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新新贸易理论(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分析,并从企业的异质性和企业层面的贸易和投资现象两个方面剖析了该理论的特点,进而探讨了异质企业贸易理论对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实践指导意义,为中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新新贸易理论 异质企业 国际化经营
0 引言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经济已经孕育出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伴随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加深,许多企业开始走出国门,积极探索国际化战略,在世界范围内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理论前沿,其最重要的创新是将企业异质性引入原有模型框架,从微观企业行为视角重新分析和解释国际贸易与投资以及跨国企业全球组织生产的抉择。这一理论出现与发展,更好地解释了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特别是可以解释是贸易还是投资的选择,以及对外直接投资与外包。因此,为了适应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深入了解新新贸易理论的内涵及其发展,为当前我国企业实际国际化经营提供参考和指导,以探讨我国开展跨国公司的最优国际化战略问题。
1 新新贸易理论的内容
新新贸易理论的概念最先是由Baldwin于2004年提出,而最早研究新新贸易理论的代表应属Melitz(2003),Antras(2003)以及Bernard等(2003)。该理论以微观的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的全球生产组织行为和贸易、投资行为。其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假设企业是异质的,也就是企业是存在差别的,而不是像先前贸易理论那样假设企业同质性,只是外在的市场结构差异影响到企业行为,而其异质性主要体现在生产率差异。该理论中,将企业生产率差异纳入新贸易理论,并以此分析企业商业模式选择,称为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又被称为异质性企业贸易(简称HFT)理论;新新贸易理论的另一派则以Antras(2003)为代表,将新制度经济学的不完全契约思想纳入一体化和外包的商业模式选择,称为企业内边界理论。这里,主要介绍异质企业贸易理论。
我们知道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层次,没有充分注意到企业间的差异对于理解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同一产业部门内部企业之间的差异可能比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差异更加显著,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企业的生产率,企业都是异质的。新新贸易理论通过企业异质性来分析和研究更多新的企业层面的贸易现象和投资现象。因此,新新贸易理论的特点表现为两个转变:一是贸易分工基础由国家优势向企业特有异质优势的转变;二为贸易所得来源由国家层面向企业层面优胜劣汰行为的转变。
事实上,对大型跨国公司的实证研究也表明,那些拥有更多国际专利的企业,在一个特定的时段它们可以发展得更快并占有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特别是那些在产业中最具创新的企业可以创造一系列非常有效的所有权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加快其国际生产进程,提高其世界市场份额。而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
2 关于企业的异质性
现实世界中,个体企业存在特性差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福斯特、梅特卡夫(2005)指出,从经济学一般理论角度看,异质性表示所考察对象之间的差异化程度,不论是家庭、厂商、部门还是地区或者国家,都会因为他们在产品消费或生产、生产方式选择、创新活动和组织环境上所做出的决策,形成其努力、行为和成功方面的差异。因此,无论从经济增长理论假设的现实性角度,还是从探究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来说,企业异质性是一个基准概念宋德勇等(2009)。
根据杨瑞龙、刘刚(2002)的研究,企业异质性的基本内涵为:首先,企业是一个历史的不断内生成长和演化的有机体,企业在成长中所积累的核心知识和能力是独特的和有价值的。其次,企业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作为企业的关键性生产要素是非竞争性和难以模仿与替代的,既无法通过市场公开定价和获得,又使其他企业的模仿和替代行为面临成本约束。在企业异质性假设基础上,企业通过核心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及其相应的竞争行为或战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或超额利润,企业的利润或竞争优势是内生的。
总体而言:企业异质性主要表现为企业(或工厂)生产率、产品质量以及工人技能方面的差异,而当前对这种差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贸易自由化对于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上。贸易自由化可以促使企业“质量”提升,这里的“质量”主要指企业生产率或产品质量。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由于企业进入出口市场需要支付一定的固定成本,而通常只有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才能承担出口进入固定成本,因此,企业特性差异会造成企业出口决策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有些企业进入出口市场,而有些企业则只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这就形成了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异质性。因此,所谓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异质性,就是指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在一系列企业特性上的差异,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关于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因果关系的探讨。由此,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异质性和出口进入沉没成本是在企业异质性视野下研究贸易自由化与生产率增长的两个关键要素。
