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OMI传感器反演的对流层NO2柱浓度产品,分析四川省2010—2019年对流层NO2柱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并与2015—2019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近地面NO2质量浓度(ρ(NO2))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对流层NO2柱浓度受人为活动影响显著,四川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较大及工农业活动水平较高的成都市,最大可达16.85×1015 molecules/cm~2。(2)近10年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对流层NO2柱浓度长期变化呈下降趋势,与2011—2017年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的降低趋势一致。2014年开始,对流层NO2柱浓度下降显著,盆地地区2014、2015年的与2013年的相比,分别下降了4.72%和17.55%。NO2柱浓度冬季的最高,夏季的最低,月变化呈“V”型分布,最高值在12月,最低值在8月。NO2柱浓度这种季节变化特征与NOx人为源排放、气象条件、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季节性变化有关。(3)成都市近5年近地面ρ(NO2)年际变化趋势与对流层NO2柱浓度变化一致,二者呈正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因此可以用卫星观测对流层NO2柱浓度反映近地面ρ(NO2)的分布及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