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潜伏》一样,《借枪》也是改编自龙一的作品,同样由姜伟执导,只是这一次的男主角由孙红雷变成了《蜗居》中因饰演“宋思明”而深入人心的张嘉译。
《借枪》依然是以天津抗日为背景,主人公熊阔海要刺杀日本刽子手加藤敬二,可是他所有的行动计划被国民党倾向的报纸提前曝光了,一场暗杀的性质演变为两人进退维谷的一场表演。熊阔海硬着头皮四处观察、精心设计躲在哪里暗杀,而由于多国情报系统的交叉,最后所有的细节都被日本人知道得一清二楚,哪一栋房子,哪一杆枪,甚至到最后,那房子里所有的邻居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爱起哄的特务,但是,这场戏在各种奇妙因素的作用下,偏偏就按时上演了。加藤敬二决定如期出现在指定场所,以表示他不惧怕共产党。熊阔海也无路可退,只能架起机关枪,出现在万人瞩目的行刺点。而因为这支借来的枪,中间便发生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让人在紧张刺激之余忍俊不禁。结果,熊阔海在一种闹剧般的氛围中完成了刺杀,很荒诞,也很嘲讽。
史上最穷的间谍
与以往谍战剧不同,《借枪》中的熊阔海不是那种西装笔挺、能够随意出入国民党高官官邸的地下党高层人士,作为大多数中低层地下党中的一员,他显得颇为窝囊,买情报、孩子上学、吃饭穿衣都没钱,就连到接头茶馆喝点饮品也没钱,一个“钱”字,给英勇无畏的谍报人员制造了巨大困难,形成任务障碍。他不仅典当掉所有值钱的东西开展地下工作,甚至要为一家三口吃饭发愁,更有为一元钱与战友在关键时刻讨价还价的事情发生,俨然是一个整日为钱发愁的“穷鬼”。
可以说,熊阔海是一个被推到绝境的小人物,所有的形势都对他不利,境遇要比《潜伏》中的余则成更为艰难。熊阔海这个被踢出山门的相声演员,却不过是为着油盐酱醋忙活的小市民,在油滑的表象下,他需要应对的难题遍布生活和工作的每个细节,金钱、任务、人情、世故等等,都交织在一起。由于他是半公开身份的地下党,组织上交给他的暗杀日本军官的任务,本来就是个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又只能进不能退,明知道没多大希望,还要一拼到底,显得更加悲壮。
借的,不只是枪
熊阔海要借的不只是枪,还要借钱、借运,更要借命。所谓天下第四条好汉,熊阔海要想成为英雄,步步都不能错。然而,这个英雄却是怕死的,看起来有点滑稽,似乎让人对抗战中千篇一律的光辉形象打了折扣,而实际上这该是最真实的一种表露:他有着痛苦的心理障碍;有着世俗的牵挂和担忧;有着突破自己的潜在意愿和渴望;更有着无法回环的压迫和多方势力的推动,不能回头,也无法罢手。而剧中最令人感慨的是熊阔海的孤立无援,他不敢与妻子说自己的身份,眼看着同为革命者的亲弟弟赴死,无法与好兄弟安德森坦白,也不能明确向爱慕他的裴艳玲说出真相,即便与国民党杨小菊合作也是虚与委蛇和嬉皮笑脸,同时还要处理党内同志的路线分歧。
看似荒诞,实则艺术
整部剧中充斥着平凡人的生活细节和黑色幽默,让几十年来被神化的间谍回归到了真实、近乎可笑的境地,使得剧情更有张力。相较于小说来说,剧本中绝大多数情节,是编剧的再创作,连原作者龙一也对编剧林黎胜大为称赞,“难得的是,林黎胜这样一个来自南方的才子,居然让这部电视剧中充满了‘天津味’,并让小说里的荒诞性和诙谐感在电视剧里得到了加强和发挥”。
在剧本中,林黎胜对小说中熊阔海、裴小姐、熊太太和安德森的身份进行了改造,使这个故事有了极大的情节和喜剧发展空间,故事结构在层次上更复杂、感情更强烈、人物内心的冲突更激烈。整个故事跌宕起伏,节奏紧密有趣,每一个悬念都经过精心的安排,紧张、惊险、刺激,环环相扣、步步惊心。故事发展一步一个套,这个套刚以哭笑不得的方式解开,下一个套就又出现了。不得不佩服原作和编剧的精心设计,每到节骨眼上,总会冒出新情况,层层堆叠。在《借枪》这个故事中,有人看热闹,有人看门道。其实这个故事暗含深意:在最艰难的人生处境下,悲观的生存关照与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此合二为一。
