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管理学作为一门以应用性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科学,组织管理运行模式理论是其重要构成内容。然而,由于孔茨和罗宾斯等的关注点突出在了管理者以及管理职能的作用发挥上,对组织各层级机构及员工的自我管理问题未给予直接关注,导致管理方式选择问题未能凸显,因此,也就无法引出组织管理运行模式问题并上升理论予以讨论。目前虽然已有很多学者探讨了组织管理运行模式问题,但其研究结论多表现为具有枝节性以及从属地位,而从走出并统领管理理论丛林的过程管理理论视角直接对具有基本主干特征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的研究还未见到。本文基于管理与自我管理互补互动关系的揭示,尝试上升理论对这一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序列构建问题予以一个讨论。
二、现有理论述评
学术界关于以组织管理运行模式为主题研究内容的理论成果有很多,但似乎又都无意为其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表达。本文认为,所谓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就是指基于组织或组织管理的某一重要属性维度或几种重要属性组合视角提出的可上升理论对其系统描绘刻画、可揭示其适用条件、可揭示其优劣、可验证其实施效果的一组可相互比较、可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选择的实践操作方法或方案。例如我们所熟悉的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以及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它是典型的依据企业综合属性,即企业规模大小而建立的可供选择的一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又如布莱克和莫顿提出“权威型、团队型和俱乐部型”模式,它是典型的依据领导职能维度强弱给出的一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再如“经验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模式和文化管理模式”(许劭艺,2011,第73页),它是典型的依据不同管理学派或不同管理方法给出的一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
三、组织运行管理模式序列的构建
基于学术界对管理与自我管理职能的揭示,如“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活动等”(孔茨,奥唐奈,1982,第77页),“计划工作、组织工作、协调工作、控制活动、指导、领导、激励和人员配备(此为前苏联使用的管理职能,它与美国长期以来所持的概念基本相同)”(罗宾斯,德森佐,2004,第119页),“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协调和自我控制”(王永明,潘惠香,2006),“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评价”(齐善鸿,贺立,2007)等,又基于学术界对这些职能工作的进一步解读,再考虑到应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作用,本文通过归纳、提炼与整理,提出了构建一种不同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序列。
本文在此构建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序列,是在对管理与自我管理互补互动关系的揭示以及对管理与自我管理职能的系统思考基础上给出的,它体现的是一族运行模式序列,其中,五种典型的运行模式序列如图所示。
四、研究结论
1.通过对现行隐性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显性化揭示得出,在有人参与的社会活动中,只要存在管理,就有自我管理与之对应并存。这种关系可以划分为四种基本形式:第一种是体现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第二种是体现组织与其内部各层级机构之间的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第三种是体现组织与其内部各层级员工之间的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第四种是体现组织内部各层级员工之间的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在得出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的基础上,又提出这种关系是一种互补互动的关系,即在任何一个人造理性的组织系统中,无自我管理的绝对管理是不存在的,无管理的绝对自我管理也是不存在的。
2.通过对管理与自我管理职能的系统思考得出,在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成立的前提条件下,管理的一级职能由领导、培训、沟通、计划、组织、控制、创新和评价八项职能构成,相对应的自我管理体现为配合、学习、沟通、计划、组织、控制、创新和评价八项职能。
3.计划、组织、控制、创新与评价五项职能主要体现为在从事具体实际工作中所开展的管理工作,它可以表现为由上级主管行使,也可以表现为由下级人员行使,还可以表现为由上下级人员沟通交流共同来完成。基于这五项职能表现为全部或部分的可选择性,因此得出一族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序列,其中典型的组织管理(自我管理与之互补互动)运行模式有五种,即超强化管理运行模式、强化管理运行模式、中性管理运行模式、弱化管理运行模式以及超弱化管理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许劭艺编著.新概念CIS企业形象设计[M].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
[2](美)哈罗德·孔茨,西里尔·奥唐奈著.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外国工业管理教研所译.管理学——管理职能的系统分析方法和随机制宜的分析方法[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3](美)斯蒂芬·P.罗宾斯,大卫·A.德森佐著.毛蕴诗主译.管理学原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王永明,潘惠香.自我管理的哲学审视[J].社会科学辑刊,2006(05).
[5]齐善鸿,贺立.组织主导型管理模式向自我管理模式的转变[J].青海社会科学,2007(02).
