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始,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收到事半功信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培养;创设情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我州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综合原因,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基本没有要求,把孩子送到学校,只是为了找人照顾好孩子,自己好安心的挣钱,加上学生刚进学校时连汉话都不会说,交流都困难。学习起来比其他学生就慢一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据调查表明:数学与“枯燥、紧张、考试、失败、淘汰、没有信心”等联系,如果不是因为考试,很少有学生愿意學习数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我近几年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意,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把微笑带进课堂,以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种良好的心理态势,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心理铺垫。如果开场词讲的好,就能先生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分数时,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为先在屏幕上放了一个懒洋洋吃青草蛋糕的图片,学生一看到懒洋洋的图片,马上就来了兴趣,猜老师今天要讲什么内容,再通过设置情境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从动画田图片出发,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从学生身边的案例出发,设置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的与生活实际相关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应用新知。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在封建社会,彝族年到了,一个娃子(也就是古代的奴隶)给一个土司(也就是古代的地主)送来贡品-毛梨儿(俗称猕猴桃),共5筐,每筐都装了大小均匀的毛梨儿180个,土司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他家的主管及其手下,并要求按人均分配。他的主管们听了马上讨好,大管家忙站出来跪下,土司爷,奴家认为一筐毛梨儿共180个,先分给我和我的手下90个,再分给二管家及其手下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没等大管家说完:二管家站出来跪倒说:启禀土司爷,刚才大管家所说不妥,这里大管家及手下现有56位,分给90个毛梨儿,每人不足两个。而我和我的手下现有34人,分90个毛梨儿每个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土司谷的人均数一样多。土司爷听后点点头说:“二管家说的有理,那依你之见如何分好?”此时此刻,学生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为二管家说出方法。
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
三、加强直观感,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的学习,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那么,怎么使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多媒体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低年级运用教具学习“凑十法”,通过摆小棒等操作,学生容易领会新知识,学起来也富有兴趣。再如在三角形、平形四边形、等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中,采用投影仪演示“割拼”过程,化静为动,一目了然,不但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通过自已摆弄得出的结果,记忆深刻。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有用的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生活的例子和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学习了平均数知识后,就可以解决歌唱比赛的评分问题,学习了体积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学习了比例尺,可用地图算算甘洛到西昌的实际距离等等。
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学习,是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甘洛县城关小学)
关键词:学习兴趣;培养;创设情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我州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综合原因,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基本没有要求,把孩子送到学校,只是为了找人照顾好孩子,自己好安心的挣钱,加上学生刚进学校时连汉话都不会说,交流都困难。学习起来比其他学生就慢一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据调查表明:数学与“枯燥、紧张、考试、失败、淘汰、没有信心”等联系,如果不是因为考试,很少有学生愿意學习数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我近几年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意,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把微笑带进课堂,以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种良好的心理态势,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心理铺垫。如果开场词讲的好,就能先生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分数时,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为先在屏幕上放了一个懒洋洋吃青草蛋糕的图片,学生一看到懒洋洋的图片,马上就来了兴趣,猜老师今天要讲什么内容,再通过设置情境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从动画田图片出发,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从学生身边的案例出发,设置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的与生活实际相关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应用新知。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在封建社会,彝族年到了,一个娃子(也就是古代的奴隶)给一个土司(也就是古代的地主)送来贡品-毛梨儿(俗称猕猴桃),共5筐,每筐都装了大小均匀的毛梨儿180个,土司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他家的主管及其手下,并要求按人均分配。他的主管们听了马上讨好,大管家忙站出来跪下,土司爷,奴家认为一筐毛梨儿共180个,先分给我和我的手下90个,再分给二管家及其手下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没等大管家说完:二管家站出来跪倒说:启禀土司爷,刚才大管家所说不妥,这里大管家及手下现有56位,分给90个毛梨儿,每人不足两个。而我和我的手下现有34人,分90个毛梨儿每个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土司谷的人均数一样多。土司爷听后点点头说:“二管家说的有理,那依你之见如何分好?”此时此刻,学生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为二管家说出方法。
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
三、加强直观感,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的学习,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那么,怎么使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多媒体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低年级运用教具学习“凑十法”,通过摆小棒等操作,学生容易领会新知识,学起来也富有兴趣。再如在三角形、平形四边形、等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中,采用投影仪演示“割拼”过程,化静为动,一目了然,不但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通过自已摆弄得出的结果,记忆深刻。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有用的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生活的例子和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学习了平均数知识后,就可以解决歌唱比赛的评分问题,学习了体积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学习了比例尺,可用地图算算甘洛到西昌的实际距离等等。
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学习,是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甘洛县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