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别策划 本刊编辑部
如今,中国人幸福地发现,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但这种喜悦也往往伴随着尴尬乃至苦痛:喝奶粉会遇到三聚氰胺,吃柑橘会遇到“小虫”、吃肉会遇到瘦肉精、吃成鸭蛋会遇到苏丹红、吃鱼会遇到孔雀石绿、吃蔬菜会遇到残留农药……难道为了这张嘴的安全,喝牛奶要自己养头牛?吃猪肉要自己当“猪倌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餐桌上的“污染”,那是相当的严重!
三月的两会,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热议的焦点,立法、监督、检测,那是政府的事,咱主妇们要做的,还是从小处着眼,用食品科学知识武装自己,为一家老小的一日三餐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吧!
本期继续上期的话题,为您奉上:乳制品篇、豆制品篇、加工食品篇,餐具及包装篇。
乳制品篇——谁动了我的牛奶?
牛奶、酸奶、乳制点心,奶酪……乳制品家族可谓丰富多彩。它们因钙和蛋白质含量丰富而闻名,也成为我们餐桌上的常客,可由去年9月开始,乳制品问题层出不穷,一损俱损,让人不禁疑惑,那些牛奶生产者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知道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没拿诺贝尔奖吗?答:我们喝的是三聚氰胺,不是牛奶。刘翔为什么崴脚?答:他喝的是三聚氰胺,所以钙质不够……
2008年9月,三聚氰胺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三聚氰胺,这种被非法加入原奶以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化工原料,令众多婴儿遭受一场无妄之灾。从三鹿集团开始,这场灾难波及整个中国乳业,人们曾经信赖的知名乳品企业无一幸免。消费者信心受到极大挫伤,很多人都患上了“恐奶症”。而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国产的奶粉“沦陷”了,进口的也爆出问题,而乳制品中的问题,也绝不只限于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时代,前仆后继的“结石门”
2008年的毒奶粉风波让三聚氰胺家喻户晓,它留给人们的阴影尚未散去,目前又有奶粉被查出有三聚氰胺,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三聚氰胺事件最初集中在婴儿奶粉,却不限于此,我们用来补钙的牛奶,用来调理肠胃的酸奶。用来解暑的雪糕等都卷入其中,这还不算,鸡蛋、巧克力、畜禽肉等蛋白质类食品均检出三聚氰胺!国人愤怒了:我们还能吃什么?我们竟然一直吃的都是“三聚氰胺套餐”!
三聚氰胺本是一种低毒的工业原料,主要影响人的泌尿系统,其构成的危害与剂量有明显关系。除了三聚氰胺,在牛奶生产过程中,也存在其他隐患,为了保鲜,乳及乳制品可能加入非食用物质硫氰酸钠,而有毒增稠剂、细菌超标等问题也影响着牛奶的安全。
苯甲酸迷雾,不叫人省心的防腐剂
苯甲酸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但乳制品中不允许添加。实际情况是,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内,中国奶制品中大多检出了苯甲酸。
研究人员表示,苯甲酸对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影响值得关注。一般情况下,苯甲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对包括婴幼儿在内的一些特殊人群而言,长期摄入苯甲酸也可能带来哮喘、荨麻疹、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
OMP风波,打破高端奶的神话
OMP是英文Osteoblast Milk Protein的缩写,中文名称是造骨牛奶蛋白。前不久,质检总局对某牛奶品牌在高端奶中加入OMP和IGF-1物质的行为存疑并叫停,原因是我国对这两种物质的安全性未做出明确规定。日前,卫生部表示OMP产品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只是某生产企业未经过卫生部批准添加OMP。故事到此似乎应该结束。然而。这场风波再次打击了消费者对国产牛奶的信心。据相关网站调查显示。许多消费者都心有余悸,明确表示不再购买高端牛奶。
涉菌事件,警惕牛奶的细菌污染
同时,让消费者大跌眼镜的是。某品牌奶粉被检出高危病菌,可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小肠结肠炎和菌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此外,牛奶菌落超标、霉菌超标等也影响着牛奶的安全。
日期上的文章,考验你的慧眼
