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许多教师在实际应用了一段时间后,却感觉到多媒体教学“费力不讨好”,其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有的教师甚至产生了放弃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念头。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处理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关系。
一、“表”与“里”的关系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工具是教学现代化的具体表现之一。然而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只是教学现代化之“表”,现代教学观念、新型师生关系、全新教学方式等现代教育思想才是教学现代化之“里”。
要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一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性和个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二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观,教师地位应该从传统的“讲解”员、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帮助者、促进者;三是要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定位应该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应该是知识的主人;四是要转变传统的媒体观,教学媒体应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假设”、“主动探究”、“协作学习”、“会话商谈”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全新形式。如果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教育思想指导多媒体教学,“表”“里”不一,那么多媒体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无异于“新瓶装老酒”,永远只能是强化应试教育的一个工具。
二、“作”与“拿”的关系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借助于教学媒体向学生传播教学内容、形成方法和培养能力的过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使媒体展示的内容更具体、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方法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新知识、新观念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学生的反馈信息也能及时获得,通过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就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多媒体课件对教学过程的优化起着重要作用。但从目前课件应用的具体情况来看,市面上供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较少,而且成品化的课件在灵活性上也远远满足不了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实践的需要。对特定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的某门课程的教学课件更是廖廖无几,勉强“拿”来在课堂上使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课件脚本设计者是学科教师,课件制作者是计算机专业工作者,双方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媒体使用方法、内容呈现方式的理解很难达到高度统一。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自己的课件自己做。学科教师如果能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但能充分张扬自己的教学个性,同时也能“因生制宜”,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时效性,多媒体教学效果也自然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另外学科教师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实践过程和创新过程。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素质,以适应教学现代化的需要,是时代对每一个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积极面对时代的挑战。
三、“主”与“辅”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毕竟在我国中小学刚刚起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往往被过分地夸大,有的人甚至把多媒体教学当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灵丹妙药”。如有的学校不论教学科目、教学内容和师生实际,硬性规定每位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多少百分比;有的学校为了不影响学生的视力,将多媒体屏幕设置在教室前方正中央,使教师在使用黑板和屏幕时“非此即彼”;有人甚至大胆预言,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和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和教师将会消失。这样的不分主次地 “一刀切”、“一哄而上”的多媒体教学,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常规教学也好,多媒体教学也好,教学过程都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个要素组成的,四个要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所使用的手段方法。也就是说多媒体教学手段再怎么先进,也只能是众多教学媒体中的一种,或者说是原有各种媒体的补充、发展和完善,不能用多媒体完全代替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应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情况、设备条件等,有选择地将多媒体整合到课堂教学中。
四、“虚”与“实”的关系
多媒体能无限的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跨越时间、空间。如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表现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化学反应现象、化学反应历程,其优势是显而易见。如甲烷的取代反应、乙烯的加成反应等,因分子的内部结构极其微小,肉眼无法观察,常规教学中只有通过挂图和语言描述反应过程,其真实性、直观性大打折扣。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模拟显示放大任何细微结构,使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反应历程被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了这些有机反应的历程。又如学生在课堂上所做过的实验,无法在复习课上或在家中重复,但通过FLASH动画,便可直观生动地再现实验过程,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无疑有很大帮助。然而,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真实、自然应当是化学教学遵循的原则。再逼真的动画,也无法完全代替实验操作对学生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将实物标本、实物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和深入地思考;尽可能多地向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展示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因此,在化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何况中学阶段应当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时期,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简单地通过多媒体画面展化学实验现象和简单的操作过程,就很有可能失去许多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机会。
责任编辑 潘孟良
一、“表”与“里”的关系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工具是教学现代化的具体表现之一。然而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只是教学现代化之“表”,现代教学观念、新型师生关系、全新教学方式等现代教育思想才是教学现代化之“里”。
要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一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性和个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二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观,教师地位应该从传统的“讲解”员、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帮助者、促进者;三是要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定位应该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应该是知识的主人;四是要转变传统的媒体观,教学媒体应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假设”、“主动探究”、“协作学习”、“会话商谈”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全新形式。如果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教育思想指导多媒体教学,“表”“里”不一,那么多媒体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无异于“新瓶装老酒”,永远只能是强化应试教育的一个工具。
二、“作”与“拿”的关系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借助于教学媒体向学生传播教学内容、形成方法和培养能力的过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使媒体展示的内容更具体、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方法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新知识、新观念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学生的反馈信息也能及时获得,通过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就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多媒体课件对教学过程的优化起着重要作用。但从目前课件应用的具体情况来看,市面上供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较少,而且成品化的课件在灵活性上也远远满足不了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实践的需要。对特定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的某门课程的教学课件更是廖廖无几,勉强“拿”来在课堂上使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课件脚本设计者是学科教师,课件制作者是计算机专业工作者,双方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媒体使用方法、内容呈现方式的理解很难达到高度统一。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自己的课件自己做。学科教师如果能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但能充分张扬自己的教学个性,同时也能“因生制宜”,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时效性,多媒体教学效果也自然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另外学科教师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实践过程和创新过程。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素质,以适应教学现代化的需要,是时代对每一个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积极面对时代的挑战。
三、“主”与“辅”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毕竟在我国中小学刚刚起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往往被过分地夸大,有的人甚至把多媒体教学当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灵丹妙药”。如有的学校不论教学科目、教学内容和师生实际,硬性规定每位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多少百分比;有的学校为了不影响学生的视力,将多媒体屏幕设置在教室前方正中央,使教师在使用黑板和屏幕时“非此即彼”;有人甚至大胆预言,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和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和教师将会消失。这样的不分主次地 “一刀切”、“一哄而上”的多媒体教学,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常规教学也好,多媒体教学也好,教学过程都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个要素组成的,四个要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所使用的手段方法。也就是说多媒体教学手段再怎么先进,也只能是众多教学媒体中的一种,或者说是原有各种媒体的补充、发展和完善,不能用多媒体完全代替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应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情况、设备条件等,有选择地将多媒体整合到课堂教学中。
四、“虚”与“实”的关系
多媒体能无限的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跨越时间、空间。如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表现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化学反应现象、化学反应历程,其优势是显而易见。如甲烷的取代反应、乙烯的加成反应等,因分子的内部结构极其微小,肉眼无法观察,常规教学中只有通过挂图和语言描述反应过程,其真实性、直观性大打折扣。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模拟显示放大任何细微结构,使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反应历程被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了这些有机反应的历程。又如学生在课堂上所做过的实验,无法在复习课上或在家中重复,但通过FLASH动画,便可直观生动地再现实验过程,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无疑有很大帮助。然而,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真实、自然应当是化学教学遵循的原则。再逼真的动画,也无法完全代替实验操作对学生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将实物标本、实物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和深入地思考;尽可能多地向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展示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因此,在化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何况中学阶段应当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时期,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简单地通过多媒体画面展化学实验现象和简单的操作过程,就很有可能失去许多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机会。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