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课堂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已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就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结几点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对高中历史教材的研究,吃透课程标准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了时代对学生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所以备课要以课程的内容标准为依据,教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教师须转变角色,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眼光来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审视教材,使备课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要求。备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首先要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定向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之前,教师都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教参中的有关提示,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历史教材中那些优秀而且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浓浓的人文气息的篇章,可以讲解的内容很多。但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那种兴之所至的即兴发挥极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取得。
二、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历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历史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课堂的心理地位,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自觉形成学习的能力,同其他学生一道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个体同整体形成一种和谐的统一体,从思想上重视课堂活动,对课堂产生情感依赖。历史课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历史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优化历史教学环境;要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给所有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注重结合本校实际研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将历史新课程理念与本校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近几年的情况看,进入高中阶段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少数学生还没有学习意识,被动学习,甚至厌学,影响别的学生学习。将新课程教学理念与学生进行课前沟通,将学习要求与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规范的基本要求告知学生,使他们对历史新课程教学实施有基本的认识,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与教师进行密切配合并对学好新课程有清楚的认识,这样,针对今后课堂出现的新情况再进行必要的调整,可以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不断地探索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分析学生并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课堂教学对于两端的学生也要有针对性策略,对于成绩优秀学生要有研究课题或问题激发他们不断进步,在班级学习中起带头作用;对于学习被动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逐渐被调动起来,慢慢向中间学生靠近。
四、教会学生阅读、分析教材,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学会阅读、分析教材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之一。以“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为例,通过对课本的阅读,首先教会学生总结其特征是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再归纳其特征的具体表现为: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治上是封建君主专制,宫廷腐败,阶级矛盾尖锐;思想文化上是思想禁锢,闭目塞听,科技落后;军事上是装备陈旧,战斗力弱;外交上是闭关锁国,脱离世界潮流。学生在学会之后,就可以自己归纳、总结“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这一标题的要点了。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一思维方式来概括当今中国的社会状况,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方法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也必然会随之提高和增强。
普通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历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历史理论教学,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金钥匙。掌握了这些金钥匙,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就能强化比较、归纳和概括的意识与能力,就能提高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的政治史、经济史、民族关系史、对外关系史及文化史上的一般规律及历史理论等方面进行专门的归纳与总结。
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已成为时代的必然,教师应潜心研究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加强对高中历史教材的研究,吃透课程标准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了时代对学生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所以备课要以课程的内容标准为依据,教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教师须转变角色,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眼光来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审视教材,使备课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要求。备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首先要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定向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之前,教师都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教参中的有关提示,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历史教材中那些优秀而且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浓浓的人文气息的篇章,可以讲解的内容很多。但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那种兴之所至的即兴发挥极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取得。
二、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历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历史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课堂的心理地位,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自觉形成学习的能力,同其他学生一道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个体同整体形成一种和谐的统一体,从思想上重视课堂活动,对课堂产生情感依赖。历史课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历史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优化历史教学环境;要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给所有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注重结合本校实际研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将历史新课程理念与本校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近几年的情况看,进入高中阶段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少数学生还没有学习意识,被动学习,甚至厌学,影响别的学生学习。将新课程教学理念与学生进行课前沟通,将学习要求与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规范的基本要求告知学生,使他们对历史新课程教学实施有基本的认识,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与教师进行密切配合并对学好新课程有清楚的认识,这样,针对今后课堂出现的新情况再进行必要的调整,可以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不断地探索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分析学生并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课堂教学对于两端的学生也要有针对性策略,对于成绩优秀学生要有研究课题或问题激发他们不断进步,在班级学习中起带头作用;对于学习被动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逐渐被调动起来,慢慢向中间学生靠近。
四、教会学生阅读、分析教材,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学会阅读、分析教材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之一。以“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为例,通过对课本的阅读,首先教会学生总结其特征是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再归纳其特征的具体表现为: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治上是封建君主专制,宫廷腐败,阶级矛盾尖锐;思想文化上是思想禁锢,闭目塞听,科技落后;军事上是装备陈旧,战斗力弱;外交上是闭关锁国,脱离世界潮流。学生在学会之后,就可以自己归纳、总结“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这一标题的要点了。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一思维方式来概括当今中国的社会状况,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方法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也必然会随之提高和增强。
普通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历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历史理论教学,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金钥匙。掌握了这些金钥匙,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就能强化比较、归纳和概括的意识与能力,就能提高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的政治史、经济史、民族关系史、对外关系史及文化史上的一般规律及历史理论等方面进行专门的归纳与总结。
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已成为时代的必然,教师应潜心研究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