因为担心牛奶过期卖不出去而贴上“永不过期”的纸条,听起来像天方夜谭gE?这样掩耳盗铃的方式真让人啼笑皆非,可是还真有这样的事。
更普遍的,或者我们可以碰到的就是“早产奶”了。本月10号买的牛奶,一不留神,发现是标注本月15号生产的,乍一听,这种概率比中大奖高不到哪里去,可实际生活里,还是有些消费者有这样的好彩头。
因为乳制品保质期比较短,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不良商家在生产日期上做文章,让牛奶“早产”,或者篡改保鲜日期等。主妇们在选择时也要多个心眼。把好健康关。
虽然乳制品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从此不再喝牛奶。专家表示,我国居民膳食钙的摄入量远远低于推荐摄入量,而且农村儿童青少年优质蛋白的摄入量偏低。大力提倡饮奶是改善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的重要举措之一。在确保牛奶质量合格的情况下,我们仍要培养喝奶的习惯,因为牛奶是优质钙的最好来源。
贴心Tips:
专家建议:购买乳制品要结合年龄
眼下市场乳制品种类繁多,专家提醒可结合年龄选购乳制品。比如老年人容易脂肪偏高,最好选择低脂奶粉。对于中青年人来说,为了给身体补充足够的营养,可以选择喝全脂奶粉。对于婴儿来说,普通牛奶中的蛋白质及某些矿物质的含量过高,会加重婴儿尚未发育成熟的身体各器官的负担。此外,普通牛奶中缺乏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等,所以喂养婴儿最好选择专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
三项注意,选好最合适的乳制品
主妇们在选择牛奶等乳制品时,要选择有质量保证的正规品牌;要弄清楚产品的标志、产品说明、产品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以及产品的真实属性,即产品为纯牛奶、调味乳、还是乳饮料等;再次,要仔细观察,优质鲜乳为乳白色或微黄色,呈均匀的流体,无沉淀、凝块和机械杂质,无粘稠和浓厚现象。
豆制品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豆制品是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健康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常吃豆制品对防治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等诸多疾病大有裨益,豆腐不含胆固醇,脂肪含量也很低,平时膳食结构多加些豆制品,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防止肥胖都具有保健作用。同时,豆制品也是女性美容之佳品,据说,常吃豆腐可以保持臂部翘翘哦!但是,不论是白嫩嫩的豆腐,黄澄澄的香干,还是金灿灿的豆油皮,现如今,“吃豆腐”安全吗?
Q1 不干不净,吃了有病
豆制品中常见的问题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菌落总数多,则污染致病的几率相对较大。吃了这些“不干不净”的豆腐则导致腹泻或其他症状。豆制品的生产企业规模不等,生产条件千差万别。一些手工作坊式的小厂生产不够规范,生产过程中环境、人员、设备卫生条件不好;在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没有达到产品要求的条件,如没有冷藏、防尘等设备,因而产品质量没有保证。
Q2 乱添乱加,真假难辨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豆制品中不允许添加苯甲酸。但不良商家为了延长豆 制品的货架期,会使用苯甲酸。更有甚者,会添加“吊白块”(甲醛合次硫酸氢钠),因为“吊白块”有凝固蛋白的特性,在加工腐竹等豆制品过程中加入它可以增加成品产出率。提高产量,也可以改善成品的外观和口感,而“吊白块”是不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毒性较大的化工原料,如果食用。对身体的害处不言而喻。
我们对豆制品往往抱着“成见”:豆腐越是白嫩嫩、香干越是黄澄澄的,就越证明原料都是上品;豆制品存放得越久。就证明其制作环境越卫生。殊不知,正是这种“成见”给黑作坊提供了胡添乱加、以次充好的可趁之机。
贴心Tips:
“以貌取物”,巧识豆制品
什么样的豆腐才叫放心豆腐々答案可能与您的常识不一样。真正的好豆腐往往是白中带黄,保存期相当短。好的豆腐块型完整,软硬适度,没有焦味,不脱皮、不红、不糊、不酸,质地细嫩、有弹性、无杂质;豆干呈白色或淡黄色,细腻有弹性、无杂质、无残渣、不红、不酸;素鸡的色泽淡黄色,柔软坚实有弹性,切开后,刀口发光,内无裂缝,不碎、不糊;豆腐皮应该具有豆腐特有的香味,没有破张破洞,质地柔软、坚韧、厚薄均匀、没有杂质,拎起一角不会折断;油豆腐的色泽金黄,有香气,皮薄、空心、有弹性,内呈蜂窝状,冷却后不干瘪。
豆腐虽好,不可多吃
