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读最近最远的书

来源 :母子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个老师很会读书,于是老被人追着问:应该怎么读书?
  偶尔,他也会玩世不恭地回一句:读书啊,从前往后翻,从上往下看。呵呵。
  我现在也常常被问:“我的孩子X岁了,应该读什么书?”
  对于这个问题,多数回答是罗列一堆书单。诸如中外名著100篇,中学生必读书目100本,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3岁前必读书目若干篇等等。网上一搜一堆。
  闻者,把书单下载到电脑里。有的从此,束之高阁。
  我觉得这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必需读的,尤其还限定在某个年龄阶段必读。书,是信息来源之一,当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来源。而每个人都从不同的地方获得启发,不一定是书。对待读书也要有平常心。
  比如孩子12岁以下,应该读什么书?
  我的回答是,离生活最近和最远的书。
  离生活最近的书?
  是的,所有跟你的日常生活能直接挂上钩的。如果你见过水,用你的手和脚把水搞得浪花四溅,知道它在夏日的清凉冬日的温暖,对它永不停歇地流动发过呆,那么去找些跟水有关的书来看看吧。管它是童话、散文还是科普文。哪怕仅仅是“水”这个字。
  你一定会很高兴去了解的,并且会立刻有对上号的惊喜。你会有心里满了,又空了的感觉。它们会帮助你进入一个叫符号的世界,那是文明人的第二世界。以此类推。你的生活蔓延到哪里,你的阅读就跟上。从此以后不必问我应该读什么书这种问题。
  离生活最远的书?
  是的,跟你的日常生活不沾边的书。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每次跟着父母去山上干活儿,我喜欢爬到最高的石头上,找找我们村子,有时候能找到(它就凹在一个小山坳里),有时候看不到,只能看到层峦叠嶂,一波连着一波,一直到天边。我就禁不住想:山的那一边,再那一边,再那一边,最后面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我上大学时,乃至很长的时间里,很纠结于“这个宇宙以后究竟往哪里去”,以至于很多年以后有次在香港见到净空法师,我问的唯一一个问题是:你说宇宙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适合小朋友读的书
  我先用几个故事说下孩子的思维特点。典典小朋友2岁时,她爷爷给她买了一种方形的饼干,第二天走在小区里的石板路上,指着脚下的石板路说“饼干”。那石板路跟饼干一样是方形的。
  朝朝快3岁时,看见古建筑上瘦骨嶙峋的中国龙,会把它认作“恐龙”;看见路边的铁树会大叫“菠萝”;看见面包上流淌的酱汁,会问:“妈妈,它为什么哭呢?”看见阿联酋航空上戴红帽围白色纱巾的空姐,把她们当“圣诞老人”,理由是她们有red hat and white beard。
  壮爸教过一两岁的儿子背古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次,在路边的墙角尿急,他突然冒出一句“墙角数枝梅”。实际上那儿只有墙角,没有梅。有次,他爸晚上没洗脚,脱袜子,他又突然冒出来一句“为有暗香来”。
  小朋友很可爱,是不是?先别顾着笑,这是他们思维的一个特点:感性,从一个点直接过渡到另一个点,中间没有抽象的过程。
  事实上,他们需要经过大量的感性经验,有一天他们的思维才能进行这样的抽象,懂得盐巴之所以是盐巴,不是因为块状颗粒状粉末状液状,而是因为“咸”这一本质特点。
  如果不好理解,我再来一个案例。有个叫宝的小男孩,6岁了,蒙氏幼儿园出来的。也就是说什么大小长短等概念统统都是学过了的,知道了的。有一天,他来我们馆里,拿一辆超大的卡车狠命地撞一个小型停车场。他妈以为他搞破坏,大喊。他也不听。我问他:“你这是要做什么?”他说:“我想让我的卡车经过这个停车厂下面。”我瞬间石化。这意味着他也许分得清蒙氏教具里的那个大小,或者他生活中接触过的某个东西的大小,从视觉上,但是他不知道这个“大”“小”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不知道大卡车不能穿过比它小那么多的小停车场!
  蒙氏教具本来是对一些抽象概念和规则的实体化、具象化,但是对一个感性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没有发育起来的孩子来说,那也不过是具体实物中的一个。关于这个,蒙台梭利当初有否想到?
  再说个小故事。记得我上小学时,应该是四五年级的时候,语文考试,改病句。其中有句是这样的:操场上飘扬着五颜六色的彩旗。考点应该是“五颜六色”对应“彩”,重复,应该去掉其中一个。但是我把它改成了“操场上飘扬着红旗”。理由是我只见过学校的红旗,根本没见过五颜六色的彩旗。红旗,当然是红色的,怎么可能是五颜六色的呢?我一直记得这次经历。
  在我看来,所谓的学习,就是让你学会用这个文明认可的符号进行思考和表达。
  语言、绘画、文字、数字……通通都是符号。
  没有生活,我们着急学那么多符号那么多表达技巧,做什么呢?
