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38-01
经过英特尔未来教育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我们教师就应将这一探究性学习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才达到了培训的目的,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下面我就如何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探究式学习谈点肤浅的做法。
平台:校园学习网地点:微机室。
1.教师课前准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把先前已知道的所学课文的作者以及文章涉及的相关知识信息做一整理。老师可以向他们推荐自己搜索的网站。
这样的上网过程让所有的同学都动起来,—部分同学可以带动周围同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奋程度。不太熟悉作者和文章的同学可以借此机会取长补短,形成主动接受的意愿,同时,这样的学习方式还推动学生利用教师之外的多种渠道获得知识,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2.阅读作品初步选题。针对课文内容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这个环节由学生在课下进行,并把初步确定的选题交到老师处,老师把学生的选题和自己事先确定的选题合到一处,在网上建立选题库。
3.小组研讨,确定选题。学生网上浏览选题库,教师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意愿把全班分为几个研究小组,这个环节在课上进行,教师要注意在选题上引导学生尽可能将思路打开。
4.搜集资料,方法指导。让学生围绕选题再次在网上搜集筛选资料,资料可分两部分,一部分可由教师负责提供,查阅网站和有关书籍,另一部分由学生课下完成,可以多给一段时间,最好有星期日,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展开。在搜集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获得资料的途径、整理资料的方法、使用资料的规则,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将其整理成提纲发布到网上,老师以此制成网页。
5.课上交流,成果展示。在课堂上点击网页,由小组选题代表将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向同学进行阐述,学生进行讨论。对于学生所做的分析和得出的结论,不论正确与否,都应对其进行的努力予以肯定。
6.进行评价,后期总结。这个过程十分重要,对于探究性学习,我们应有正确的评价机制,否则,即使培养起来的一点探究热情也会逐渐消失。习惯上,人们评价一个学生成绩好坏,往往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老师在课堂上要改革传统评价机制,对于采用探究式学习的学生大力表扬,哪怕是成绩一般的学生也给予鼓励性评价,对于敢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的同学予以充分肯定。评定一个学生成绩好坏时,更注重看学习过程、具体的思维方法,看成绩的“含金量”高不高,坚决反对读死书、死读书。
在利用网络进行探究式学习时,老师让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范围要宽,选题要小。在探究式学习的观念还远没有深入人心之前,学生第一次面对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广阔的学习空间,必然会一脸茫然,不知自己的研究该从哪里开始,这时教师要给予及时而恰到好处的指导。所谓恰到好处,是指教师的指导既能为学生提供多种思考角度,帮助其尽快地确立自己感兴趣的探究课题,进入研究者的角色,又不会像传统的接受性学习那样总想包办代替。因此在选题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确定一个研究方向,并提供多种选择余地,在這个大的范围之内,师生可以初步进行搜集、分析、整理已有的资料,并提出各自所要探究的专题。中学生的专题研究不可能达到很高的水平,甚至有些研究是很肤浅的,但我们探究的目的并不在于出多少成果,而在于让学生学会一种学习方法,体会一种收获的快乐。为了在研究中做得更好,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本着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原则选题。
2.应帮助学生寻找那些与探究的问题密切相关并且信息密度大的网站。当查询到很多有关网页时,没有必要一一打开,要通过标题或节选的片段来“择优选取”。要指导学生学会一目十行地浏览网页,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3.教会学生该住手时就住手。当查询的信息足以能证明或支持自己的研究题目时,就没必要继续搜寻下去。一方面,“大海捞针”很耗神费时;另一方面,已经打开的网页从概率讲也就具有了代表性,即便有些空白和遗憾,反而更能给我们留下创新的空间。应指导学生以现有材料为依托,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实际情况对眼前的信息进行梳理、分类、鉴别、综合、提炼、概括。“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要学生在广见博识和丰厚积累的基础上,汲取精华,巧妙整合,善于归纳,精于扬弃,那么,学生就会在聚合思维的过程中有效地处理新信息和解决新问题,实现认识上的新飞跃。
