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名张旭东,祖籍重庆长寿区,生于重庆长寿区。
中国共产党党员
著名諧剧表演艺术家
中国谐剧第三代掌门人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四川省文联副主席
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演员
代表作品《麻将人生》《我的未来不是梦》《步步高》《川军张三娃》《弱势群体》等。2014年作品《麻将人生》获得第八届曲艺牡丹奖表演奖,2015年入选中国曲协第一届牡丹绽放十大英才培育行动。2016年被四川省委宣传部授予“深入生活,扎根群众”优秀文艺工作者,同期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以梦为马 逐艺而行
叮当从小酷爱文艺,读完中专后就到长寿化工总厂参工,24岁成为助理政工师。为了心目中的大舞台,他停薪留职到新疆去寻梦,在新疆和西藏的歌厅里做过驻场演员。“那时候我睡在地下室,全部身家只有300块钱,每天只能吃一碗牛肉面果腹。”艺名“叮当”来自“今天我虽然穷得叮当响,以后我一定要响叮当”。1999年,叮当拜沈伐先生为师,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人生。通过多年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如今的叮当已从沈伐先生手中接过谐剧掌门的大旗。
叮当是中国四川谐剧传承和创新的关键人物,他在继承王永梭、沈伐传统谐剧表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2013年11月19日、20日,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文化厅主办,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承办的“说唱四川·叮当谐剧专场”在成都锦城艺术宫正式演出。沈伐、李伯清两位恩师串场当主持,叮当在舞台上时而“一人独演”,时而“一人演四人”,尽力为谐剧破“框”进行探索。
叮当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在沿袭传统谐剧演出方式的同时,他尝试着将舞台延伸到观众中间,还在自己的部分作品中加入了流行音乐、LED视频等现代元素,他的演出渐渐受到观众的喜爱。叮当认为剧的精髓是台上众多人物的关系网络及虚拟交流,改变传统谐剧“一人独演,独演一人”的呈现方式,不但不会磨灭谐剧的精髓,反而能生发出新的活力。于是就有了《麻将人生》和《弱势群体》的创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叮当善于学习,其自编自演的谐剧《步步高》,便是借鉴外国默剧“肢体取代语言”的表演优点,以达到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皆有“文章”的效果。而他的论文《谐剧之美》更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叮当对于当代谐剧未来发展的深层思考。
叮当对于艺术始终是一片赤子之心。尤其是谐剧艺术,他有着自己的固执和坚持。谐剧是一台独角戏,对于演员的素质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叮当认为谐剧的表演,是知识的累积、才艺的叠堆,同时也是天赋的灵光顿悟。谐剧演员的训练和培养尤其辛苦,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辛苦和清贫。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左右,因为剧本创作和表演形式受限,谐剧在四川曲艺界很沉寂,面对诸多演员转行和放弃的状况,他选择依然坚守,努力学习。叮当认为,所谓谐剧艺术,不是为名为利,不是为金钱为物质,而是为了心中的那点梦,是为了那点将欢笑撒向他人的愿望,更是为了一种传承,一种对前辈们的敬慕。
叮当的表演创作皆来源于生活,着眼市井百姓,具有较大的社会容量和强烈的人文关怀。每年的惠民演出,叮当从不缺席,哪怕山路泥泞、环境恶劣,叮当也从不觉得辛苦。“下乡演出对于我来说不是任务。我就喜欢跟乡亲们一起‘玩’,每次都‘玩’得刹不住车。”在叮当看来,四川谐剧本来就是出自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走上舞台,身段一定要放低,只有那样,观众才喜欢看你的表演。”叮当认为,“我觉得我现在的成绩都是老百姓给的。而且沈伐老师将四川谐剧第三代掌门人的旗帜交给了我,我就不能断代,我有责任让谐剧走向兴旺。”为此他也在默默地“修炼”,他“修炼”的方式是大量阅读。他表示:“只要有时间我就看书,各种书籍都看,我觉得我的目标就是扎根百姓,修炼成我心中的明星。”
叮当能获得今天的成就,他衷心地感谢曾经在艺术成长路上帮助过他的前辈和省文联、省曲协的领导,是他们一路的支持与帮助让他走到了今天。所以,今天的叮当同样致力于谐剧演员的培养,希望能够做到让他人从内心产生对谐剧的热爱,希望能够将“先做人,再演戏”的观念不断传播。培养出既能表演又能创作的复合型人才。
历史和人生被浓缩在舞台上,昨天含袱带笑,今日笑中回味。每一次开口,都像一朵幽兰绽放。谐剧的发展不是历史演绎中个人英雄主义的勃发,但艺术的异军突起总需要无数的牺牲,叮当不忘初心,以身奉献,用满腔热情浇灌这朵艺术“奇葩”。
以梦为马,逐艺而行,愿有往事可回首,且以深情到白头。
