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语文扩展教学的价值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zhouhaote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扩展教学”的内涵
  
  一般而言,扩展教学是自新世纪课程改革以来产生的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起初称“扩展性阅读”。所谓“扩展性阅读,是以语文教材为核心,辐射到阅读相关作品的一种阅读。它要解决的是语文学习中的多读的问题,因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扩展性阅读”慢慢演进为“拓展教学”,名称术语的改变,是源于内涵的改变。所谓“拓展教学,主要是指阅读教学中对文本进行随意衍义、拓展、脱离等旨在追求文本外在意义的教学现象。”因其“随意”,故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类型多样,课堂教学价值利弊参杂。就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不用到“拓展教学”的阅读教学课似已不多。有关语文教育教学的专家学者对其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就近来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期刊刊载的一些文章来看,似乎贬斥、批评之声更多一些。
  为与当下流行的多态并存的“拓展教学”相区别,本文以“扩展敦学”命名。本文所指的“扩展教学”,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规范之下,以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为核心,根据学情预设选取或增补选取相关的作品,以辅助教材文本的学习这样一种阅读教学方法。扩展教学的材料主要分三大类:一类是为了帮助学生领会教材文本内容的,扩展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辅助学生读懂教材文本“说了什么”;一类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渗透、隐含在教材文本中的知识点的,扩展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辅助学生事握并巩固教材文本“怎么说的”;一类是对课文文本进行赏析或评价的,扩展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的赏析、评价提供借鉴。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课堂上,笔者对“扩展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尝试,并对扩展教学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效果作了理性的分析与反省。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中,适度地采用“扩展教学”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是颇有价值的。
  
  二、语文“扩展教学”的价值
  
  1.扩展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把握文本内涵,同时开阔阅读视野。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因作品涉及的时代背景、反映的社会生活、运用的文化典故等与学生的认识积淀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学生原有的阅读又相对贫乏,所以解读这些课文有一定的难度。此时,若教师就相关的点作适当的延伸阅读,往往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笔者以为,语文教材中尤其是以下三类文章,教师宜采用扩展教学的方法。
  一是诗歌,包括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诗歌因其跳跃性的语言以及典故、双关、留白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原因,给学生的解读带来困难。虽然课本往往会采用注释的形式予以说明,但终究零碎而不详。而教师若引相关材料介入课堂教学,则能轻易解决以上难题。如有老师在教学邵燕祥的《沉默的芭蕉》时,对其中的诗句“在李清照的中庭”“在曹雪芹的院落”“有约不来”“夜雨不停话不断”等,分别就相关的诗词完整地引入课堂,介绍给学生作扩展阅读。教师的这一教学行为轻松地解决了学生阅读中的障碍,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这些诗句,从而促进了对诗歌整体内涵与诗人情感的准确把握。
  一是节选性的课文。语文教材中一些节选的课文,如长篇小说的节选《失街亭》、多幕戏剧的节选《雷雨》,史传文学的节选《鸿门宴》等。学习这些课文时,学生因缺乏对整部作品的阅读,不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不清楚人物的多面性格等,往往容易犯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的毛病。如笔者在教学《失街亭》一文时发现,没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学生,往往会很肤浅地认为马谡只会纸上谈兵,诸葛亮真的妙算若神。于是其中善于质疑的学生就疑惑:这么个诸葛亮怎么就会派这么个马谡去守街亭呢?如果教师能把《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等有关马谡的一些章节扩展提供给学生阅读,那么学生就能比较客观全面地解读诸葛亮的这一举动。也能深刻理解文本结尾时诸葛亮“三哭”的心情。
  一是涉及一定的历史背景或作者生活际遇的课文。语文教材中有一定量的课文,牵涉到具体的历史事件、时代背景,或涉及作者个人的生活际遇,有较强的针对性、时代性或个人烙印。学生在阅读这类课文时,因缺少相关的知识积淀,很难与作品进行对话,从而生成阅读障碍。一般教师往往会用“背景介绍”“作者简介”的教学方式来解决以上疑难。这样的方法简洁明了,不是不可用,但用多了往往无味而单调。此时不妨用扩展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接触相关文本,通过自我阅读与倾听去知晓有关的内容,这样的处理可能更“原汁原味”,让学生在解除障碍的同时也获得阅读探求的兴趣。如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课文第一部分作者静观地坛、感悟生命.文本的内涵深邃而富有哲理,而这样的内涵作者主要通过描写地坛的景物来传达的,这对学生的解读带来困难:课文第二部分痛悔反省、感悟母爱,作者把反省、回忆等融合在一起,使行文显得琐碎、混杂,而文笔又相对淡定素朴,学生阅读时很难入境,难以触摸作者隐藏于字里行间的悔与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学生初步感知文本之后,印发并与学生一起朗读了史铁生的另一篇小散文《秋天的怀念》。该文用800字左右的篇幅具体而动情地叙述了自己双腿瘫痪后脾气的暴怒无常和母亲的隐忍关爱,明了易懂,几位学生读时就流泪了。在这一环节之后再回到课文的阅读教学,起初的问题迎刃而解。
  
