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慢慢地受到了语文教师的重视。这使原先文言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所提高,学习情绪也日益高涨。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时有了朗读,有了自主领悟,有了思考的时间。文言文教学,开始有了诗意,有了活力,有了生机。学习文言文,也因此成了一种美的享受,一件愉悦的事。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常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体味情感,在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在读中享受文言文的美。
大声朗读、口熟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书读百遍”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这里的“读”,是指在读准、读顺、读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神韵,读出文言文的美。我在教学中常采用配乐听读、理解议读、欣赏品读、角色演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读文言文时能感受到其中的美,享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配乐听读特别适宜于那些短小优美的小品文。如《三峡》《陋室铭》《湖心亭看雪》《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等。这种配乐听读可让学生尝试发掘文言文的美,享受文言文的美;可调动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实现与作者心灵沟通。我最常让学生在配乐听读时闭上眼睛,尽情享受,快乐徜徉于其中,穿越时空,或与作者围坐取暖茗茶,或随作者一起遨游名川大山,或跟文中人物谈古论今……摇着头,晃着脑,不亦乐乎?
理解议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主动、自主活动,在活动中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自己感受到的美。如在对比自读《岳阳楼记》中的“阴”“晴”二景时,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迁客骚人”吗?他是这样的人吗?学生通过自读对比讨论,自然明白:作者范仲淹的忧乐观自然不同于那些“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客骚人”!他不仅“不已物喜”“不以己悲”,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他那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观,他那豁达的胸怀,不由让人顿生敬意。文言文的美也在这理解议读中产生了。
欣赏品读是在掌握课文结构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性地、多角度地感读文言文,放手让学生试着去体验文言文的美,使学生爱上文言文。我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具体从语言炼字、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结构层次等方面进行赏读。全诗以“雪”为主线,层层推进,步步衍化,叠印出“八月飞雪”“雪天奇寒”“军中置酒”“暮雪送别”几幅图画,清晰、灵动,展示了这首诗特有的构图美。欣赏品读这一幅幅生动形象的人物场景画面时,我请学习小组分工合作,一人读“画”中原话,一人用自己的话来说“画”。语言炼字方面,以诗歌首四句最具特色。其中一个“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一个“折”字,则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虐虚的情态;一个“即”字,神情毕肖地写出了诗人见到彼时彼景的惊异之情。赏读时,我请各学习小组派一人参赛,比比谁最能读出这几个字所蕴含的韵味。让师生最爱的两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简直是神来之笔,全诗因它平添了许多奇特异彩,诗人把满天飞雪的西北边关一下子变成了梨花怒放的江南胜景,唤起了读者心中无尽的想象和蓬勃的春意。这绚丽多姿的梨花胜景是广阔雪域疯狂雪虐的客观之景和诗人乐观进取不畏艰苦的主观之情水乳交融的艺术创造。情景交融的诗句使人身临其境,景有限而情不尽,给人无限的享受。学生置身其中,吟诵着动人的诗句,想象着文中之景,感受着文中之情,美就油然而生了。
角色演读主要用于叙事性的课文。不少记叙性文言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形象鲜明,对话颇具特色。如《曹刿论战》《公输》《邹忌讽齐王纳谏》《扁鹊见蔡桓公》《愚公移山》等。在教学此类文言文时,我常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心理、性格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如教学《呆若木鸡》时,先让学生补足人物对话的语气、动作、情态,再让学生现场演示。教《四知》时,先让学生揣摩人物在特定情况下的动作、神态,心理、语气,再进行角色演读,从而更深入地品味人物的性格特征。
总之,文言文教学只要注重学生“活生生的体验”,注重“自我的精神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挖掘文言文的美点,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文言文这块熠熠生辉的瑰宝将更加绚丽无比。
责任编辑黄日暖
大声朗读、口熟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书读百遍”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这里的“读”,是指在读准、读顺、读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神韵,读出文言文的美。我在教学中常采用配乐听读、理解议读、欣赏品读、角色演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读文言文时能感受到其中的美,享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配乐听读特别适宜于那些短小优美的小品文。如《三峡》《陋室铭》《湖心亭看雪》《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等。这种配乐听读可让学生尝试发掘文言文的美,享受文言文的美;可调动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实现与作者心灵沟通。我最常让学生在配乐听读时闭上眼睛,尽情享受,快乐徜徉于其中,穿越时空,或与作者围坐取暖茗茶,或随作者一起遨游名川大山,或跟文中人物谈古论今……摇着头,晃着脑,不亦乐乎?
理解议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主动、自主活动,在活动中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自己感受到的美。如在对比自读《岳阳楼记》中的“阴”“晴”二景时,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迁客骚人”吗?他是这样的人吗?学生通过自读对比讨论,自然明白:作者范仲淹的忧乐观自然不同于那些“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客骚人”!他不仅“不已物喜”“不以己悲”,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他那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观,他那豁达的胸怀,不由让人顿生敬意。文言文的美也在这理解议读中产生了。
欣赏品读是在掌握课文结构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性地、多角度地感读文言文,放手让学生试着去体验文言文的美,使学生爱上文言文。我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具体从语言炼字、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结构层次等方面进行赏读。全诗以“雪”为主线,层层推进,步步衍化,叠印出“八月飞雪”“雪天奇寒”“军中置酒”“暮雪送别”几幅图画,清晰、灵动,展示了这首诗特有的构图美。欣赏品读这一幅幅生动形象的人物场景画面时,我请学习小组分工合作,一人读“画”中原话,一人用自己的话来说“画”。语言炼字方面,以诗歌首四句最具特色。其中一个“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一个“折”字,则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虐虚的情态;一个“即”字,神情毕肖地写出了诗人见到彼时彼景的惊异之情。赏读时,我请各学习小组派一人参赛,比比谁最能读出这几个字所蕴含的韵味。让师生最爱的两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简直是神来之笔,全诗因它平添了许多奇特异彩,诗人把满天飞雪的西北边关一下子变成了梨花怒放的江南胜景,唤起了读者心中无尽的想象和蓬勃的春意。这绚丽多姿的梨花胜景是广阔雪域疯狂雪虐的客观之景和诗人乐观进取不畏艰苦的主观之情水乳交融的艺术创造。情景交融的诗句使人身临其境,景有限而情不尽,给人无限的享受。学生置身其中,吟诵着动人的诗句,想象着文中之景,感受着文中之情,美就油然而生了。
角色演读主要用于叙事性的课文。不少记叙性文言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形象鲜明,对话颇具特色。如《曹刿论战》《公输》《邹忌讽齐王纳谏》《扁鹊见蔡桓公》《愚公移山》等。在教学此类文言文时,我常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心理、性格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如教学《呆若木鸡》时,先让学生补足人物对话的语气、动作、情态,再让学生现场演示。教《四知》时,先让学生揣摩人物在特定情况下的动作、神态,心理、语气,再进行角色演读,从而更深入地品味人物的性格特征。
总之,文言文教学只要注重学生“活生生的体验”,注重“自我的精神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挖掘文言文的美点,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文言文这块熠熠生辉的瑰宝将更加绚丽无比。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