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淡化学习语文的热情,把语文学科当作"添头"已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下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困扰众多语文教师的难题。本文试图以此作一些探讨,希望给同仁们一点有益的启示。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了"文"与"道"的不可分割,阅读教学不可忽视。也就是说,通过文章的阅读去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哪些科学途径可供选择?我认为以下三条可以择取。
一、强化学生自读的实践活动
阅读能力的源泉是什么?是教师的讲读,还是学生的自读实践?答案应该是明确的。南宋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应躬行。"清朝著名学者颜元也说:"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己。"这些真知灼见,一语道破了实践的重要性。因为人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只有在学生的自身阅读活动中才能逐步形成,高中语文教材中课内自读、课外自读及参考阅读的课文占教材的三分之二,给学生的自读实践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加之学校图书室的开放,为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阅读能力创造了充裕的条件。而现在我们教师中的个别人,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认识不清,只知道每次学校、区里的统考捞个好名次,则忽视了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去理解。在教学中,甚至把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当作讲读课去讲解,挤掉了学生自读实践的机会,削弱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总之,要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如果学生一味只听教师的分析,不进行独立的阅读实践,阅读能力的形成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注重两个思辨的训练
宋代学者朱熹曾经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这里所说的"说玩"就是反复思考、辨析的意思,唯有思辨才能"披文入情,领悟要旨"。倘要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必须重视思辨的训练。
进行思辨训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文章体裁的思辨训练。在复习中,大凡文章,均可按照其体制样式,划归所属的体裁,体裁的不同,反映了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差异与区别,同时也启示读书应根据其差异区别,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求正确、高效地读懂全文,把握主旨。如读戴望舒的《雨巷》,诗歌为抒情艺术,是诗人内心深处涌出的歌唱,是真挚情愫的倾吐,是真切感受的结晶。诗歌愈炽烈,也愈感人。除此以外,诗歌还应以新鲜隽永的诗意和具体生动的形象引人入胜。倘以此作为基本模式和特点,从诗情、诗意和诗的形象三者去领会《雨巷》一文的精髓和主旨,那么必然"妙理终有一日开"的。
二是语境意义的思辨训练。平时引导注重语境的体察与分析,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语境,即语言的具体环境,在当今社会的运用范围上则有大小之分,小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具体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大语境是指当时社会的性质特点和交际双方的文化素养等具体情况。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能坚持引导学生细心体察,分析语言意义,将会正确高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语境意义的方法,努力从披文入"境"细细思考。辨析作者著文时营构的特殊语境。我们只有教会学生在阅读时认真深思细想作者精心营构的特殊语境,无论是词语的、句子的或是文段的,积极捕捉隐含的意义和言外心声,才能迅速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三、关键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美国爱默生曾指出:"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英国休谟也说:"习惯是人类生活最有力的向民。"可见,能否形成良好习惯,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学识的高低、事业的成败。我国的传统读书经验也历来重视良好习惯的形成。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主张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古代学者名人名垂千古,显然在很大程度上获益于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目前中学生来说,要把这些学生整天沉溺于网吧、电游室的现状改变过来,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特别是阅读习惯,让他们从"书中体会到阅读的兴趣",这样就必须从"精读"和"持恒"上下功夫。
"精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细心地读,即阅读时要求学生精力饱满,心神专一,读准字音,悟彻字义、语义,正确理解语句的结构,努力把握语段的要点和中心。切忌神思不专,误读漏记。第二要精思,在熟读基础上精心思考词语的修饰、句式的选用、材料的选择、笔墨的详略;结构的安排;段落的衔接,作者的写作意图等。阅读实践证明:只有经过精思这一过程,才能将作者的认为转化为读书的认识,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学而不思则罔,阅读而不思考,等于吃了饭而不消化,只有熟读后而深思,才有悟通,才有质疑,才能摄取书中的营养,才有日后的发明创造。
"持恒"即为有恒心、有毅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第一基石,然而,中学生年纪轻,情绪波动大,他们对阅读实践的热爱往往不能持久,兴趣常常不能稳固,要做到"持恒",一要始终对自读实践保持浓厚的兴趣,始终坚持聚精会神地阅读。二是要坚持利用工具书,以此释疑解惑,使获取的知识准确、清晰而牢靠。三是要坚持写读书笔记或读书批注。所以在平时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订一些作文书,给他们安排时间阅读,作好词语、优美语句的摘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所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至高至尊的地位。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阅读教学理论的探讨,策之以道,练之以方,正确而高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了"文"与"道"的不可分割,阅读教学不可忽视。也就是说,通过文章的阅读去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哪些科学途径可供选择?我认为以下三条可以择取。