3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对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启示
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两个关键选择:一是,是否进入国际市场,继续作一个本土企业还是选择进入国际市场;二是,以何种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即选择出口还是FDI的形式?异质性企业理论从新的视角进行了分析。
新新贸易理论的主要结论是企业的贸易和投资行为越来越表现一体化的趋向,它们自主地决定出口和FDI的国际化路径选择,并且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这里起关键作用的是企业的异质性,研究显示,选择出口的企业生产率高于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企业,而选择FDI方式的企业生产率又高于出口的企业。同时,在出口贸易的经济效应上,出口对于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方向不确定,对于那些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是有利的,但对于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并不利。同时,出口贸易能够提高全社会企业的平均生产率,迫使一部分生产率低的企业退出市场而增加生产率高的企业的市场份额。
因此,根据异质企业的垄断竞争模型,如果假定企业面临着一些在国外市场建厂的固定成本,只有生产率最高的企业才愿意在国外投资建厂既选择绿地投资方式。将企业按照其生产率排序,生产率最低的企业将退出市场;第二类型的企业只为本土市场生产,不从事出口;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既在本土销售也从事出口;只有最高生产率的企业既从事本土销售和出口,同时也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同时选择跨国并購方式进入东道国。
根据新新贸易理论,贸易分工的基础是企业层面的优势,贸易开放下,企业优胜劣汰,最终会导致生产要素集中在生产效率高的企业中,从而产生更大的企业集中。这意味着,只有生产效率高,竞争优势强,规模大的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益最多并能得到更大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企业自我选择机制。同时,除了企业的自我选择,企业的出口决策也同样会受到企业所处环境的影响,政策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出口决策,贸易政策可以通过激励企业有意识地自我选择并促进生产率提高而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后,竞争加剧、知识积累、技术转移等因素都有助于企业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即有可能存在“出口中学”效应,这样的话,非出口企业也会从出口企业学习如何出口,除了象出口补贴、税收优惠等一般常用的出口促进措施外,则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信息沟通,促进企业集群建设等都会促使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4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方式的选择
新新贸易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生产率决定了其对外贸易选择行为,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获益越大。因此,企业应首先根据自身的生产率情况选择是否出口以及是否对外直接投资,再者,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创新和提高生产率,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更多的注重质量和效益,限制和废除“两高一资”产业发展。最后,在对外贸易的同时,鼓励和帮助生产效率高的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因为生产率高的企业能够从对外直接投资中获得更多的好处。
而企业对外投资的方式选择中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首先,企业生产率异质性是决定选择的主要因素,要正确认识和评估自身的生产率水平,也应重视培养和提高生产率,再根据产业的特点选择确实符合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
其次,将新新贸易理论的结果进行一个具体的扩展,可以得到,那些以技术优势为生产率差异的行业,由于技术可以跨国流动,则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应该绿地投资;那些以本土化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为生产率差异的行业,由于这些优势和能力不能跨国流动,则生产率高的企业应该选择跨国并购。
最后,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和产业发展水平的现实和特点,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投资模式选择是:我国的高新技术类产业,其核心竞争力为技术,水平不高且生产率较低,应该更多选择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以不断增强竞争力和获取市场份额;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其核心竞争力为资源和劳动力要素成本,生产率并不高,不应该大量对外直接投资,即便要走出去,应该更多选择绿地投资方式。
参考文献:
[1]Antras,P.Firms,Contracts.andTrade Structure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 2003 (11):1375-1418
[2]Melitz,M.J.andOttaviano.G.LP.Market Size.Trade.and Productivity.[A]NBER Working Paper 11393.2005/6.
[3]Richard E.Baldwin,Trade and Growth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A]NBER Working Paper 12326.2006.
[4]樊瑛,異质企业贸易模型的理论进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8(3).124-128.
