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窦桂梅老师的深度与广度来自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在对待拓展时,要重视学生自主积累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教会他们方法,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我在语文课堂的拓展教学中,有以下三点做法:一、巧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做好课前铺垫;二、善激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做好课后延伸;三、重比较,增强学生自信心,做好课堂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教学
听了几次窦桂梅老师的课,笔者由衷敬佩,深受感染。笔者对她的敬佩不仅是她课堂上的温度,还有那笔者自认永远也达不到的深度和广度。她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来自对课文内容的拓展,而这拓展,如果没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是会适得其反的。在对待拓展时,只是单纯的内容扩充,而忽视了学生自主积累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不行的。语文课任务重、时间短,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既授完课文内容,又达到拓展的目的,没有方法是不行的。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着语文课堂的拓展,也得到了一些还不大成熟的做法。
一、巧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做好课前铺垫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自学活动,是一种伴随着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复杂的智力活动。一节成功的课,不但要求老师做好课前准备,更加要注重学生的课前的材料的搜集。根据小学生喜欢探索,爱问“为什么”的特点,我常采用“设疑”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课前去搜集资料,达到课前拓展的目的。
在讲授《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前,笔者问孩子们:“世界上哪条铁路最高?哪条铁路的成本最吓人?哪条铁路创下了许多世界第一?哪条铁路被人们称为‘天路’”?很多孩子都抢着回答,笔者对他们的回答没有作出反应,只是故作神秘地笑而不答。最后,笔者说给他们一天的时间查找答案。第二天,还没上课,孩子已经在分享“天路”的神奇。
在讲授课文时,因为学生课前搜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文中许多重点难点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善激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做好课后延伸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永远不会过时,也永远适合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拓展内容,笔者总是有选择的挑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資料读一读,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课后自己去找资料。
例如,笔者在教《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课堂上笔者并没有大讲特讲时代背景,更加没有做作者简介。讲授完课文,笔者给学生读了一段《城南旧事》中的一个片断,一个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但十分感人的片断。学生的胃口被吊住了,纷纷要求笔者读下去。笔者顺水推舟地告诉他们,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就是这本书的序,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请自己买书看。当晚,就有学生到书店买到书,第二天一来学校,就迫不及待的跟我谈起书中的人物:小英子、妞儿、兰姨……很多孩子为了兰姨跟英子爸爸的那份感情争得面红耳赤。
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从零开始的,一至三岁有显著发展,三至九岁,其进展更为迅速,九至十三岁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制高点,往往二十岁以后,心态一不平衡,便有减退可能。而兴趣所诱发的记忆却可以更强更久。一个孩子如果因为兴趣得到的积累是可以长期沉淀的,那将是他一生的财富。
三、重比较,增强学生自信心,做好课堂积累
现在的教材很重视“主题单元教学”。一个单元一个主题,这样既利于学生对学法的运用,又利于学生的实践。我们教师,应该抓住教材内容的特点和表达方法特点,勤规划,根据单元主题,一课带多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系统地积累与运用。
在教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童年趣事”时,笔者以《古诗词三首》为切入口,让学生通过理解、感悟、鉴赏,在古代儿童的童年时光里寻找现代儿童的影子。课前还让他们调查了解了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爸爸妈妈的童年生活,把他们的童年生活与课文《祖父的院子》《儿童诗两首》结合起来,看看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儿童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失去和得到的对于学生自己而言,孰重孰轻?