主妇们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在选购豆制品时,不仅要注意品牌,而且要到有信誉的商店、商场购买。豆制品虽然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但也并非人人皆宜,患有消化性溃疡等疾病者应当忌食或者少吃。
加工食品篇——难识“庐山”真面目
不论是传统的菜市场,还是现代的超级市场,随处可见包装精美,颜色抢眼的加工食品,与天然食品而言,这些加工食品给我们快节奏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须知,这些加工食品往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暗藏杀机。
防不胜防:无孔不入的添加剂“魔法”
要面包膨松只要加膨松剂。变白只要加面粉处理剂等,添加剂的“魔法”可能已经超出了你的想象。然而,添加剂的另一类“魔法”更让人忧心忡忡:青壳鸭蛋是用“沙绿”工业涂料对白壳蛋化妆过的;鲜黄的咸菜可能是发黑的咸菜经焦亚硫酸钠漂白的;不会腐败的蹄筋、海参是用腐蚀性极强的工业用氢氧化钠浸发,再用甲醛“保鲜”的……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添加剂是食品行业不可缺少的。但是有一些商家非法使用添加剂给人们的健康构成危害。违法使用添加剂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另一种则是滥用食品添加剂。而这些给人们身体带来的害处也不容置疑,如色素和防腐剂等容易致癌,抗氧化剂会损害人体肝肾脏等。
因小失大:形形色色的超标“陷阱”
加工食品出现卫生问题往往是因为细菌超标或某种指数超标,例如凉拌菜常出现大肠杆菌等细菌超标,因而导致消费者急性胃肠炎、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农药残留率等指数的超标,也给我们的健康留下隐患。
事实上,加工食品中存在的“超标”决不限于微生物或化学成分,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是盐的超标。
许多加工食品为了调味都使用了超标的食盐和糖。由于脂肪也能增加食品的味道,在我们主要的食品中还会添加脂肪。专家提醒说,人们所摄入的盐并不仅仅来自正餐的饮食,其实有80%的摄入量可能来自快餐和罐头、饼干等加工食品。这些虽不会直接导致疾病,对我们的身体却是十分不利的。
难分优劣:乱花渐欲迷人眼
目前,市面上的加工食品琳琅满目,质量也是参差不齐,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三无”产品到处存在,那些假冒伪劣或来历不明的食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主妇们在选择时一定要有双慧眼。
贴心Tips:
改变饮食观念,远离深加工食品
深加工食品是指加工的工序多,以便于长期保存和慢慢食用,区别于不加工和简单加工的天然食品。商业销售中的深加工食品为了便于出售和长期保存加入了非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出于健康考虑,我们要远离深加工的商业食品。多选天然食品和粗加工食品。并要改变饮食观念,勿只注重舌头味觉的快感而忽视健康。
去伪存真,慎选过靓食品
在选购加工食品时要多留个心眼,认清食物原色与本质,提防过白、过艳、过香、过精的食品。慎选过靓食品,因为外表过靓的食品往往被加入了对健康有害的物质。
借助标签选择加工食品
选购加工食品时,仔细读懂标签的“语言”。包括从食品类别看食物的本质;从配料表看食品的营养品质;看营养素含量,小心其中的热量、脂肪等指标;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认证标志等。
餐具及包装篇——锅碗瓢盆:毒从口入,餐具是祸头
过去,我们用开水给餐具消毒;现在,我们用消毒柜杀死细菌。尽管我们做了种种的防范措施,仍然放不下一颗害怕病毒入侵的心。
陶瓷 彩釉有毒!
逛超级市场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被色彩光鲜的陶瓷餐具们吸引,但是,老人们就总是教育我们:表面越是光鲜亮丽,越要小心有毒。彩釉中含有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其中,镉和铅容易引起肝脏或其他内脏中毒,汞则能引起肝、肾硬化。而且,陶瓷的釉彩越多,颜色越鲜艳,铅、镉等化合物就越多。
健康关键:
1、能没“彩”就没“彩”;能要釉下彩,绝不要釉上彩。
2、千万不要购买那些用手即可擦去图案的餐具。
3、新买的陶瓷餐具最好用食醋浸泡几小时,如果发现颜色有明显变化,马上扔掉。
铝锅 记忆力杀手!
铝是智力的衰老元素,摄入过多的铝不仅容易导致老年痴呆,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也非常不利。而生活中可能摄入的铝元素绝大多数来自铝锅铝铲。
健康关键:隔离铁铝餐具
铁锅营养好,安全性也好,这是公认的了。但是,若与铝制餐具搭配使用,会对人体带来更大的危害。这不仅因为两者硬度不同,还由于铝和铁是两种化学活性不同的金属,当它们以食物作为电解液时,铝和铁就能形成一个化学电池,其作用结果是使更多的铝离子进入食物,并随食物进入人体。
不粘锅 干烧要出事!
