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山西是我国现存各类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共计4万余处,因此山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山西的古建筑上迄唐代,下至民国,历经千余年,构成了我国建筑史上出类拔萃,氣魄雄浑的标本体系。故也享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美誉。笔者从审美角度通过对山西古建筑的艺术特征进行探讨,进一步分析山西古建筑结构及其优越的价值。
关键词:山西古建筑;审美角度;古建筑宝库
山西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其保存的古建筑堪称是一座文化、艺术的宝库。五千年地上看山西,古建筑是晋人共同的骄傲,从立体结构、平面布局,到表面雕刻的不同之处,都十分讲究建筑形态,并且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蕴含着深层的意义。正如《考工记》所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一、山西古建筑的造型结构
1.屋顶
山西的屋顶各式各样,既有平顶、坡顶、尖顶,也有歇山顶、卷棚顶等。但无论是何样式的屋顶无一不具备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和先陡急后缓曲的艺术性曲线,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不仅能够丰富屋顶的多样化还受力均匀。攒尖顶建筑物上的翼角和屋脊上形态各异的脊兽不仅丰富和烘托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感还增添了身临过往岁月的年代感。山西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其屋顶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显得更加浑厚、庄严。
2.梁架
山西的古建筑都具有丰富的结构框架。我们所见的建筑内部的不同美感是由各种立柱、横梁等部件纵横交错形成的各种梁架的样式变化而产生。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就是东方建筑所持有的斗拱,它连接着屋檐和屋内之间的梁与天花板,不仅起着修饰屋顶的作用,也强化了其特有的艺术气息。斗拱有着千变万化的特点,每一建筑的斗拱做法可能都不一样。它进一步强化了山西古建筑的艺术价值,对建筑本身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
3.门窗
门是古建筑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其独有的形状可把门分为拱卷门厦、屋顶式门厦等。如屋顶式门厦的上方是用飞禽走兽、植被花卉等多种多样许多具有代表不同特点的吉祥寓意的图案装饰而成,下部是由檐柱、抱鼓石和门槛组成的整体,其中间是木门或铁门或者镶嵌乳钉,上面还有着不同意义的各种门环。中国古建筑自古就注重文化的修饰,处处皆景,处处有情,山西古建筑的窗式有长窗、半窗、漏窗三种。与其他建筑部分不同,窗棂的构建具有独特的创造性与灵活性,不同形式的窗棂代表着不同的艺术价值。在古代建筑来看,窗棂上的木格子,就是所谓的“棂”。古人们通过这些木头格子的不同图案,来表达自己的心境与情怀。古代的窗棂,不仅调节了院子中的整体氛围,为环境增添生机盎然的幽深美,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墙体的变化得到丰富,增添了院子中的艺术效果。
二、山西古建筑的美学价值
1.山西古建筑具有自然美
每一座古代建筑,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与绝对的标准,却与当地的地理、自然环境相匹配,都具备了适用、坚固、美观的三个要素。山西无论民宅,寺庙和其他古建筑,它的和谐统一格局都是由几座或多座错落有致的建筑物围绕而成的。如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的南禅寺,分为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院落相连,梁架规矩、整齐坚固,南禅寺已成为从古代延续至今的山西古建筑的代表寺庙。
2.山西古建筑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美
山西古建筑中城市规划﹑建筑群﹑园林等很多方面都是和谐统一的,推动了我国民族与现代化建筑的未来发展。为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性价值。山西古建筑在建设过程中,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时刻遵循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在我国教育局新颁布的关于旅游文化的保护政策中也重点提到,要格外重视山西古建筑中自然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发展过程中将建筑与自然,人文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努力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景观。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山西古建筑之所以能够具有独特的文化地位,是由于古代匠人运用独特的审美实现了建筑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统一,是在经历了朝代的沉浮和千年的时间沉淀依旧屹立不倒的文化性建筑。鲁迅曾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山西人尊重儒教,只接受天理自然的安排,也旨在求得符合天理, 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正是由于这些地域文化特征,山西人将建筑构造也升华为以顺应自然为首。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远,山西古建筑犹如一座座立体艺术博物馆一样,将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审美特征代入到建筑审美中,希望有关部门通过加强对山西古建筑的保护,留住这一道具有独特艺术气息的风景建筑。
参考文献:
[1] 史向红.浅析山西古建筑的特色[J].福建建筑,2001(1):55-56。
[2] 黄艺农.中国古建筑审美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 (5):98-99.
