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之中的学生是个体,所从事的探知、实践、推导等活动,既有着自身的独立自主的个体行为,又有着个体之间的相互协作合作的群体活动,并且是二者活动形式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本文作者在此简单谈谈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及需注意的问题的浅显感知和认知体会。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问题
教育构建学认为,班集体是由众多学生个体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各个个体在其中承载着相应的职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课堂之中的学生个体,所从事的探知、实践、推导等活动,既有着自身的独立自主的个体行为,又有着個体之间的相互协作合作的群体活动,并且是二者活动形式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当今社会,各领域之间协作度、合作度更高,这就需要人们要具备和保持良好协作、合作技能和素养。就数学学科而言,其课堂教学之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已经广泛使用。要取得小组合作实效,就必须认清存在问题,找准不足缺陷,才能高效组织,科学推进,实现高效。结合以上的认知和感触,本人现在此简单谈谈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及需注意的问题的浅显感知和认知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学生学习实践的组织形式之一,要取得合作学习的效率最大化,需要紧扣课堂“有效”深刻内涵,构筑小组合作学习“渠道”。
一是构建互补性的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为学生个体高效、深入探究、实践服务,是为学生个体共同进步发展服务。由于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就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做好小组人员的构建工作。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整体性发展理念和协调持续发展理念,将小组间平衡性进行有效把握,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组织初中生开展学习实践以及协作讨论活动,确保各个初中生在互补性的探知探讨中,实现整体发展和全面进步。
二是设置深度协作的教学环节。小组合作学习要展示其教学功效和显著功能,需要借助于良好的实践载体和丰富的合作时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提供初中生学生主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提出具有合作探究意义的任务和要求,组织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共同学习、协作探讨等实践活动,以期让初中生个体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深入锻炼和深刻锻炼,充分展示合作学习的培养和促进功能。如在“去括号和添括号”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初中生能动探究特性,采用组建合作小组探究解析的教学方式,向初中生提出了合作学习探知“去括号和添括号”教学任务。同时,为了保证合作学习方向的正确性,教师向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前,提出了“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两种运算有什么区别?”、“看上面两个式子,每个式子左边都有括号,并且括号前面是“+”号,右边没有括号,比较右边相应项的符号的变化,你能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吗?”等合作探究任务和要求,让初中生能够合作学习讨论有目的、有方向,始终在合理活动范围内高效互动协作。
三是提供实时有序的教学指点。教师是整个学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同时也是整个学教过程的指引者。教师的主导特性、指导功效,决定了教师必须始终围绕教师的教学做文章,必须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做服务。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体只有在自身的努力实践下,在教师的科学有序指点下,才能达到学与教的效果最大化。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挥自身的主导特性,切实做好学习过程的全程指导和引导,保证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始终在可控范围内、深入前行,扎实有效。而这与“有效”要求一脉相承,异曲同工。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进程中,要充分展现自身主导作用,将自己融入到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深入到学生探究讨论进程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面对出现的不足,实时指点,为他们高效合作、深入探究提供科学指导,精当指点。如教师组织初中生开展“三角形的中位线”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走进学习小组观察指导,针对初中生出现的“错误认识三角形中位线”探析不足,及时予以指点,并明确向初中生指出:“要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是中位线与底的位置关系;二是中位线与底的数量关系”。这样,初中生能够实时的掌握和认知自身合作探讨不足,从而及时“回头”,重新规划合作探析路线,推动小组合作实时高效。
二、常见问题和不足
通过以上对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路径的研究,可以发现,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操作和组织进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问题或现象的发生: 一是小组合作学习载体的构建不平衡,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组建学习小组时,没有遵循互补要求,将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主体予以科学编排,错位设置,导致组间学习能力两极分化。二是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个别初中数学教师收到形式主义的影响,为合作而合作,设计的合作内容,设置的合作环节,没有针对性和深刻性,初中生在其中参与意义不大,可有可无,影响和削弱了小组合作功效。 三是缺少情感培养,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主体的深度参与和积极协作。有少部分教师忽视情感的激励作用,强行要求初中生进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初中生心愿情不愿,参与程度不深,积极性不高,表面看似参与,实际身心游离于小组学习活动之外,效果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小多吉.论新课改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12期
[2]徐杏娟.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34期
