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理论下语文教学的有效构建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zqre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故此,践行“以学定教,教学相长”的理论,应聚焦主题、洞悉理念,以生为本、把脉学情,关注过程、以学定教,聚焦学法、相得益彰。《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诠释了小学语文“以学定教”教学策略的构建、以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2-0032-03
  笔者有幸随本校一位语文老师参加2013年江苏省“杏坛杯”(海安赛区)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竞赛中,这位老师以其真本、灵动、睿智的课堂风格独树一帜,有效地诠释了这次会议的主题“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并获得了本次比赛语文组的一等奖。现将自己参与磨合《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的感想写下来,与大家共勉。
  一、聚焦主题。洞悉理念
  何谓“以学定教”呢?应该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方案,教师既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又要重视自身的“教”,教师在关注学生“学”的同时也将带动自己的“教”,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以学定教”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的“以学为本”为依据,教学的一切成果呈现都必须指向学生的学,落实到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那么,如何落实“以学定教”,打造高效课堂呢?我们研究认为应主要关注三点:一是要把脉学情。“以学定教”的基础就是要做好学情调查,针对《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课文,教师课前务必弄清三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己能够解决什么?二是关注过程。课堂教学的过程是灵动生成的,学生的差异性,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一定会沿着教师预设的轨道平稳前进。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预案,做到以学定教。三是聚焦学法。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语文课程是学习运用语言的课程,所有的学习最终都应指向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理解和运用语言。语文教学要变“教语文”为“学语文”,使学生经历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再回到语言形式的学习过程,阅读思考,揣摩领悟,把握规律,形成能力。
  二、以生为本,把脉学情
  教学的起点在哪里?这往往是好多教师把握不准的。有相当多的教师教学往往从零起点开始,他们认为新知理应从零开始。然而,这种认识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力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在充分理解理念的基础上,仔细琢磨着这篇课文,不断地思考。首先思考:面对课文,学生能读懂什么?哪些需要教师指引的?这要以生为本,把脉学情,只有把准了真实的学情,才能恰当地确立教学的目标。这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己”为教情,“彼”为学情。老子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就应做知己更知人的智慧老师啊!“学情”如何调查?我们找来了四、五年级好中差几位学生读了这个故事,让他们谈谈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调查表明,虽然长征这段历史离孩子的生活比较久远,但基于课文内容“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情意,孩子一读就懂。可见,这个主题并不难把握,普通的学生都能一眼看穿。可是,由于孩子们毕竟对长征这段历史缺乏较深刻的认知,导致缺乏学习的激情。那么,如何把教材所表现的主题、所涉及的过程很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何点燃孩子的激情,引导他们品文乐学?加之这篇课文是写人物的文章,如何引导他们学生品味细节描写,特别是通过彭德怀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来领悟塑造人物的方法,这往往是教学的盲点,是本课教学中很值得思考的难点。
  三、关注过程,以学定教
  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时刻把学生装在心中,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找准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阅读与思考,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了本课重难点。我们参考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和名师教学实录,预设了自己最初的学案。但在进行磨课时,问题不断地暴露出来。如此长的课文,如果不关注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不提取出文本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味地把自己解读文本获得的信息强加到孩子们的身上,这就不是一种学习,而是一种灌输,无法体现“以学定教,教学相长”理念。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我们学名师往往关注的是他们‘怎么教’,却很少注意到‘教什么’的问题。在他看来‘教什么’才是课堂的‘核心’与‘方向’,毕竟目标错了,再好的课也是徒劳。”特级教师陈永平听完我们的研课后,提示我们思考:通过这篇课文,学生自己能够解决什么?学生到底还应该学些什么?显而易见,通过本课的学习,如果学生获得的只是“彭德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那是语文课的失败。语文课的重要价值应体现在让学生获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和围绕这些方法所进行的语文训练。本课是一篇写人物的文章,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精当传神,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与感悟、借以进行说写训练的范文。因而,我们的最终预设是:明确目标指向,紧扣文本的表达方式,抓住故事的矛盾冲突,聚焦人物的语言等细节描写,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悟、写;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大胆引入导学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使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本课有所提升;极力执行课标,“变‘悟课文’为‘学表达’”,有效落实每课“十分钟”的书写训练,追求言意共生等等。这些,都在最终的课堂上得以展现,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真实地体现了“以学定教,教学相长”理念。
  四、聚焦学法,相得益彰
  我们思考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会得到哪些提升?“以学定教”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学法”意识。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取新知、掌握学法的过程,教师应通过示范引路使学生自悟学法。教材内容蕴含着思想方法和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示范给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点燃思维灵感的火花,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及思维发展过程展现出来。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见缝插针,随时渗透,让“目标”成为课堂教学的“航标灯”,让“方法”成为课堂教学的“点金石”,让“实践”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调控”成为课堂教学的“魔法杖”。这篇课文很长,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本课主要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特征,选择从人物的语言描写进行突破,展开教学,品读语言精妙,领悟人物特征。本文突出的描写进行方法便是多层次的对话,可以说故事的情节冲突就是通过对话来推进的,彭德怀的形象当然也是通过对话一步步地展现的。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把目光聚焦在人物的语言上,同时关注提示语,帮助学生找寻情感激发点,并着力抓住彭德怀的三次命令,把研读放在重点处,仔细揣摩、推敲,分析人物的品性。这既是学习的策略,又是方法的渗透,也是领悟文本表达的一条路径。
  基于上述思考,针对本课,怎样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达到“学习语文”能力的提升呢?