方便的不粘锅解放了广大家庭妇女,摆脱了油锅难洗的困扰,但不粘锅的涂层在高温下会裂解,并释放出两种有毒的物质。一种是氟氯碳,另一种是三氟化碳。前者对动物的机体组织有害,而且会在体内聚集;后者有毒性,也会损伤人的身体。
健康关键:杜绝烧干锅
因为只有在高温的情况下。不粘锅的涂层才会分解出来。所以,只要杜绝将锅烧干、烧红的习惯,少用不粘锅做煎炸食物就行了。
筷子 天然的才是健康的!
如今的筷子喜欢学日本人:又尖又有油漆。第一。尖筷子虽然能直接当发簪,吃饭时却太容易戳到牙龈。第二,油漆中含有铅、镉等有害物质,其中的苯更是公认的致癌物,颜色太深或油漆涂料太重的筷子长时间使用后,油漆涂料中的重金属以及有害的有机溶剂会对人体造成慢性伤 害。
健康关键:
1、尽量不要选涂油漆的筷子。
2、筷子买回家要多冲洗、勤消毒,清洗后要及时风干。
3、至少要一年换一次筷子。
4、即使是家人之间。筷子也不要混用。以免传播细菌。
仿瓷餐具 不是只有牛奶才有三聚氰胺!
现在很流行这种长得像陶瓷,却比陶瓷轻,也没陶瓷易碎的仿瓷餐具。所谓仿瓷餐具,是由三聚氰胺为原材料制作的,这种餐具有逼真的陶瓷风格,无味、耐用。应用合格的仿瓷餐具替代易碎的瓷器,是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尚可放心。
健康关键:
1、使用时尽量不要长时间盛放酸性、油性、碱性食物;特别不要将含油较多的食物放在仿瓷餐具中用微波炉加热。防止释放出有毒物质。
2、刚买的仿瓷餐具,应在沸水里加醋煮两三分钟,或者常温下用醋浸泡两个小时。
塑料 远离油脂
标准的食用塑料包装是安全的,但是如果不注意使用方法,也会出现卫生隐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人用塑料袋装热气腾腾的炸糕、油条等,如果短时间内吃掉。当然没有太大危害,但长时间把过热的食品捂在袋子里,油脂和塑料会发生化学作用,分解出有害物质。
健康关键:
1、平时避免将油放进普通塑料瓶。
2、用微波炉加热食品。最好用微波炉专用塑料袋和专用容器。
3、无色、无味、标注了PE(聚乙烯)和PP(聚丙烯)字样的塑料餐具才是正确选择。
食品包装:塑料袋的爱恨情仇
塑袋袋发明到现在还不到100年,它色彩鲜艳,重量轻,不怕摔,经济耐用,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如果说当时人们为它们的诞生欣喜若狂,现在却不得不为处理这些充斥在生活中,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极大威胁的东西而煞费苦心了。
就算抛开环保的概念不谈,仅它含有的那些有害成分就应该令我们小心翼翼。
聚氯乙烯
会产生血管肉瘤的聚氯乙烯,英文简称PVC,是历史上使用量最大的塑料原料。在较高的温度下。聚氯乙烯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氯化氢。万一PVC被人体吸收,分解出的乙醇和一氯醋酸会伤害神经系统、骨骼和肝脏,严重者甚至致癌。
硬脂酸铅
会使人铅中毒的硬脂酸铅,是用在塑料里的一种稳定剂,熔点仅有100℃左右。一旦进入人体,就会造成积蓄性铅中毒。
邻苯二甲酸盐
影响生育能力的邻苯二甲酸盐,是一种用于软化塑料袋的添加剂。它在人体内有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会干扰内分泌,尤其是男性的生殖能力。严重者可能会导致睾丸癌;而女性吸收后,则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几率。
化合药剂
会溶解油脂并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化合药剂。是为了增加透明度和弹性,聚氯乙烯保鲜膜中增加的一定量的增塑剂。经长时间的包裹,食物中的油脂容易将它们溶解并释放到食物中。这些化合药剂会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扰乱人体正常的激素代谢,引起新生儿先天缺陷、男性精子数减少,甚至精神疾病等。
贴心Tips:
挑选合格塑料袋
我们的生活暂时还缺少不了塑料这个伟大的发明。当然,合格的塑料袋在通常情况下是无害的。如何挑选健康的食品塑料袋呢?
