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ing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美育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学生的成长过程以及情感体验。将激励性原则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促进其改革和发展,确保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及效率,实现音乐教学目标。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励性原则如何有效运用是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激励性原则;小学音乐;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5-0060-02
  引 言
  教学中的激励性原则,指的是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提升,从而不断挖掘学生的各项潜力。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审美能力。为了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重视激励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应用激励性原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励学生学习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审美体验。
  一、鼓励激励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开展小学音乐这一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以及理解乐理知识,同时通过这一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方面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及审美能力,使学生有着更加强烈的情感体验。在设定音乐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有效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及身心发展状况,保证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制定得太高,则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学习中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和退却的心理,这样会阻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制定的教学目标太低,学生很容易对音乐产生肤浅的认识,在学习中会产生自满及自大的情绪,这将制约学习效率的提升。教育目标的合理制定,可以带给学生目标完成后的满足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实现教育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小,如果得到教师的鼓励将会产生一定的自信心,并对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小学生心理情感逐渐丰富,通过鼓励的形式可以保护其自尊心。因此,这一阶段音乐教学中的鼓励不可或缺,鼓励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共鸣,还可以使学生获得被关注的体验,同时对音乐产生认同感[1]。
  例如,在教学“三只小猪”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完整的歌曲教授给学生。在学生演唱时,教师应进行一定的鼓励,如“唱得真好,继续加油!”这会对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有一定的影响,触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所以,教师应该热情地进行鼓励,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有效学习音乐。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将会在音乐学习中多一份热情。
  二、目的激励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是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因此,教师不应只注重自身的教学,更应重视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教学课堂中来。首先,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营造更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音乐教学课堂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现阶段,大部分音乐教师已经重视到音乐教学中与学生交流和互动的重要性。其次,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方式是教师将整首歌教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模仿着唱;或是在这一基础上,教师与学生进行合唱的方式来教学。但是只凭借这样简单的互动,无法有效激励学生参与到小学音乐学习中来。最后,针对这一情况,在教授音乐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节拍来拍手,并和学生进行互动,进而使学生记忆歌曲的节奏。
  例如,在教学《木瓜恰恰恰》这首儿歌时,因为这首歌有着较强的节奏感,其中的“恰恰恰”有着很好的记忆性,所以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恰恰恰”来拍手记忆歌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跟学生一同进行拍手来记忆节奏,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此时,学生会积极参与到拍手的行列,并有效掌握歌曲节奏,进而学会演唱歌曲。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并和学生进行互动,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竞争激励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特征。教师在教学音乐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学生这一特征,有效地采用竞争激励手段,营造良好的竞争学习氛围,使学生具备竞争意识,以此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目标。竞争会促使学生进步,有了一定的对比才会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从而找到更加适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进而开展各类音乐教学相关活动,如音乐赏析、唱歌比赛及音乐知识竞赛等,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提升其积极性和参与性,还可以提升学生把握音乐节拍及音乐表现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提倡学生实地或是通过网络观看演唱会和歌舞表演等节目,并让学生写观后感,记录其对节目的感受,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教学中运用竞争激励法,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养成一定的音乐特长和优势。
  例如,在教学完《手拉手地球村》这首儿歌后,教师可开展一场课堂歌唱比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唱,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比赛不仅要有合唱,还可以有独唱,多样化的比赛形式可使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并提升其掌握节拍的能力。教师对比赛的结果应设置一定的奖励,对参与比赛的学生应加以表扬,对没有参加比赛的学生要加以鼓励,使其参与进来,学生因此会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
  四、榜样激励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音乐知识,而是为其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心智不够成熟,难以接触到很多事物,因此,小学生对很多新鲜事物带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一些成功人士、名人容易产生敬畏及崇拜的感情,甚至在了解后还会模仿这些人物。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些特点,使用激励性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课堂中为学生介绍一些经历了各种曲折获得成功的音乐家及其事例,鼓励学生不要害怕学习小学音乐课程,并将这些名人当作自己的榜样,学习其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良好品质。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利用网络找到真实的榜样案例,通过多媒体视频及图片形式,在课堂中向学生播放,使学生了解那些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创造音乐并通过音乐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和梦想的榜样。
  例如,在教学《野蜂飞舞》这首乐曲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尼古拉的生平,也可介绍这首乐曲的背景故事,还可介绍因此曲成名的马克西姆等,这些都将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榜样。除此以外,教师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在教学音乐的过程中,应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水平,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教师具备良好的基本功,可以声情并茂地进行演唱和演奏,如此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音乐。运用榜样激励法,可以使学生对音乐的感情更加深刻,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会因此制定学习目标,以此来激励自己。
  结 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励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挖掘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潜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不断优化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实现素质教育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小学音乐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并重视教学情感,有效运用激励性原则,丰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刘倩.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10):37-38.
  作者简介:窦宪(1991.2—),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初级教师,从事小学音乐教学。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由此可见,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处处"培养,"天天"培养,"人人"培养;创造力的培养与幼儿美术活动是密不可
高校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该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分类分层教学,构建课程体系正确选择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强化实
课堂评价是教师用来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一种课堂操作方式,是师生双方对教学和学习实施监控的一种手段。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努力探索建构大学多元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
本文通过对档案外包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特点的探析,旨在通过我国档案外包服务机构更加清晰地了解档案外包服务机构的人员的特点,从而更好管理档案外包服务机构。档案外包服务机
"菊花娃娃"课程是一套为儿童设计的、启发儿童设计思维的课程。它从《菊花娃娃》绘本故事情境出发,使儿童历经图样设计、材料实验、布偶制作、布偶服装道具设计、即兴手偶剧
为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该文基于CFPS2016数据,分析了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的城乡差异状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省城乡居民饲养宠物的数量、种类都在迅速增加。饲养宠物是一个逐渐兴起的新兴产业,它给人们生活增加了乐趣,但也给人们生活和
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是一个博学的思想家,他的学说融汇了先秦多家思想,其中就包括墨子的思想。文章从墨子"尚同"和"非乐"思想对韩非的影响探讨了二者之间通常被研究者忽略的承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将学习者置于教育教学生活的中心位置,教师通过组织生活体验、设计“活动”等形式,调动学习者积极投入、创造性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在当前我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