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传统课堂过分强调理想模型的教学,学生缺乏对真实情境问题做理想化处理的经历,学生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为物理模型的能力很弱.基于两种理想模型和模型建构素养学业水平的分析,从物理对象的真实化和物理过程的真实化两条途径设计情境化习题,让物理习题从理想模型回归真实情境,提高学生建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 构】
: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浙江杭州 310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课堂过分强调理想模型的教学,学生缺乏对真实情境问题做理想化处理的经历,学生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为物理模型的能力很弱.基于两种理想模型和模型建构素养学业水平的分析,从物理对象的真实化和物理过程的真实化两条途径设计情境化习题,让物理习题从理想模型回归真实情境,提高学生建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凝集素类受体激酶(Lectin receptor-like kinases,LecRLKs)是类受体激酶(Receptor-like kinases,RLKs)的一个亚族.根据结构域的不同,凝集素类受体激酶可分为L、G和C等3种类型.在植物中,凝集素类受体激酶被报道参与生物/非生物胁迫响应和植物发育调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凝集素类受体激酶参与由细菌、真菌以及食草性昆虫等所引起的植物抗病反应.本文概述了植物凝集素类受体激酶的分类及结构特点,并系统阐述了该类激酶在植物抗病方面的作用,旨在增进对植物凝
利用格林函数法计算了在狄利克雷边界(第一类边界)条件下,边界为无穷大平面、边界电势在由x=±1和y=±1的4个点形成的正方形区域内为1、其他地方为零的上半空间的电势精确解.利用函数图像辅助方法阐明如何得到狄利克雷边界条件下电势在z→0的近似解,分别用精确解和近似解讨论了在z→0时的边界电势,两者给出了相同的结果.求解过程中采用的分区、变量代换和近似思想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启发.
通过建模定量研究能实现“磁聚焦”的匀强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并应用到2009年高考海南卷和2021年高考湖南卷的高考题解答中.
热力学能和焓是工程技术中用途广泛的热力学状态参数,压力越高,实际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值越小,这与我们一般的感性认识背道而驰.本文采用宏观实际气体状态方程求偏微分及热力学能统计定义微观的角度,推导分析了压力对实际气体热力学能的影响,从理论上证明了实际气体的热力学能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减小这一规律.
深入理解中学物理概念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部分物理概念往往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使得学生难以借助视觉和触觉建构对应的物理模型,最终形成了疑难物理概念.可视化的物理模型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易于引导学生构建物理模型,进而深入理解物理疑难概念.本文在组装激光阵列和设计控制电路的基础上,自制了“磁感线的可视化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以“磁通量”的教学片段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可视化物理模型突破中学物理疑难概念的教学.
为深入贯彻新农科建设宣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农业发展理念,作为农科人才培养高校,需要对涉农相关课程进行深入改革.普通物理学实验是涉农学科相关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对理解与掌握物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至关重要.针对普通物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通过修订教学大纲、编著实验教材、完善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机会、加强过程考核等措施的实施,提升普通物理学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全方位推进高考改革,逐步实践“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物理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能够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使观念和思维内化成学生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物理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ETA物理认知模型,针对理论物理认知题型、实验物理认知到理论物理认知题型和应用物理认知题型3类题型的习题特点,总结出每类题型具体的应对策略.在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物理基本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做好从实践到构建物理模型的过渡,引导学生做好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为提升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当下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通过“U型教学模式”来探索引导深度学习,以高中物理“气体的等温变化”一节为例,经历层层递进的探究,利用大量实验引导,使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旨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重要内容.学科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需根据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以理工科专业课程光学为例,分析其悠久历史、探索历程和现代技术与思政要素在“个人-国家-社会”3个维度上的协同共振,构建浸润式光学课程思政模式,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