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言的运用与语言的功能及语篇的结构密切相关。高中英语被动语态的教学往往只注意语序的表达方式,而很少涉及到被动语态的使用受到语言功能及语篇需要的限制,使学生不知如何运用主被动形式。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被动语态 语言功能 语篇需要
1.前言
被动语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是一个重点,但英汉被动意思的表达方式不同,汉语中被动的意思常由词汇“被”等表达,而英语在常态下一般借助语法结构be done来表述,因此,被动语态的教学也是一个难点,学生需要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讲解和一定量的训练才能内化。在平常的被动语态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停留在语言或更确切地说在语序的形式上,而很少注意语言的功能及语篇需要的层面,而语言的表达方式与目的密切相关、不可分离。
2.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形式上的差别
主被动语态在形式上的差别是任何教师都不会、也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它往往是教授被动语态的起点。主要表现于对主被动语态进行转换时,在保持主被动句式的时和体不变的前提下,把主动语态的受动者(patient)变为被动语态的主语,同时,把谓语动词改为被动形式即“be 过去分词”,原来主动语态句子中的主语,如果需要,就放在介词by后面以它的宾格形式出现以指明做事的人或物。(如果没有必要,可以省略)如:
(1)He broke his mother’s cup yesterday.
(2)His mother’s cup was broken by him yesterday.
3.从语言功能的视角看被动句式的使用
被动句式的使用必须以语言功能的某些原则为前提,这涉及到以下几个原则。
3.1句尾焦点原则
我们知道,言语行为实际上是传递信息的过程,Halliday(2000)认为,信息分为已知信息(given information)与未知信息(new information)。已知信息是交际过程中已经出现过的或语境中业已存在的信息,而未知信息是交际过程中没有出现的或难以根据语境判断的信息。交际过程总是从已知到未知。话语结构的信息一般都按交际价值的大小线性排列,最后一个信息片段往往是新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称为句尾焦点原则(宋志平,1997)。英语被动语态常常遵循这一原则,如:
(3)Who invented the telephone?
(4)Graham Bell invented the telephone.
(5)It was invented by Graham Bell.
虽然(4)(5)两句在语义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问句中(3),who为疑问代词,是一未知的信息,用(5)这个被动语态来回答比用(4)回答自然得多,因为在(5)中,新信息分布在句尾,遵循了句尾焦点原则,所以从信息分布的角度看,(4)(5)两句是不能互换的,也只有(5)才能贴切地回答(3)。如果以受事为信息焦点,常选择主动的形式;如以施事为信息焦点,常选择被动的形式。
3.2主题化前置的原则
一般来说,英语的主题就是句子的主语。句子承载信息的第一要位是句尾,而另一个重要位置就是句首,因为它为后面的叙述提供一个框架,处于凸显的位置。在某些情境中,当我们要凸显事件本身时常常选择被动句式,如:
(6)Hundreds of passengers were killed in the crash.
(7)Everything in the sun is sold on the bazaar.
在以上两句中,冲突的双方及卖主是谁不是需要凸显的对象,我们只对冲突造成已死人数之多及商品应有尽有的情况感兴趣,所以就选择了被动语态的形式来表达。
4.从语篇需要的层面看被动语态的使用
被动语态的使用与语篇表达的需要不可分离。语篇表达需要分为两个方面:句内重心平衡需要及上下文需要。
4.1句内重心平衡需要
首先我们来看以下两个句子:
(8)Mr. Smith,my former teacher,whom I have been admiring and will never forget,has helped a lot of poor children.
(9)A lot of children have been helped by Mr. Smith,my former teacher,whom I have been admiring and will never forget.
