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坚持生本教学原则进行预设,可以更好地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论述两个问题:一、生本预设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二、完善教学预设,努力构建学为中心的初中科学课堂策略:提取课标与学情的最大公约数——教学目标的预设;课标与学情最近发展区的极值的实现——教学重难点的预设;预设与生成辩证生长——教学过程的预设;个体与集体智慧的分享——小组学习方式的预设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生本预设 科学 高效课堂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深化,各种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在众多新型的课堂教学理念及其课堂教学模式中,最为引人瞩目、最受人追捧的是“学为中心”这一教学思潮,其中包括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场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等。这些模式最大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一、生本预设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
生本预设的课堂教学,所要关注的点点面面几乎是层出不穷的,它不怕全面,只怕遗漏。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一般来说,生本预设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至少应把握住以下几方面:
1.要在学上教
教科书上的知识是新鲜的,但不一定是学生全然无知;学生的所知极有可能凌驾于教师之上,而其中的奥秘或因果关系等无法厘清罢了。这就需教师先将学生引入知识殿堂,再一步步深入探究。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根据已有知识他们知道声音在月球上无法传播,但要进一步知晓其中的原理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将电铃放在密封的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和再让空气逐渐进入钟罩内,听声音的变化来探究学习,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2.要关注好全体与个体
一个班级,三四十名学生的学情几乎全然不同,或存在着或隐或显的高低层次,这就需要教师既要顾及全体,又要关注个体。例如,笔者在前不久执教《力的存在》第三课时中,小组活动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时,发现各小组普遍出现成员间层次参差不齐。有些基础较差但平时善于观察、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能想到很多生活实例,如平时用到扳手旋螺帽、开门和关门时作用点不一样效果就不一样,很快切入主题;而平时基础较好的学生反而由于各种思维的牵绊,缩手缩脚不敢去尝试。面对这种情况,我就让动手能力强的那些学生做组长帮助其他学生。既发挥了个体特长,又兼顾了全体。
3.要形神兼顾
所谓的形,是指学法与教法;神,是指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掌握、运用。不同知识,要用不同的学法与教法,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所知、有所悟、有所用。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作用内容时,学生基本都知道,呼吸作用需要氧气,但具体过程如何,就要教师在课堂上以图片或动画模型形式展示该过程。不同的教法,以不同的形式将人体的呼吸作用或直观或间接地展现,使学生更易理解与掌握。
4.要及时反馈
一个班级的学生,对新知的接受能力不一定相同,有的可能只需要教师点拨一下就能理解,有的则需教师再三反复引导、启发才会有所悟。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及时反馈,才有可能及时释疑、跟进。例如,在七年级下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中,学生往往误认为离平面镜远像就大,反之则小。而此时就需要在学生实验后及时反馈,根据实验结果得知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及时反馈改变学生的原有观念,使学习更有效。
二、完善教学预设,努力构建学为中心的初中科学课堂
在众多的随堂听课中,或在新教师展示课、交流课、公开课等的观摩中,笔者常常发现有的课堂会出现冷场,或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而无法顾及学生的学这样的尴尬局面。这是由于没有很好的教学预设引发的。没有教学预设,或预设不到位,其所谓的教学设计,包括学案教案,都是苍白无力的。这样的教学,仅是围绕施教者的主观臆断,绝非是根据学情来设计学案、教案。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完善教学预设,使之为生本预设的课堂教学服务呢?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提取课标与学情的最大公约数——教学目标的预设
很多时候,我们受教参影响,直接照搬教参上的教学目标,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或有失偏颇的做法。我们的教学目标,必须要根据学情加以设计,以期更科学、更合理。如在学《电路分析与运用》这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知识与技能:①能用实验方法得到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式;②能从电路的基本原理出发,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预设:①能用实验方法得到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式;②能从电路的基本原理出发、理解串联电路的电压;③能用实验方法得到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式;④能从电路的基本原理出发、理解并联电路的电压。(即准备用两课时)】过程与方法:会用电表探测电路的规律,掌握实验技能。【预设:能正确运用电流表、电压表,并会用电表探测电路的规律,掌握实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2.课标与学情最近发展区的极值的实现——教学重点与难点的预设