经过英特尔未来教育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我们教师就应将这一探究性学习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才达到了培训的目的,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下面我就如何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探究式学习谈点肤浅的做法。
平台:校园学习网地点:微机室。
1.教师课前准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把先前已知道的所学课文的作者以及文章涉及的相关知识信息做一整理。老师可以向他们推荐自己搜索的网站。
这样的上网过程让所有的同学都动起来,—部分同学可以带动周围同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奋程度。不太熟悉作者和文章的同学可以借此机会取长补短,形成主动接受的意愿,同时,这样的学习方式还推动学生利用教师之外的多种渠道获得知识,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2.阅读作品初步选题。针对课文内容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这个环节由学生在课下进行,并把初步确定的选题交到老师处,老师把学生的选题和自己事先确定的选题合到一处,在网上建立选题库。
3.小组研讨,确定选题。学生网上浏览选题库,教师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意愿把全班分为几个研究小组,这个环节在课上进行,教师要注意在选题上引导学生尽可能将思路打开。
4.搜集资料,方法指导。让学生围绕选题再次在网上搜集筛选资料,资料可分两部分,一部分可由教师负责提供,查阅网站和有关书籍,另一部分由学生课下完成,可以多给一段时间,最好有星期日,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展开。在搜集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获得资料的途径、整理资料的方法、使用资料的规则,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将其整理成提纲发布到网上,老师以此制成网页。
5.课上交流,成果展示。在课堂上点击网页,由小组选题代表将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向同学进行阐述,学生进行讨论。对于学生所做的分析和得出的结论,不论正确与否,都应对其进行的努力予以肯定。
6.进行评价,后期总结。这个过程十分重要,对于探究性学习,我们应有正确的评价机制,否则,即使培养起来的一点探究热情也会逐渐消失。习惯上,人们评价一个学生成绩好坏,往往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老师在课堂上要改革传统评价机制,对于采用探究式学习的学生大力表扬,哪怕是成绩一般的学生也给予鼓励性评价,对于敢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的同学予以充分肯定。评定一个学生成绩好坏时,更注重看学习过程、具体的思维方法,看成绩的“含金量”高不高,坚决反对读死书、死读书。
在利用网络进行探究式学习时,老师让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范围要宽,选题要小。在探究式学习的观念还远没有深入人心之前,学生第一次面对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广阔的学习空间,必然会一脸茫然,不知自己的研究该从哪里开始,这时教师要给予及时而恰到好处的指导。所谓恰到好处,是指教师的指导既能为学生提供多种思考角度,帮助其尽快地确立自己感兴趣的探究课题,进入研究者的角色,又不会像传统的接受性学习那样总想包办代替。因此在选题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确定一个研究方向,并提供多种选择余地,在這个大的范围之内,师生可以初步进行搜集、分析、整理已有的资料,并提出各自所要探究的专题。中学生的专题研究不可能达到很高的水平,甚至有些研究是很肤浅的,但我们探究的目的并不在于出多少成果,而在于让学生学会一种学习方法,体会一种收获的快乐。为了在研究中做得更好,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本着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原则选题。
2.应帮助学生寻找那些与探究的问题密切相关并且信息密度大的网站。当查询到很多有关网页时,没有必要一一打开,要通过标题或节选的片段来“择优选取”。要指导学生学会一目十行地浏览网页,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3.教会学生该住手时就住手。当查询的信息足以能证明或支持自己的研究题目时,就没必要继续搜寻下去。一方面,“大海捞针”很耗神费时;另一方面,已经打开的网页从概率讲也就具有了代表性,即便有些空白和遗憾,反而更能给我们留下创新的空间。应指导学生以现有材料为依托,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实际情况对眼前的信息进行梳理、分类、鉴别、综合、提炼、概括。“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要学生在广见博识和丰厚积累的基础上,汲取精华,巧妙整合,善于归纳,精于扬弃,那么,学生就会在聚合思维的过程中有效地处理新信息和解决新问题,实现认识上的新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