以上两句从纯语义的角度来看差别不大,表达的意思同一。一般来说,句子的重心会出现在述位,而不是出现在主位。但在(8)中,主语由一个同位语及一个长的定语从句组成,与谓语部分相比,音节过多,语法结构过于复杂,如按正常的SVO结构分布,就会给人一种前后重心分布不均的感觉,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表达时,我们常常倾向使用易于理解的(9),这种被动形式的使用受重心分布原则所驱使。相反,如果宾语过长,我们则很少会选择被动的表达形式。
4.2上下文的需要
被动句的使用常常受上下文和语境的支配(章振邦,2003/2009)。在语篇中,有时使用被动语态的形式来避免中途变更主语而给听者或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有时,从语义的角度来看即使可以使用被动语态来表达,但为了保持主语的一致性,也不选择被动的表达方式,如:
(10a)Jack fought Michael in the men’s singles and Michael beat Jack.
(10b)Jack fought Michael in the men’s singles and (Jack) was beaten.
(11a)It was twenty years ago and I was living in Paris.I had a tiny apartment in the Latin Quarter overlooking a cemetery and barely enough money was earned to keep body and soul togeteher.
(11b)It was twenty years ago and I was living in Paris.I had a tiny apartment in the Latin Quarter overlooking a cemetery and I was earning barely enough money to keep body and soul together.
在例(10)中,如果第二个分句使用被动语态,就可避免突然变更主语而给听者或读者混淆到底是Jack战胜了Michael还是Michael战胜了Jack,能够减少他们处理信息时所付出的认知努力。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选择(10b)而非(10a)。在例(11)中,(11a)中使用的是被动结构,让读者感觉中途变更主语后出现理解上的断层,而(11b)中一直使用主动语态,我们觉得语篇前后非常衔接,易于理解。
5.结语
传统语法认为英语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都来自相同的深层结构,被动语态被看成是主动语态的异形同义结构,因而可以相互转换。高中被动语态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深受此观点的影响,很少认识到语言的使用还受语言功能和语言表达层面的限制,在教学时过分关注其语法形式而忽略其功能和表达层面的需要,造成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知道被动语态的形式而不知如何使用主动与被动,或使用不贴切。希望此文章能对高中被动语态的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u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宋志平.英汉语序选择的若干原则探析[J].福建外语,1997(4).
[3]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2009.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被动语态 语言功能 语篇需要
1.前言
被动语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是一个重点,但英汉被动意思的表达方式不同,汉语中被动的意思常由词汇“被”等表达,而英语在常态下一般借助语法结构be done来表述,因此,被动语态的教学也是一个难点,学生需要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讲解和一定量的训练才能内化。在平常的被动语态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停留在语言或更确切地说在语序的形式上,而很少注意语言的功能及语篇需要的层面,而语言的表达方式与目的密切相关、不可分离。
2.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形式上的差别
主被动语态在形式上的差别是任何教师都不会、也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它往往是教授被动语态的起点。主要表现于对主被动语态进行转换时,在保持主被动句式的时和体不变的前提下,把主动语态的受动者(patient)变为被动语态的主语,同时,把谓语动词改为被动形式即“be 过去分词”,原来主动语态句子中的主语,如果需要,就放在介词by后面以它的宾格形式出现以指明做事的人或物。(如果没有必要,可以省略)如:
(1)He broke his mother’s cup yesterday.
(2)His mother’s cup was broken by him yesterday.
3.从语言功能的视角看被动句式的使用
被动句式的使用必须以语言功能的某些原则为前提,这涉及到以下几个原则。
3.1句尾焦点原则
我们知道,言语行为实际上是传递信息的过程,Halliday(2000)认为,信息分为已知信息(given information)与未知信息(new information)。已知信息是交际过程中已经出现过的或语境中业已存在的信息,而未知信息是交际过程中没有出现的或难以根据语境判断的信息。交际过程总是从已知到未知。话语结构的信息一般都按交际价值的大小线性排列,最后一个信息片段往往是新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称为句尾焦点原则(宋志平,1997)。英语被动语态常常遵循这一原则,如:
(3)Who invented the telephone?
(4)Graham Bell invented the telephone.
