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我们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就多元智能理论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包括语文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坚信每个受教育者都是独特的,都以个别的方式对人类的文化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一、多元智能理与教师的观念转变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以个人为中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学校教育的每项改革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最大效益;2)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具有多元智能和不同的发展潜质,学校教育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建构一种可选择性的教育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质、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发展需求;3)学校教育必须以合作的方式和家庭 、社区建立密切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广泛的学习与发展经验,使学生的学习与自身的生活建立真实而完善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看待课堂教学的目光要开阔,要有意识地从小学生发展的水平和特点考虑课程设置和环境的创设,认识到完整的课堂结构应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的拓展延伸。
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基于对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智能发展特点的了解,要注重从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对他们给予综合的、全面的评价。从评价方式上,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范围等,通过多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教师应从多方面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和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应该从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和小组教学为辅向以个别和小组教学为主,集体教学为辅的教学形式的转变。这对于习惯用一种方式、一刀切观点来看待孩子智力的老师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师的角色定位
小学生正处于创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有效利用学生的智能潜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学习的合作者与伙伴。这一角色的转变,使教师由舞台的主角变成了幕后的导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从传授知识的严师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教学任务的执行者转换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由教学效果的检查者转换为学生发展的评价者,由知识占有者转化为学生学习成果的分享者,建构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新型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探究的欲望,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敏锐、耐心与机警,关注学生发展,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偶发事件,创设 与学生发展相适宜的环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师的行为转变
对学生智能的培养首先应关注智能间的和谐性,而不是优势方面,无视和谐发展的智能开发是野蛮的开发、甚至是对学生和谐发展的侵害。但有些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将教学质量等同于及格率、优秀率等干巴巴的数据和指标上。以分数见高低,论英雄,分数才是硬道理。为了追求分数甚至不择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类,教育教学中关注优等生,忽视甚至歧视差等生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不顾学生的感受,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培养了一大批“掌握”了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曾被口诛笔伐的“盯、盘、补”又沉渣泛起。而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则被弃之如敝履。学生的情感、态度、精神、意志、价值观、责任感等都被排斥在外。这种以牺牲学生的健康、幸福和终身发展为代价换取来的分数和成绩,带来的不仅是对学生的身心极大的伤害,甚至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不幸和灾难。
四、多元智能理论与和谐课堂构建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以培养传统的学业智力为中心,导致课程结构过于单调,课程内容过于局限,教学模式过于统一,评价方式过于僵化。素质教育不应只发展学生的传统意义上的课业学习智力,而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首先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可以通过培养产生,并且可以发展为爱好。小组自主探究活动在学生发展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小组自主探究活动跟全班集体活动相比增加了选择性和自主性,活动的材料是开放的,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多领域的需要。小组自主探究活动中富含大量的问题情境,包含了很多探究的机会。学生对活动伙伴了有了选择的机会,也拥有了协调与同伴关系的机会。
其次是关注个别学生的特殊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确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关注的权利,但又要避免因全体而淹没个体。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要,也意味着没有真正的满足群体的需要。学生发展上受内在和外在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不同的个体在发展上可能有不尽相同的道路。对个体的关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长处,还要看到学生的短处。课堂上要给他们创造展示特长的机会,激起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努力使他们取长补短。
第三是强调学习是解决问题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内容识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面对生活情境,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从多种途径和渠道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去学习,促进多种智能的全面发展。课程设计不只是准备内容,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准备一个可以引发多种智能充分发展的活动情境。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包括语文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坚信每个受教育者都是独特的,都以个别的方式对人类的文化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一、多元智能理与教师的观念转变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以个人为中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学校教育的每项改革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最大效益;2)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具有多元智能和不同的发展潜质,学校教育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建构一种可选择性的教育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质、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发展需求;3)学校教育必须以合作的方式和家庭 、社区建立密切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广泛的学习与发展经验,使学生的学习与自身的生活建立真实而完善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看待课堂教学的目光要开阔,要有意识地从小学生发展的水平和特点考虑课程设置和环境的创设,认识到完整的课堂结构应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的拓展延伸。
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基于对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智能发展特点的了解,要注重从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对他们给予综合的、全面的评价。从评价方式上,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范围等,通过多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教师应从多方面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和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应该从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和小组教学为辅向以个别和小组教学为主,集体教学为辅的教学形式的转变。这对于习惯用一种方式、一刀切观点来看待孩子智力的老师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师的角色定位
小学生正处于创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有效利用学生的智能潜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学习的合作者与伙伴。这一角色的转变,使教师由舞台的主角变成了幕后的导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从传授知识的严师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教学任务的执行者转换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由教学效果的检查者转换为学生发展的评价者,由知识占有者转化为学生学习成果的分享者,建构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新型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探究的欲望,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敏锐、耐心与机警,关注学生发展,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偶发事件,创设 与学生发展相适宜的环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师的行为转变
对学生智能的培养首先应关注智能间的和谐性,而不是优势方面,无视和谐发展的智能开发是野蛮的开发、甚至是对学生和谐发展的侵害。但有些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将教学质量等同于及格率、优秀率等干巴巴的数据和指标上。以分数见高低,论英雄,分数才是硬道理。为了追求分数甚至不择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类,教育教学中关注优等生,忽视甚至歧视差等生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不顾学生的感受,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培养了一大批“掌握”了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曾被口诛笔伐的“盯、盘、补”又沉渣泛起。而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则被弃之如敝履。学生的情感、态度、精神、意志、价值观、责任感等都被排斥在外。这种以牺牲学生的健康、幸福和终身发展为代价换取来的分数和成绩,带来的不仅是对学生的身心极大的伤害,甚至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不幸和灾难。
四、多元智能理论与和谐课堂构建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以培养传统的学业智力为中心,导致课程结构过于单调,课程内容过于局限,教学模式过于统一,评价方式过于僵化。素质教育不应只发展学生的传统意义上的课业学习智力,而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首先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可以通过培养产生,并且可以发展为爱好。小组自主探究活动在学生发展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小组自主探究活动跟全班集体活动相比增加了选择性和自主性,活动的材料是开放的,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多领域的需要。小组自主探究活动中富含大量的问题情境,包含了很多探究的机会。学生对活动伙伴了有了选择的机会,也拥有了协调与同伴关系的机会。
其次是关注个别学生的特殊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确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关注的权利,但又要避免因全体而淹没个体。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要,也意味着没有真正的满足群体的需要。学生发展上受内在和外在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不同的个体在发展上可能有不尽相同的道路。对个体的关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长处,还要看到学生的短处。课堂上要给他们创造展示特长的机会,激起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努力使他们取长补短。
第三是强调学习是解决问题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内容识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面对生活情境,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从多种途径和渠道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去学习,促进多种智能的全面发展。课程设计不只是准备内容,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准备一个可以引发多种智能充分发展的活动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