[3]史继荣.初中数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初探[N].学知报,2011年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问题
教育构建学认为,班集体是由众多学生个体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各个个体在其中承载着相应的职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课堂之中的学生个体,所从事的探知、实践、推导等活动,既有着自身的独立自主的个体行为,又有着個体之间的相互协作合作的群体活动,并且是二者活动形式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当今社会,各领域之间协作度、合作度更高,这就需要人们要具备和保持良好协作、合作技能和素养。就数学学科而言,其课堂教学之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已经广泛使用。要取得小组合作实效,就必须认清存在问题,找准不足缺陷,才能高效组织,科学推进,实现高效。结合以上的认知和感触,本人现在此简单谈谈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及需注意的问题的浅显感知和认知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学生学习实践的组织形式之一,要取得合作学习的效率最大化,需要紧扣课堂“有效”深刻内涵,构筑小组合作学习“渠道”。
一是构建互补性的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为学生个体高效、深入探究、实践服务,是为学生个体共同进步发展服务。由于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就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做好小组人员的构建工作。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整体性发展理念和协调持续发展理念,将小组间平衡性进行有效把握,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组织初中生开展学习实践以及协作讨论活动,确保各个初中生在互补性的探知探讨中,实现整体发展和全面进步。
二是设置深度协作的教学环节。小组合作学习要展示其教学功效和显著功能,需要借助于良好的实践载体和丰富的合作时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提供初中生学生主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提出具有合作探究意义的任务和要求,组织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共同学习、协作探讨等实践活动,以期让初中生个体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深入锻炼和深刻锻炼,充分展示合作学习的培养和促进功能。如在“去括号和添括号”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初中生能动探究特性,采用组建合作小组探究解析的教学方式,向初中生提出了合作学习探知“去括号和添括号”教学任务。同时,为了保证合作学习方向的正确性,教师向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前,提出了“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两种运算有什么区别?”、“看上面两个式子,每个式子左边都有括号,并且括号前面是“+”号,右边没有括号,比较右边相应项的符号的变化,你能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吗?”等合作探究任务和要求,让初中生能够合作学习讨论有目的、有方向,始终在合理活动范围内高效互动协作。
三是提供实时有序的教学指点。教师是整个学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同时也是整个学教过程的指引者。教师的主导特性、指导功效,决定了教师必须始终围绕教师的教学做文章,必须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做服务。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体只有在自身的努力实践下,在教师的科学有序指点下,才能达到学与教的效果最大化。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挥自身的主导特性,切实做好学习过程的全程指导和引导,保证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始终在可控范围内、深入前行,扎实有效。而这与“有效”要求一脉相承,异曲同工。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进程中,要充分展现自身主导作用,将自己融入到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深入到学生探究讨论进程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面对出现的不足,实时指点,为他们高效合作、深入探究提供科学指导,精当指点。如教师组织初中生开展“三角形的中位线”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走进学习小组观察指导,针对初中生出现的“错误认识三角形中位线”探析不足,及时予以指点,并明确向初中生指出:“要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是中位线与底的位置关系;二是中位线与底的数量关系”。这样,初中生能够实时的掌握和认知自身合作探讨不足,从而及时“回头”,重新规划合作探析路线,推动小组合作实时高效。
二、常见问题和不足
通过以上对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路径的研究,可以发现,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操作和组织进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问题或现象的发生: 一是小组合作学习载体的构建不平衡,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组建学习小组时,没有遵循互补要求,将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主体予以科学编排,错位设置,导致组间学习能力两极分化。二是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个别初中数学教师收到形式主义的影响,为合作而合作,设计的合作内容,设置的合作环节,没有针对性和深刻性,初中生在其中参与意义不大,可有可无,影响和削弱了小组合作功效。 三是缺少情感培养,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主体的深度参与和积极协作。有少部分教师忽视情感的激励作用,强行要求初中生进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初中生心愿情不愿,参与程度不深,积极性不高,表面看似参与,实际身心游离于小组学习活动之外,效果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小多吉.论新课改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12期
[2]徐杏娟.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34期
[3]史继荣.初中数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初探[N].学知报,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