1、购买标准塑料食品袋。
这是可以在正规的商场买到的。需要注意的是,产品的外包装袋上要有中文标识,标有厂名、厂址和执行标准。
2、不选彩色塑料袋。
用有颜色的东西直接接触食物时总是要格外小心的。一般无害的塑料袋呈乳白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状。
3、触摸、燃烧分辨法。
标准食品塑料袋用手触摸时有润滑感,就好像表面有一层腊似的。遇到明火容易燃烧起来,并且离开火后仍能继续燃烧,无异味。
如今,中国人幸福地发现,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但这种喜悦也往往伴随着尴尬乃至苦痛:喝奶粉会遇到三聚氰胺,吃柑橘会遇到“小虫”、吃肉会遇到瘦肉精、吃成鸭蛋会遇到苏丹红、吃鱼会遇到孔雀石绿、吃蔬菜会遇到残留农药……难道为了这张嘴的安全,喝牛奶要自己养头牛?吃猪肉要自己当“猪倌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餐桌上的“污染”,那是相当的严重!
三月的两会,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热议的焦点,立法、监督、检测,那是政府的事,咱主妇们要做的,还是从小处着眼,用食品科学知识武装自己,为一家老小的一日三餐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吧!
本期继续上期的话题,为您奉上:乳制品篇、豆制品篇、加工食品篇,餐具及包装篇。
乳制品篇——谁动了我的牛奶?
牛奶、酸奶、乳制点心,奶酪……乳制品家族可谓丰富多彩。它们因钙和蛋白质含量丰富而闻名,也成为我们餐桌上的常客,可由去年9月开始,乳制品问题层出不穷,一损俱损,让人不禁疑惑,那些牛奶生产者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知道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没拿诺贝尔奖吗?答:我们喝的是三聚氰胺,不是牛奶。刘翔为什么崴脚?答:他喝的是三聚氰胺,所以钙质不够……
2008年9月,三聚氰胺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三聚氰胺,这种被非法加入原奶以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化工原料,令众多婴儿遭受一场无妄之灾。从三鹿集团开始,这场灾难波及整个中国乳业,人们曾经信赖的知名乳品企业无一幸免。消费者信心受到极大挫伤,很多人都患上了“恐奶症”。而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国产的奶粉“沦陷”了,进口的也爆出问题,而乳制品中的问题,也绝不只限于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时代,前仆后继的“结石门”
2008年的毒奶粉风波让三聚氰胺家喻户晓,它留给人们的阴影尚未散去,目前又有奶粉被查出有三聚氰胺,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三聚氰胺事件最初集中在婴儿奶粉,却不限于此,我们用来补钙的牛奶,用来调理肠胃的酸奶。用来解暑的雪糕等都卷入其中,这还不算,鸡蛋、巧克力、畜禽肉等蛋白质类食品均检出三聚氰胺!国人愤怒了:我们还能吃什么?我们竟然一直吃的都是“三聚氰胺套餐”!
三聚氰胺本是一种低毒的工业原料,主要影响人的泌尿系统,其构成的危害与剂量有明显关系。除了三聚氰胺,在牛奶生产过程中,也存在其他隐患,为了保鲜,乳及乳制品可能加入非食用物质硫氰酸钠,而有毒增稠剂、细菌超标等问题也影响着牛奶的安全。
苯甲酸迷雾,不叫人省心的防腐剂
苯甲酸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但乳制品中不允许添加。实际情况是,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内,中国奶制品中大多检出了苯甲酸。
研究人员表示,苯甲酸对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影响值得关注。一般情况下,苯甲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对包括婴幼儿在内的一些特殊人群而言,长期摄入苯甲酸也可能带来哮喘、荨麻疹、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
OMP风波,打破高端奶的神话
OMP是英文Osteoblast Milk Protein的缩写,中文名称是造骨牛奶蛋白。前不久,质检总局对某牛奶品牌在高端奶中加入OMP和IGF-1物质的行为存疑并叫停,原因是我国对这两种物质的安全性未做出明确规定。日前,卫生部表示OMP产品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只是某生产企业未经过卫生部批准添加OMP。故事到此似乎应该结束。然而。这场风波再次打击了消费者对国产牛奶的信心。据相关网站调查显示。许多消费者都心有余悸,明确表示不再购买高端牛奶。
涉菌事件,警惕牛奶的细菌污染
