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好语文当练好三功——说功、读功、抄功。
一、说功
学好语文,要会说。何为语文?吕淑湘解释:“口语为语,书面为文。”会说、会写,这是学好语文的两个基本标准。说,要敢说、会说、能说。敢说,主要指说的心理。有的人由于各种心理,或是不愿说,或是不肯说,或是害怕说。如上语文课,很多学生都习惯于认真听讲,一说要上讲台,或要课堂提问了,马上就低头回避。有的学生平时也敢说,甚至于挺会说,但一上台,一到正式场合,就面红而赤,说不出话了。要学好语文,就要克服这种种心理。在上课时,要敢于向老师提问,敢于回答问题,敢于和同学讨论交流;在课外,不仅要和家人多说话,多交流,还要敢于和别人交往,要敢于在交往中表现自己。只要敢说,就算说错了,也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我们还有重说的机会。会说,主要指说的能力。撇开生理原因,一般的人当不会哑口无言。会说话,却也不能乱说话。说话是一门艺术。说话要看对象,分场合,辨情形。说什么、怎么说、什么时候说、什么地方说,这些都得综合考虑。至于能说,指的是说的水平。只要敢说、多说、会说,时间久了,自然就能说会道了。如果你很能说,你的语文水平自然也就上去了。
二、读功
说和读是相通的。说主要指说话,读主要指读书。说话可俗些,随意些,而读书就要雅些,要讲究多了。
读什么?读前要选好对象。首先要以语文课本为主。教材中的大多数文章,文质兼美、要多读几遍,甚至有些还要力求背下来。但教材选文毕竟有限,还要靠课外知识的补充。如中外名著、报刊杂志等。
怎么读?读有默读、精读、略读、览读、通读之分。如学校上早读课,就要朗朗上口,声情并茂,而在公众场合,就得以默读为主。好的文章、重要的文章,要精读深读,而一般的文章,略读就可。读不同于说,读要读准字音,读准语调,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前要疏通字词、句意,读时要结合语境、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后要回味、揣摩。古代私塾的摇头晃脑读法,还有唱歌时的打拍子法,就是为了一个节奏。演讲时的手舞足蹈,高亢低沉,为的就是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不但可以练口才,还可以帮助理解文章,一举多得。
三、抄功
学好语文,还得练好抄功。抄,不仅仅是抄生字词、抄课文,也要与罚抄区分开来,不然会有体罚之嫌。也不是简单的抄几个字,照搬照抄而已。抄是为了积累。如记读书笔记,可抄至理名言,可抄文章片段,可摘抄,可选抄,形式各一。抄,要认真地抄,不能丢三落四,更不能张冠李戴。抄,要作好注解,写写感受,甚至适当评论一下。抄了,也不能一抄了事,对抄的东西要时时整理,时时采用。抄写,抄写,先抄后写。从抄别人的,到自己写点什么,这有个过程。如写作文,就有“抄写——模仿——超越”三步曲。先要花大力气去抄写。比如说抄课文、报纸、杂志,甚至街上的广告说明书之类;然后再进入高明的模仿阶段。有了抄写的积累,模仿起来就方便了。不过怎么模仿,有赖于老师将种种抄术点化成公式,使之有法可循,不至于胡抄一气。光一味模仿,显然是没出息的,只有超越前辈,才能写出自己的东西来,否则就永远步人于后尘了。如我们以前作文,爱用“三段论”,即开头、中间、结尾三段。这公式挺流行,但是不是每篇文章都适合呢?显然不是。不同的文章因形式、内容等方面的不同,自然要选用不同的结构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抄术,又必须从抄中走得出来才行。抄是写的基础。抄得多了,才能积沙成塔,也才有可能从沙砾中淘出点黄金来。
功到自然成。只要练好了三功,语文就不愁学不好。当然,学好语文,也不能偏废其他武艺,必须齐头并举,否则就偏此失彼了。
一、说功
学好语文,要会说。何为语文?吕淑湘解释:“口语为语,书面为文。”会说、会写,这是学好语文的两个基本标准。说,要敢说、会说、能说。敢说,主要指说的心理。有的人由于各种心理,或是不愿说,或是不肯说,或是害怕说。如上语文课,很多学生都习惯于认真听讲,一说要上讲台,或要课堂提问了,马上就低头回避。有的学生平时也敢说,甚至于挺会说,但一上台,一到正式场合,就面红而赤,说不出话了。要学好语文,就要克服这种种心理。在上课时,要敢于向老师提问,敢于回答问题,敢于和同学讨论交流;在课外,不仅要和家人多说话,多交流,还要敢于和别人交往,要敢于在交往中表现自己。只要敢说,就算说错了,也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我们还有重说的机会。会说,主要指说的能力。撇开生理原因,一般的人当不会哑口无言。会说话,却也不能乱说话。说话是一门艺术。说话要看对象,分场合,辨情形。说什么、怎么说、什么时候说、什么地方说,这些都得综合考虑。至于能说,指的是说的水平。只要敢说、多说、会说,时间久了,自然就能说会道了。如果你很能说,你的语文水平自然也就上去了。
二、读功
说和读是相通的。说主要指说话,读主要指读书。说话可俗些,随意些,而读书就要雅些,要讲究多了。
读什么?读前要选好对象。首先要以语文课本为主。教材中的大多数文章,文质兼美、要多读几遍,甚至有些还要力求背下来。但教材选文毕竟有限,还要靠课外知识的补充。如中外名著、报刊杂志等。
怎么读?读有默读、精读、略读、览读、通读之分。如学校上早读课,就要朗朗上口,声情并茂,而在公众场合,就得以默读为主。好的文章、重要的文章,要精读深读,而一般的文章,略读就可。读不同于说,读要读准字音,读准语调,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前要疏通字词、句意,读时要结合语境、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后要回味、揣摩。古代私塾的摇头晃脑读法,还有唱歌时的打拍子法,就是为了一个节奏。演讲时的手舞足蹈,高亢低沉,为的就是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不但可以练口才,还可以帮助理解文章,一举多得。
三、抄功
学好语文,还得练好抄功。抄,不仅仅是抄生字词、抄课文,也要与罚抄区分开来,不然会有体罚之嫌。也不是简单的抄几个字,照搬照抄而已。抄是为了积累。如记读书笔记,可抄至理名言,可抄文章片段,可摘抄,可选抄,形式各一。抄,要认真地抄,不能丢三落四,更不能张冠李戴。抄,要作好注解,写写感受,甚至适当评论一下。抄了,也不能一抄了事,对抄的东西要时时整理,时时采用。抄写,抄写,先抄后写。从抄别人的,到自己写点什么,这有个过程。如写作文,就有“抄写——模仿——超越”三步曲。先要花大力气去抄写。比如说抄课文、报纸、杂志,甚至街上的广告说明书之类;然后再进入高明的模仿阶段。有了抄写的积累,模仿起来就方便了。不过怎么模仿,有赖于老师将种种抄术点化成公式,使之有法可循,不至于胡抄一气。光一味模仿,显然是没出息的,只有超越前辈,才能写出自己的东西来,否则就永远步人于后尘了。如我们以前作文,爱用“三段论”,即开头、中间、结尾三段。这公式挺流行,但是不是每篇文章都适合呢?显然不是。不同的文章因形式、内容等方面的不同,自然要选用不同的结构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抄术,又必须从抄中走得出来才行。抄是写的基础。抄得多了,才能积沙成塔,也才有可能从沙砾中淘出点黄金来。
功到自然成。只要练好了三功,语文就不愁学不好。当然,学好语文,也不能偏废其他武艺,必须齐头并举,否则就偏此失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