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结合新型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以健康新观念代替竞技运动观念、以学生兴趣为突破口、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就如何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体育;转变观念;素质教育;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82-01
“新课程变了,我们该怎么教?”这是广大教师的困惑与呼声,也是大家最为迫切的要求。先进的课程理念要走进课堂,教师是关键。教师如何尽快适应新课程,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本文就现行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新型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就如何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以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
一、体育教学现状
(1)观念跟不上。在现实体育教学中,教师是被动的教,学生是被动的学,造成教学效果差,不能发挥体育的独特教育作用,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主要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2)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受考试指挥棒影响,体育课形同虚设,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任意更改课程安排,压缩体育课时,体育教学得不到保证。有的学校毕业班甚至干脆取消体育课,使体育学科处于“停让”“流产”,造成体育资源浪费,使体育学科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盲区。(3)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组织形式缺乏差异。以往的体育教学,是强调教师中心地位的一种重师道尊严的教学组织形式。现有的体育教学,教师为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学模式单一,固定形式太多,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新体育教学方法需具备的条件
(1)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往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主要以反复练习和训练为主,老师和学生都练得苦,且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新型体育课堂,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激发学生运动的热情,植根学生终身运动的观念。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身体素质上的提升,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厌学变为乐学。体育教师不再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执行者,而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新课程的设计者。
(2)教学方法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实现由注重知识传播向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转变,由单一教师教向调动学生学的转变,由只重结果向重学习过程的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心灵与价值观的形成,以保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实现。新型体育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因时、因地地进行因人施教,不用固有方法和评价标准禁锢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由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合作者,由评定学生等级的“法官”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课标提倡全人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安排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要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要给每个学生同等练习的机会、公平公开、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常了解学生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在教师的期望上有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三、创新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
(1)以健康新观念代替竞技运动观念。新课标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教学应尽可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一名“导游”,把学生导入知识的新境地后,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又要充当“解说员”,达到导与讲、教与练、放与收的和谐统一。同时,新型体育课堂教学中,应适当抛弃竞技运动,大胆探索和创新,寻求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学生喜欢的、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方式进行教学。
(2)以学生兴趣为突破口。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一切参与和探究都变得不再困难。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心甘情愿地跟着教师设计的教学思想走,在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实现目标。可以以游戏、故事、图片等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去探究教师设置的问题,为目标的实现做好铺垫。课堂可以启发式教育,利用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课后余兴未尽,这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就会不断增强。
(3)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当中,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场地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还要注意渗透方法的指导,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尝试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获取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要通过了解从学生中找出体育骨干,使他们既可以帮助教师完成一些辅导性任务,又可以起到带领和鼓舞的作用。
四、结束语
总之,新课标是对现行体育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教好学生,每个教师都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打破原有的阵规,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肖少白.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05).
[2]邓星华,谭华.新编体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杨军.如何上好体育课:体育教师的困惑与解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体育;转变观念;素质教育;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82-01
“新课程变了,我们该怎么教?”这是广大教师的困惑与呼声,也是大家最为迫切的要求。先进的课程理念要走进课堂,教师是关键。教师如何尽快适应新课程,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本文就现行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新型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就如何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以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
一、体育教学现状
(1)观念跟不上。在现实体育教学中,教师是被动的教,学生是被动的学,造成教学效果差,不能发挥体育的独特教育作用,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主要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2)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受考试指挥棒影响,体育课形同虚设,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任意更改课程安排,压缩体育课时,体育教学得不到保证。有的学校毕业班甚至干脆取消体育课,使体育学科处于“停让”“流产”,造成体育资源浪费,使体育学科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盲区。(3)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组织形式缺乏差异。以往的体育教学,是强调教师中心地位的一种重师道尊严的教学组织形式。现有的体育教学,教师为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学模式单一,固定形式太多,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新体育教学方法需具备的条件
(1)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往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主要以反复练习和训练为主,老师和学生都练得苦,且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新型体育课堂,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激发学生运动的热情,植根学生终身运动的观念。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身体素质上的提升,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厌学变为乐学。体育教师不再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执行者,而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新课程的设计者。
(2)教学方法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实现由注重知识传播向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转变,由单一教师教向调动学生学的转变,由只重结果向重学习过程的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心灵与价值观的形成,以保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实现。新型体育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因时、因地地进行因人施教,不用固有方法和评价标准禁锢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由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合作者,由评定学生等级的“法官”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课标提倡全人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安排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要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要给每个学生同等练习的机会、公平公开、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常了解学生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在教师的期望上有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三、创新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
(1)以健康新观念代替竞技运动观念。新课标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教学应尽可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一名“导游”,把学生导入知识的新境地后,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又要充当“解说员”,达到导与讲、教与练、放与收的和谐统一。同时,新型体育课堂教学中,应适当抛弃竞技运动,大胆探索和创新,寻求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学生喜欢的、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方式进行教学。
(2)以学生兴趣为突破口。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一切参与和探究都变得不再困难。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心甘情愿地跟着教师设计的教学思想走,在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实现目标。可以以游戏、故事、图片等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去探究教师设置的问题,为目标的实现做好铺垫。课堂可以启发式教育,利用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课后余兴未尽,这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就会不断增强。
(3)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当中,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场地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还要注意渗透方法的指导,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尝试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获取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要通过了解从学生中找出体育骨干,使他们既可以帮助教师完成一些辅导性任务,又可以起到带领和鼓舞的作用。
四、结束语
总之,新课标是对现行体育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教好学生,每个教师都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打破原有的阵规,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肖少白.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05).
[2]邓星华,谭华.新编体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杨军.如何上好体育课:体育教师的困惑与解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