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里感激这对保姆夫妻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zx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国庆节,60岁的清水和秀荣花了400元,照了一组婚纱照。照片冲洗出来,我连连称奇,清水潇洒精神、秀荣富态华贵,和他们平日里简单朴素的形象大相径庭。他们说,我们以前在乡下没有照过结婚照,如今我们在北京打工,也学学城市老人的时髦,补照一张婚纱照,高兴高兴。
  我也为他们高兴,也乐意他们追求“时尚”。清水和秀荣是我家的一对保姆夫妻,我们在一起生活已经7年了。他们是苦出身,也曾经历贫寒,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他们科学种田、开展副业,生活才宽裕起来。他们曾连续8年被评为齐齐哈尔市黑山县的劳动模范,率先进入万元户的行列。农业机械化以后,闲不住的他们又来到城里打工,经人介绍来到我家当男保姆、女保姆。
  清水的祖父被日寇杀害,而秀荣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好好孝敬疼爱她的祖母,似乎是为了弥补心中的那份亏欠,他们对待我和老伴就像对待自己的祖父母。
  保姆过年本是惯例。可是他们看到我患有糖尿病、心脏病、腰部神经压迫脊椎不能直立行走;老伴癌症复发经常住院,儿女都在外地和国外,实在离不开人。所以,他们整整7个春节没有回家过年!而这期间,他们家里也确实有事需要料理,大外孙结婚、儿媳妇生病、家里老宅被盗、孙子考大学……每一次,他们总是说服子女,尽量自己解决困难。他们的儿女也非常支持他们的工作,也理解我们的难处,每次打电话都要父母代问我们好,过年过节还在电话里向我们拜年祝贺。
  老伴过世后,他们俩不仅仅照顾我的衣食住行,还特别有想法有追求。儿女们回家陪我散心,带我外出就餐的时候,他们很注意我喜欢吃哪道菜,回家就学着做。现在我的餐桌上经常出现寿司、比萨饼、鸡茸蘑菇汤、南瓜江米酒等等。我牙口不好,他们就挑嫩叶做菜,饭做得软软的、肉烧得烂烂的。他们还把报纸书上讲到的保健知识记下来,照着做。我常年卧床,穿着棉质的睡衣睡裤在床上翻身不方便,他们便把丝绸的外衣裤加大改成睡衣睡裤,把不用了的丝绸被面改成床单,绷在床垫上。这样我在床上翻身、滑动,都很自如了。我从床上坐到轮椅上、去洗手间要换乘不同的轮椅,出门上车下车,他们总是两手紧紧拉着、扶着、搀着、撑着,口里还念着:“当心,别摔”。次次、天天、年年如此,7年里我没有摔过一次跤。
  秀荣怕我思念老伴情绪低落,影响身体,常常说笑话、编顺口溜、唱两句二人转,学大兵出操(左手右脚同时出),有时还学电视里的舞蹈逗我哈哈大笑。她向我的孙子学了两句英语,每天早晨一进我房门就是“Good morning”(早上好),晚上帮我灭灯后就讲“Good night”(晚安),用的就是小孙子的口气。去年是我的本命年,生日那天他们硬要我穿上他们早就买好的红衣服系上红腰带。今年我的生日,我刚起床,他们就摆上会打鼓、吹号、跳舞的玩偶,一起奏乐、唱生日歌。
  我的儿女们、孙儿孙女都非常感激他们体贴入微地照顾我,他们让孩子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工作学习。儿子连续获世界级奖项,3个孙女在这7年里取得硕士学位,两个小孙子孙女也获得“美国总统学者奖”(美国对全美优秀高中毕业生的奖励)。孩子们常打电话给我,经常轮流回家探望,他们都会发自内心地对清水和秀荣说:“谢谢你们!”
