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同国度 一个相同追求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d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5月23日至27日,杭州师范大学邀请美国扬百翰大学和国内部分高校的艺术教育专家,召开“中美大学生艺术教育专家论坛”。会场设在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美国扬百翰大学人类健康与表演学院院长萨拉丽·吉布教授、艺术学院院长斯蒂芬·琼斯教授、人类健康与表演学院国际文化交流项目总监黄嘉敏教授,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后李幼平教授,以及中央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星海音乐学院、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泉州师范学院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论坛以“普通大学生艺术教育”和“高师艺术教育专业教育”两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杭州师范大学林正范校长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美国扬百翰大学、密西根大学和国内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专家先后介绍了所在学校普通艺术教育的成果、经验和体会。扬百翰大学面向所有学生的艺术教育、密西根大学将普通艺术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首都师范大学“双学位”制的艺术教育、杭州师范大学的近百个学生艺术社团和具有专业水平的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合唱团、舞蹈团的建制等等都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于“普通大学生艺术教育”,美国萨拉丽·吉布(Sara Lee Gibb)教授认为艺术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当今高速度、快节奏的科技社会,教育正在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其中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怎样培养出多才多艺、会思考、能够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的人才。一部分教师总是以分数来决定教育的好坏,只教授与标准化考试有关的内容,可是这样的教学既不会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感性,也无助于解决学生对创造性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而艺术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或手段,可以解决教育的这个难题。美国的教育方针就是开发及培养个人的潜能,使学生了解自己进而了解整个世界;培养自我意识,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作为公民的责任。柏拉图关于“教育的目的就是赋予身体与思想最完美、最理想的能力”的这个定义到今天还是适用的。
  美国扬百翰大学的黄嘉敏教授认为中美两国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不同,教育体制也不一样,因此在普通大学培养目标上会存在一些差异,但普通大学的艺术教育却几乎有着完全一致的追求。20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和《学会关心》这两部划时代的文献,深刻地表达出对于科学发展后面人文隐患的担忧,这两本经典文献的出版,使得终身教育,教育机会均等,培养负有责任感和性格完整的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多元文化共存,人际关系的协调发展等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对今天的世界教育仍然产生着重大影响。这个文件首次提出艺术和科学在教育中的同等重要性和互补性。为提升艺术教育在普通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文件还进一步指出:“我们个性中的一个根本而必要的部分是对美的兴趣,是领略美并把美吸收到性格中去的能力。”这里提到美育是人性中根本而必要的成分,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领略并能吸收美的一种能力。艺术教育真正重要的是唤起创造的热忱。以扬百翰大学为例,每年大概有1500多学生到舞蹈系上各类舞蹈课程,三分之一的学生是会计、医学、电脑、历史和文学专业的学生,他们三四岁就开始学习舞蹈,从小学到大学,从没间断过。舞蹈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半个世纪以前,美国人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今天,大家都认识到艺术在发展学生的直觉、推理、想象、创造、平衡等多种思维方式上,在培养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合作和公平竞争等意识形态上,在建立自信、自尊、自律等认知和情感因素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美普通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和教学方法没有因为两个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而有本质的区别,共同的目标追求使中美两国普通大学生艺术教育走在了一起,这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具有丰富情感、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中美两国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相似性还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对此,首都师范大学的冯兰芳教授做了专题论考。认为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开端于19世纪末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偕夫人于1878年创办的“登州文会馆”(今山东蓬莱),这所教会学校学制六年,相当于大学程度,开设“乐法”课,以唱歌、识谱、编写歌曲为主。普通高校音乐选修课程的开设是在1897年浙江大学(前身为“求是书院”)由日籍教师武桥敦义主讲音乐选修课,后来由丰子恺先生兼授音乐课程。普通高校音乐必修课程的开设是在1912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制预科2年、本科2年)在预科课程中设置“乐歌”为必修课目之一。从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中美两国的普通大学生艺术教育是从一个共同点出发,沿着不同的道路,走了一个多世纪以后,又在一个相同点上相遇的,“中美大学生艺术教育专家论坛”就是两国的艺术教育在这个相同点上的一次聚会。
