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流语境下的图像与传播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888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特别是在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三者合力作用下,日益转向以视觉图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人类的传播和接受行为,已经从传统的语言文字方式转化为视觉符号在所有层次上参与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的无限交换,并据此进行着“形象传播”。
  关键词:图像;传播;视觉语言
  1 语言与图像
  视觉语言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方面都与一般的言辞性语言有相当程度的共同性,在传达讯息方面近乎“异曲同工”。人类之初,语言的产生是缘于传达与交流思想情感的需要,正因为语言之中包含着思想与情感,指示才得以准确,叙述才可以完整,联想才能具体浮现。更为重要的是,不断完善的语言体系具备了复杂的文法、固定的语法和普遍认同的语汇,透过一种组织结构上的联结安排,语言不仅可以传达多种信息,还可以进行双向和多向的沟通。图像的表征特点,正是基于语言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其视觉传达的方式具有“语言化图形”和“图形化语言”的双重性格。意义总是最为直接地物化于人可感知的具体媒介上,通过“视觉形式——视觉语言——视觉效应——视觉沟通”的过程,使图像成为一种首先要求感性把握并且由此才能深入的特殊对象。
  2 传播新理念
  2.1 视觉文化特定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现代传播主要是以视觉图像作为传播媒介的新理念
  视觉文化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以独特的传播形态表现和完成的。视觉文化的生产对象,已不再仅仅限于那些纯粹物质性的产品,而是越来越多地生产“视觉符号产品”。在两类的视觉符号产品中(即具有某种认知内容的,信息化的商品和带有审美内容的,艺术化的商品),人们消费的不只是纯粹的物质产品,也不是一般的精神产品,而是将视觉文化的精神产品通过传播的独特方式进入人们的消费领域。以往的传播学研究往往在传播者与接收者间的“意义传播”层面上展开,而现在的传播学研究要拓展,甚至改变这单一的研究思路:即传播学研究也要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形象传播”层面上展开。这就是一种新的传播理念。
  2.2 视觉图像特定的接受条件和接受对象构筑着新的传播方式
  在后工业化来临的时代,社会主体的构成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意识形态机器主要是消费资本主义,现时代的社会主体不过是消费资本主义的产物。而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傳媒往往是一种没有现实实在性的消费符号体系。哲学家鲍德里亚把后工业化社会的生活看成一个完全符号化的幻象,按传统本质论或本体论哲学所设定的“现实”“真实”“本质”等概念都受到根本的怀疑。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已经为符号以及符号对符号的模仿所替代。日常生活现实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一个审美化和虚构化的过程,它使艺术虚构相形见绌,并且它本身就是杰出的艺术虚构。当代生活就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鲍德里亚还认为物品只要被消费首先要成为符号,只有符号化的产品,例如为广告所描绘,为媒体所推崇,成为一种时尚,为人们所理解,才能成为消费品。
  3 设计、图像与未来
  3.1 与我们相关的数字化与网络生存
  数字化传播,无法避开计算机、网络以及比特这些最基础的概念。数字化是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对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快速渗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已开始向数字化方式转变。在我们熟悉并长期赖以生存的世界里,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原子,原子有其物理化学属性。因而原子只能获得而不能制造和复制,同时原子的传输速度一般也很低,而且由原子构成的事物之间相互作用时传递的是能量。但是数字化的世界则不同,物质本身都由数量化的数字来表示的,数量的基本单位是比特(bit),它只有数学或逻辑上的性质。因而比特极易复制,它以光速进行传播。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在他的代表作《数字化生存》中就这样说过:“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比特作为“信息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从而为数字化生存方式揭开了一重神秘的帷幕。
  3.2 科技与设计共存
  有人预言,未来20年内,无线与光纤通信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将深入三个领域:一是交通,虚拟城市被设计出来,网络将取代实际道路,城市的密度分布也将改变。二是生活机能,人们将在网络上取得和交换信息,进行商业交易,而手持PDA即能随时随地进入网络。三是公共信息将更加完善,如未来的轻轨电车,影音导视的画面将直接投影在车窗玻璃上。以信息设计为主的“非物质设计”,由于其虚拟化、数字化的设计特征,使设计的功能、存在方式和形式乃至设计本质都不同于物质设计。设计师在数字技术所提供的更广阔的天地上驰骋自己的思想,赋予设计以更新奇的形式,同时催生出具有网络属性的消费群。
  几乎所有的媒介均可数字化,数字媒介进入现实生活,使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想象进入了更神奇的境界。所有的感觉均可在数字世界里有一一对应的媒介,数字技术可以超越时空地虚拟出现实世界中的任何事物:从人直到时间,它甚至模糊了未来与现在、想象与现实的界限。
  由此,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点:
  第一,图像或图形语言,是形、情、意的结合,充分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符号,取代传统的语言方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
  第二,图像与语言并非割裂的,“语义”可以“图形化”,概念也可以转化为形象。反之,图形也可以成为独立的“语言”,演绎其独特的语境系统。
  第三,现代设计文化正是将图像与语言相互融合,体现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发挥其各自的传播效能。
  参考文献:
  [1] 范景中.贡布里希论设计[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尹定邦.图形与意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 中川作一(日).视觉艺术的社会心理[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李佳(1978—),女,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其他文献
当我们走进高中新课程后,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就由理念的层面变成了日常的工作操作。在实践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由于课程的变化带给我们教与学上的改变,并因此产生许多困惑。笔
摘 要:少数民族民居是传统建筑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仅形制多样而且展现了当地的人文风貌。黑龙江流域横跨三国,流域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有着著名的松花江以及乌苏里江等。在黑龙江流域中有很多少数民族,如满族、朝鲜族等,传统民居建筑成为彰显特色的重要载体。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民居建筑装饰既丰富了建筑样式,还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和保护。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建筑设计给传统民居
教育是什么?教育的价值何在?怎样发挥教育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对此争论不休。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众说纷纭并非偶然,原因在于: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人有多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的质量和效果,不但关系到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尽管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呼声日益
摘 要:钢琴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弹奏技巧和艺术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课程开展效果给予充分重视。基于此,本文就职业院校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意义及教学策略进行研究,首先从提高学生艺术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弹奏技巧、为后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等意义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当前的教学情况,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基础课程;教学意义  0 引
学校的历史虽然有长有短,但其发展历程却是一笔财富,是一和不可再生的教育资源.我们看到的校园古老而灵动,那些亭台楼阁,老树古藤,古碑石刻,怎能不让人感受到学校积淀的传统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是在动力因素的推动下,教师创造性地教与学生创造性地学的辩证统一,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前提,以认知发展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