇摆,失去平衡。除这2项外,男排运动员在肩部灵活性上也有3名的运动员存在不对称,左侧分别为1分、2分、3分,右侧均为排除试验时出现疼痛记0分,且与其以往伤病史有关。
体旋动作测试虽然左右得分差异不大,但平均分最低。只有1名男排运动员在右侧筛查中得到3分,其他男女运动员均为2分,个别运动员为1分。完成体旋主要是观察在上下肢联合动作中,身体核心部位和肩带在多个平面的稳定陛,反映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和躯干的能量传递。通过测试可以发现男女排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较为薄弱。大量研究表明,核心稳定性差不但削弱力量、能量在运动链上的传递,直接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而且也增加腰部及下肢损伤风险。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FMS测试结果发现,男、女队近一半队员得分低于14分,预示着他们存在较大的损伤风险。排球队员在控体俯撑、肩部灵活性、体旋和深蹲项目的测试中最易出现疼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腰、肩、踝部。
2)对称性测试项目中控体俯撑男女运动员得分最低,且女性对比男性差异显著提示队员核心稳定性弱,且上肢力量和稳定l生差。;非对称项目测试中,体旋得分最低,过栏架步、前后分腿蹲2项测试左右不对称比例最高。呈显著性差异,
3.2建议
1)排球教练员应重视基本动作质量,在训练各阶段进行FMS测试来评估运动员身体模式,及时采取手段纠正队员功能动作不良或疼痛,从而减低损伤风险。
2)排球队员的训练计划中应重视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尤其是左右、前后肌群的平衡发展,以及稳定关节的深层小肌群发展,尤其是在躯干、肩部、踝部;还需注重啾和躯干的协调能力发展,加强神经肌肉的控制训练。
关键词:功能动作筛查;高水平运动队;排球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662(2015)06-0060-04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一方面是我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成为学校的特色和品牌,但是相对于体育系统的专业运动队,高校运动队的科研、医疗后勤保障等方面较弱,如何协助教练员制订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减少高水平运动员伤病的发生,提高运动成绩,显得尤为重要。功能动作训练体系是近些年引入我国体育界的一种新的训练理念与方法,大量借鉴了现代康复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将基本动作完成质量放在了训练关注的重点,在—定程度上规避了传统训练理论和方法对身体和健康带来的损害。
功能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是功能训练体系中的第l部分内容,由美国理疗师Gray Cook于2001年首次提出,他和他的团队认为无论在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提高运动成绩训练,还是在运动专项训练之前,应首先控制基本动作模式的局限和不对称、灵活性和稳定性。于是FMS在国外被广泛认可,并使用在竞技体育、军事、健身等多个领域,用以评价人体完成基本动作模式,从而发现其身体薄弱环节,近几年FMS引入国内,一些专业运动队、俱乐部球队逐渐使用FMS测试指导训练,但在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鲜有使用。笔者所在海南省排球氛围非常浓厚,我校高水平排球队队员大都来自“排球之乡”文昌,屡次在全国、全省排球联赛、沙排锦标赛获得佳绩,但一些队员遇到的伤病、运动瓶颈等问题不容忽视,本文拟对我校高水平排球队运动员进行功能动作筛查,为更好地掌握运动员的基本动作能力、损伤风险,提高运动水平,制订训练计划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功能动作筛查在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应用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法