同时,让消费者大跌眼镜的是。某品牌奶粉被检出高危病菌,可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小肠结肠炎和菌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此外,牛奶菌落超标、霉菌超标等也影响着牛奶的安全。
日期上的文章,考验你的慧眼
因为担心牛奶过期卖不出去而贴上“永不过期”的纸条,听起来像天方夜谭gE?这样掩耳盗铃的方式真让人啼笑皆非,可是还真有这样的事。
更普遍的,或者我们可以碰到的就是“早产奶”了。本月10号买的牛奶,一不留神,发现是标注本月15号生产的,乍一听,这种概率比中大奖高不到哪里去,可实际生活里,还是有些消费者有这样的好彩头。
因为乳制品保质期比较短,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不良商家在生产日期上做文章,让牛奶“早产”,或者篡改保鲜日期等。主妇们在选择时也要多个心眼。把好健康关。
虽然乳制品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从此不再喝牛奶。专家表示,我国居民膳食钙的摄入量远远低于推荐摄入量,而且农村儿童青少年优质蛋白的摄入量偏低。大力提倡饮奶是改善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的重要举措之一。在确保牛奶质量合格的情况下,我们仍要培养喝奶的习惯,因为牛奶是优质钙的最好来源。
贴心Tips:
专家建议:购买乳制品要结合年龄
眼下市场乳制品种类繁多,专家提醒可结合年龄选购乳制品。比如老年人容易脂肪偏高,最好选择低脂奶粉。对于中青年人来说,为了给身体补充足够的营养,可以选择喝全脂奶粉。对于婴儿来说,普通牛奶中的蛋白质及某些矿物质的含量过高,会加重婴儿尚未发育成熟的身体各器官的负担。此外,普通牛奶中缺乏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等,所以喂养婴儿最好选择专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
三项注意,选好最合适的乳制品
主妇们在选择牛奶等乳制品时,要选择有质量保证的正规品牌;要弄清楚产品的标志、产品说明、产品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以及产品的真实属性,即产品为纯牛奶、调味乳、还是乳饮料等;再次,要仔细观察,优质鲜乳为乳白色或微黄色,呈均匀的流体,无沉淀、凝块和机械杂质,无粘稠和浓厚现象。
豆制品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豆制品是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健康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常吃豆制品对防治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等诸多疾病大有裨益,豆腐不含胆固醇,脂肪含量也很低,平时膳食结构多加些豆制品,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防止肥胖都具有保健作用。同时,豆制品也是女性美容之佳品,据说,常吃豆腐可以保持臂部翘翘哦!但是,不论是白嫩嫩的豆腐,黄澄澄的香干,还是金灿灿的豆油皮,现如今,“吃豆腐”安全吗?
Q1 不干不净,吃了有病
豆制品中常见的问题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菌落总数多,则污染致病的几率相对较大。吃了这些“不干不净”的豆腐则导致腹泻或其他症状。豆制品的生产企业规模不等,生产条件千差万别。一些手工作坊式的小厂生产不够规范,生产过程中环境、人员、设备卫生条件不好;在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没有达到产品要求的条件,如没有冷藏、防尘等设备,因而产品质量没有保证。
Q2 乱添乱加,真假难辨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豆制品中不允许添加苯甲酸。但不良商家为了延长豆 制品的货架期,会使用苯甲酸。更有甚者,会添加“吊白块”(甲醛合次硫酸氢钠),因为“吊白块”有凝固蛋白的特性,在加工腐竹等豆制品过程中加入它可以增加成品产出率。提高产量,也可以改善成品的外观和口感,而“吊白块”是不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毒性较大的化工原料,如果食用。对身体的害处不言而喻。
我们对豆制品往往抱着“成见”:豆腐越是白嫩嫩、香干越是黄澄澄的,就越证明原料都是上品;豆制品存放得越久。就证明其制作环境越卫生。殊不知,正是这种“成见”给黑作坊提供了胡添乱加、以次充好的可趁之机。
贴心Tips:
“以貌取物”,巧识豆制品
什么样的豆腐才叫放心豆腐々答案可能与您的常识不一样。真正的好豆腐往往是白中带黄,保存期相当短。好的豆腐块型完整,软硬适度,没有焦味,不脱皮、不红、不糊、不酸,质地细嫩、有弹性、无杂质;豆干呈白色或淡黄色,细腻有弹性、无杂质、无残渣、不红、不酸;素鸡的色泽淡黄色,柔软坚实有弹性,切开后,刀口发光,内无裂缝,不碎、不糊;豆腐皮应该具有豆腐特有的香味,没有破张破洞,质地柔软、坚韧、厚薄均匀、没有杂质,拎起一角不会折断;油豆腐的色泽金黄,有香气,皮薄、空心、有弹性,内呈蜂窝状,冷却后不干瘪。
豆腐虽好,不可多吃