[5]李春顶等,异质性企业的出口贸易行为选择与经济效应.商业经济与管理[J].2009(8).43-52.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08SJD7900056)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新新贸易理论 异质企业 国际化经营
0 引言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经济已经孕育出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伴随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加深,许多企业开始走出国门,积极探索国际化战略,在世界范围内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理论前沿,其最重要的创新是将企业异质性引入原有模型框架,从微观企业行为视角重新分析和解释国际贸易与投资以及跨国企业全球组织生产的抉择。这一理论出现与发展,更好地解释了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特别是可以解释是贸易还是投资的选择,以及对外直接投资与外包。因此,为了适应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深入了解新新贸易理论的内涵及其发展,为当前我国企业实际国际化经营提供参考和指导,以探讨我国开展跨国公司的最优国际化战略问题。
1 新新贸易理论的内容
新新贸易理论的概念最先是由Baldwin于2004年提出,而最早研究新新贸易理论的代表应属Melitz(2003),Antras(2003)以及Bernard等(2003)。该理论以微观的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的全球生产组织行为和贸易、投资行为。其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假设企业是异质的,也就是企业是存在差别的,而不是像先前贸易理论那样假设企业同质性,只是外在的市场结构差异影响到企业行为,而其异质性主要体现在生产率差异。该理论中,将企业生产率差异纳入新贸易理论,并以此分析企业商业模式选择,称为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又被称为异质性企业贸易(简称HFT)理论;新新贸易理论的另一派则以Antras(2003)为代表,将新制度经济学的不完全契约思想纳入一体化和外包的商业模式选择,称为企业内边界理论。这里,主要介绍异质企业贸易理论。
我们知道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层次,没有充分注意到企业间的差异对于理解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同一产业部门内部企业之间的差异可能比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差异更加显著,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企业的生产率,企业都是异质的。新新贸易理论通过企业异质性来分析和研究更多新的企业层面的贸易现象和投资现象。因此,新新贸易理论的特点表现为两个转变:一是贸易分工基础由国家优势向企业特有异质优势的转变;二为贸易所得来源由国家层面向企业层面优胜劣汰行为的转变。
事实上,对大型跨国公司的实证研究也表明,那些拥有更多国际专利的企业,在一个特定的时段它们可以发展得更快并占有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特别是那些在产业中最具创新的企业可以创造一系列非常有效的所有权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加快其国际生产进程,提高其世界市场份额。而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
2 关于企业的异质性
现实世界中,个体企业存在特性差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福斯特、梅特卡夫(2005)指出,从经济学一般理论角度看,异质性表示所考察对象之间的差异化程度,不论是家庭、厂商、部门还是地区或者国家,都会因为他们在产品消费或生产、生产方式选择、创新活动和组织环境上所做出的决策,形成其努力、行为和成功方面的差异。因此,无论从经济增长理论假设的现实性角度,还是从探究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来说,企业异质性是一个基准概念宋德勇等(2009)。
根据杨瑞龙、刘刚(2002)的研究,企业异质性的基本内涵为:首先,企业是一个历史的不断内生成长和演化的有机体,企业在成长中所积累的核心知识和能力是独特的和有价值的。其次,企业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作为企业的关键性生产要素是非竞争性和难以模仿与替代的,既无法通过市场公开定价和获得,又使其他企业的模仿和替代行为面临成本约束。在企业异质性假设基础上,企业通过核心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及其相应的竞争行为或战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或超额利润,企业的利润或竞争优势是内生的。
总体而言:企业异质性主要表现为企业(或工厂)生产率、产品质量以及工人技能方面的差异,而当前对这种差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贸易自由化对于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上。贸易自由化可以促使企业“质量”提升,这里的“质量”主要指企业生产率或产品质量。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由于企业进入出口市场需要支付一定的固定成本,而通常只有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才能承担出口进入固定成本,因此,企业特性差异会造成企业出口决策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有些企业进入出口市场,而有些企业则只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这就形成了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异质性。因此,所谓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异质性,就是指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在一系列企业特性上的差异,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关于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因果关系的探讨。由此,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异质性和出口进入沉没成本是在企业异质性视野下研究贸易自由化与生产率增长的两个关键要素。