1.2.1.1测试内容 使用FMS测试套件,参考评分标准进行测试。FMS测试由深蹲、过栏架步、前后分腿蹲、肩部灵活性、直膝抬腿、控体俯撑、体旋7种典型基本动作模式共12项测试(非对称测试2项,左右对称测试5项),以及3个附加伤病排除动作的测试组成。每种测试动作有3~5项具体的动作标准,这些标准可以判定受试者基本动作模式是否准确,完成动作时各部位是否稳定、协调,是否出现局限、代偿动作或疼痛。
1.2.1.2评分标准 每项动作评分为0~3分4个等级,准确完成FMS评分规定动作要求记3分,出现代偿动作或不稳定记2分;无法完成2分动作标准记1分;完成动作过程中出现疼痛则记0分,3个附加伤病排除动作与相应的测试动作配对使用,出现疼痛则记为0分。统计总分时,左右对称项目取单侧最低得分为该项最后得分,最高分为21分。
1.2.1.3测试过程 先记录30名运动员的基本信息,然后他们在安静状态逐一进入测试间进行测试,由4名评分员进行评分。运动员听从指导语完成测试,每个动作进行3次重复测试,期间不教授动作,不说明得分原因。
1.2.2实验对象 选取海南师范大学高水平排球队运动员为实验对象,为了排除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在选取受试者时惕除6个月内患有持续骨科损伤的运动员,同时遵照自愿完成FMS测试原则,最后确定30名排球运动员,男子16人(一级运动员9人,二级运动员7人),女子14人(一级运动员8人,二级运动员6人)为受试者,基本情况如表1。
1.2.3数据统计法 收集所有数据经由SPSS17.0、Excel软件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排球队运动员FMS测试整体情况 FMS测试通过完成基本动作模式所需要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协调、平衡及本体感觉等表现,筛查疼痛,发现受限的、不对称动作模式及代偿动作,从而发现身体薄弱环节,并预测受试者参与运动的风险。
本文通过4名评分员对30名排球运动员FMS测试评分,评分员各项打分一致性较好(k=0.68~1)。统计结果(表2)发现,队员总体平均分为14.50±1.98,其中男性为14.91±2.21,女性13.86±1.46,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258>0.05)。测试结果总分区间为11~18分,依据Kiesel等、Chorba等研究认为为损伤风险的阈值为14分,当总分≤14分损伤的几率将增加4倍以上。本研究中总分≤14分,男性7人,占男队总人数45%;女性8人,占女队总人数的57%,预示一半队员都将存在较大的损伤风险。在测试中,有12名男运动员分别在测试深蹲、肩部灵活性、控体俯撑、体旋中出现疼痛,8名女运动员出现疼痛的项目是控体俯撑,反映排球运动员疼痛部位主要在腰、肩、踝部,疼痛提示这些部位有劳损、不平衡和炎症等,这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较为一致。
2.1.1 FMS测试中对称性动作得分情况 FMS测试中深蹲和控体俯撑为对称性项目,只有1个筛查得分。深蹲是许多技术动作的组成部分,它测试反映双侧肩、髋、膝、踝在对称姿势TN活性及核心区的稳定陛。由于正确地完成深蹲筛查,要求在封闭运动链中踝关节的背屈,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胸椎关节的伸展以及肩关节的屈曲和外展,本研究发现(表3),男排运动员得分在3分、2分区人数较多,而女排运动员主要在2分区,导致运动员无法得到3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1)下肢灵活性受限,包括髋关节屈曲不佳,表现为深蹲程度不够,大腿无法低于水平线;或封闭运动链踝关节背屈不佳,表现为深蹲时脚跟抬起而无法贴住地面。笔者认为原因在于排球运动员较为重视下肢力量的发展,尤其是大腿前群肌、臀部肌肉力量练习较多,如,杠铃深蹲、蛙跳等,造成大腿前群肌和臀部肌肉力量大,但伸展性不够,而踝关节背屈肌群(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等)紧张,也使得下蹲时需要抬起脚跟,这与专项步伐时往往要求采取垫脚尖姿势有关;2)躯干上部灵活性受限,表现为下蹲时匕体前倾,木杆超过脚尖。这与腰背力量不平衡有关,下蹲时背部力量较腹肌薄弱而无法保持匕体正直。排球技术动作中,如,扣球、发球等往往需要腹肌发力,身体素质练习时也强调腹肌力量,因此,背肌力量练习较少而显得相对薄弱。 