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及其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本元素,小学数学概念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及“综合与实践”全部课程内容。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前提。针对不同学段和不同的数学概念,如何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展开生动、有趣、高效的概念教学,是一项永恒的重要的数学课题。
  【关键词】:概念 概念教学 教学策略 情境引入 自主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5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或结构关系的特征概括,是对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体现在概念的基础性。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本元素,小学数学概念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及“综合与实践”全部课程内容。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重要前提。
  难点,表现在概念的抽象性。小学生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很薄弱,而概念是用语言抽象概括出来的,这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象性构成了一大矛盾,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一定的困难。
  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成的。每一条法则、定律、性质、公式都要用到许多数学概念。掌握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为了“充分考虑本学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采取了不同的呈现方式,有的只给出了概念名称(低年级);有的只是描述了概念外延的一部分(中低年级);对于有的概念,则用枚举的方法揭示概念的部分内涵(中高年级);有的则给概念作完整的数学定义(高年级)。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何利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将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教得直观、生动、有趣,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这是我一直在思索和探究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在具体情境中引入概念
  概念的引入是否得法,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形成。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知识储备薄弱,如果教学中生硬地引入概念,学生大多会困惑、迷茫,难以接受,这样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善于模仿等特点,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概念,让学生在故事、游戏、日常生活等情境中学习、领悟概念。
  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可以从生活情境中引入小数的概念。首先,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几种常见食品价格表,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食品及价格,教师有选择地整理并板书:像1.20、3.25、0.80、9.98 等这样的数,叫做小数。用枚举法揭示小数的概念后,教师进一步追问: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对小数的知识还知道哪些?小数与以前学的数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更好地感悟小数概念,掌握小数的特征。
  教学“角”、“平行与垂直”、“三角形”、“圆”等几何概念时,更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大量呈现实物情境,然后再从直观情境中抽象出概念模型,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
  游戏引入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简单而有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趣味游戏:教师用一根细绳,一端系上半截粉笔,一端捏在手上,由慢到快甩动绳子,让学生观看老师的表演,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图形......通过游戏,既引入了课题,又让学生感知了圆的形成,为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进行了有效铺垫。
  二、在探究过程中建构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要想获得正确的概念,必须主动参与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探究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建构概念。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引导学生“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再相互交流,形成共识。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概念,学生容易理解、掌握。小学阶段的概念,很多都是学生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自主建构的。数学探究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建构,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概念,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的”。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在学生的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或模型。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为他们提供较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使他们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理解所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畅所欲言。
  四、在巩固运用中内化概念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反复训练才得以实现。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数学概念的形成和获得外,还要加强数学概念的巩固应用,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内化。通过对这些似是而非的命题的辨析,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概念,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
  巩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概念练习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练习的目的要明确。练习做到有的放矢,使练习真正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概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2、练习的层次要清楚。练习时要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加大练习的坡度。中低年级一般只设计一些“选择”、“填空”式练习,不安排复述和辨析。
  3、练习的方式要多样。除了复述、填空、辨析等基本练习外,还可以设计其他一些形式练习。比如游戏活动、讲数学故事、写数学日记、编辑数学报、上网查资料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概念。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练习,都应回避模棱两可的内容,以免与将来所学知识产生矛盾。
  总之,概念教学的策略很多,关键是“贵在得法”。针对不同学段和不同的数学概念,如何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展开生动、有趣、高效的概念教学,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重大的数学课题。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河北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3.4
  2.汪刘生、郭跃红主编《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11
其他文献
强调将路基工程作为土工结构物对待的重要性,叙述铁路路基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258-02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试行)规定,要培养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国家、爱祖国;让他们知恩、感恩,富有爱心,从小爱父母、爱祖国,关爱他人,长大成人以后回报父母、社会和祖国,成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投桃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经历过以青山绿水换金山银山的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变成了新时代的需求。与之相适应,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
【摘要】记叙文讲生动形象,而要做到生动形象,就必须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好的文章素材,就是通过作者细心观察得来的,离开观察,谈作文,那就成了一句空话。  【关键词】记叙文 兴趣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257-01  小学生最不爱写作文了,一遇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