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ixiahe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我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能否真正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创新型的教师。毕竟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的,教师的指导、引导与启发也是必需的,这就要求教师本人必须具备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拓宽知识的领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并以此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以创新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向教材,深入教材,自由寻求知识。
  二、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能够能够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良好环境。
  1.重视感情投资,唤起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就能调动学生好学的积极性。在近年的实践当中,我总是以一份真诚、一份爱心去组织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动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发挥语文课“平等对话”的优势。只有进行“平等对话”,才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
  三、教之有方,激发兴趣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使其“学会学习”。因此,教师的“主导”必须导之有方:导其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眼观看,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他们体验到探索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前提和保证。离开了“学习兴趣”,教师的主导则无异于缘木求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乌申斯基的话则更让人警醒:“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愿望。”长期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觉地花时间、下工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法求新、求趣,让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才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四、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质疑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其主动发展的过程。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因此,不论学生提出问题或大或小,是对是错,都应该给予即时表扬和指导,同时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对课文提出不同于作者、不同于教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并对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只有这样,鼓励学生质疑,增强学生质疑求异的信心。在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一一解决,从而使学生不迷信权威,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
  质疑的本质是一种批判精神。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正由于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才产生哥白尼的“日心说”;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们已“司空见惯”,而牛顿偏偏要问“为什么”,为了寻求答案而苦思冥想,由此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卓越发现。这足以说明创新的思维可以改变世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思维而言,亦是同样的道理。
  五、搭建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
  在近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给自己定了一条这样的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实践。总是不断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如在教学《诗经·伐檀》时我是这样做的。
  教参上写道:《伐檀》是一首写劳动者伐木生活和他们愤怒控诉统治者不劳而获、残酷掠夺的诗篇。长期以来,这种说法应该是无可厚非、无可辩驳的。我在讲完这首诗后,问学生有没有问题,多数学生没反应,少数学生陷入沉思。于是我推进一步:“有没有哪位同学敢向传统的、经典的作品,以及权威的观点发难?”很快,有些学生有发言的欲望。于是我继续推进一步:“要敢于把自己独到的见解说出来。”在我的鼓励下,一个学生提出:诗中三段都写到河水,“河水清且涟漪”、“河水清且直漪”、“河水清且沦漪”,描绘了河水“清、静、柔”之美。“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美景又如何与“愤怒”、“残酷”联系起来?我立即予以赞扬,肯定了该生敢于质疑,问得好、问得有道理,敢于大胆冲破传统的樊篱。紧接着,就这个问题师生展开课堂讨论,有的学生赞成传统观点,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描绘的是一位美丽少女坐在河边,看着心中爱慕的青年男子专注伐木,伐木声“坎坎”悦耳,进而联想到这位男子家庭殷富,可见他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哪。每段结尾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可以理解为:这位相公啊,可不是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人呐。如此道来,应合情合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伐檀》有了更深入的意境,见解独到、别出心裁、有创造性。
  再如在学习《雷雨》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让学生展开辩论;在学习《我为何而生》时,先给学生一个“你们又为何而生”的话题,尔后在课堂上即兴演讲。这样,学生不但踊跃参加,学到了课本知识,而且积极实践,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改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为之“搭桥铺路”,就一定能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怎样把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呢?这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最初产生于新奇事物和它的独特形式的刺激,这时,沉睡的思维将被唤醒和激活,代之而起的是对新事物的探究,力求发现它的奥秘,从而满足自身的好奇心理。要使学生学到新知识,必须使用巧妙的教学手段,在学生大脑兴奋状态时下手,让学生动起来。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才
摘 要: 语文的审美教育就是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元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美学精神是一种游戏精神,美学精神是一种超越精神,美学精神是一种和谐精神,美学精神是一种独立精神。中学语文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把握审美精神的特征,以审美教育为纽带,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美学精神 健全人格    文学的本质从根本上来说是审美的。优秀的
摘 要: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强化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古诗词 强化鉴赏能力 四项策略    古诗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情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对
一切客观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作为真实而生动地反映各种客观事物的新闻,也必然是富于变化的。因而作为它的浓缩品的标题,是不应该有雷同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新闻标题,
本文分析了目前在极坚硬岩石中一般常用的几种掏槽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通过试验提出似棱形掏槽是极坚硬岩石巷道掘进中较理想的一种掏槽型式,并提供了有关爆破参数.
新课改倡导者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积极投身教改的所有教师的共识。教师在培养文学素质的过程中担任着普罗米修斯的角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给沉闷的课堂带来活力与欢乐。下面谈谈我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尝试。  一、诱发想象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想象是一种基本的语文素养,是培养创造力的先行者,没有想象就
摘 要: 当前语文阅读比较漠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代语文教育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方法    十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
反思现在的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沿袭普通高中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向学习条分缕析地剖析语文知识,不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文化的美感陶冶作用;在教学方式上,以语言文字的机械训练为主,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课外开发,忽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架空了德育的作用,抹杀了美育的陶冶功能,淡化了
为降低成本,提高技术指标,我们用正交法选取药剂配方,使各种药剂单耗普遍下降,特别是硫酸锌下降幅度较大,且技术指标也相应提高。用正交法选取较优药剂配方于1982年5月开始
摘 要: 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是培养学生勇于提问。作者主要从指导实用的问题发现方法、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探索情境、构建自由的问题对话平台、采取以问题为纽带的多元评价等方面展开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问题意识 探索情境 多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