不求超载姜伟只求更好
一部《潜伏》几乎把一个电视剧所能获得的大大小小的奖项全都囊括了,有不少评论指出诸多谍战戏都在跟《潜伏》的风,谍战戏仍风起云涌地占据着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荧屏,似乎带来的是一个“后潜伏时代”。然而,导演姜伟却认为谍战的热并不完全是跟风《潜伏》的结果,“《潜伏》是开始让大家关注谍战的题材。其实在之前,从《暗算》之后,谍战已经挺火的,只不过可能在落潮的时候,《潜伏》提起来一把。但是从《潜伏》之后还会有很多人继续拍这个题材,因为大家相信这个题材是有含金量的”。
继《潜伏》之后,姜伟仍然在做谍战题材,他坦言,小说《借枪》虽然比《潜伏》更有故事性,情节起伏更丰富,但是带有很强的荒诞色彩,很难改编,“我写不动了,电视剧写起来时间太长”,于是,请来了曾创作过《天下无贼》、《浮华背后》等影视剧的编剧林黎胜亲自操刀。
姜伟认为《借枪》虽然按照现行题材归类只能归于谍战,但其实它并不完全属于谍战剧。“其实它和《潜伏》有相似的地方,就是进退维谷的尴尬状态,这个作品呢,龙一他聪明就在这儿,他塑造的人生活在夹缝中,夹缝其实是两道壁垒,他比较聪明在于他能树立起这两道壁垒,把人夹在中间。”而作为导演,在故事结构上,姜伟非常清楚观众想从中得到怎样的信息和感受。
演员的特质
Q:为什么这次男主角没有找孙红雷合作呢?
A:这很正常的,很多导演拍戏连着用一个演员是正常的,他换了人也是正常的,而且这也是一个双向的选择。
Q:张嘉译更适合演熊阔海这个角色?
A:他有他的特点,其实熊阔海这个人由谁来演,规定性不是特强,不是说这个人物只适合某一个人,但是谁来演他又会把这个人的特点给带进来。
Q:你能对几位主演做下点评吗?
A:我想先评价一下里面一个演员叫李乃文,我对他的表现是感到非常意外的,因为他这个人物是挺不好把握的,但乃文把握起来还是比较举重若轻的,比较看好他。还有一个演员叫张子建,他的表演也很不错。当然,海琼和嘉译更不用说了,发挥得都是淋漓尽致的。
Q:你挑选演员都会有哪些标准呢?
A:这个标准也不固定,不是说用一把尺子去量。先想着剧本里的角色,然后再跟演员聊一聊,反正演员的形象气质基本上心里也都知道,再聊聊,看看这两者间是距离很近,还是差异很大。距离很近有距离很近的优势,差异很大有差异很大的道理,不是说谁像谁就用谁。有时可能用一个跟自己最初想法不一样的人,反而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借枪》并非谍战
Q:这部剧在原作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改动?
A:有一定的改动,但浮动也挺大,因为小说改 编成剧本,常规上也需要很大的改动。我喜欢大肆删减。因为小说改编,它如果不是凝固的话,那么你只要抓住灵魂就行了。
Q:为什么《借枪》你不自己亲自操刀呢?
A:一个创作者在题材比较类似的情况下,太难做到了。编剧找的是我特别好的朋友,也是一个很有名的编剧,写过《天下无贼》,我们俩一块写过《浮华背后》,叫林黎胜。
Q:你觉得这个剧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A:最大亮点就是它不归类,它不属于某种类型,它什么类都不是,它应该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那种谍战剧,很诡怪的一种类型吧,往里套类型不太好套。
Q:那你会不会比较在意观众的对比?如果说《借枪》这部戏没能超过《潜伏》的成绩你会怎么想?
