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艺术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并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两种活动的简单组合而是一门艺术,有其自身独特的节奏。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努力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使之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努力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时下正提倡趣味教学,要求教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新版英语教材每一单元都设有游戏版块,这些版块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欢笑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过程要有起有伏
  “起”与“伏”是教学过程的两种状态。“起”是指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活跃、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顺畅的高潮状态;“伏”是指学生情绪和课堂气氛相对平稳的状态。教学过程要起伏跌宕有致、富于变化,才能引人入胜。教师应努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制造教学活动的小高潮,把重点的教学活动推向大高潮,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的积极状态。然后再进行一些能让学生平静下来的教学环节(如做个小笔头练习、拼读背诵单词等)。这样有起有伏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质量。我在教学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Asking the way》时,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1)教师说出想做的事,学生猜地名;(2)将教室内的过道用道具布置成街道,将学生的座位布置为一个个岔路口,教师发出指令,学生表演;(3)出示一张路线图,教师口述路线让学生竞猜地名最后又以“Welcome to my house,I’ll show you the way.”为题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根据录音描述画出路线图,让学生在活动高潮后又处于一个相对的平静的状态。这样,学生能及时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新知识。
  三、要动静结合
  “动”与“静”是教学活动的外部表现。“动”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跃状态;“静”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相对安静的状态。若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动态,就会造成教学琐碎零乱和课堂无度无序的失控状态,学生难以条理化掌握知识,其良好的英语思维也难以形成。但是课堂上学生自始至终处于静态,学生则会失去学习积极性,其教学效果必定是差强人意。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必须动静交替,寓教于乐。我在教学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3《At a Music lesson》Part B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并运用sing,dance,swim,skate,make a puppet,play the guitar等单词和词组,我边朗读边示范表演,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揣摩单词或词组的意思。这样,学生通过这一相对静态的教学过程,将这些单词、词组的音、形、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接着通过教师或学生做动作、问答竞猜单词等动态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操练。这时,学生会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其听说能力得到了充分训练,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四、要有效控制教学信息量和教学活动的频率
  英语课堂如果教学活动少、输入的信息少、频率低、速度慢,给人以舒缓和轻松的感觉;如果教学活动多、输入的信息多、频率高、速度快,给人以急促、紧张的感觉。教学内容过多或者教学活动频率过快,会使学生长期处于紧张兴奋状态,容易疲劳;相反学生会过于松弛,注意力难以集中。为适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应有效控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频率。我在教学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4《Halloween》时,结合该课内容引导学生谈论圣诞节,既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语言。但是如果再增加其他的节日,就会出现内容过多的状况。因此,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频率控制好,才能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五、要有及时而有效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互动环节后,教师都应给学生及时而有效的评价,尤其是鼓励性评价对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十分重要。评价的方式很多,它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一句简短的话;评价可以是给个人的,也可以是给团体的。如我在教学中喜欢用小组竞争的评价方式,哪个组表现得最好并且进行长期的连续的累计。这种评价方式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六、要张弛有错落
  “张”就是紧张、急促;“弛”就是轻松、舒缓。如果英语课堂教学一味地“张”,会造成学生过度兴奋,兴奋过后大脑里什么也留不下;如果一味地“弛”,学生会精神涣散,云里雾里不知所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采用比赛、竞猜、抢答等形式和使用紧张、急促的语言营造紧张的课堂气氛,也要运用游戏、故事、歌谣、谜语等让学生感到轻松和愉快。我在教学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9《What’s the matter?》Part B的cold,hot,ill,thirsty,hungry,tired等单词时。我一开始和学生一起跟着动画跳一段自由操,其节奏快,强度大,学生很快便兴奋起来了,也很快就热了、累了。这时呈现句型:“What’s the matter?I’m hot and tired.”然后又通过做动作竞猜等来学习单词和句型。之后,又让学生拼读、默背单词。最后又进行小组竞赛和说韵律诗等。这样一张一弛、张弛交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互动”艺术存在于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使构成英语课堂教学的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有序、融洽统一,这样构成英语课堂整体节奏的和谐美,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特约编辑 熊叠丽)
其他文献
采用HPLC法对氨苯砜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硅胶柱,流动相组成为异丙醇-甲醇-乙酸乙酯-正乙烷(7:6:6:62),检测波长为296nm,在10-4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6%,RSD=0.38%,本法与现有的亚硝酸钠滴定法相比,专属笥好,准确
语文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人类几千年璀璨的文化在语文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经过文化塑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文化的塑造者。语文教学如果能充分利用经典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记的特点,采用多侧面联系、多渠道贯通的方法,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在教学中的作用。那么,经典应如何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并发挥作用呢?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诵读
【摘要】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古筝乐器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也有着灿烂的历史。在很早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古筝作为一种具有丰富意象又具有艺术气息的古老乐器,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古筝的演奏在我国具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也展现出了不同的演奏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筝的演奏技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逐渐发生变化,呈现出一种新的表现效果。本文从
目的探讨血栓通治疗突发性聋有效性.方法对49例52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和疗效观察.结果血栓通组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0%,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
<正>当前,我国土地利用形势日趋严峻,因缺乏合理规划等原因导致的土地无序利用、土地浪费等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以土地无序利用、违法利用为代表的土地浪费现象与我国土地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