主妇们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在选购豆制品时,不仅要注意品牌,而且要到有信誉的商店、商场购买。豆制品虽然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但也并非人人皆宜,患有消化性溃疡等疾病者应当忌食或者少吃。
加工食品篇——难识“庐山”真面目
不论是传统的菜市场,还是现代的超级市场,随处可见包装精美,颜色抢眼的加工食品,与天然食品而言,这些加工食品给我们快节奏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须知,这些加工食品往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暗藏杀机。
防不胜防:无孔不入的添加剂“魔法”
要面包膨松只要加膨松剂。变白只要加面粉处理剂等,添加剂的“魔法”可能已经超出了你的想象。然而,添加剂的另一类“魔法”更让人忧心忡忡:青壳鸭蛋是用“沙绿”工业涂料对白壳蛋化妆过的;鲜黄的咸菜可能是发黑的咸菜经焦亚硫酸钠漂白的;不会腐败的蹄筋、海参是用腐蚀性极强的工业用氢氧化钠浸发,再用甲醛“保鲜”的……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添加剂是食品行业不可缺少的。但是有一些商家非法使用添加剂给人们的健康构成危害。违法使用添加剂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另一种则是滥用食品添加剂。而这些给人们身体带来的害处也不容置疑,如色素和防腐剂等容易致癌,抗氧化剂会损害人体肝肾脏等。
因小失大:形形色色的超标“陷阱”
加工食品出现卫生问题往往是因为细菌超标或某种指数超标,例如凉拌菜常出现大肠杆菌等细菌超标,因而导致消费者急性胃肠炎、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农药残留率等指数的超标,也给我们的健康留下隐患。
事实上,加工食品中存在的“超标”决不限于微生物或化学成分,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是盐的超标。
许多加工食品为了调味都使用了超标的食盐和糖。由于脂肪也能增加食品的味道,在我们主要的食品中还会添加脂肪。专家提醒说,人们所摄入的盐并不仅仅来自正餐的饮食,其实有80%的摄入量可能来自快餐和罐头、饼干等加工食品。这些虽不会直接导致疾病,对我们的身体却是十分不利的。
难分优劣:乱花渐欲迷人眼
目前,市面上的加工食品琳琅满目,质量也是参差不齐,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三无”产品到处存在,那些假冒伪劣或来历不明的食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主妇们在选择时一定要有双慧眼。
贴心Tips:
改变饮食观念,远离深加工食品
深加工食品是指加工的工序多,以便于长期保存和慢慢食用,区别于不加工和简单加工的天然食品。商业销售中的深加工食品为了便于出售和长期保存加入了非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出于健康考虑,我们要远离深加工的商业食品。多选天然食品和粗加工食品。并要改变饮食观念,勿只注重舌头味觉的快感而忽视健康。
去伪存真,慎选过靓食品
在选购加工食品时要多留个心眼,认清食物原色与本质,提防过白、过艳、过香、过精的食品。慎选过靓食品,因为外表过靓的食品往往被加入了对健康有害的物质。
借助标签选择加工食品
选购加工食品时,仔细读懂标签的“语言”。包括从食品类别看食物的本质;从配料表看食品的营养品质;看营养素含量,小心其中的热量、脂肪等指标;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认证标志等。
餐具及包装篇——锅碗瓢盆:毒从口入,餐具是祸头
过去,我们用开水给餐具消毒;现在,我们用消毒柜杀死细菌。尽管我们做了种种的防范措施,仍然放不下一颗害怕病毒入侵的心。
陶瓷 彩釉有毒!
逛超级市场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被色彩光鲜的陶瓷餐具们吸引,但是,老人们就总是教育我们:表面越是光鲜亮丽,越要小心有毒。彩釉中含有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其中,镉和铅容易引起肝脏或其他内脏中毒,汞则能引起肝、肾硬化。而且,陶瓷的釉彩越多,颜色越鲜艳,铅、镉等化合物就越多。
健康关键:
1、能没“彩”就没“彩”;能要釉下彩,绝不要釉上彩。
2、千万不要购买那些用手即可擦去图案的餐具。
3、新买的陶瓷餐具最好用食醋浸泡几小时,如果发现颜色有明显变化,马上扔掉。
铝锅 记忆力杀手!
铝是智力的衰老元素,摄入过多的铝不仅容易导致老年痴呆,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也非常不利。而生活中可能摄入的铝元素绝大多数来自铝锅铝铲。
健康关键:隔离铁铝餐具
铁锅营养好,安全性也好,这是公认的了。但是,若与铝制餐具搭配使用,会对人体带来更大的危害。这不仅因为两者硬度不同,还由于铝和铁是两种化学活性不同的金属,当它们以食物作为电解液时,铝和铁就能形成一个化学电池,其作用结果是使更多的铝离子进入食物,并随食物进入人体。
不粘锅 干烧要出事!