“突出重点,分解难点”,这是许多老师在说课时常会用的话;在实际教学中,他们也确实会这样去做,且在他们的教案中也具体呈现了出来。但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真正拿捏好这些重难点,因为他们笔下的重点与难点往往是教科书上的,并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同一个新知,在不同班级中,其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往往是不相同的,这要有所区别。例如,在学习《熔化与凝固》前,教学重点与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①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②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实验班一课时完成)【预设:①晶体熔化的规律,晶体的熔点;②晶体凝固的规律,晶体的凝固点;③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普通班两课时完成)】 3.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生长——教学过程的预设
不同的学习对象,对新知的接受、理解过程也不同,如果我们套用同种教学过程,那么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很多教师无法想通这个问题: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过程,同样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班级施教时,结果却大相径庭。事实上,他们早已忘却了这两个班级的学习对象变化了。想要在教学中出彩,必须要根据教学实情来预设教学过程。如学习《光的折射》:(课前准备)在一盛水的玻璃杯中插入一根筷子,示意学生观察。(导入)同学们,根据你们的观察,杯中的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知道这是由什么引起的?【预设:(导入)复习光的反射现象及其特点,再引出光除了能发生反射外,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会发生折射,如水杯中的筷子“折断”了。】另外,对不同班级,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也应有所不同。如在学习《力的存在》这一课时,在学生知道力的定义后,要进一步探究力有哪些作用效果。【预设一:小组探究活动——通过用身边的物品演示来呈现力的作用效果】【预设二:通过课件展示(如图片、视频等),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有了这些直接的实践操作或间接的认识感悟后,学生就会深刻地理解、牢牢的掌握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4.个体与集体智慧的分享——小组学习方式的预设
知识点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同一个知识点,学习对象不同,学法与教法也应有所不同。如学习《月相》时,我的教学方法是这样的: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画出月亮在一个月中的圆缺变化。【预设一:如多媒体课件展示月相变化。预设二:让学生利用日地月三者模型认识月相变化。】不同的教学方法,便于教师循循引入,渐渐深化。不同的学生,其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及知识积累都不同,因此他们对新知的了解、准备学习的心态等都不太相同,在学习中表现欲也会有所不同。为此,在分小组学习时,不能千篇一律,按固定的模式去组合,要及时调整。例如,在学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我打破了平时的小组结构,将若干个平时爱玩弄放大镜的学生刻意安置在每一个小组中,并指定他们担任各组组长。【预设:由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副组长。】
而在小组学习方式的预设时还应关注的几个方面:
① 目标意识要强。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不能用一把钥匙去开启不同的锁。其次,要把握好知识的高度、深度。
② 学生的预学要到位。在其具体深入预学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可提供预学的思路、方法等;学生在预学时,要明确学习的方向,并通过自身努力达成一定的量度。
③ 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课堂的时间本就属于学生,教师不能越殂代疱,要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感悟。学生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及时向同学、老师提问,或用文字记录,放在小组活动或集体讨论时提问。
④ 面向小组全体,照顾组内层次不同的个体。教师的教,要分层次进行,否则会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现象。教师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的最佳办法是从后进生抓起,然后中等生,最后是优等生,并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⑤ 小组活动的安排要灵活、有远见。如果需要小组活动,那么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就应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实情分组,并物色好提问、答疑的人选。另外,小组内能解决、完成的任务,就在小组内解决、完成,不要再集体讨论。
⑥ 教师的补充、提问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在学生自主(或个人、或小组)完成了应学内容后,教师若觉得还要延伸、拓展,可依据学生特点适当加以发挥,使学生所学更有效,不要让课堂成为教师的演艺秀。