A:我会很坦然。它超过《潜伏》我很高兴,它超不过《潜伏》我会很坦然,这是一个正常的创作规律。没有说两部戏拍得一样好的,要么不如那个,要么比那个好,反正它总会有这种差异的,俩孩子双胞胎还不一般高呢。
Q:龙一曾多次表示电视剧的成功主要是姜导的功劳,作为小说作者的他最多只有1%的功劳。
A:这是他一种谦逊的说法。我和他合作得非常愉快,作为电视剧导演跟一个作者的合作,能合作成这样我觉得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默契,挺好的。
认真拍,睡好觉
Q:要把一部电视剧拍得好看,你认为关键在于什么?
A:认真吧。没别的,别的也是认真,对于人物,对于剧本,拍摄其他诸多方面追根究底还是认真。要求高一些就行了。
Q:那作为导演来说,你选择剧本和角色会不会有一些标准和规范的东西?
A:会的,我挑选角色还不是那么苛刻,但挑选剧本还是比较苛刻的。(都有什么条件呢?)读起来比较舒服,觉得自己有兴趣,而且自己能够掌握,能够把握的,这就算是一个条件吧。有些剧本写得特别好,但这种题材和那种样式,自己把握不来,自己不太喜欢去讲那种故事,所以可能也就会放弃。
Q:作为导演来讲,你是怎么看待目前的电视剧市场的?
A:我看现在电视剧市场挺良性的。好的片子播得好,卖得也好,然后制片方就更有信心地拿出钱来再拍更好的,它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不像很多年前有那种烂片子卖高价,好片子卖低价的情况,现在几乎没有这种现象了。
Q:在兼顾工作之余你还有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A:2009年休息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健身是我需要去做的,但一直没有做到,比较多的是睡懒觉,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事,是调整也是休息。
Q:你觉得在你的人生中影响你最大的是什么人或事?
A:不同阶段不一样,而且有的时候影响是微妙的,作用持续也会大一些,这个很难说。要说在创作这块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我特好的朋友,张建栋导演,以前我们有过合作,也算是我入行的师傅吧。
《借枪》依然是以天津抗日为背景,主人公熊阔海要刺杀日本刽子手加藤敬二,可是他所有的行动计划被国民党倾向的报纸提前曝光了,一场暗杀的性质演变为两人进退维谷的一场表演。熊阔海硬着头皮四处观察、精心设计躲在哪里暗杀,而由于多国情报系统的交叉,最后所有的细节都被日本人知道得一清二楚,哪一栋房子,哪一杆枪,甚至到最后,那房子里所有的邻居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爱起哄的特务,但是,这场戏在各种奇妙因素的作用下,偏偏就按时上演了。加藤敬二决定如期出现在指定场所,以表示他不惧怕共产党。熊阔海也无路可退,只能架起机关枪,出现在万人瞩目的行刺点。而因为这支借来的枪,中间便发生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让人在紧张刺激之余忍俊不禁。结果,熊阔海在一种闹剧般的氛围中完成了刺杀,很荒诞,也很嘲讽。
史上最穷的间谍
与以往谍战剧不同,《借枪》中的熊阔海不是那种西装笔挺、能够随意出入国民党高官官邸的地下党高层人士,作为大多数中低层地下党中的一员,他显得颇为窝囊,买情报、孩子上学、吃饭穿衣都没钱,就连到接头茶馆喝点饮品也没钱,一个“钱”字,给英勇无畏的谍报人员制造了巨大困难,形成任务障碍。他不仅典当掉所有值钱的东西开展地下工作,甚至要为一家三口吃饭发愁,更有为一元钱与战友在关键时刻讨价还价的事情发生,俨然是一个整日为钱发愁的“穷鬼”。