  所以,跟着生活读书,读离生活最近的书。慢慢生活,慢慢读。不着急。
  至于最远的书。且不说生命来自宇宙这种玄妙又煽情的话,因为远到天边的东西是不容易有固定答案的,刚好跟孩子好奇的心性及天马行空的发散思维吻合。还有个好处就是在他还不需要被迫与世俗生活迎面撞上的阶段,给他一个广阔的世界观。
  这样的孩子,不容易随便被一个说法唬住,因为他眼里有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其他文献
荷叶莲子粥    材料:干荷叶1张、泰国香米100克、莲子40克、枸杞15克  调料:冰糖适量  做法:  1 香米、莲子清洗干净后用清水浸泡3小时。  2 干荷叶洗净后撕成块,锅里倒入清水用大火煮开,放入荷叶焯烫2分钟,倒掉煮荷叶的水不要,再将焯烫好的荷叶片放入干净的锅中,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煮开后熬煮5分钟,煮至水变深色,捞出荷叶不要。  3 倒入泡好的香米、莲子,转中小火熬煮约1小时,煮至粥软
期刊
“糖妈妈”是妊娠糖尿病者的“昵称”。妊娠糖尿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孕妈妈,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是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糖尿病的孕妈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糖妈妈中80%以上属于后者,前者不足20%。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妈妈大多会在生完宝宝后恢复糖代谢正常,但将来患Ⅱ型糖尿病的几率高于正常孕妈妈。  孕妈应在妊娠24~28周“糖筛”  妊娠期糖尿病,
期刊
养育宝宝,总是有一箩筐让人不知所措的事儿,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办?比如: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好不好?新生儿吐奶了怎么处理?需要给新生儿补充钙和维生素D吗?什么时候又该给宝宝添加辅食了?……  料理宝宝生活中的这些事儿,“养”宝宝,已经把人搞得筋疲力尽了。然而,“育”宝宝也早已不再是3岁之后上幼儿园才进行的事了。为此,《母子健康》特邀请了全国百万妈妈信赖的儿科专家——张思莱医师,和长期从事儿童发展与教育
期刊
林巨  两个孩子的爸爸,北大心理系毕业,花径美德工程创办人,中国生命教育、心灵教育的探索者,开拓者和弘扬者。他所提出的“无分别的爱”“和心在一起”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新时代生命教育、心灵教育的一面旗帜。代表作有《妈妈,我可以这样吗》《妈妈,请这样爱我》《养心书》等。  我的委屈  坐在电脑前,突然间想起最近几天中午我都去肯德基吃午饭,想着想着,我的眼泪就要下来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好委屈,好不容易,十
期刊
便秘,为何爱找准妈妈?  感受生命的孕育,是女人一生中很美好的体验。可是,不适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来纠缠,腹胀、腹痛,时间被白白地耗在卫生间,真是让人尴尬而难受……为何便秘喜欢纠缠准妈妈们呢?  孕激素让胃肠运动变缓  孕激素对胃肠蠕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会减缓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食物在消化道待的时间越久,水分就被吸收得越多,便便就很难顺利通过肠道,从而导致了便秘。  准妈妈运动大幅减少  由于身体的
期刊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像中国的春节一样,在这一天,那里的人们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大家一起参加盛大的游行、送去美好的祝福,当然少不了要吃美味的烤火鸡和南瓜馅饼!您也想为家人送去感恩节的祝福吗?和宝宝一起动手制作美丽又好做的松塔小火鸡吧!  准备材料  松塔、卡通眼睛贴片、彩色羽毛、不织布、双面胶、剪刀、笔。  制作过程    1 准备松塔和棕色不织布。用笔在不织布上画出
期刊
陈丁鸿简介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并在斯坦福商学院Executive Program深造。两个孩子的母亲,近年来,在中美两地生活,致力于教育领域的咨询研究和投资。为多家杂志、网络媒体、电视台、电台的特邀教育专家和撰稿人。著有畅销书《带着孩子去旅行》《在美国上小学》《妈妈去哪儿——海外亲子游实用手记》等。  曾经和很多中国家长一样,对美国教育有一个误区,觉得美国孩子,尤其是小学以前的孩子,
期刊
张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主任医师,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小儿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儿童生长发育、免疫接种方面深有研究。  中药退烧更安全吗?  宝宝发烧时,用点清热解毒的中药是不是更好?有利于退烧?  张峰医生:很多父母遇到宝宝刚开始发烧就会选用一些清热解毒药,如清开灵、双黄连、小儿退热冲剂等,以图把体温压住。事实上中医退烧有十余种方法,如发汗退热、泻下清热、养阴清热等等,运用时
期刊
倍受全球各地妈妈和宝宝喜爱的德国知名母婴品牌NUK即将迎来品牌60周年华诞!为庆祝NUK品牌60周年华诞,回馈广大中国粉丝,NUK公司宣布即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启动一系列60周年庆祝活动,包含微博微信粉丝为NUK献生日祝福有奖活动、NUK爱牙大行动全国巡回活动、NUK“家庭1小时”亲子生活摄影展,以及全年不间断的NUK产品优惠促销活动等等。  获取更多NUK品牌60周年活动资讯,请关注NUK中国官方微
期刊
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食品科技协会高级会员,北京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烹饪营养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北京市卫生局聘北京健康科普专家,中国烹饪协会聘公众膳食健康指导专家,北京市人大代表。    常有网友问我:“我想要个宝宝,在饮食上该做什么准备呢?除了补充叶酸,还要注意什么?”  听了这话,总是非常开心。因为问这些问题的人,一定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