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手势语在集体声乐教学中的妙用,是声乐教学中最有效的辅助手段。这种“寓教于形、以动辅唱”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和表现力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手势语;声乐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6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是以集体课教学为主要模式,课堂上除了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解说和表情、体态示范外,手势语在其教学中凸显出的特性更独具魅力。
手势语是指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运用手势动作调整学生歌唱的状态、表情等,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一种非言语的特定手势。这种“寓教于形、以动辅唱”的教学方法,是声乐教学中最有效的辅助手段。因在声乐集体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歌唱发声中随时出现的各种毛病。如果教师经常用语言来提示,往往会打断学生演唱,破坏歌唱艺术的连续性、形象性和情感性,使演唱支离破碎,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手势语恰恰能弥补这一不足,它以形象、直观的特点影响着声乐集体课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简要介绍手势语在我的声乐集体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调气手势语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揭示了气息的调整在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意义与价值。在声乐教学中,“提气、漏气、气僵”是学生歌唱中常见的毛病。
1、当学生歌唱提气时,可用左手做手掌下压动作,提示学生气要下沉。这时学生会心领神会,扩张两肋,将内脏下沉,调整自己的气息状态。
2、当学生声带闭合不好,“漏气”时,可举起左手,把食指和中指并拢,提示学生声带要“闭合挡气”。这时学生会想着发声练习时“yi”的演唱状态,把声带闭合。
3、当学生歌唱气息僵紧时,可用手臂做一个“流水动作”。这时学生就会明白歌唱要流畅、连贯。
此外,当学生歌唱气息保持不好时,可用手叉在后腰、或用中指顶肚脐下三指处(即丹田),提醒学生要有气息的支持等等。
二、调喉咙打开、喉头稳定手势语
歌唱时,喉咙打开和喉头的相对稳定,是保证歌唱通道顺畅,声音上下贯通的重要一环。
1、若学生歌唱时喉咙不开,发声点就会集中在口腔,声音浅、挤。可把手掌垂直肩膀做向外扩的手势,这时学生就会下意识地用“吃惊”的感觉打开喉咙。
2、学生歌唱时若喉头过高,发出的声音窄而亮,缺乏弹性;喉头位置过低,会使聲音沉闷、摇晃,甚至影响音准。可把手先放在喉部,再放在小腹。提醒学生放松喉部肌肉、稳定喉头和控制好气息。
三、调口腔状态手势语
口腔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积极、兴奋地打开是歌唱的前提。歌唱时出在口腔状态上的常见问题主要有:上口盖抬起不够、软腭下沓、舌面拱起或后缩等状况。
1、当学生声音发“扁”时,可抬起左手拇指与其它四指对捏成空心状,做上下张开的动作。提示学生积极、兴奋地抬起上口盖,打开口腔,让声音饱满些。
2、当学生歌唱有些“喊”时,可握拳,伸食指,弯曲第二关节,做向上抬起动作。以提醒学生抬起软腭,让声音竖起,往高位置送。
3、当学生因舌后缩、压舌根、舌面拱起时,发出的音瘪、闷、缺乏张力时。可掌心向上,前伸手臂。以示把舌面前伸平放或成竖沟,舌尖轻抵下牙,让歌唱通道顺畅。
四、调共鸣手势语
腔体的共鸣可起到扩大、美化声音的作用,也是决定歌唱音色质量的重要因素。
1、当学生歌唱声音“单薄”时,可将手掌贴在胸口时,学生会明白是要求加强胸腔共鸣。
2、当学生唱高音声音“后倒”时,可将手掌自然弯曲,悬放在面罩上,以提醒学生声音前送,加强面罩共鸣,让声音饱满通透。
五、调声音走向手势语
歌唱时声音的走向,直接影响歌唱声音的流畅性和歌曲情感的表达。歌唱中影响声音走向的常见因素有“喉音、舌根音、鼻音、白声”等等。
1、当学生发出“喉音或舌根音“时,舌根是向后接近后咽壁,用喉咙去控制声音,使声音挤(卡)在喉咙里,发音吃力,听来不悦耳。可举起左手,手腕向前做抛物线状的动作,提示学生解除咽喉负担、,放松舌,抬软腭把声音收拢从高位置往前送出。
