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学生基本素质及养成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处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后段,是学生由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也是学生身体、心理、思想、人格的重要发展期和基本成型期。中学毕业后一部分学生升入大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另一部分则直接走向社会,成为具有中等文化水准的人力资源。中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在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今天更影响到我国国民的基本素质,进而全面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故我国基础教育“培养什么人”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我们需要经常进行深入思考并不断明确的重大问题。
  一、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基本素质是中学生应具备的品质底线,也是中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品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学校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明确了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一是思想政治素质,即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爱自己的国家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义务。在思想政治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有强烈的爱国心,无论何时何地,都无条件地热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这具体表现在能够随时随地、自觉地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能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未来的发展而刻苦学习;热爱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自觉维护国家的团结、稳定和统一;热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在内心形成中华民族振兴和国家社会进步而奋斗的志向与愿望等。而且还要对自己、对国家的美好未来充满自信和必胜的信念,并为之不懈努力。
  二是文明习惯素质,即文明的礼貌用语和行为习惯。今天的中学生,就是明天的公民;今天中学生的素质,就是明天公民的素质;今天的学校,培育明天的国家;今天学生的形象,就是明天国家的形象。因此,中学生应自觉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讲文明语言,做文明学生,养成“遵守校规,注重仪表,尊重师长,以礼待人,团结同学,互帮互助,保护环境,生活俭朴,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等文明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个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科学智能素质,即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中学生要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要打好语文、数学、外语的基础,这是个人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基础。同时,还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激发自己追求新知识的热情,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和奉献社会、关爱他人、保护自然的人文情怀,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是健康身心素质,即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身心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人生幸福的根基,也是中学生各项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中学生应充分利用早操、课间操、体育课、活动课时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为后续发展奠定身体基础。同时,还要拥有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适能力,保持健康快乐、阳光向上的心理状态,并具有坚强意志和抗挫能力,这也是个人发展和奉献社会的基础。
  五是和谐审美素质,即对和谐与真、善、美有深入的理解。和谐审美素质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即拥有正确的审美态度、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较强的审美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不断拓宽自己的审美视野,增强对审美的民族性、包容性、地域性、国际性的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审美品位。我们要使中学生走向社会之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具有初步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六是团队合作素质,即具有合群、合作、团结、共赢的意识与精神。即将踏入社会的中学生要具备团结合作精神,也就是要合群。只有合群,才能融入集体和团队,才能形成团队的力量。只有拥有这样的素质,才能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
  二、中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中学生拥有以上基本素质,是他们走向社会、继续发展、追求幸福的基础,也是中学阶段期望达到的教育目标。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拥有这些基本素质,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目标呢?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明确办学目标,真正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方针。
  学校要真正“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决摒弃“把分数作为唯一指标”的评价制度,把“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作为思考和组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我们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应遵循育人规律,提高教育实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构建特色学校文化,优化健康育人环境。和谐的学校文化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土壤,它决定着学校师生的使命担当、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引领着师生的前进方向。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课堂教学、各种节庆等)、各种物质载体(校园建筑、绿化美化等)和全部的符号体系(校训、校歌、校徽等)都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它无时无刻不在“浸润(着)孩子的灵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所以,“办有灵魂的学校”,构建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是学校育人的第一要务。
  二是构建高效道德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要改变课堂的状态,强调“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为“学”服务,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在充满尊重、关爱、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在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幸福。努力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互助、互动对话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业进步和身心全面发展。
  三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学校要切实抓好养成教育,坚定地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使之成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使他们形成了健全的人格,为其将来更好的发展和幸福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最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强化激励导向,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过去的评价基本是以成绩作为参考依据,如今新课程强调“成长比成绩重要、体验比成功重要”,强调比价的全面性、发展性、过程性、激励性,通过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等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真正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坚持评价目标多元、方式多样、重在过程的评价原则,运用观察、交流、笔试、口试等多种形式,以评导学、以评促学,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一中学
  (责任编辑 罗登廉)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师生关系;信任;形象;沟通;目的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9—0027—01  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融洽和谐。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育人系统中,和谐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应不断地分析教育的现状,发现其中不和谐
从小我就幻想着能有一个乖巧懂事的妹妹,看她一蹦一跳,麻花辫甩来甩去,牵她胖嘟嘟的小手,听她脆生生地喊我“哥哥”。我六岁那年,终于如愿以偿,而且“买一送一”,龙凤呈祥。
通过对Linux下Netfiher相关模块和技术的分析研究,给出了一种针对业务选择网关带宽管理的结构模型和解决思路、方法,并对内核空间下实现数据包采集捕获及分类模块进行了模拟实
设计某高炮通信系统信号测试装置,包括硬件系统设计、软件系统设计、自检模块设计、矩阵开关电路设计和信号调理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0—0025—01  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方式。但由于大多数农村学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知不足,学习不够,加之缺乏大规模、系统性的深度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不高,加之学校信息化
利用平方幂零矩阵的性质及矩阵的支撑理论,给出了3×3严格上三角分块矩阵A与半正定矩阵之和是亚半正定矩阵的充分条件。以及μI+A是亚正定矩阵的充分条件。并作了一些推广
通用串行总线USB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总线,简要介绍了其特点,并以CYPRESS公司生产的CY7C68013芯片作为通信及主控芯片,采用GPIF实现FIFO传输,开发了基于USB2.0协议的高速的数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是著名的将军县、烈士县、模范县,高兴镇是该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高兴中心小学就坐落在这里。学校创办于1909年,占地面积2219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90
近年来,常州市第一中学物理教研组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始终秉持自加压力、主动发展的职业态度,在全组的共同努力下,其课堂教学改革、教育科研和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为了满足目标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特殊需要而生产的食品,其配方应以医学或营养学的研究结果为依据。本文以各种营养素的物理化学特征为基础,对产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