可以说,熊阔海是一个被推到绝境的小人物,所有的形势都对他不利,境遇要比《潜伏》中的余则成更为艰难。熊阔海这个被踢出山门的相声演员,却不过是为着油盐酱醋忙活的小市民,在油滑的表象下,他需要应对的难题遍布生活和工作的每个细节,金钱、任务、人情、世故等等,都交织在一起。由于他是半公开身份的地下党,组织上交给他的暗杀日本军官的任务,本来就是个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又只能进不能退,明知道没多大希望,还要一拼到底,显得更加悲壮。
借的,不只是枪
熊阔海要借的不只是枪,还要借钱、借运,更要借命。所谓天下第四条好汉,熊阔海要想成为英雄,步步都不能错。然而,这个英雄却是怕死的,看起来有点滑稽,似乎让人对抗战中千篇一律的光辉形象打了折扣,而实际上这该是最真实的一种表露:他有着痛苦的心理障碍;有着世俗的牵挂和担忧;有着突破自己的潜在意愿和渴望;更有着无法回环的压迫和多方势力的推动,不能回头,也无法罢手。而剧中最令人感慨的是熊阔海的孤立无援,他不敢与妻子说自己的身份,眼看着同为革命者的亲弟弟赴死,无法与好兄弟安德森坦白,也不能明确向爱慕他的裴艳玲说出真相,即便与国民党杨小菊合作也是虚与委蛇和嬉皮笑脸,同时还要处理党内同志的路线分歧。
看似荒诞,实则艺术
整部剧中充斥着平凡人的生活细节和黑色幽默,让几十年来被神化的间谍回归到了真实、近乎可笑的境地,使得剧情更有张力。相较于小说来说,剧本中绝大多数情节,是编剧的再创作,连原作者龙一也对编剧林黎胜大为称赞,“难得的是,林黎胜这样一个来自南方的才子,居然让这部电视剧中充满了‘天津味’,并让小说里的荒诞性和诙谐感在电视剧里得到了加强和发挥”。
在剧本中,林黎胜对小说中熊阔海、裴小姐、熊太太和安德森的身份进行了改造,使这个故事有了极大的情节和喜剧发展空间,故事结构在层次上更复杂、感情更强烈、人物内心的冲突更激烈。整个故事跌宕起伏,节奏紧密有趣,每一个悬念都经过精心的安排,紧张、惊险、刺激,环环相扣、步步惊心。故事发展一步一个套,这个套刚以哭笑不得的方式解开,下一个套就又出现了。不得不佩服原作和编剧的精心设计,每到节骨眼上,总会冒出新情况,层层堆叠。在《借枪》这个故事中,有人看热闹,有人看门道。其实这个故事暗含深意:在最艰难的人生处境下,悲观的生存关照与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此合二为一。
不求超载姜伟只求更好
一部《潜伏》几乎把一个电视剧所能获得的大大小小的奖项全都囊括了,有不少评论指出诸多谍战戏都在跟《潜伏》的风,谍战戏仍风起云涌地占据着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荧屏,似乎带来的是一个“后潜伏时代”。然而,导演姜伟却认为谍战的热并不完全是跟风《潜伏》的结果,“《潜伏》是开始让大家关注谍战的题材。其实在之前,从《暗算》之后,谍战已经挺火的,只不过可能在落潮的时候,《潜伏》提起来一把。但是从《潜伏》之后还会有很多人继续拍这个题材,因为大家相信这个题材是有含金量的”。
继《潜伏》之后,姜伟仍然在做谍战题材,他坦言,小说《借枪》虽然比《潜伏》更有故事性,情节起伏更丰富,但是带有很强的荒诞色彩,很难改编,“我写不动了,电视剧写起来时间太长”,于是,请来了曾创作过《天下无贼》、《浮华背后》等影视剧的编剧林黎胜亲自操刀。
姜伟认为《借枪》虽然按照现行题材归类只能归于谍战,但其实它并不完全属于谍战剧。“其实它和《潜伏》有相似的地方,就是进退维谷的尴尬状态,这个作品呢,龙一他聪明就在这儿,他塑造的人生活在夹缝中,夹缝其实是两道壁垒,他比较聪明在于他能树立起这两道壁垒,把人夹在中间。”而作为导演,在故事结构上,姜伟非常清楚观众想从中得到怎样的信息和感受。
演员的特质
Q:为什么这次男主角没有找孙红雷合作呢?
