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看介词out of句式隐喻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ng44526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词主要表达事物间的关系,它反映在句子结构上就是一种句式。介词out of既可表示物体间的动态关系,又可表示静态关系。有些书籍对其语义的解释多达二十多种,而在实际应用上更是千差万别,使学习者难以准确运用。过去的研究大多只限在意义上的归类,但如果单从介词本身的语义来探讨其用法,就很难对其作出具有概括性的解释。认知语言学认为,支配着一词多义关系的原则是语义的隐喻性映现,介词的语义离不开介词的句式,句式语法关注的是动词意义和结构意义之间交互作用问题。隐喻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途径,很多看似复杂的介词现象用句式隐喻原理可以得到统一解释。如英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动词同介词或动词同副词逐渐形成固定搭配。我国教师常教学生把这类动词短语当做及物动词来看待,即“动 介”或“动 副”:及物动词。这样做确实对学生掌握英语这类动词短语的用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笔者认为,英语这类“动 介”或“动 副”短语,其数量之多,词义之复杂,使学生学不胜学,难以驾驭。如果用隐喻原理对句式进行解释,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out of句式的基本意象图式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的认知基础是。“意象图式”(image schemas)。Langacker认为,意象图式主要由动体(traiector,TR)、陆标(landmark,LM)和路径(PATH)三部分组成,表现的是TR与LM之间某种不对称的关系。TR为这一不对称关系中的主体,其空间方位有待确定,LM为参照物,为主体的方位确定提供参照。TR所经过的路径称为PATH。意象图式可标示TR与LM之间的动态关系,也可标示二者之间的静态关系,当所标示关系为静态关系时,PATH为零。LM为动体的方位确定提供参照。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将out of句式的基本形式概括为:“TR V out of LM”或“V TR out of LM”。out of句式的基本语义可以概括为:TR由于力的作用处在LM之外或TR由于力的作用从LM的内部移动到外部。out of句式的意象图式表示TR和LM的空间关系,既可为动态关系,又可为静态关系。例(1):He stood out of the gate waitingfor his friends,他在大门外站着等候朋友。例(2):The conductor helped the old man out of the bus.售票员帮助老人下了车。在例(1)中,TR为he,LM为the gate,由于stood是状态动词,则表示TR和LM的关系是静态关系,即TR所经过的路径为零。在例(2)中。TR为the old mall,LM为the bus,由于helped是动态动词,则表示TR和LM的关系是动态关系,即out of表示the old man,由于他力的作用从bus的内部移动到外部,这个运动过程就是TR经过的路径。
  
  二、out of的句式隐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它将始源域的空间概念投射到抽象的目标域上。英语介词out of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约定俗成的意象后,人们自觉遵守其结构形式,同时又充分利用相似联想将句式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引申,表达出多种不同的空间意义。例(3):His life career is quite out of the ordinary.他的生活经历很不寻常。在其基本句式中,TR和LM是有明晰形状的具体事物。但在例(3)中,TR是career(“经历”),LM是ordinary(“常例”),都引申为抽象概念。也就是说,在始源域中,TR和LM的空间概念是具体事物的具体概念,在人们的隐喻思维作用下,被投射到抽象的目标域上。介词out of标示career和ordinary的空间关系是间离关系,即“经历”超出了“寻常”。在实际生活中,out of 名词形成的固定短语多达数百个,如果单从固定搭配的语义来记忆和理解out o佣法的话,是很难做到的。实际上这种约定俗成的固定搭配是一种涵义制约(semantic restriction),一般不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我们只有抓住out of句式的意象图式和其隐喻规律,利用相似联想,发挥出惊人的想像力才能从根本上掌握其用法。
  
  三、out of句式的认知语义分析
  
  1、“间离关系”
  在out of句式中,out of句式的第一空间意象图式是表示TR和LM的“间离关系”,这时介词of相当于介词from。例(4):The boys rushed out,of(from)the room,孩子们从屋子里跑了出来。在例(4)中,the boys(TR)由于自身力的作用离开了the room(LM)。从这一间离关系扩展出多种引申义。例(5):They talked me out 0f attending the meeting,他们说服我不要参加那次会议。在例(5)中,me(TR)由于他力的作用没有去attending the meeting(LM)。
  
  2、“间联关系”
  在out of句式中,out of句式的第二空间意象图式是表示TR和LM的“问联关系”。例(6):The plantsare growing out of the earth,庄稼从地里长出来了。在例(6)中,the plants(TR)由于自身力的作用从theearth(LM)的内部移动到了外部,但TR没有离开LM,仍与LM连接着。从这种“间联关系”又扩展出多种引申义。例(7):We criticized him out of comradeship,我们出自同志的情谊才批评了他。在例(7)中,TR是We criticized him,引申为一个事件,LM是comradeship,也就是说TR和LM是连在一起的(表示动机)。这种间联关系的引申有时会偏离基本句式较远,但我们还是能寻觅到它对基本句式的继承关系。
  
