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常常利用动物的名字构成词组,表达某种感情、概念、隐喻或某种倾向。现在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动物形象进入人类语言产生的奇效。
“鹰”、“鸽”和“鸵鸟”
在政治术语中,常常会利用某种动物的特性来引起听者的联想,达到形象了解这个词的内在意义或社会意义的目的。
外国报刊常用“鹰派”“鸽派”这样的词汇来指某一类政治活动家。说这个活动家是“鹰派”,那就说此人主张强硬对付他的国际假想敌,在外交上采取强硬政策,甚至于不惜使用威慑力量或赤裸裸的军事力量。“鸽派”则指与此相反的政治活动家。鹰这种动物,在人类的第二信号系统中大都被概括为刚强的、勇猛的、进攻性的动物,而鸽子则往往被概括为柔弱的、随和的、和平友好的形象。因此“鹰派”或“鸽派”这样的词汇,就比“强硬派”“温和派”之类的词汇更为形象些,更能打动人心,更能引起一种准确而深刻的印象。
在国际评论中常常遇见的另一个词组是“鸵鸟政策”。据说,鸵鸟这种生活在沙漠中的动物一碰到危险,便迅速把脑袋藏进沙子里,自以为很安全了,而不知自己全身都暴露在外面。凡是碰到危机而装做不闻不见,好像鸵鸟把脑袋藏起来的那种政治主张,人们称之为“鸵鸟政策”。近来有些科学家认为这冤枉了鸵鸟,鸵鸟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但是尽管如此,这个词还是继续按它先前的意思使用着。语言“约定俗成”的力量是很厉害的,即使科学家说出了新的科学论据来,往往也很难改变。
从“斑马线”、“猫眼睛”到“马力”
在日常生活用语中,利用动物的特征或形象来表达某种概念的例子同样不少。
马路上交通频繁,为了避免人车相撞,人们指定一些地段,供步行者穿过马路。这条被指定的通道,法定的名称是“人行横道”,外国人则叫“斑马线”,如今我们也接受了这个词。之所以把“斑马”这种动物拉出来构词,是由于外国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习惯把人行横道漆上一条条的白线,目的是让开过来的汽车有所警惕。这些白线很像斑马身上的条纹,因此得名“斑马线”。
外国城郊马路的中心线还安置了一排小灯似的装备,夜间车灯一照,这条中心线就十分清楚地显现出一长列标志来——这种装备叫做“猫眼睛”。猫眼睛的瞳孔是在黑暗中放大,在亮光中缩小的,人们就利用这种特征来命名这种新设备。
人们常说,这辆汽车90匹马力,这艘万吨轮船12 000匹马力。明明是机器,而不是马,却偏要用马的力量来衡量,这似乎很可笑,但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说,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生产力,是不可笑的。如今,“马力”已经逐渐被弃用了。
再比如“响尾蛇导弹”,可以说是仿生学的产物。响尾蛇追踪它的猎物是靠红外线的感觉,因此制造出来东西也就安上动物的名字。英国还有一种很著名的战斗机叫“鹞式”机。它的原名是“猎兔狗”,后来译成“鹞式”飞机,是形容它像鹞子一样垂直起落,灵活飞行,非常贴切。前几年有一种小型集装箱载运船只,叫“袋鼠船”。这是一个很形象的词,袋鼠把它的小宝宝藏在自己身体上特别存在的“口袋”里,那种船像袋鼠似的,把集装箱安装在船舱和船面上。
从“凤凰”到“鳄鱼”和“天鹅”
人类在创造美丽的神话传说时,也常常离不开动物的形象。例如凤凰——中外都有美丽的神话传说。
其实谁也没有见过这种鸟。按我们传统的说法,这是很珍贵的鸟,它一出现就表达“国泰民安”,换句话说,动乱的年代它不出来,可是上下几千年还是动乱的时候多,所以谁也没有见过这种雄的叫“凤”,雌的叫“凰”的双栖鸟。它们还因为一雌一雄,相互恩爱,深得人们的赞誉。
外国关于“凤凰”的神话又是另外一种境界。外国人也说这种鸟是很珍贵的,不过没说它是两夫妇组成的,其实也是没人见过的。传说它活到五六百年时就自焚,牺牲了自己,把自己身躯化成的灰烬,哺育出新的凤凰来。
从外国传到中国来的一个词组,叫“鳄鱼的眼泪”。据说,鳄鱼在吞吃别的动物之前,要掉下几滴眼泪。有些科学家证实,这不是鳄鱼心慈手软,更不是它有两面派的嫌疑(有这么一句类似的成语叫“猫哭老鼠”)。因为鳄鱼眼部附近的盐腺同它的消化腺有某种关联,一要吃,就排泄盐溶液,是一种生理现象。现在用这个词组就顾不了这些了,拿这来表明某人或某国假惺惺,假慈悲,分明要吞了你,却还假装舍不得,流下几滴眼泪。人类中有这种伪君子,人类硬把这伪君子的形象强加在鳄鱼身上,它也无法分辩了。另外还有一个词组,叫做“天鹅之歌”,也有一段美丽传说。据说天鹅临死前必定高歌一曲,而这一曲往往是它一生唱得最动听的。因此外国就用这个隐喻来表达这种观念,即将一个作家最后一部力作,称为“天鹅之歌”,这个词组在西方很流行。