2、当学生发出“鼻音”或“白声”时,可举起左手略过头,掌心向前,往后平移手掌。以示学生抬起软腭,声音要略向后竖起来些。
六、调支点平衡手势语
歌唱支点是调节声音平衡的砝码。若支点不准,会使声音根基不稳,失去自然的音色。
1、当学生歌唱嗓音“提吊”着,发出的声音或散、或漏、或暗、或吊时。可用食指点前中支点(穿衬衣的第二个扣子处),提醒学生把声音唱在中支点上,以保持声音的平衡。
2、当学生歌唱声音“前擦气浅”时,可胳膊后背,大母指指向后中支点(跟前中支点对应的位置)。示意学生把声音往后中支点唱,让声音圆润、通畅。
3、当学生唱高音缺少通透、或音高偏低时,可用手指指向地面。提醒学生把声音唱到下支点(即脚跟处),以获得高而通透的声音。
以上这些手势动作完全可以在教师为学生弹伴奏的同时随时来完成,学生在演唱的同时如同一个合唱队员看指挥一样,随时接收到教师发出的信息指令。此外,当学生集体清唱歌曲时,教师可两手配合做些示意动作。如一手竖起举过头顶,另一手平放在后腰处,示意声音越往上走,气息越要保持往下走的感觉,声音上下贯通;当双手握成一个“柱子”状时,则表示腔体要打开充分些,前胸、后背、两肋都要向外扩张,把声音竖起来唱;当上胸僵紧,声音拘谨不够放松时,教师可以身体脊椎为中轴,前后晃动肩,带动手臂前后摆动,提示学生放松上胸,让声音自然、流畅。
手势语具有很强的个性特点,因为教师的不同而自成体系,教学中也常会有事先约定的因素。所以在运用手势语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手势要形象、固定,因为只有形象、固定的手势,才能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并理解教师的用意,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手势常与语言结合,声乐教学中,开始要采取手势与语言并行,使学生逐渐熟悉了手势寓意后才可单独运用;手势与表情结合,恰当的手势配以相应的表情,会让教师的表达更形象、直观,学生的领会也能更到位,使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手势语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的妙用,发挥着很强的表情达意功能,它同有声语言一样丰富多彩。今后在声乐集体课教学实践中,我还会继续研究、探索手势语的表达与运用,使其发挥更大的效能。
关键词:手势语;声乐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6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是以集体课教学为主要模式,课堂上除了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解说和表情、体态示范外,手势语在其教学中凸显出的特性更独具魅力。
手势语是指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运用手势动作调整学生歌唱的状态、表情等,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一种非言语的特定手势。这种“寓教于形、以动辅唱”的教学方法,是声乐教学中最有效的辅助手段。因在声乐集体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歌唱发声中随时出现的各种毛病。如果教师经常用语言来提示,往往会打断学生演唱,破坏歌唱艺术的连续性、形象性和情感性,使演唱支离破碎,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手势语恰恰能弥补这一不足,它以形象、直观的特点影响着声乐集体课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简要介绍手势语在我的声乐集体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调气手势语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揭示了气息的调整在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意义与价值。在声乐教学中,“提气、漏气、气僵”是学生歌唱中常见的毛病。
1、当学生歌唱提气时,可用左手做手掌下压动作,提示学生气要下沉。这时学生会心领神会,扩张两肋,将内脏下沉,调整自己的气息状态。
2、当学生声带闭合不好,“漏气”时,可举起左手,把食指和中指并拢,提示学生声带要“闭合挡气”。这时学生会想着发声练习时“yi”的演唱状态,把声带闭合。