  1.大胆质疑,潜心会文。上课伊始,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彭德怀如此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连下三道命令枪杀骡子?”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3~20自然段,把命令放到故事的情境中思考:这几次命令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圈画人物语言提示语中的关键词,默默地品读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情感,把感受写在句子旁边。以此来训练学生潜心会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创设情境,角色对话。通过对话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地抵达文本的核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激活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对彭德怀的认识。
  3.巧妙补白,写话训练。文本中,彭德怀的第二次命令和第三次命令长达“二十分钟”,彭德怀的内心该是何等的不舍和不得不忍痛割爱的矛盾、复杂心情,以及战士们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对彭德怀的关心文本并没有直接表达,要靠读者去想象“补白”。此时写话训练水到渠成,既启发在学生情感最佳点上,又可以让学生将习得的写作方法进行运用,言意兼得。
  总而言之,构建“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为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成的精彩。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努力践行“以学定教”,凝练自己鲜明的教学主张,不断追寻学生发展的真谛,以求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最终达到“关注人”的发展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加大传统文化内容,经典文言文篇幅由原人教版的4篇增加到14篇,学习文言文的学段也从高段提前到中段。学习文言文学段的提前、篇幅的增加、内容的增强,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做好文化的传承,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打好底色,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进而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
新课改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起来,真正体验学习,感悟生活。  笔者认为,有效的情感互动、智力互动和思维互动是提高思品课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初中思品课堂上的“互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形式单调、内容贫乏、深度不够、广度不够,有待改进。  一 分析学情,关注差异  一般政治教师带的都是6~7个平行班,在不同的班级情形就截然不同。同样教学内容,有的班级,学生们能积极参与,在快乐的欢
摘 要:要想使我们的教师专业成长形成良好态势,必须建立连续的、动态的、完整的、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岗位培养长效机制,必须和教师的自我现实的需求紧密结合,实现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增长与其年龄的增长同步。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岗位培养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5-0017-02    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上观摩课的都是青年教师,用
摘 要:“课题研究”是规范教学管理、深化教学研究的有力依托。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却有赖于“课题研究”工作的科学设计与管理。为了有效提升课题研究质量,使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我们要积极探索课题研究管理策略,在区域内尝试:横纵结合,多角度实施管理;科室联动,多渠道整合资源。使区域课题研究工作因管理而精彩。  关键词:课题研究;管理策略;研究质量  中图分类号:G40-0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作者幼時跟母亲住在苏格兰,生活贫困。10岁时,由于伯祖父(第5代拜伦男爵)去世,没有子嗣,作者便成为第6代拜伦男爵,继承了纽斯台德寺院、罗岱尔两处房产和两千多亩土地(诗中“丰熟的田畴”指此)。   I would I were a careless child,   Still dwelling in my Highland cave,   Or roaming through the du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08—0122—07  在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中,技术持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功用。从恩格斯撰写《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争取“生存权利”开始,人类不仅经历了两次历时性科技腾飞,还正在继续健步迈向第四次科技革命。人类虽已身处技术空前便利的智能时代,但亦从未停止思考“技术进化”与人类解放之关系问题,尤其是经典的“技术异化”问
摘 要:口语交际能力是重要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有强烈的课标意识和目标意识,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及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紧扣学习目标,切实提高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智慧创想;课例;点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01-0061-04
摘 要:数学思维转换是对数学思维的优化、筛选和调节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推理,转换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多变、深刻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升小学生综合思维的品质,逐步形成独立思考、思维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转换思维;独创性;数学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0-0067-02  数学思维转换就是对数学思维的优
摘 要:在日常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很重要。但教师为赶进度或完成教学任务,这一习惯培养往往被“回避”,甚至遗忘了。通过特级教师贲友林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得到启发,用适时的掌声、适度的批评、适用的观点,逐步引导着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会倾听。  关键词:小学数学;倾听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04-0025-04  倾听,在
摘要:作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其构成主要有:观察领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写作指导能力。语文教师写作素养不仅为学生作文提供示范,更重要的是提供切实、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训练与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和评价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素养;作文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