[3] 亢智毅、黄琪《晋中民居空间简析》,《四川建筑》2002年1期。
[4] 转引自汪正章著《建筑美学》,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年6月。
[5] 孟聪龄、马军鹏《从“天人合一”谈山西传统民居的美学思想》,《建筑学报》,2004年2期。
[6] 鲁迅《致陈烟桥》,《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
韩帅芳(1998-),女,汉族,山西吕梁,学历: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在读本科生
关键词:山西古建筑;审美角度;古建筑宝库
山西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其保存的古建筑堪称是一座文化、艺术的宝库。五千年地上看山西,古建筑是晋人共同的骄傲,从立体结构、平面布局,到表面雕刻的不同之处,都十分讲究建筑形态,并且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蕴含着深层的意义。正如《考工记》所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一、山西古建筑的造型结构
1.屋顶
山西的屋顶各式各样,既有平顶、坡顶、尖顶,也有歇山顶、卷棚顶等。但无论是何样式的屋顶无一不具备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和先陡急后缓曲的艺术性曲线,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不仅能够丰富屋顶的多样化还受力均匀。攒尖顶建筑物上的翼角和屋脊上形态各异的脊兽不仅丰富和烘托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感还增添了身临过往岁月的年代感。山西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其屋顶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显得更加浑厚、庄严。
2.梁架
山西的古建筑都具有丰富的结构框架。我们所见的建筑内部的不同美感是由各种立柱、横梁等部件纵横交错形成的各种梁架的样式变化而产生。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就是东方建筑所持有的斗拱,它连接着屋檐和屋内之间的梁与天花板,不仅起着修饰屋顶的作用,也强化了其特有的艺术气息。斗拱有着千变万化的特点,每一建筑的斗拱做法可能都不一样。它进一步强化了山西古建筑的艺术价值,对建筑本身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
3.门窗
门是古建筑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其独有的形状可把门分为拱卷门厦、屋顶式门厦等。如屋顶式门厦的上方是用飞禽走兽、植被花卉等多种多样许多具有代表不同特点的吉祥寓意的图案装饰而成,下部是由檐柱、抱鼓石和门槛组成的整体,其中间是木门或铁门或者镶嵌乳钉,上面还有着不同意义的各种门环。中国古建筑自古就注重文化的修饰,处处皆景,处处有情,山西古建筑的窗式有长窗、半窗、漏窗三种。与其他建筑部分不同,窗棂的构建具有独特的创造性与灵活性,不同形式的窗棂代表着不同的艺术价值。在古代建筑来看,窗棂上的木格子,就是所谓的“棂”。古人们通过这些木头格子的不同图案,来表达自己的心境与情怀。古代的窗棂,不仅调节了院子中的整体氛围,为环境增添生机盎然的幽深美,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墙体的变化得到丰富,增添了院子中的艺术效果。
二、山西古建筑的美学价值
1.山西古建筑具有自然美
每一座古代建筑,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与绝对的标准,却与当地的地理、自然环境相匹配,都具备了适用、坚固、美观的三个要素。山西无论民宅,寺庙和其他古建筑,它的和谐统一格局都是由几座或多座错落有致的建筑物围绕而成的。如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的南禅寺,分为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院落相连,梁架规矩、整齐坚固,南禅寺已成为从古代延续至今的山西古建筑的代表寺庙。
2.山西古建筑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美
山西古建筑中城市规划﹑建筑群﹑园林等很多方面都是和谐统一的,推动了我国民族与现代化建筑的未来发展。为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性价值。山西古建筑在建设过程中,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时刻遵循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在我国教育局新颁布的关于旅游文化的保护政策中也重点提到,要格外重视山西古建筑中自然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发展过程中将建筑与自然,人文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努力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景观。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山西古建筑之所以能够具有独特的文化地位,是由于古代匠人运用独特的审美实现了建筑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统一,是在经历了朝代的沉浮和千年的时间沉淀依旧屹立不倒的文化性建筑。鲁迅曾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山西人尊重儒教,只接受天理自然的安排,也旨在求得符合天理, 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正是由于这些地域文化特征,山西人将建筑构造也升华为以顺应自然为首。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远,山西古建筑犹如一座座立体艺术博物馆一样,将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审美特征代入到建筑审美中,希望有关部门通过加强对山西古建筑的保护,留住这一道具有独特艺术气息的风景建筑。
参考文献:
[1] 史向红.浅析山西古建筑的特色[J].福建建筑,2001(1):55-56。
[2] 黄艺农.中国古建筑审美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 (5):98-99.
[3] 亢智毅、黄琪《晋中民居空间简析》,《四川建筑》2002年1期。
[4] 转引自汪正章著《建筑美学》,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年6月。
[5] 孟聪龄、马军鹏《从“天人合一”谈山西传统民居的美学思想》,《建筑学报》,2004年2期。
[6] 鲁迅《致陈烟桥》,《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
韩帅芳(1998-),女,汉族,山西吕梁,学历: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