你瞧,动物词汇的运用,让我们的语言变得多么鲜活有趣,只是有些动物会感到有点儿委屈了。
“鹰”、“鸽”和“鸵鸟”
在政治术语中,常常会利用某种动物的特性来引起听者的联想,达到形象了解这个词的内在意义或社会意义的目的。
外国报刊常用“鹰派”“鸽派”这样的词汇来指某一类政治活动家。说这个活动家是“鹰派”,那就说此人主张强硬对付他的国际假想敌,在外交上采取强硬政策,甚至于不惜使用威慑力量或赤裸裸的军事力量。“鸽派”则指与此相反的政治活动家。鹰这种动物,在人类的第二信号系统中大都被概括为刚强的、勇猛的、进攻性的动物,而鸽子则往往被概括为柔弱的、随和的、和平友好的形象。因此“鹰派”或“鸽派”这样的词汇,就比“强硬派”“温和派”之类的词汇更为形象些,更能打动人心,更能引起一种准确而深刻的印象。
在国际评论中常常遇见的另一个词组是“鸵鸟政策”。据说,鸵鸟这种生活在沙漠中的动物一碰到危险,便迅速把脑袋藏进沙子里,自以为很安全了,而不知自己全身都暴露在外面。凡是碰到危机而装做不闻不见,好像鸵鸟把脑袋藏起来的那种政治主张,人们称之为“鸵鸟政策”。近来有些科学家认为这冤枉了鸵鸟,鸵鸟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但是尽管如此,这个词还是继续按它先前的意思使用着。语言“约定俗成”的力量是很厉害的,即使科学家说出了新的科学论据来,往往也很难改变。
从“斑马线”、“猫眼睛”到“马力”
在日常生活用语中,利用动物的特征或形象来表达某种概念的例子同样不少。
马路上交通频繁,为了避免人车相撞,人们指定一些地段,供步行者穿过马路。这条被指定的通道,法定的名称是“人行横道”,外国人则叫“斑马线”,如今我们也接受了这个词。之所以把“斑马”这种动物拉出来构词,是由于外国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习惯把人行横道漆上一条条的白线,目的是让开过来的汽车有所警惕。这些白线很像斑马身上的条纹,因此得名“斑马线”。
外国城郊马路的中心线还安置了一排小灯似的装备,夜间车灯一照,这条中心线就十分清楚地显现出一长列标志来——这种装备叫做“猫眼睛”。猫眼睛的瞳孔是在黑暗中放大,在亮光中缩小的,人们就利用这种特征来命名这种新设备。
人们常说,这辆汽车90匹马力,这艘万吨轮船12 000匹马力。明明是机器,而不是马,却偏要用马的力量来衡量,这似乎很可笑,但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说,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生产力,是不可笑的。如今,“马力”已经逐渐被弃用了。
再比如“响尾蛇导弹”,可以说是仿生学的产物。响尾蛇追踪它的猎物是靠红外线的感觉,因此制造出来东西也就安上动物的名字。英国还有一种很著名的战斗机叫“鹞式”机。它的原名是“猎兔狗”,后来译成“鹞式”飞机,是形容它像鹞子一样垂直起落,灵活飞行,非常贴切。前几年有一种小型集装箱载运船只,叫“袋鼠船”。这是一个很形象的词,袋鼠把它的小宝宝藏在自己身体上特别存在的“口袋”里,那种船像袋鼠似的,把集装箱安装在船舱和船面上。
从“凤凰”到“鳄鱼”和“天鹅”
人类在创造美丽的神话传说时,也常常离不开动物的形象。例如凤凰——中外都有美丽的神话传说。
其实谁也没有见过这种鸟。按我们传统的说法,这是很珍贵的鸟,它一出现就表达“国泰民安”,换句话说,动乱的年代它不出来,可是上下几千年还是动乱的时候多,所以谁也没有见过这种雄的叫“凤”,雌的叫“凰”的双栖鸟。它们还因为一雌一雄,相互恩爱,深得人们的赞誉。
外国关于“凤凰”的神话又是另外一种境界。外国人也说这种鸟是很珍贵的,不过没说它是两夫妇组成的,其实也是没人见过的。传说它活到五六百年时就自焚,牺牲了自己,把自己身躯化成的灰烬,哺育出新的凤凰来。
从外国传到中国来的一个词组,叫“鳄鱼的眼泪”。据说,鳄鱼在吞吃别的动物之前,要掉下几滴眼泪。有些科学家证实,这不是鳄鱼心慈手软,更不是它有两面派的嫌疑(有这么一句类似的成语叫“猫哭老鼠”)。因为鳄鱼眼部附近的盐腺同它的消化腺有某种关联,一要吃,就排泄盐溶液,是一种生理现象。现在用这个词组就顾不了这些了,拿这来表明某人或某国假惺惺,假慈悲,分明要吞了你,却还假装舍不得,流下几滴眼泪。人类中有这种伪君子,人类硬把这伪君子的形象强加在鳄鱼身上,它也无法分辩了。另外还有一个词组,叫做“天鹅之歌”,也有一段美丽传说。据说天鹅临死前必定高歌一曲,而这一曲往往是它一生唱得最动听的。因此外国就用这个隐喻来表达这种观念,即将一个作家最后一部力作,称为“天鹅之歌”,这个词组在西方很流行。
你瞧,动物词汇的运用,让我们的语言变得多么鲜活有趣,只是有些动物会感到有点儿委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