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课改谋变思维催生“黑暗料理”,也许是学校品牌传播的一个小机会。
关于学校食堂“黑暗料理”的新闻层出不穷,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识,多数的评论者、转发者都抱着乐一乐的态度。可不要一看到“黑暗料理”就想到卖相难看、难以下咽,此词最早出自日本漫画《中华小当家》,可以用来特指某些材料或做法特别、常人无法下咽的食物。这些食堂菜式创新是不是真的无法下咽呢?据很多吃过食堂“黑暗料理”的人反馈,味道其实还不错。
有一些人说,学校推出“黑暗料理”是为了博眼球。即使真是如此,笔者也觉得无伤大雅。在学校博眼球的同时,何尝不是开阔了教师、学生的眼界呢?——原来有些材料这样搭配很好吃!
其实大可不必恶意揣测学校食堂的初衷。在学校推进新课改的热潮中,在从课程方面考虑给学生“吃什么”的同时,学校食堂做出响应,从给教师、学生吃什么进行创新,其实也是一种课改谋变思维的延续。
想象一下自己是学校食堂的大师傅,在最初阶段的菜式创新尝试中会怎样做?无疑是打破原有的材料组合,使用新的烹饪方式。食堂师傅应该有很多的创新尝试,有一些姑且说是创新的力度不大,就如同只是将菠菜从炒变为凉拌,可能甚至都没有被品尝的师生留意,没有拍照转发,就那样迅速地、默默地被接受了。但也有一些菜品,如亦正亦邪的“巫师”“巫术”一样,新奇、充满争议,不仅被学校里的教师、学生知晓,就连在校园外也颇具知名度。这些菜品由于做法新奇、材料独特等原因,被戏称为“黑暗料理”,因一种戏谑、好玩的心态被大量转发、议论,所在学校也被捆绑传播。一个新奇有趣的菜品,给学校品牌一个新的标签,一件颇具新奇趣味性的事件,几乎不需要成本就给学校品牌一个另辟蹊径的传播机会。不管从哪一个方面,似乎都看不到“黑暗”。
当然,很多人会说,这个梗已经用烂了。可是食堂“黑暗料理”却还在不断推陈出新。橙子炒肉、西芹炒草莓、橘子烧排骨……几乎人人都能说出一两款,如果在网上输入“黑暗料理”,搜出的菜式大约可以摆一桌了。但同类事件不同的“黑暗料理”,人们依然乐此不疲地转发、评论。课改、学校品牌打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翻看相关新闻,不难发现,这种食堂品牌的谋变创新大多发生在大学。“黑暗料理”的试验者多是高校学子,应该也是考虑到了大学生的选择能力和接受水平。其实,采用应季的水果、应节的食物,在营养等方面经过充分论证、分析、尝试,让其以一种新的做法进入中小幼食堂,刷新一下大家的“世界观”也没什么不好。
在“黑暗料理”的负面认识和博眼球的揣测之下,很多学校不敢发声,采取自我保护的保守策略,往往会浪费了这种关注。如果能藉由所谓“黑暗料理”的传播效应,从“吃什么”上打出知名度,使学校食堂品牌为学校品牌添砖加瓦,也许反而为学校品牌传播照亮了一条小捷径。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责任编辑)
关于学校食堂“黑暗料理”的新闻层出不穷,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识,多数的评论者、转发者都抱着乐一乐的态度。可不要一看到“黑暗料理”就想到卖相难看、难以下咽,此词最早出自日本漫画《中华小当家》,可以用来特指某些材料或做法特别、常人无法下咽的食物。这些食堂菜式创新是不是真的无法下咽呢?据很多吃过食堂“黑暗料理”的人反馈,味道其实还不错。
有一些人说,学校推出“黑暗料理”是为了博眼球。即使真是如此,笔者也觉得无伤大雅。在学校博眼球的同时,何尝不是开阔了教师、学生的眼界呢?——原来有些材料这样搭配很好吃!
其实大可不必恶意揣测学校食堂的初衷。在学校推进新课改的热潮中,在从课程方面考虑给学生“吃什么”的同时,学校食堂做出响应,从给教师、学生吃什么进行创新,其实也是一种课改谋变思维的延续。
想象一下自己是学校食堂的大师傅,在最初阶段的菜式创新尝试中会怎样做?无疑是打破原有的材料组合,使用新的烹饪方式。食堂师傅应该有很多的创新尝试,有一些姑且说是创新的力度不大,就如同只是将菠菜从炒变为凉拌,可能甚至都没有被品尝的师生留意,没有拍照转发,就那样迅速地、默默地被接受了。但也有一些菜品,如亦正亦邪的“巫师”“巫术”一样,新奇、充满争议,不仅被学校里的教师、学生知晓,就连在校园外也颇具知名度。这些菜品由于做法新奇、材料独特等原因,被戏称为“黑暗料理”,因一种戏谑、好玩的心态被大量转发、议论,所在学校也被捆绑传播。一个新奇有趣的菜品,给学校品牌一个新的标签,一件颇具新奇趣味性的事件,几乎不需要成本就给学校品牌一个另辟蹊径的传播机会。不管从哪一个方面,似乎都看不到“黑暗”。
当然,很多人会说,这个梗已经用烂了。可是食堂“黑暗料理”却还在不断推陈出新。橙子炒肉、西芹炒草莓、橘子烧排骨……几乎人人都能说出一两款,如果在网上输入“黑暗料理”,搜出的菜式大约可以摆一桌了。但同类事件不同的“黑暗料理”,人们依然乐此不疲地转发、评论。课改、学校品牌打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翻看相关新闻,不难发现,这种食堂品牌的谋变创新大多发生在大学。“黑暗料理”的试验者多是高校学子,应该也是考虑到了大学生的选择能力和接受水平。其实,采用应季的水果、应节的食物,在营养等方面经过充分论证、分析、尝试,让其以一种新的做法进入中小幼食堂,刷新一下大家的“世界观”也没什么不好。
在“黑暗料理”的负面认识和博眼球的揣测之下,很多学校不敢发声,采取自我保护的保守策略,往往会浪费了这种关注。如果能藉由所谓“黑暗料理”的传播效应,从“吃什么”上打出知名度,使学校食堂品牌为学校品牌添砖加瓦,也许反而为学校品牌传播照亮了一条小捷径。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