  谢谢你们,正是这对勤劳忠厚的保姆夫妻,让我从一个空巢老人变成一位快乐祖母!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前天几位老友闲聊,他们知道我坚持读书看报写文章,练单杠又上互联网。有人就说:“你真是70岁年龄,60岁面容,50岁身体,40岁的心态啊!什么诀窍?”我笑答:“从《新天地》中学来的。你们也订一份读后就知道了,真是获益匪浅啊!”  我与《新天地》(原名《老人天地》)结缘于20年前,那是1989年的第9期,我还是个中年人。后来,我就自费订阅《老人天地》。当《老人天地》改为《新天地》后,我为之一振:这刊名
期刊
2009年是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10年,也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老年人年”10年。10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矛盾和问题也凸显出来。  与此同时,2009年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年,也是老龄事业突飞猛进的一年。全社会对老龄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较好保护,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我们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
期刊
职工退休了,常常会有依依不舍之情。单位为他们举行欢送茶话会,为他们送上一份珍贵的纪念品,更能使退休职工终身难忘。时下有的社区每隔4个月就要召开一次退休人员欢迎会。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值得推广。  此举不仅能显示出社区领导欢迎退休人员进社区的诚意,使他们有一种置身于家中的温馨感觉,也能激发退休人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讲,社区召开的“退休人员欢迎会”,就是一个密切彼此感情、加深友谊的“连
期刊
唐志龙是个做事执着认真的人。他是长沙最早的一批知青,1963年就下放到了江永回龙墟农场。其实当时他已考上高中,可他硬是响应党的号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放弃了升学机会 ,上山下乡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别的知青下农村,大多是抱着锻炼几年再回城的想法,可唐志龙却决心在农村扎根一辈子。他向老农工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咬着牙关克服一切困难,很快过了劳动关、生产技术关,成了一个合格的新型农民,得到全场农工
期刊
夜深人静,与妻闲坐。妻织毛衣,棒针“的的”有声,闲散的话题絮絮绵绵。这时便有一种心动,柴米油盐的日子,已然刻骨铭心,这样延续了三十多年的交流已经出神入化。  读妻的脸,那行行道道条条的皱纹,每一条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条都流淌着爱的奉献和痴情。  妻初嫁我家,父母双双卧病在床,要她去伺候,几亩责任田等着她去耕种。妻没有犹豫,毫不动摇,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担起这副全家的重担,从此,这个面临崩溃的家,便有了生
期刊
生离死别的命运,把我们老俩拴在一起,在彼此满意的情况下,上世纪80年代末他在北京执行任务时,我们再婚了。结婚的第一道关卡便是新老伴的鼾声。  新婚之夜,老伴头一挨枕头,呼噜声便随之而起,由阳春白雪、低吟浅唱到如潮如涌、如吼如雷,那声音所产生的振幅与撼动力,足以使招待所的左邻右舍难于安宁,更不用说与他同床共枕的我了。我把他推醒,他笑笑说:“对不起,我就这个老毛病,所以,每次出差都享受‘独间’的特殊待
期刊
善良岳母“情感出位”气昏老伴    2009年6月21日,在郑州铁路局上班的黄伟豪下班回到家,便觉得家里的气氛有些异样。岳父脸色铁青地在沙发上抽闷烟,岳母在卧室里嘤嘤哭泣,妻子坐在一边闷声不语。一看这情景,黄伟豪向妻子递了个眼色,妻子随即跟他进了卧室。妻子李泽惠话未出口,眼圈就红了,她说出了一桩让黄伟豪大感意外的事情——  原来,岳父李德成与岳母胡素芬婚后曾两地分居多年,一年到头几乎都是岳母带着女
期刊
在湖南省平江县有一对幸福的老夫妇。  丈夫叫张芷凡,是一名退伍老兵,年近八旬,身材不高,但腰板挺直。古铜色的面孔伴着银色的须发。妻子叫朱典华,他们虽然高寿,但是耳聪目明,每日精神矍铄。  老两口如此健康,一般人一定认为是他们的儿子儿媳照顾有方,其实他们并没有自己亲生的子女,抚养成人的养子也因为无法忍受山村的贫苦不告而别,一直以来照顾他们生活的是3个侄子。  早先,曾经有人建议将张芷凡夫妇列入“五保
期刊
年逾八旬的老爸老妈哪儿都好,就是习惯了省吃俭用过日子,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总是精打细算,口挪肚攒,有时简直到了“葛朗台”的地步——一块抹布居然用了三年!  出于对父母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我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说、开导他们,但均未奏效。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对老爸老妈使点“阴谋诡计”。  瞒天过海。每次回老家看望二老,我必要带上一些保健品、肉菜、日常生活用品等。这些东西都是我临行前新买的,
期刊
人到老年,多得闲暇,见人见事,各种复杂的心绪在脑海里弥漫开来:叹一事不慎铸成终生之误,以至于境况低于他人;或现实比照,叹下辈不争气。这些攀比心理挥之不去,天长日久,使人情绪低落,少了生活的乐趣,成为健康的大敌。  我就认识一位姓郝的大爷。有一阵同在一家小店吃早点,相互熟悉后,老少之间无话不谈。  可好几次聊到兴处,看到在年轻保姆的搀扶下,那位拄着拐杖的老者路过,指着买这买那,郝大爷戛然停止谈话,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