作者简介:姜浩(1990.01- ),男,安徽淮南人,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张国旺(1959.02- ),男,河北张家口人,技术经济及管理学教授
管理学作为一门以应用性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科学,组织管理运行模式理论是其重要构成内容。然而,由于孔茨和罗宾斯等的关注点突出在了管理者以及管理职能的作用发挥上,对组织各层级机构及员工的自我管理问题未给予直接关注,导致管理方式选择问题未能凸显,因此,也就无法引出组织管理运行模式问题并上升理论予以讨论。目前虽然已有很多学者探讨了组织管理运行模式问题,但其研究结论多表现为具有枝节性以及从属地位,而从走出并统领管理理论丛林的过程管理理论视角直接对具有基本主干特征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的研究还未见到。本文基于管理与自我管理互补互动关系的揭示,尝试上升理论对这一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序列构建问题予以一个讨论。
二、现有理论述评
学术界关于以组织管理运行模式为主题研究内容的理论成果有很多,但似乎又都无意为其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表达。本文认为,所谓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就是指基于组织或组织管理的某一重要属性维度或几种重要属性组合视角提出的可上升理论对其系统描绘刻画、可揭示其适用条件、可揭示其优劣、可验证其实施效果的一组可相互比较、可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选择的实践操作方法或方案。例如我们所熟悉的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以及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它是典型的依据企业综合属性,即企业规模大小而建立的可供选择的一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又如布莱克和莫顿提出“权威型、团队型和俱乐部型”模式,它是典型的依据领导职能维度强弱给出的一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再如“经验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模式和文化管理模式”(许劭艺,2011,第73页),它是典型的依据不同管理学派或不同管理方法给出的一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
三、组织运行管理模式序列的构建
基于学术界对管理与自我管理职能的揭示,如“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活动等”(孔茨,奥唐奈,1982,第77页),“计划工作、组织工作、协调工作、控制活动、指导、领导、激励和人员配备(此为前苏联使用的管理职能,它与美国长期以来所持的概念基本相同)”(罗宾斯,德森佐,2004,第119页),“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协调和自我控制”(王永明,潘惠香,2006),“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评价”(齐善鸿,贺立,2007)等,又基于学术界对这些职能工作的进一步解读,再考虑到应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作用,本文通过归纳、提炼与整理,提出了构建一种不同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序列。
本文在此构建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序列,是在对管理与自我管理互补互动关系的揭示以及对管理与自我管理职能的系统思考基础上给出的,它体现的是一族运行模式序列,其中,五种典型的运行模式序列如图所示。
四、研究结论
1.通过对现行隐性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显性化揭示得出,在有人参与的社会活动中,只要存在管理,就有自我管理与之对应并存。这种关系可以划分为四种基本形式:第一种是体现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第二种是体现组织与其内部各层级机构之间的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第三种是体现组织与其内部各层级员工之间的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第四种是体现组织内部各层级员工之间的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在得出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的基础上,又提出这种关系是一种互补互动的关系,即在任何一个人造理性的组织系统中,无自我管理的绝对管理是不存在的,无管理的绝对自我管理也是不存在的。
2.通过对管理与自我管理职能的系统思考得出,在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成立的前提条件下,管理的一级职能由领导、培训、沟通、计划、组织、控制、创新和评价八项职能构成,相对应的自我管理体现为配合、学习、沟通、计划、组织、控制、创新和评价八项职能。
3.计划、组织、控制、创新与评价五项职能主要体现为在从事具体实际工作中所开展的管理工作,它可以表现为由上级主管行使,也可以表现为由下级人员行使,还可以表现为由上下级人员沟通交流共同来完成。基于这五项职能表现为全部或部分的可选择性,因此得出一族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序列,其中典型的组织管理(自我管理与之互补互动)运行模式有五种,即超强化管理运行模式、强化管理运行模式、中性管理运行模式、弱化管理运行模式以及超弱化管理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许劭艺编著.新概念CIS企业形象设计[M].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
[2](美)哈罗德·孔茨,西里尔·奥唐奈著.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外国工业管理教研所译.管理学——管理职能的系统分析方法和随机制宜的分析方法[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3](美)斯蒂芬·P.罗宾斯,大卫·A.德森佐著.毛蕴诗主译.管理学原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王永明,潘惠香.自我管理的哲学审视[J].社会科学辑刊,2006(05).
[5]齐善鸿,贺立.组织主导型管理模式向自我管理模式的转变[J].青海社会科学,2007(02).
作者简介:姜浩(1990.01- ),男,安徽淮南人,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张国旺(1959.02- ),男,河北张家口人,技术经济及管理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