  本次论坛的另一个议题是综合性艺术教育专业建设和教材教法研究,中美专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第一,基础教育设置综合性艺术课必要性的讨论
  与会专家们认为,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扰总是综合的,自然、社会和人毕竟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和发展的,反映在教育上,即要求受教育者应接受综合课程的教育,以便他们能够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并且学会从综合的角度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已经使得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日益减少。基础教育中的艺术教育,面对的是众多将来不是职业艺术家的儿童的发展。每个儿童都有权利接受艺术教育,他们需要在视觉、听觉、语言、形体运动等感官的充分调动、打通、迁移的状态下获得对艺术的体验。综合性的艺术教育着眼于人的本能和本质发展,克服各种感官的人为分裂,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就像基础教育数学课的最终教学目标不是学习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会用数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一样,综合性的艺术课也不是为了艺术技能技巧自身。把艺术与艺术教育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等同起来的结果,就是忽视了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所具有的不同于艺术的自身特殊性。
  第二,高师院校开设综合性艺术教育专业可行性的讨论
  目前,专业代码为040106W的艺术教育专业已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福州儿童学院等高等院校开办,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也于2007年开始招收首届新生。哈尔滨师范大学和福州儿童发展学院的艺术教育专业已经有了两届毕业生,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中小学、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对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欢迎程度远远高于传统的音乐教育专业,这两所院校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一次签约律均为100%。与会专家对综合性艺术教育专业多种艺术同时教学的可能性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就“博”与“专”的界定和“博”与“专”的关系形成了共识,认为以音乐教育专业为代表的长期围绕所谓“一专多能”和“多能一专”口号的高师艺术教育改革之所以收效甚微,是因为“专”的界定标准不明确,其结果是并没有得到所期望的成效。虽然有时有极少数学生得到了“专”的要求,而这个“专”也是超越了基础教育需要的,这就在事实上造成了大量教学资源的浪费,永无止境的“专”的要求限制了“博”的发展。综合性艺术教育专业多种艺术同时并进的教学之所以受到不少人的怀疑,是因为这些人担心学生学习时间的不足和学习精力的分散,而这恰巧是“专”的思维定式。综合性艺术教育专业教学的可行性就在于对所学的每种艺术都有一个程度的基本标准,达到这个基本程度通常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而这个基本程度又是可以完全满足基础教育需要的。与其音乐教育专业并不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演奏家或歌唱家,不如艺术教育专业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歌、舞、、乐、戏、书画、设计都有所掌握的艺术教师。杭州师范大学在其他院校办学经验基础上提出:以《九年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培养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综合性艺术教育师资为目标,以“多艺并进,先博后渊”的教学理念设计崭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宁要多能,不取一专”。
  第三,高师院校艺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讨论
  我国高师艺术教育专业已由理论讨论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从开办本专业的几所院校的情况来看,所有的艺术教育专业都设在各类师范院校的音乐系(学院),多以传统的音乐专业课程为核心,增设舞蹈、美术、戏剧表演等课程。杭州师范大学的艺术教育专业则改变“音乐专业核心课程 其他艺术课程”的通常做法,实行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四种艺术完全整合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如《艺术的基本原理》整合了传统的《音乐美学》《艺术概论》《舞蹈概论》《戏剧概论》等四门课程,《艺术发展史》整合了传统的《音乐史》《美术史》《舞蹈史》《戏剧史》等四门课程,《艺术作品赏析》整合了传统的《音乐作品赏析》《美术作品赏析》《舞蹈作品赏析》《戏剧作品赏析》等四门课程,而《音乐构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就整合了传统的《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学》《复调》《歌曲写作》等六门课程。也有一些专家对这种跨专业的课程整合表示疑虑,担心课程整合以后,教学难免浮光掠影;认为课程整合后的教材编写难度很大,而且能够承担这类综合课程教学的教师实在太少。与会专家还就艺术教育专业的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展开了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田耀农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徐婷婷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张萌)