控体俯撑用来筛查人体核心区的稳定陛,3分动作需要以上肢俯撑动作模式开始,身体以1个完整的单元撑起,2分动作为降低双手位置,完成上述动作要求,不能完成则为1分。本研究中男排运动员3分和2分区人数较多;女排运动员得分集中在1分区和0分区,目平均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8<0.05)。动作完成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胸、腹部及四肢不能同步撑起,这与核心区力量差及身体协同作用意识差有关;部分女性运动员也存在上肢力量差或肩胛稳定性弱,而无法撑起,有近1/3的男运动员,超过半数的女运动员在完成俯撑动作时或排除性动作时,腰部出现疼痛。从排球运动项目特征看,主攻、副攻、二传位置都需要较好的核心区力量及上肢力量,但从测试结果来看却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背部力量薄弱,既容易导致损伤,也容易影响力量的传导,对于女运动员还要特别注意增强上肢力量及稳定性。
2.1.2FMS测试中非对称性动作得分情况 FMS测试中直膝抬腿、肩部灵活性、体旋、过栏架步、前后分腿蹲这5项筛查动作属于非对称性动作,即:每项筛查分别有左右侧2个得分。左右侧得分不一致,差异越大,说明左右侧存在不对称的动作模式,可能是结构性和功能性失衡或不规则造成,Gray Cook认为不对称或单侧的动作限制问题,比对称的或双侧的动作限制问题更加严重。本文研究发现,过栏架步、前后分腿蹲2项测试,左右侧不对称人数较多(表4),性别间无差异(P过栏架步=0.105>0.05,P前后分腿蹲=0.502>0.05)。
在筛查中,过栏架步平均分低,且左右不对称比例最高(表4)。过栏架步测试人体单腿姿势下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以及人体迈步和大步行走的力学结构。无法获得满分主要问题:1)支撑腿不稳定,尤其是劣势腿支撑时;2)跨步腿不灵活,出现弯腰代偿或脚碰到栏架等;3)存在大腿在髋关节出现外展,可能与内收肌力量弱有关。前后分腿蹲动作模式是产生各种减速或转向动作的组成部分,测试身体在前后分腿蹲姿势下,躯干的稳定性、柔韧性,髋、膝、踝的灵活性和稳定陛。从测试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1)躯干出现前倾,可能与髂腰肌1申展性不足,导致躯干前倾的代偿动作有关;2)身体出现摇摆,失去平衡。除这2项外,男排运动员在肩部灵活性上也有3名的运动员存在不对称,左侧分别为1分、2分、3分,右侧均为排除试验时出现疼痛记0分,且与其以往伤病史有关。
体旋动作测试虽然左右得分差异不大,但平均分最低。只有1名男排运动员在右侧筛查中得到3分,其他男女运动员均为2分,个别运动员为1分。完成体旋主要是观察在上下肢联合动作中,身体核心部位和肩带在多个平面的稳定陛,反映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和躯干的能量传递。通过测试可以发现男女排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较为薄弱。大量研究表明,核心稳定性差不但削弱力量、能量在运动链上的传递,直接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而且也增加腰部及下肢损伤风险。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FMS测试结果发现,男、女队近一半队员得分低于14分,预示着他们存在较大的损伤风险。排球队员在控体俯撑、肩部灵活性、体旋和深蹲项目的测试中最易出现疼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腰、肩、踝部。
2)对称性测试项目中控体俯撑男女运动员得分最低,且女性对比男性差异显著提示队员核心稳定性弱,且上肢力量和稳定l生差。;非对称项目测试中,体旋得分最低,过栏架步、前后分腿蹲2项测试左右不对称比例最高。呈显著性差异,
3.2建议
1)排球教练员应重视基本动作质量,在训练各阶段进行FMS测试来评估运动员身体模式,及时采取手段纠正队员功能动作不良或疼痛,从而减低损伤风险。
2)排球队员的训练计划中应重视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尤其是左右、前后肌群的平衡发展,以及稳定关节的深层小肌群发展,尤其是在躯干、肩部、踝部;还需注重啾和躯干的协调能力发展,加强神经肌肉的控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