中国共产党党员
著名諧剧表演艺术家
中国谐剧第三代掌门人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四川省文联副主席
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演员
代表作品《麻将人生》《我的未来不是梦》《步步高》《川军张三娃》《弱势群体》等。2014年作品《麻将人生》获得第八届曲艺牡丹奖表演奖,2015年入选中国曲协第一届牡丹绽放十大英才培育行动。2016年被四川省委宣传部授予“深入生活,扎根群众”优秀文艺工作者,同期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以梦为马 逐艺而行
叮当从小酷爱文艺,读完中专后就到长寿化工总厂参工,24岁成为助理政工师。为了心目中的大舞台,他停薪留职到新疆去寻梦,在新疆和西藏的歌厅里做过驻场演员。“那时候我睡在地下室,全部身家只有300块钱,每天只能吃一碗牛肉面果腹。”艺名“叮当”来自“今天我虽然穷得叮当响,以后我一定要响叮当”。1999年,叮当拜沈伐先生为师,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人生。通过多年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如今的叮当已从沈伐先生手中接过谐剧掌门的大旗。
叮当是中国四川谐剧传承和创新的关键人物,他在继承王永梭、沈伐传统谐剧表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2013年11月19日、20日,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文化厅主办,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承办的“说唱四川·叮当谐剧专场”在成都锦城艺术宫正式演出。沈伐、李伯清两位恩师串场当主持,叮当在舞台上时而“一人独演”,时而“一人演四人”,尽力为谐剧破“框”进行探索。
叮当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在沿袭传统谐剧演出方式的同时,他尝试着将舞台延伸到观众中间,还在自己的部分作品中加入了流行音乐、LED视频等现代元素,他的演出渐渐受到观众的喜爱。叮当认为剧的精髓是台上众多人物的关系网络及虚拟交流,改变传统谐剧“一人独演,独演一人”的呈现方式,不但不会磨灭谐剧的精髓,反而能生发出新的活力。于是就有了《麻将人生》和《弱势群体》的创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叮当善于学习,其自编自演的谐剧《步步高》,便是借鉴外国默剧“肢体取代语言”的表演优点,以达到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皆有“文章”的效果。而他的论文《谐剧之美》更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叮当对于当代谐剧未来发展的深层思考。
叮当对于艺术始终是一片赤子之心。尤其是谐剧艺术,他有着自己的固执和坚持。谐剧是一台独角戏,对于演员的素质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叮当认为谐剧的表演,是知识的累积、才艺的叠堆,同时也是天赋的灵光顿悟。谐剧演员的训练和培养尤其辛苦,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辛苦和清贫。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左右,因为剧本创作和表演形式受限,谐剧在四川曲艺界很沉寂,面对诸多演员转行和放弃的状况,他选择依然坚守,努力学习。叮当认为,所谓谐剧艺术,不是为名为利,不是为金钱为物质,而是为了心中的那点梦,是为了那点将欢笑撒向他人的愿望,更是为了一种传承,一种对前辈们的敬慕。
叮当的表演创作皆来源于生活,着眼市井百姓,具有较大的社会容量和强烈的人文关怀。每年的惠民演出,叮当从不缺席,哪怕山路泥泞、环境恶劣,叮当也从不觉得辛苦。“下乡演出对于我来说不是任务。我就喜欢跟乡亲们一起‘玩’,每次都‘玩’得刹不住车。”在叮当看来,四川谐剧本来就是出自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走上舞台,身段一定要放低,只有那样,观众才喜欢看你的表演。”叮当认为,“我觉得我现在的成绩都是老百姓给的。而且沈伐老师将四川谐剧第三代掌门人的旗帜交给了我,我就不能断代,我有责任让谐剧走向兴旺。”为此他也在默默地“修炼”,他“修炼”的方式是大量阅读。他表示:“只要有时间我就看书,各种书籍都看,我觉得我的目标就是扎根百姓,修炼成我心中的明星。”
叮当能获得今天的成就,他衷心地感谢曾经在艺术成长路上帮助过他的前辈和省文联、省曲协的领导,是他们一路的支持与帮助让他走到了今天。所以,今天的叮当同样致力于谐剧演员的培养,希望能够做到让他人从内心产生对谐剧的热爱,希望能够将“先做人,再演戏”的观念不断传播。培养出既能表演又能创作的复合型人才。
历史和人生被浓缩在舞台上,昨天含袱带笑,今日笑中回味。每一次开口,都像一朵幽兰绽放。谐剧的发展不是历史演绎中个人英雄主义的勃发,但艺术的异军突起总需要无数的牺牲,叮当不忘初心,以身奉献,用满腔热情浇灌这朵艺术“奇葩”。
以梦为马,逐艺而行,愿有往事可回首,且以深情到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