(5)It was invented by Graham Bell.
虽然(4)(5)两句在语义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问句中(3),who为疑问代词,是一未知的信息,用(5)这个被动语态来回答比用(4)回答自然得多,因为在(5)中,新信息分布在句尾,遵循了句尾焦点原则,所以从信息分布的角度看,(4)(5)两句是不能互换的,也只有(5)才能贴切地回答(3)。如果以受事为信息焦点,常选择主动的形式;如以施事为信息焦点,常选择被动的形式。
3.2主题化前置的原则
一般来说,英语的主题就是句子的主语。句子承载信息的第一要位是句尾,而另一个重要位置就是句首,因为它为后面的叙述提供一个框架,处于凸显的位置。在某些情境中,当我们要凸显事件本身时常常选择被动句式,如:
(6)Hundreds of passengers were killed in the crash.
(7)Everything in the sun is sold on the bazaar.
在以上两句中,冲突的双方及卖主是谁不是需要凸显的对象,我们只对冲突造成已死人数之多及商品应有尽有的情况感兴趣,所以就选择了被动语态的形式来表达。
4.从语篇需要的层面看被动语态的使用
被动语态的使用与语篇表达的需要不可分离。语篇表达需要分为两个方面:句内重心平衡需要及上下文需要。
4.1句内重心平衡需要
首先我们来看以下两个句子:
(8)Mr. Smith,my former teacher,whom I have been admiring and will never forget,has helped a lot of poor children.
(9)A lot of children have been helped by Mr. Smith,my former teacher,whom I have been admiring and will never forget.
以上两句从纯语义的角度来看差别不大,表达的意思同一。一般来说,句子的重心会出现在述位,而不是出现在主位。但在(8)中,主语由一个同位语及一个长的定语从句组成,与谓语部分相比,音节过多,语法结构过于复杂,如按正常的SVO结构分布,就会给人一种前后重心分布不均的感觉,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表达时,我们常常倾向使用易于理解的(9),这种被动形式的使用受重心分布原则所驱使。相反,如果宾语过长,我们则很少会选择被动的表达形式。
4.2上下文的需要
被动句的使用常常受上下文和语境的支配(章振邦,2003/2009)。在语篇中,有时使用被动语态的形式来避免中途变更主语而给听者或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有时,从语义的角度来看即使可以使用被动语态来表达,但为了保持主语的一致性,也不选择被动的表达方式,如:
(10a)Jack fought Michael in the men’s singles and Michael beat Jack.
(10b)Jack fought Michael in the men’s singles and (Jack) was beaten.
(11a)It was twenty years ago and I was living in Paris.I had a tiny apartment in the Latin Quarter overlooking a cemetery and barely enough money was earned to keep body and soul togeteher.
(11b)It was twenty years ago and I was living in Paris.I had a tiny apartment in the Latin Quarter overlooking a cemetery and I was earning barely enough money to keep body and soul together.
在例(10)中,如果第二个分句使用被动语态,就可避免突然变更主语而给听者或读者混淆到底是Jack战胜了Michael还是Michael战胜了Jack,能够减少他们处理信息时所付出的认知努力。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选择(10b)而非(10a)。在例(11)中,(11a)中使用的是被动结构,让读者感觉中途变更主语后出现理解上的断层,而(11b)中一直使用主动语态,我们觉得语篇前后非常衔接,易于理解。
5.结语
传统语法认为英语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都来自相同的深层结构,被动语态被看成是主动语态的异形同义结构,因而可以相互转换。高中被动语态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深受此观点的影响,很少认识到语言的使用还受语言功能和语言表达层面的限制,在教学时过分关注其语法形式而忽略其功能和表达层面的需要,造成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知道被动语态的形式而不知如何使用主动与被动,或使用不贴切。希望此文章能对高中被动语态的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u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宋志平.英汉语序选择的若干原则探析[J].福建外语,1997(4).
[3]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