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是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党员干部政治属性的根本体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高校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许多全新的挑战.从梳理高校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意义,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就建立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制度的实践路径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进一步巩固深化高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动高校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机 构】
:
沈阳音乐学院 党委组织部,辽宁 沈阳 11081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是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党员干部政治属性的根本体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高校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许多全新的挑战.从梳理高校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意义,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就建立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制度的实践路径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进一步巩固深化高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动高校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其他文献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校园群体事件在以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自媒体的传播下形成网络舆情,甚至演变为突发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分析自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事件类型、成因及风险挑战,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两方面入手,紧紧把握舆论的政治导向,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建立“监研管宣”四位一体协调推进的舆情引导策略,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舆情给高校乃至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高校课程重修管理改革,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提供范式,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阐述了课程重修管理改革必要性,总结出当前高校课程重修的主要形式,指出了高校目前在课程重修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高校解决课程重修管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通过构建“教育与培养融合”“专业课与双创课融合”“实训与项目融合”“实践与体验融合”的“四个融合”双创育人机制,打造“三地一园”双创教育实践基地,开发双创实践教育信息管理平台等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托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升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效果.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呈现方式日益多样化,相较于传统以文字为主的表现形式,视觉传达日益受到读者的重视,其传播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图片作为视觉语言,它能更加直观地向读者传递相应的信息,各大新闻媒体也抓住了这一时代特点,加重新闻图片在新闻宣传中的比重,真正开启了读图时代.通过对新闻图片的特征、基本功能加以研究,可以进一步阐释图片在新闻宣传中的影响力.
时代性是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属性.主流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主导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在不同时期彰显出不同的时代特点,但是作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贯穿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始终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对于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遵循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规律,营造好主流意识形态主阵地,培育当代大学生一心向党、勇于实践、甘于奉献的正确价值观.
201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作为一部反映阶级对立的小人物悲剧,在国际社会上获得一致赞誉.它立足于阶级分化严重的韩国社会背景,通过夸张的镜头、荒诞的情节与变幻的节奏,形成了审美距离和视听冲击,使下流阶层的卑微处境和悲惨宿命以悲剧审美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影片中下流阶层的生命与尊严被彻底毁灭,上流阶层也因为被复仇而溃败,观众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快、悲伤、恐惧交织的撕裂感,从而唤醒对社会阶级差距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影片的悲剧审美价值与现实映射的深度堪称同类中的典范.
对医养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归纳出国内外不同种类的医养结合模式.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基础的高新技术的普及,催生了“互联网+”传统产业的新业态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基层民主自治通过制度的优化可以促成基层治理体系的闭环运行,而村规民约可以成为基层自治与自律、他律相互促进的润滑剂.随着以经济利益冲突为主的农村矛盾纠纷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领域,村规民约越发显得其在司法适用中的调处功能.对贵州省村规民约在民事纠纷中司法实践的相关问题进行解剖,结合相关司法判例与数据分析开展对策研究,为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供法治理论支撑.
对《人间词话》原本的研究甚众,而对其英译研究甚少.在诗学范畴下选取核心话语进行案例对比分析,可得出涂译本的“三失”和李译本的“二失”.对两译本不足之处的解决之道在于“中西互参互释”,即英译时应首先考察话语在中国传统诗学中的内涵,再考察话语是否有西方文化的外延,翻译出其文论话语的特色,推动中西方文论话语的对话与交流,进而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是20世纪以来戏剧场域一个重要的存在.他的舞台实践和戏剧理论作为珍贵的学术资源被学界接续读解.新时期以来,在诸多研究路径中,关于布莱希特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颇为引人注目,其整体所达到的效度也是在以前研究中从未有过的.具体而言,可以细分为三个维度:中国古典哲学对布莱希特的影响研究、中国传统戏曲对布莱希特的影响研究、布氏剧作与中国文化元素的关系研究.基于对新时期以来的布莱希特研究成果的梳理反思,以期开拓新的学术进路和问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