3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对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启示
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两个关键选择:一是,是否进入国际市场,继续作一个本土企业还是选择进入国际市场;二是,以何种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即选择出口还是FDI的形式?异质性企业理论从新的视角进行了分析。
新新贸易理论的主要结论是企业的贸易和投资行为越来越表现一体化的趋向,它们自主地决定出口和FDI的国际化路径选择,并且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这里起关键作用的是企业的异质性,研究显示,选择出口的企业生产率高于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企业,而选择FDI方式的企业生产率又高于出口的企业。同时,在出口贸易的经济效应上,出口对于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方向不确定,对于那些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是有利的,但对于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并不利。同时,出口贸易能够提高全社会企业的平均生产率,迫使一部分生产率低的企业退出市场而增加生产率高的企业的市场份额。
因此,根据异质企业的垄断竞争模型,如果假定企业面临着一些在国外市场建厂的固定成本,只有生产率最高的企业才愿意在国外投资建厂既选择绿地投资方式。将企业按照其生产率排序,生产率最低的企业将退出市场;第二类型的企业只为本土市场生产,不从事出口;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既在本土销售也从事出口;只有最高生产率的企业既从事本土销售和出口,同时也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同时选择跨国并購方式进入东道国。
根据新新贸易理论,贸易分工的基础是企业层面的优势,贸易开放下,企业优胜劣汰,最终会导致生产要素集中在生产效率高的企业中,从而产生更大的企业集中。这意味着,只有生产效率高,竞争优势强,规模大的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益最多并能得到更大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企业自我选择机制。同时,除了企业的自我选择,企业的出口决策也同样会受到企业所处环境的影响,政策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出口决策,贸易政策可以通过激励企业有意识地自我选择并促进生产率提高而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后,竞争加剧、知识积累、技术转移等因素都有助于企业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即有可能存在“出口中学”效应,这样的话,非出口企业也会从出口企业学习如何出口,除了象出口补贴、税收优惠等一般常用的出口促进措施外,则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信息沟通,促进企业集群建设等都会促使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4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方式的选择
新新贸易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生产率决定了其对外贸易选择行为,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获益越大。因此,企业应首先根据自身的生产率情况选择是否出口以及是否对外直接投资,再者,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创新和提高生产率,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更多的注重质量和效益,限制和废除“两高一资”产业发展。最后,在对外贸易的同时,鼓励和帮助生产效率高的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因为生产率高的企业能够从对外直接投资中获得更多的好处。
而企业对外投资的方式选择中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首先,企业生产率异质性是决定选择的主要因素,要正确认识和评估自身的生产率水平,也应重视培养和提高生产率,再根据产业的特点选择确实符合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
其次,将新新贸易理论的结果进行一个具体的扩展,可以得到,那些以技术优势为生产率差异的行业,由于技术可以跨国流动,则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应该绿地投资;那些以本土化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为生产率差异的行业,由于这些优势和能力不能跨国流动,则生产率高的企业应该选择跨国并购。
最后,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和产业发展水平的现实和特点,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投资模式选择是:我国的高新技术类产业,其核心竞争力为技术,水平不高且生产率较低,应该更多选择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以不断增强竞争力和获取市场份额;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其核心竞争力为资源和劳动力要素成本,生产率并不高,不应该大量对外直接投资,即便要走出去,应该更多选择绿地投资方式。
参考文献:
[1]Antras,P.Firms,Contracts.andTrade Structure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 2003 (11):1375-1418
[2]Melitz,M.J.andOttaviano.G.LP.Market Size.Trade.and Productivity.[A]NBER Working Paper 11393.2005/6.
[3]Richard E.Baldwin,Trade and Growth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A]NBER Working Paper 12326.2006.
[4]樊瑛,異质企业贸易模型的理论进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8(3).124-128.
[5]李春顶等,异质性企业的出口贸易行为选择与经济效应.商业经济与管理[J].2009(8).43-52.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08SJD7900056)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