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践课教学的过程,并提出了教师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等教法,学生运用实验法、练习法等学法,达到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实践课 教学教法 过程分析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技能基础。文化类计算机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对实践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的能力,并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一、课前准备
1.教学及实验教材
信息技术基础及配套实验指导、学习指导用书由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教学大纲根据教育部颁发教学大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教学环境
计算机室包括教师指导机1台,学生用机80台,投影仪1台,要求硬件正常运行,软件功能完好。
3.授课对象
二年级农村医学在校学生50名,其中男生28人,女生22人。每5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分10个小组。
二、实践课程实施
以学习教材中的中文EXCEL电子表格公式与函数、图表为例,笔者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体现出“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课程实施的阶段具体为:
1.理论回顾
这一阶段主要复习理论概念,明确实践课的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示教演示
笔者创设教学情境,对比学生成绩数据编辑前后的效果,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操作后的图表更加直观、清晰、一目了然。然后,笔者讲解演示“学生成绩表”的制作过程,完成用公式法算总和、用插入函数法算平均值、用插入图表法创建图表三项操作,并将每一项操作分解成若干个步骤,重复强调步骤中的要点,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并记录下来。教师一边讲一边演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一边学一边记录,为实践操作打好了基础。
3.操作练习
学生按教师演示的步骤和方法自主完成操作练习,遇到问题可向教师请教或与学习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讨论。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可以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解答问题,指出学生的操作错误,总结和讲解出错频率高、有代表性的问题。所以,学生的操作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学生熟练运用操作方法的基础。
4.规范操作
找出错误操作率高的学生上台演示,并请其他学生仔细观察他的操作步骤及最后得出的结果,思考是否正确,然后笔者再指出其中的错误,并分析原因,纠正错误。
在操作练习和规范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实验法和分组讨论法。实验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组讨论法能丰富学习方式,教师在分组时应将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男女性别考虑在内,这样有利于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5.小结要领
教师要归纳课程中运用的公式、函数计算法以及图表的创建,对操作熟练的学生予以表扬。通过讲练结合的实验,达到巩固、消化和运用知识,并最终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6.撰写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能及时引导和督促学生总结实践中的收获,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对实践过程进行概括和总结,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教师应及时批阅学生撰写的实践报告,掌握学生的实践情况,以便适时调整教学任务。
三、布置练习
课后练习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是辅助教学的组成部分,在内容和编排体系上应与教材统一。教师可以从实验指导教材和学习指导教材中挑选上机练习题及理论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增强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取得了所学即所用的效果。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任务为驱动,以讨论、总结、练习等多种形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创新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索性。
参考文献:
[1]龚怡芳.信息技术基础[M].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卫生学校)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实践课 教学教法 过程分析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技能基础。文化类计算机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对实践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的能力,并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一、课前准备
1.教学及实验教材
信息技术基础及配套实验指导、学习指导用书由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教学大纲根据教育部颁发教学大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教学环境
计算机室包括教师指导机1台,学生用机80台,投影仪1台,要求硬件正常运行,软件功能完好。
3.授课对象
二年级农村医学在校学生50名,其中男生28人,女生22人。每5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分10个小组。
二、实践课程实施
以学习教材中的中文EXCEL电子表格公式与函数、图表为例,笔者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体现出“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课程实施的阶段具体为:
1.理论回顾
这一阶段主要复习理论概念,明确实践课的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示教演示
笔者创设教学情境,对比学生成绩数据编辑前后的效果,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操作后的图表更加直观、清晰、一目了然。然后,笔者讲解演示“学生成绩表”的制作过程,完成用公式法算总和、用插入函数法算平均值、用插入图表法创建图表三项操作,并将每一项操作分解成若干个步骤,重复强调步骤中的要点,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并记录下来。教师一边讲一边演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一边学一边记录,为实践操作打好了基础。
3.操作练习
学生按教师演示的步骤和方法自主完成操作练习,遇到问题可向教师请教或与学习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讨论。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可以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解答问题,指出学生的操作错误,总结和讲解出错频率高、有代表性的问题。所以,学生的操作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学生熟练运用操作方法的基础。
4.规范操作
找出错误操作率高的学生上台演示,并请其他学生仔细观察他的操作步骤及最后得出的结果,思考是否正确,然后笔者再指出其中的错误,并分析原因,纠正错误。
在操作练习和规范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实验法和分组讨论法。实验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组讨论法能丰富学习方式,教师在分组时应将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男女性别考虑在内,这样有利于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5.小结要领
教师要归纳课程中运用的公式、函数计算法以及图表的创建,对操作熟练的学生予以表扬。通过讲练结合的实验,达到巩固、消化和运用知识,并最终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6.撰写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能及时引导和督促学生总结实践中的收获,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对实践过程进行概括和总结,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教师应及时批阅学生撰写的实践报告,掌握学生的实践情况,以便适时调整教学任务。
三、布置练习
课后练习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是辅助教学的组成部分,在内容和编排体系上应与教材统一。教师可以从实验指导教材和学习指导教材中挑选上机练习题及理论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增强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取得了所学即所用的效果。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任务为驱动,以讨论、总结、练习等多种形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创新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索性。
参考文献:
[1]龚怡芳.信息技术基础[M].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