其他文献
随着央视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落幕,赛事已尘埃落定,但是作为流行唱法组的评委之一,在历经了一个多月之久的复赛、决赛后,直到今天,我总是觉得就流行唱法而言,能使我长久以来期待的、眼前一亮的歌手依然没有出现!所以我想从一个文艺工作者对真正的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手的责任与热爱、真诚与坦率出发,说几点我本人的看法。    一、参赛选手的个性度不够鲜明,声音(音色)的辨识度不够鲜明。我一直以为所谓个性度,是歌
本刊讯(通讯员 张伟 曾爱国)近日,丹江口市“护蕾行动”女生安全自护教育进校园巡回宣讲活动启动。丹江口市计霞心理工作室主讲教师时芸为女生讲解了青春期相关知识,教给学生自我保护技能。近年来,未成年人被教唆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被伤害的案件屡有发生,处于弱势的女生更容易受到伤害。丹江口市教育局、市婦联在全市38所中小学校开展“护蕾行动”女生安全自护教育进校园巡回宣讲活动。“开展此次活动,为青春期的女学生送
9月10日教师节的晚上,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开了一场“梧桐秋语、桃李芬芳——庆祝教师节   ‘名家名曲’独唱音乐会”。音乐会由王秉锐和赵碧璇教授的六位学生:女中音歌唱家苗青、男中音歌唱家王立民,女高音歌唱家马梅、郑咏,男高音歌唱家杜吉刚、金永哲演唱了十九首中外名曲。全场由赵碧璇老师伴奏,从始至终气氛十分热烈。如苗青唱的多尼采蒂《宠姬》中的《啊!我的费尔南多》、金永哲唱的禹永一作曲的《月光泪》、郑咏
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并存,各国家和地区均将为未来培养人才的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全球化进程中,教育领域的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弱势群体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问题,已经展现出高度全球化的共有特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和平与发展将继续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主要方向,从善政走向善治、共治的全球教育治理成为一种正在兴起的理念在国际间被广泛关注。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及其团
湛蓝的天空飘浮着雪白的云朵,苍翠的大地点染着霜红的枫叶。韩国光州的十月,又一次迎来  了郑律成国际音乐节。  郑律成,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出生在韩国光州一个贫困的家庭。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他度过了黑暗、痛苦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光。为了寻求真理,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年仅19岁的郑律成跟随哥哥来到中国,投身于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1937年,他奔赴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圣火在郑律成的心中点燃。自
校本研修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掌握武汉市中小学校本研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给有关管理部门提出对策建议,笔者围绕中小学校本研修问题与对策开展调研,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和座谈。问卷调查对象涵盖武汉市中心城区2个区和边远城区2个区的小学、初中、高中在职教师,共发放问卷2200份,其中有效问卷208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6%。参与调查的教师年龄状况为:20-29岁占19.12%
虽然《长征组歌》并不是第一次在香港的舞台上演出,虽然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已经整整10年,但还是不禁会让人好奇——聆听这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革命性的“红色经典”,台下这些生活在“特别行政区”的观众会有怎样的感受?然而从观众热烈的掌声和忘情的欢呼声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真正的艺术可以超越时代、地域的局限,激荡每一位观众的心灵。  8月25日、26日,由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与香港18支合唱团组成的合唱队共
2006年12月21—22日在福州福建师大举办了一个独特的学术研讨会——“多元文化视角的音乐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王耀华教授从教45周年庆祝会”。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学者云集榕城,在主题范围内认真进行学术交流,达到了会议主办者的预期效果,也达到了与会者们的期待值。由于王耀华本身符合“多元文化”特点(他既是多元音乐文化的研究者,又是它的体现者或典型个例),会议的两个主题交相辉映,在既有探究基础上,又有新的学术
近年来,黄石市黄石港区教育系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区域整体推进幸福德育建设,不断提升德育工作实效,为学生健康幸福成长保驾护航。  党建引领,健全幸福德育推进机制  强化德育工作政治责任。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中小学德育作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幸福城区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将幸福德育纳入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黄石港区中小学幸福德育实施意见》,压实教育系统德育工作政治责任。  强化党建德育队伍
2006年金秋十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民族乐团(简称“前卫民族乐团”)向首都军民奉献了一台大气磅礴的民族交响音画《长征》,让观众在丝竹管弦的奏鸣中感悟一个民族的英勇和不屈。  我观看了这台创意新颖、主题厚重、震撼人心的音乐会,自然是激动和振奋。尤其看到舞台上雄健嘹亮的带键唢呐群、窈窕淑女般的四弦高音柳琴、音色优美的巴乌笙、古香古韵的金钟云锣、花盆式定音鼓、端庄大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