  2.扩展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并巩固知识点,从而提升语文运用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课文的学习,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不仅是文本的内容,更需要学生掌握潜藏在文本之中的文体特征、写作方法、阅读技巧等。王荣生先生把教材的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对于例文的功能发挥,他这样分析:“例文”是为相对外在于它的关于诗文和读写诗文的事实、概念、原理、技巧、策略、态度等服务的。成篇的“例文”,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它给语文知识的学习添补进经验性的感知。但是,感知教具并不是教与学的目的,目的是要通过教具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因语文知识本身的特点,单用一篇例文往往不足以达到知识学习的目的,我们总是需要用多篇例文来充分展示语文知识的不同变式,以使学生充分掌握某一知识点的内涵。而语文现行教材因为选文篇目数量的限制,不能充分展示某一知识点的多种变式,或同一知识点的多篇例文。如果教师采用扩展教学,介入与课文知识点相互联系或有所区别的文本,与课文文本进行比较件阅读,必将有益于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明晰和巩固。如果教师能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尝试,必将促进学生习得相关的阅读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运用能力。
  如著名特级教师程翔教学《琵琶行》,在学习第二小节音乐描写之后进行了这样的扩展:先介绍韩愈的 《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诗词,然后引入刘鹗《老残游记》中“白妞说书”(“王小玉便启朱唇,……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一段,要求学生展开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推断,学生在这一扩展教学中可以明晰并巩固两点:一是比喻的修辞可将抽象的飘渺的音乐表达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二是侧面描写的运用要根据特定的场景、意境而作相应的变化。一扩展教学,从质与量两方面巩固了知识点的学习。
  
  3.扩展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高中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丰富积累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强调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其实,任何一种阅读教学的方法也是一种阅读的方法,扩展阅读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基于不同的文体、教学目的而实施的不同性质的扩展教学,能于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明确:基于不同的文本,不同的阅读目的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如教学小说《陈奂生上城》时,就“把握人物形象”这一环节,笔者采用了以下步骤实施教学:首先倾听文本,立足文本言语感受人物形象:其次引入与作品相关的一些材料,包括作者谈创作目的的一些片段文字和时代背景等素材,提供“人物生活的环境”,帮助学生构建能与文本深层对话的知识平台.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再次引入教参中有关人物赏析的资料,引导学生参考借鉴他人解读,把它与自我解读作比较,以求在更广更深的基础上对人物作出属于“我的”评价。这一教学过程围绕人物展开三个阅读环节,作了两次扩展阅读,其间内隐着感受性阅读、阐释性阅读、批判性阅读等阅读小说的基本流程和倾听文本、知人论世、纵横比较等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再如教学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之后,笔者推荐学生做一次主题性阅读,要求学生以“刘和珍”这一人物为议题,阅读《语文读本》及练习中选载的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林语堂的《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石评梅的《痛哭和珍》等作品,然后围绕议题自主选择具体的写作点,写出评价性的短文。笔者以为类似的扩展教学如能多次进行,学生就可以掌握主题性阅读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①孙亚杰、徐云知《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课程·教材·教法》2003.6,第31页。
  ⑦韩紫薇《“拓展教学热”成因分析》,《中学语文教学》2006.3,第11页。
  ③罗玉英《拓展,拓得恰当自能灵动飘展》,《语文学习》2006.9.第6页。
  ④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第332页。
  ⑤程翔《〈琵琶行(并序)〉教学思路》,《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6.10,第24页。
  
  [作者通联:浙江嘉兴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彝寨人唱歌好乐嗬,心里咋想就咋说。风里雨里去播种,哪里生根哪里活。歌声唱响八道岭,歌声唱甜十面坡。唱得富裕到彝寨,唱来了人寿年丰好生活。彝寨人唱歌多洒脱,心理咋爱就咋说。
<正>"阿尺木刮"是流传于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叶枝镇、康普乡等,澜沧江沿岸的高半山傈僳族聚居区,是傈僳族先人模仿羊子的叫声和动作创造的,是当地传统的群众自娱性民间歌舞。
<正>~~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教育学者提出在高校内建设MOOC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该教学模式从建设到发展,一系列的数据表示其具有普遍应用性。该文笔者分析了该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并且经过研究发现,在高校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老师团队预先设置教学计划,并基于社会环境,动态微调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根据反馈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以反转式教学法和混合式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老师按
一、研究背景作为基础教育主要课程之一的语文学科,以它特有的人文色彩、民族特性和审美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受教育者的理想信念、人格操守、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的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有4060公里的边境线,其西部与缅甸唇齿相依,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这里生活着16个跨境民族。所谓跨境民族,是指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的,紧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