学习的主体是灵活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可变性、可塑性相当强,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生为本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预设。高效的课堂教学,功夫全在诗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清时.科学教学参考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3]王耀村.“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4]王强. 科学实验--教学·研究·学习·方法[M].科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 生本预设 科学 高效课堂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深化,各种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在众多新型的课堂教学理念及其课堂教学模式中,最为引人瞩目、最受人追捧的是“学为中心”这一教学思潮,其中包括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场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等。这些模式最大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一、生本预设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
生本预设的课堂教学,所要关注的点点面面几乎是层出不穷的,它不怕全面,只怕遗漏。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一般来说,生本预设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至少应把握住以下几方面:
1.要在学上教
教科书上的知识是新鲜的,但不一定是学生全然无知;学生的所知极有可能凌驾于教师之上,而其中的奥秘或因果关系等无法厘清罢了。这就需教师先将学生引入知识殿堂,再一步步深入探究。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根据已有知识他们知道声音在月球上无法传播,但要进一步知晓其中的原理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将电铃放在密封的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和再让空气逐渐进入钟罩内,听声音的变化来探究学习,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2.要关注好全体与个体
一个班级,三四十名学生的学情几乎全然不同,或存在着或隐或显的高低层次,这就需要教师既要顾及全体,又要关注个体。例如,笔者在前不久执教《力的存在》第三课时中,小组活动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时,发现各小组普遍出现成员间层次参差不齐。有些基础较差但平时善于观察、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能想到很多生活实例,如平时用到扳手旋螺帽、开门和关门时作用点不一样效果就不一样,很快切入主题;而平时基础较好的学生反而由于各种思维的牵绊,缩手缩脚不敢去尝试。面对这种情况,我就让动手能力强的那些学生做组长帮助其他学生。既发挥了个体特长,又兼顾了全体。
3.要形神兼顾
所谓的形,是指学法与教法;神,是指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掌握、运用。不同知识,要用不同的学法与教法,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所知、有所悟、有所用。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作用内容时,学生基本都知道,呼吸作用需要氧气,但具体过程如何,就要教师在课堂上以图片或动画模型形式展示该过程。不同的教法,以不同的形式将人体的呼吸作用或直观或间接地展现,使学生更易理解与掌握。
4.要及时反馈
一个班级的学生,对新知的接受能力不一定相同,有的可能只需要教师点拨一下就能理解,有的则需教师再三反复引导、启发才会有所悟。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及时反馈,才有可能及时释疑、跟进。例如,在七年级下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中,学生往往误认为离平面镜远像就大,反之则小。而此时就需要在学生实验后及时反馈,根据实验结果得知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及时反馈改变学生的原有观念,使学习更有效。
二、完善教学预设,努力构建学为中心的初中科学课堂
在众多的随堂听课中,或在新教师展示课、交流课、公开课等的观摩中,笔者常常发现有的课堂会出现冷场,或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而无法顾及学生的学这样的尴尬局面。这是由于没有很好的教学预设引发的。没有教学预设,或预设不到位,其所谓的教学设计,包括学案教案,都是苍白无力的。这样的教学,仅是围绕施教者的主观臆断,绝非是根据学情来设计学案、教案。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完善教学预设,使之为生本预设的课堂教学服务呢?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提取课标与学情的最大公约数——教学目标的预设
很多时候,我们受教参影响,直接照搬教参上的教学目标,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或有失偏颇的做法。我们的教学目标,必须要根据学情加以设计,以期更科学、更合理。如在学《电路分析与运用》这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知识与技能:①能用实验方法得到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式;②能从电路的基本原理出发,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预设:①能用实验方法得到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式;②能从电路的基本原理出发、理解串联电路的电压;③能用实验方法得到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式;④能从电路的基本原理出发、理解并联电路的电压。(即准备用两课时)】过程与方法:会用电表探测电路的规律,掌握实验技能。【预设:能正确运用电流表、电压表,并会用电表探测电路的规律,掌握实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2.课标与学情最近发展区的极值的实现——教学重点与难点的预设