方便的不粘锅解放了广大家庭妇女,摆脱了油锅难洗的困扰,但不粘锅的涂层在高温下会裂解,并释放出两种有毒的物质。一种是氟氯碳,另一种是三氟化碳。前者对动物的机体组织有害,而且会在体内聚集;后者有毒性,也会损伤人的身体。
健康关键:杜绝烧干锅
因为只有在高温的情况下。不粘锅的涂层才会分解出来。所以,只要杜绝将锅烧干、烧红的习惯,少用不粘锅做煎炸食物就行了。
筷子 天然的才是健康的!
如今的筷子喜欢学日本人:又尖又有油漆。第一。尖筷子虽然能直接当发簪,吃饭时却太容易戳到牙龈。第二,油漆中含有铅、镉等有害物质,其中的苯更是公认的致癌物,颜色太深或油漆涂料太重的筷子长时间使用后,油漆涂料中的重金属以及有害的有机溶剂会对人体造成慢性伤 害。
健康关键:
1、尽量不要选涂油漆的筷子。
2、筷子买回家要多冲洗、勤消毒,清洗后要及时风干。
3、至少要一年换一次筷子。
4、即使是家人之间。筷子也不要混用。以免传播细菌。
仿瓷餐具 不是只有牛奶才有三聚氰胺!
现在很流行这种长得像陶瓷,却比陶瓷轻,也没陶瓷易碎的仿瓷餐具。所谓仿瓷餐具,是由三聚氰胺为原材料制作的,这种餐具有逼真的陶瓷风格,无味、耐用。应用合格的仿瓷餐具替代易碎的瓷器,是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尚可放心。
健康关键:
1、使用时尽量不要长时间盛放酸性、油性、碱性食物;特别不要将含油较多的食物放在仿瓷餐具中用微波炉加热。防止释放出有毒物质。
2、刚买的仿瓷餐具,应在沸水里加醋煮两三分钟,或者常温下用醋浸泡两个小时。
塑料 远离油脂
标准的食用塑料包装是安全的,但是如果不注意使用方法,也会出现卫生隐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人用塑料袋装热气腾腾的炸糕、油条等,如果短时间内吃掉。当然没有太大危害,但长时间把过热的食品捂在袋子里,油脂和塑料会发生化学作用,分解出有害物质。
健康关键:
1、平时避免将油放进普通塑料瓶。
2、用微波炉加热食品。最好用微波炉专用塑料袋和专用容器。
3、无色、无味、标注了PE(聚乙烯)和PP(聚丙烯)字样的塑料餐具才是正确选择。
食品包装:塑料袋的爱恨情仇
塑袋袋发明到现在还不到100年,它色彩鲜艳,重量轻,不怕摔,经济耐用,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如果说当时人们为它们的诞生欣喜若狂,现在却不得不为处理这些充斥在生活中,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极大威胁的东西而煞费苦心了。
就算抛开环保的概念不谈,仅它含有的那些有害成分就应该令我们小心翼翼。
聚氯乙烯
会产生血管肉瘤的聚氯乙烯,英文简称PVC,是历史上使用量最大的塑料原料。在较高的温度下。聚氯乙烯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氯化氢。万一PVC被人体吸收,分解出的乙醇和一氯醋酸会伤害神经系统、骨骼和肝脏,严重者甚至致癌。
硬脂酸铅
会使人铅中毒的硬脂酸铅,是用在塑料里的一种稳定剂,熔点仅有100℃左右。一旦进入人体,就会造成积蓄性铅中毒。
邻苯二甲酸盐
影响生育能力的邻苯二甲酸盐,是一种用于软化塑料袋的添加剂。它在人体内有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会干扰内分泌,尤其是男性的生殖能力。严重者可能会导致睾丸癌;而女性吸收后,则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几率。
化合药剂
会溶解油脂并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化合药剂。是为了增加透明度和弹性,聚氯乙烯保鲜膜中增加的一定量的增塑剂。经长时间的包裹,食物中的油脂容易将它们溶解并释放到食物中。这些化合药剂会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扰乱人体正常的激素代谢,引起新生儿先天缺陷、男性精子数减少,甚至精神疾病等。
贴心Tips:
挑选合格塑料袋
我们的生活暂时还缺少不了塑料这个伟大的发明。当然,合格的塑料袋在通常情况下是无害的。如何挑选健康的食品塑料袋呢?
1、购买标准塑料食品袋。
这是可以在正规的商场买到的。需要注意的是,产品的外包装袋上要有中文标识,标有厂名、厂址和执行标准。
2、不选彩色塑料袋。
用有颜色的东西直接接触食物时总是要格外小心的。一般无害的塑料袋呈乳白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状。
3、触摸、燃烧分辨法。
标准食品塑料袋用手触摸时有润滑感,就好像表面有一层腊似的。遇到明火容易燃烧起来,并且离开火后仍能继续燃烧,无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