这样一来,在课堂上,不但有了横向的对比,还有了纵向的拓展。学生的课堂积累与运用都有了质的飞跃。
因为语文课的拓展做到位,学生的积累就不会是烟花一亮灿烂一时,而是会沉淀下来,作为他自己深厚的语文功底。那么,最让学生头疼的作文,也会让他轻松应对。记得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但有一层宜注意的,就是学生所写的必须是他们所积蓄的。只要真是他们所积蓄的,从胸中拿出来的,虽与他人所作大同小异或不谋而合,一样可取;倘若并非他们所积蓄,而从依样葫芦,临时剽窃得来的,虽属胜义精言,也要不得。”由此可见,做好语文课的拓展,是多么的重要。
笔者以上的做法可以归纳为:“立足课堂,放手拓展。”课前巧设疑,放手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课后善激趣,放手学生阅读资料,课堂重比较,放手学生比较资料。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自由记忆的兴趣,自在阅读的快乐。因此,拓展,实实在在地变成了学生积累的沉淀。作为教师,即使你不是窦桂梅,你的课堂无法达到“深度、广度”并存的境界,而你的学生,因为有了你的“放手”,却一样的可以跟她的学生一样,在无限的知识海洋中畅游。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教学
听了几次窦桂梅老师的课,笔者由衷敬佩,深受感染。笔者对她的敬佩不仅是她课堂上的温度,还有那笔者自认永远也达不到的深度和广度。她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来自对课文内容的拓展,而这拓展,如果没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是会适得其反的。在对待拓展时,只是单纯的内容扩充,而忽视了学生自主积累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不行的。语文课任务重、时间短,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既授完课文内容,又达到拓展的目的,没有方法是不行的。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着语文课堂的拓展,也得到了一些还不大成熟的做法。
一、巧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做好课前铺垫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自学活动,是一种伴随着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复杂的智力活动。一节成功的课,不但要求老师做好课前准备,更加要注重学生的课前的材料的搜集。根据小学生喜欢探索,爱问“为什么”的特点,我常采用“设疑”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课前去搜集资料,达到课前拓展的目的。
在讲授《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前,笔者问孩子们:“世界上哪条铁路最高?哪条铁路的成本最吓人?哪条铁路创下了许多世界第一?哪条铁路被人们称为‘天路’”?很多孩子都抢着回答,笔者对他们的回答没有作出反应,只是故作神秘地笑而不答。最后,笔者说给他们一天的时间查找答案。第二天,还没上课,孩子已经在分享“天路”的神奇。
在讲授课文时,因为学生课前搜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文中许多重点难点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善激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做好课后延伸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永远不会过时,也永远适合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拓展内容,笔者总是有选择的挑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資料读一读,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课后自己去找资料。
例如,笔者在教《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课堂上笔者并没有大讲特讲时代背景,更加没有做作者简介。讲授完课文,笔者给学生读了一段《城南旧事》中的一个片断,一个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但十分感人的片断。学生的胃口被吊住了,纷纷要求笔者读下去。笔者顺水推舟地告诉他们,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就是这本书的序,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请自己买书看。当晚,就有学生到书店买到书,第二天一来学校,就迫不及待的跟我谈起书中的人物:小英子、妞儿、兰姨……很多孩子为了兰姨跟英子爸爸的那份感情争得面红耳赤。
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从零开始的,一至三岁有显著发展,三至九岁,其进展更为迅速,九至十三岁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制高点,往往二十岁以后,心态一不平衡,便有减退可能。而兴趣所诱发的记忆却可以更强更久。一个孩子如果因为兴趣得到的积累是可以长期沉淀的,那将是他一生的财富。
三、重比较,增强学生自信心,做好课堂积累
现在的教材很重视“主题单元教学”。一个单元一个主题,这样既利于学生对学法的运用,又利于学生的实践。我们教师,应该抓住教材内容的特点和表达方法特点,勤规划,根据单元主题,一课带多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系统地积累与运用。
在教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童年趣事”时,笔者以《古诗词三首》为切入口,让学生通过理解、感悟、鉴赏,在古代儿童的童年时光里寻找现代儿童的影子。课前还让他们调查了解了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爸爸妈妈的童年生活,把他们的童年生活与课文《祖父的院子》《儿童诗两首》结合起来,看看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儿童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失去和得到的对于学生自己而言,孰重孰轻?
这样一来,在课堂上,不但有了横向的对比,还有了纵向的拓展。学生的课堂积累与运用都有了质的飞跃。
因为语文课的拓展做到位,学生的积累就不会是烟花一亮灿烂一时,而是会沉淀下来,作为他自己深厚的语文功底。那么,最让学生头疼的作文,也会让他轻松应对。记得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但有一层宜注意的,就是学生所写的必须是他们所积蓄的。只要真是他们所积蓄的,从胸中拿出来的,虽与他人所作大同小异或不谋而合,一样可取;倘若并非他们所积蓄,而从依样葫芦,临时剽窃得来的,虽属胜义精言,也要不得。”由此可见,做好语文课的拓展,是多么的重要。
笔者以上的做法可以归纳为:“立足课堂,放手拓展。”课前巧设疑,放手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课后善激趣,放手学生阅读资料,课堂重比较,放手学生比较资料。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自由记忆的兴趣,自在阅读的快乐。因此,拓展,实实在在地变成了学生积累的沉淀。作为教师,即使你不是窦桂梅,你的课堂无法达到“深度、广度”并存的境界,而你的学生,因为有了你的“放手”,却一样的可以跟她的学生一样,在无限的知识海洋中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