“突出重点,分解难点”,这是许多老师在说课时常会用的话;在实际教学中,他们也确实会这样去做,且在他们的教案中也具体呈现了出来。但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真正拿捏好这些重难点,因为他们笔下的重点与难点往往是教科书上的,并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同一个新知,在不同班级中,其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往往是不相同的,这要有所区别。例如,在学习《熔化与凝固》前,教学重点与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①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②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实验班一课时完成)【预设:①晶体熔化的规律,晶体的熔点;②晶体凝固的规律,晶体的凝固点;③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普通班两课时完成)】 3.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生长——教学过程的预设
不同的学习对象,对新知的接受、理解过程也不同,如果我们套用同种教学过程,那么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很多教师无法想通这个问题: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过程,同样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班级施教时,结果却大相径庭。事实上,他们早已忘却了这两个班级的学习对象变化了。想要在教学中出彩,必须要根据教学实情来预设教学过程。如学习《光的折射》:(课前准备)在一盛水的玻璃杯中插入一根筷子,示意学生观察。(导入)同学们,根据你们的观察,杯中的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知道这是由什么引起的?【预设:(导入)复习光的反射现象及其特点,再引出光除了能发生反射外,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会发生折射,如水杯中的筷子“折断”了。】另外,对不同班级,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也应有所不同。如在学习《力的存在》这一课时,在学生知道力的定义后,要进一步探究力有哪些作用效果。【预设一:小组探究活动——通过用身边的物品演示来呈现力的作用效果】【预设二:通过课件展示(如图片、视频等),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有了这些直接的实践操作或间接的认识感悟后,学生就会深刻地理解、牢牢的掌握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4.个体与集体智慧的分享——小组学习方式的预设
知识点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同一个知识点,学习对象不同,学法与教法也应有所不同。如学习《月相》时,我的教学方法是这样的: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画出月亮在一个月中的圆缺变化。【预设一:如多媒体课件展示月相变化。预设二:让学生利用日地月三者模型认识月相变化。】不同的教学方法,便于教师循循引入,渐渐深化。不同的学生,其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及知识积累都不同,因此他们对新知的了解、准备学习的心态等都不太相同,在学习中表现欲也会有所不同。为此,在分小组学习时,不能千篇一律,按固定的模式去组合,要及时调整。例如,在学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我打破了平时的小组结构,将若干个平时爱玩弄放大镜的学生刻意安置在每一个小组中,并指定他们担任各组组长。【预设:由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副组长。】
而在小组学习方式的预设时还应关注的几个方面:
① 目标意识要强。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不能用一把钥匙去开启不同的锁。其次,要把握好知识的高度、深度。
② 学生的预学要到位。在其具体深入预学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可提供预学的思路、方法等;学生在预学时,要明确学习的方向,并通过自身努力达成一定的量度。
③ 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课堂的时间本就属于学生,教师不能越殂代疱,要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感悟。学生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及时向同学、老师提问,或用文字记录,放在小组活动或集体讨论时提问。
④ 面向小组全体,照顾组内层次不同的个体。教师的教,要分层次进行,否则会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现象。教师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的最佳办法是从后进生抓起,然后中等生,最后是优等生,并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⑤ 小组活动的安排要灵活、有远见。如果需要小组活动,那么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就应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实情分组,并物色好提问、答疑的人选。另外,小组内能解决、完成的任务,就在小组内解决、完成,不要再集体讨论。
⑥ 教师的补充、提问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在学生自主(或个人、或小组)完成了应学内容后,教师若觉得还要延伸、拓展,可依据学生特点适当加以发挥,使学生所学更有效,不要让课堂成为教师的演艺秀。
学习的主体是灵活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可变性、可塑性相当强,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生为本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预设。高效的课堂教学,功夫全在诗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清时.科学教学参考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3]王耀村.“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4]王强. 科学实验--教学·研究·学习·方法[M].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