A:这很正常的,很多导演拍戏连着用一个演员是正常的,他换了人也是正常的,而且这也是一个双向的选择。
Q:张嘉译更适合演熊阔海这个角色?
A:他有他的特点,其实熊阔海这个人由谁来演,规定性不是特强,不是说这个人物只适合某一个人,但是谁来演他又会把这个人的特点给带进来。
Q:你能对几位主演做下点评吗?
A:我想先评价一下里面一个演员叫李乃文,我对他的表现是感到非常意外的,因为他这个人物是挺不好把握的,但乃文把握起来还是比较举重若轻的,比较看好他。还有一个演员叫张子建,他的表演也很不错。当然,海琼和嘉译更不用说了,发挥得都是淋漓尽致的。
Q:你挑选演员都会有哪些标准呢?
A:这个标准也不固定,不是说用一把尺子去量。先想着剧本里的角色,然后再跟演员聊一聊,反正演员的形象气质基本上心里也都知道,再聊聊,看看这两者间是距离很近,还是差异很大。距离很近有距离很近的优势,差异很大有差异很大的道理,不是说谁像谁就用谁。有时可能用一个跟自己最初想法不一样的人,反而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借枪》并非谍战
Q:这部剧在原作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改动?
A:有一定的改动,但浮动也挺大,因为小说改 编成剧本,常规上也需要很大的改动。我喜欢大肆删减。因为小说改编,它如果不是凝固的话,那么你只要抓住灵魂就行了。
Q:为什么《借枪》你不自己亲自操刀呢?
A:一个创作者在题材比较类似的情况下,太难做到了。编剧找的是我特别好的朋友,也是一个很有名的编剧,写过《天下无贼》,我们俩一块写过《浮华背后》,叫林黎胜。
Q:你觉得这个剧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A:最大亮点就是它不归类,它不属于某种类型,它什么类都不是,它应该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那种谍战剧,很诡怪的一种类型吧,往里套类型不太好套。
Q:那你会不会比较在意观众的对比?如果说《借枪》这部戏没能超过《潜伏》的成绩你会怎么想?
A:我会很坦然。它超过《潜伏》我很高兴,它超不过《潜伏》我会很坦然,这是一个正常的创作规律。没有说两部戏拍得一样好的,要么不如那个,要么比那个好,反正它总会有这种差异的,俩孩子双胞胎还不一般高呢。
Q:龙一曾多次表示电视剧的成功主要是姜导的功劳,作为小说作者的他最多只有1%的功劳。
A:这是他一种谦逊的说法。我和他合作得非常愉快,作为电视剧导演跟一个作者的合作,能合作成这样我觉得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默契,挺好的。
认真拍,睡好觉
Q:要把一部电视剧拍得好看,你认为关键在于什么?
A:认真吧。没别的,别的也是认真,对于人物,对于剧本,拍摄其他诸多方面追根究底还是认真。要求高一些就行了。
Q:那作为导演来说,你选择剧本和角色会不会有一些标准和规范的东西?
A:会的,我挑选角色还不是那么苛刻,但挑选剧本还是比较苛刻的。(都有什么条件呢?)读起来比较舒服,觉得自己有兴趣,而且自己能够掌握,能够把握的,这就算是一个条件吧。有些剧本写得特别好,但这种题材和那种样式,自己把握不来,自己不太喜欢去讲那种故事,所以可能也就会放弃。
Q:作为导演来讲,你是怎么看待目前的电视剧市场的?
A:我看现在电视剧市场挺良性的。好的片子播得好,卖得也好,然后制片方就更有信心地拿出钱来再拍更好的,它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不像很多年前有那种烂片子卖高价,好片子卖低价的情况,现在几乎没有这种现象了。
Q:在兼顾工作之余你还有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A:2009年休息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健身是我需要去做的,但一直没有做到,比较多的是睡懒觉,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事,是调整也是休息。
Q:你觉得在你的人生中影响你最大的是什么人或事?
A:不同阶段不一样,而且有的时候影响是微妙的,作用持续也会大一些,这个很难说。要说在创作这块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我特好的朋友,张建栋导演,以前我们有过合作,也算是我入行的师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