3、当学生歌唱气息僵紧时,可用手臂做一个“流水动作”。这时学生就会明白歌唱要流畅、连贯。
此外,当学生歌唱气息保持不好时,可用手叉在后腰、或用中指顶肚脐下三指处(即丹田),提醒学生要有气息的支持等等。
二、调喉咙打开、喉头稳定手势语
歌唱时,喉咙打开和喉头的相对稳定,是保证歌唱通道顺畅,声音上下贯通的重要一环。
1、若学生歌唱时喉咙不开,发声点就会集中在口腔,声音浅、挤。可把手掌垂直肩膀做向外扩的手势,这时学生就会下意识地用“吃惊”的感觉打开喉咙。
2、学生歌唱时若喉头过高,发出的声音窄而亮,缺乏弹性;喉头位置过低,会使聲音沉闷、摇晃,甚至影响音准。可把手先放在喉部,再放在小腹。提醒学生放松喉部肌肉、稳定喉头和控制好气息。
三、调口腔状态手势语
口腔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积极、兴奋地打开是歌唱的前提。歌唱时出在口腔状态上的常见问题主要有:上口盖抬起不够、软腭下沓、舌面拱起或后缩等状况。
1、当学生声音发“扁”时,可抬起左手拇指与其它四指对捏成空心状,做上下张开的动作。提示学生积极、兴奋地抬起上口盖,打开口腔,让声音饱满些。
2、当学生歌唱有些“喊”时,可握拳,伸食指,弯曲第二关节,做向上抬起动作。以提醒学生抬起软腭,让声音竖起,往高位置送。
3、当学生因舌后缩、压舌根、舌面拱起时,发出的音瘪、闷、缺乏张力时。可掌心向上,前伸手臂。以示把舌面前伸平放或成竖沟,舌尖轻抵下牙,让歌唱通道顺畅。
四、调共鸣手势语
腔体的共鸣可起到扩大、美化声音的作用,也是决定歌唱音色质量的重要因素。
1、当学生歌唱声音“单薄”时,可将手掌贴在胸口时,学生会明白是要求加强胸腔共鸣。
2、当学生唱高音声音“后倒”时,可将手掌自然弯曲,悬放在面罩上,以提醒学生声音前送,加强面罩共鸣,让声音饱满通透。
五、调声音走向手势语
歌唱时声音的走向,直接影响歌唱声音的流畅性和歌曲情感的表达。歌唱中影响声音走向的常见因素有“喉音、舌根音、鼻音、白声”等等。
1、当学生发出“喉音或舌根音“时,舌根是向后接近后咽壁,用喉咙去控制声音,使声音挤(卡)在喉咙里,发音吃力,听来不悦耳。可举起左手,手腕向前做抛物线状的动作,提示学生解除咽喉负担、,放松舌,抬软腭把声音收拢从高位置往前送出。
2、当学生发出“鼻音”或“白声”时,可举起左手略过头,掌心向前,往后平移手掌。以示学生抬起软腭,声音要略向后竖起来些。
六、调支点平衡手势语
歌唱支点是调节声音平衡的砝码。若支点不准,会使声音根基不稳,失去自然的音色。
1、当学生歌唱嗓音“提吊”着,发出的声音或散、或漏、或暗、或吊时。可用食指点前中支点(穿衬衣的第二个扣子处),提醒学生把声音唱在中支点上,以保持声音的平衡。
2、当学生歌唱声音“前擦气浅”时,可胳膊后背,大母指指向后中支点(跟前中支点对应的位置)。示意学生把声音往后中支点唱,让声音圆润、通畅。
3、当学生唱高音缺少通透、或音高偏低时,可用手指指向地面。提醒学生把声音唱到下支点(即脚跟处),以获得高而通透的声音。
以上这些手势动作完全可以在教师为学生弹伴奏的同时随时来完成,学生在演唱的同时如同一个合唱队员看指挥一样,随时接收到教师发出的信息指令。此外,当学生集体清唱歌曲时,教师可两手配合做些示意动作。如一手竖起举过头顶,另一手平放在后腰处,示意声音越往上走,气息越要保持往下走的感觉,声音上下贯通;当双手握成一个“柱子”状时,则表示腔体要打开充分些,前胸、后背、两肋都要向外扩张,把声音竖起来唱;当上胸僵紧,声音拘谨不够放松时,教师可以身体脊椎为中轴,前后晃动肩,带动手臂前后摆动,提示学生放松上胸,让声音自然、流畅。
手势语具有很强的个性特点,因为教师的不同而自成体系,教学中也常会有事先约定的因素。所以在运用手势语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手势要形象、固定,因为只有形象、固定的手势,才能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并理解教师的用意,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手势常与语言结合,声乐教学中,开始要采取手势与语言并行,使学生逐渐熟悉了手势寓意后才可单独运用;手势与表情结合,恰当的手势配以相应的表情,会让教师的表达更形象、直观,学生的领会也能更到位,使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手势语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的妙用,发挥着很强的表情达意功能,它同有声语言一样丰富多彩。今后在声乐集体课教学实践中,我还会继续研究、探索手势语的表达与运用,使其发挥更大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