  3、是“间离关系”还是“间联关系”
  out of句式的空间意象图式既可以表示TR和LM的“间离关系”,也可以表示“间联关系”,这就给我们理解out of的用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介词outof本应和介词in、into是反义词,但在out of temper和in a temper/get into a temper词组中却已约定俗成为同义词组,都表示“生气,发脾气”。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例(8):He is out of temper,在例(8)中,He(TR)和temper(LM)是“间离关系”还是“间联关系”呢?temper“脾气”(LM)是He(TR)自身的一部分,应该是“间联关系”。介词in和into表示事物间的关系就是“间联关系”。认知语言学认为。介词和其他的词类一样,它构建了人的经验世界中语言所独有的主观关系,介词对物理空间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心理空间中的概念。从物理空间扩展到心理空间,从而形成了介词意义的辐射网络。这就是说,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人们的隐喻性思维决定了语言的模糊性,介词out of和介词in、into没有明确的界限,是人们心理空间中的概念隐喻影射的结果。人们运用out of句式的意象图式和其隐喻规律,将其“间联关系”投射到和介词in、into的“间联关系”领域中,形成了两者之间的相似。为了区分两者的差别,就在介词in和into之后的名词(LM)前加了一个不定冠词。
  通过对介词out of句式隐喻和句式的认知语义的分析,我们认为,介词out of千变万化的用法都是从其基本句式引申过来的。我们只有紧紧抓住其基本句式的语义和特征,利用其意象图式和相似联想,发挥自身的想像力,才能从根本上掌握其用法。
其他文献
去年夏天,爸爸回来了,他送给我一只小狗,我给它取名叫“皮皮”。  我刚把它放在床上,它就跑出了我的“阵地”。大概是不熟悉我吧。皮皮大搖大摆地跑出了客厅,趴在爸爸的报纸堆上,“呼呼”地大睡了起来。我仰着头,插着腰,说:“这个小皮皮真是个大懒虫!”这时爸爸出声了:“你说它呀,你不也是这样吗?”我的脸马上涨得通红。  吃饭了,我想了半天,把最喜欢吃的鸡蛋给了它,可它却一点儿也不领情,连闻也不闻,转过身,
说课由于“简便、可操作性强、使用价值高,既能体现个人的能力,又能发挥集体的智慧”,所以,很快在中学教研活动、教学评比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说课是指执教者在精心备课基础上,面对同事、专家或评委,在指定的时间内,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把自己对一节课创造性的设计及理论依据表述出来,然后由听者评说的一种集体教研形式。说课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一种好方法,也是执教者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用科学手
乐奇想修理一下菜园的篱笆,她突然想起托尼在几天前借走了她的钳子。乐奇一边往外走一边自言自语:“看来,我得去托尼家一趟。”  到了托尼家,乐奇一看,托尼正眯着眼睛懒懒地坐在摇椅上晒太阳呢。乐奇大声吆喝道:“托尼,我来拿我的钳(qián)子。”托尼睁开眼,一瞧是乐奇,才想起当初借工具的事情:“乐奇,对不起,我忘记还你了,我这就去找。”他一骨碌从摇椅上站起来,回屋寻找工具去了。可是等了老半天,托尼也不出
“扬扬,快起床,去超市购年货了!”“哦,知道了,马上就好!”  我带着满脑子的期待和妈妈穿过了几条街,走进离家最近的超市。过年了,超市里面人山人海,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了进去。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目不暇接。我和妈妈顺着人流走到了新鲜水果区,只见一排排货架上摆满了让人直流口水的水果。  看着这些货架上的新鲜水果,妈妈便问我想不想吃。还没等我回答,妈妈就拿了一个袋子,开始装水果。突然,超市里著名的“
在佛教的世界里,佛祖那似睡非睡、似醒未醒、欲动又静、欲静还动的“涅槃”之态,似乎与常人的睡姿并无多大区别,只是佛祖的睡眠好像更安详、更洒脱,有那么几分神奇莫测和神圣飘逸之感。  这就是卧佛的情形。相比于诸多的神像,他亲切有余,威严不足,使人有了亲近的理由。不仅如此,在佛理上,他解释了人生的终极问题——死亡。有了卧佛,人们迅速从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安然若素地在世俗生活中面对各种各样的磨难和曲折。难
七夕乞巧  农历七月,又称“早秋”“首秋”,此时在节序上已经入秋。七月七日,又称“七夕”。七夕节大约形成于汉代,此后历代沿袭,及至宋代,节俗内容十分丰富,节事热烈达到鼎盛。  宋代七夕又是晒书节,“皇朝故事,以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缗钱开筵谋,为晒书会”。在热闹的集市中还有专门的乞巧市,“卖乞巧物,自七月初一日为始,车马喧阗”。七夕当日,儿童们要穿着新衣,“倾城儿童女子,不论贫富,皆
忘忘熊和小黄鸡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忘忘熊打电话给小黄鸡,让小黄鸡来家里写作业。  过了很长时间,小黄鸡才来。忘忘熊在吃水果,看见小黄鸡来了。  “小黄鸡,你可真是一个不速之客啊!”忘忘熊说。  “你说什么?不速之客?”小黄鸡不解道。  “不速之客不就是指来的速度很慢的客人吗?”忘忘熊疑惑(huò)地问。  “忘忘熊,你不是邀请我了吗?老师说过,不速之客是指没有被邀请而来的客人,‘速’在这里是‘
科学课上,爱丽丝老师布置了一个长期任务:分小组观察植物从发芽到成长的过程。  薇薇安、爱德华和我一组,我们决定分工合作:爱德华负责挑选花种,查找资料;我负责浇水、施肥;薇薇安负责写观察日记。我们定期开会,然后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和大家汇报一下,有了问题一起协商讨论。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把“工作计划”记在了我的“神奇笔记本”中。  愤怒的爱德华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干劲儿十足:爱德华选取了美丽的郁
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原理设计的一种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活动模型。它是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际化,又是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形式,但它不是具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综合考虑了从理论构想到应用技术的一整套策略和方法,是设计、组织和调控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面向21世纪的中国学校体育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不断深入,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突破和更新,教学模式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
騎木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