一、强化学生自读的实践活动
阅读能力的源泉是什么?是教师的讲读,还是学生的自读实践?答案应该是明确的。南宋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应躬行。"清朝著名学者颜元也说:"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己。"这些真知灼见,一语道破了实践的重要性。因为人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只有在学生的自身阅读活动中才能逐步形成,高中语文教材中课内自读、课外自读及参考阅读的课文占教材的三分之二,给学生的自读实践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加之学校图书室的开放,为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阅读能力创造了充裕的条件。而现在我们教师中的个别人,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认识不清,只知道每次学校、区里的统考捞个好名次,则忽视了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去理解。在教学中,甚至把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当作讲读课去讲解,挤掉了学生自读实践的机会,削弱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总之,要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如果学生一味只听教师的分析,不进行独立的阅读实践,阅读能力的形成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注重两个思辨的训练
宋代学者朱熹曾经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这里所说的"说玩"就是反复思考、辨析的意思,唯有思辨才能"披文入情,领悟要旨"。倘要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必须重视思辨的训练。
进行思辨训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文章体裁的思辨训练。在复习中,大凡文章,均可按照其体制样式,划归所属的体裁,体裁的不同,反映了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差异与区别,同时也启示读书应根据其差异区别,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求正确、高效地读懂全文,把握主旨。如读戴望舒的《雨巷》,诗歌为抒情艺术,是诗人内心深处涌出的歌唱,是真挚情愫的倾吐,是真切感受的结晶。诗歌愈炽烈,也愈感人。除此以外,诗歌还应以新鲜隽永的诗意和具体生动的形象引人入胜。倘以此作为基本模式和特点,从诗情、诗意和诗的形象三者去领会《雨巷》一文的精髓和主旨,那么必然"妙理终有一日开"的。
二是语境意义的思辨训练。平时引导注重语境的体察与分析,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语境,即语言的具体环境,在当今社会的运用范围上则有大小之分,小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具体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大语境是指当时社会的性质特点和交际双方的文化素养等具体情况。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能坚持引导学生细心体察,分析语言意义,将会正确高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语境意义的方法,努力从披文入"境"细细思考。辨析作者著文时营构的特殊语境。我们只有教会学生在阅读时认真深思细想作者精心营构的特殊语境,无论是词语的、句子的或是文段的,积极捕捉隐含的意义和言外心声,才能迅速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三、关键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美国爱默生曾指出:"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英国休谟也说:"习惯是人类生活最有力的向民。"可见,能否形成良好习惯,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学识的高低、事业的成败。我国的传统读书经验也历来重视良好习惯的形成。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主张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古代学者名人名垂千古,显然在很大程度上获益于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目前中学生来说,要把这些学生整天沉溺于网吧、电游室的现状改变过来,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特别是阅读习惯,让他们从"书中体会到阅读的兴趣",这样就必须从"精读"和"持恒"上下功夫。
"精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细心地读,即阅读时要求学生精力饱满,心神专一,读准字音,悟彻字义、语义,正确理解语句的结构,努力把握语段的要点和中心。切忌神思不专,误读漏记。第二要精思,在熟读基础上精心思考词语的修饰、句式的选用、材料的选择、笔墨的详略;结构的安排;段落的衔接,作者的写作意图等。阅读实践证明:只有经过精思这一过程,才能将作者的认为转化为读书的认识,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学而不思则罔,阅读而不思考,等于吃了饭而不消化,只有熟读后而深思,才有悟通,才有质疑,才能摄取书中的营养,才有日后的发明创造。
"持恒"即为有恒心、有毅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第一基石,然而,中学生年纪轻,情绪波动大,他们对阅读实践的热爱往往不能持久,兴趣常常不能稳固,要做到"持恒",一要始终对自读实践保持浓厚的兴趣,始终坚持聚精会神地阅读。二是要坚持利用工具书,以此释疑解惑,使获取的知识准确、清晰而牢靠。三是要坚持写读书笔记或读书批注。所以在平时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订一些作文书,给他们安排时间阅读,作好词语、优美语句的摘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所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至高至尊的地位。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阅读教学理论的探讨,策之以道,练之以方,正确而高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