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是在后天培养下形成的一种活动倾向,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的自觉行为,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预习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度,这就要求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对教师即将开展的内容提前做功课,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预习是对教材内容的大概了解。预习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内容多、难度大的知识分出层次逐层阅读,并将关键词语用有色笔画上记号;对概念、法则、定律和性质要逐字逐句推敲、仔细品味。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自学习惯。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学生要尝试自己解决,再与书中方法对照。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指导预习应注意运用虚实相生的策略,预习必须要避免两种倾向:第一,预习不能过粗,必须能够“读进去”,对新课的内容要进行实质性的思考与钻研,对某个知识点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第二,预习不宜过细。预习必须能够“走出来”。如果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便难以释怀,从而影响了进一步的学习,这便背离了预习的基本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关注的是准确提出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像计算、概念、操作、知识的应用等适合学生预习,像性质、规律之类的并不适合学生预习。因为这些内容预习起来难度很大,不能使学生体会到预习的成就感,反而会打消他们预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
课堂认真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非常重要。学生在听课时,要端正坐姿,聚精会神;在听的同时,要动脑想,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提问,争取做到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要边听边记,把重点记在本子上,或者在书上画出来,以便在课下学习时知道需要复习哪些内容。上课时,学生既要听教师讲,又要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听老师讲时,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发挥时的每一句话,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还要看板书的内容以及教师的表情、动作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时,学生更能引起思想的共鸣,从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开阔自己的思路。
要让学生认真听讲,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意:①课堂教学不能单调、死板,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语言表述要生动、幽默、深入浅出,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等。②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习中的难点。
二、培养学生提问的学习习惯
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它不局限于教师精心设置问题,还应当包括学生学会提问。首先,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和勇气,从一开始质疑同学对问题的回答,到质疑课堂上教师的表述,再到质疑书本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质疑能力。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问,在“问什么”“怎样问”上做具体指导,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初步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从现在学生计算的情况来分析,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这其中有学生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形成技能和习惯的过程中,要身教重于言教,要用自己的正确计算方法来影响学生。数学课上计算器要用,但要合理使用,以此减少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在授课中,我注意增强学生的心算意识,鼓励学生心算,并增加了口算、笔算方面的练习。每次计算后,我都提醒学生不要忽视算后检查。同时,我还鼓励学生之间多交流计算的技巧和方法,不定时组织数学计算小竞赛,把计算器的使用和心算相结合,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和技巧。在计算时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也很重要。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学生应做到不急躁、冷静思考、耐心计算。
四、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的一项任务,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主要手段,因此,学生必须要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作业仅仅完成了还不行,还得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在纠正学生书写习惯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学生改错的习惯。但凡做错题的学生,我都要求他们进行改错,并对他们进行辅导,纠正他们的错误理解。学生作业的第一步是审题,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提高作业的质量。审题贯穿在做题的全过程,为此学生要灵活掌握。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是学习的起步期,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习惯的养成有定型的作用。数学教师要抓住这个关键期,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之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资本。
(责编 张晶晶)
一、培养学生预习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度,这就要求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对教师即将开展的内容提前做功课,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预习是对教材内容的大概了解。预习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内容多、难度大的知识分出层次逐层阅读,并将关键词语用有色笔画上记号;对概念、法则、定律和性质要逐字逐句推敲、仔细品味。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自学习惯。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学生要尝试自己解决,再与书中方法对照。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指导预习应注意运用虚实相生的策略,预习必须要避免两种倾向:第一,预习不能过粗,必须能够“读进去”,对新课的内容要进行实质性的思考与钻研,对某个知识点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第二,预习不宜过细。预习必须能够“走出来”。如果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便难以释怀,从而影响了进一步的学习,这便背离了预习的基本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关注的是准确提出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像计算、概念、操作、知识的应用等适合学生预习,像性质、规律之类的并不适合学生预习。因为这些内容预习起来难度很大,不能使学生体会到预习的成就感,反而会打消他们预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
课堂认真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非常重要。学生在听课时,要端正坐姿,聚精会神;在听的同时,要动脑想,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提问,争取做到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要边听边记,把重点记在本子上,或者在书上画出来,以便在课下学习时知道需要复习哪些内容。上课时,学生既要听教师讲,又要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听老师讲时,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发挥时的每一句话,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还要看板书的内容以及教师的表情、动作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时,学生更能引起思想的共鸣,从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开阔自己的思路。
要让学生认真听讲,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意:①课堂教学不能单调、死板,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语言表述要生动、幽默、深入浅出,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等。②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习中的难点。
二、培养学生提问的学习习惯
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它不局限于教师精心设置问题,还应当包括学生学会提问。首先,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和勇气,从一开始质疑同学对问题的回答,到质疑课堂上教师的表述,再到质疑书本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质疑能力。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问,在“问什么”“怎样问”上做具体指导,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初步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从现在学生计算的情况来分析,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这其中有学生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形成技能和习惯的过程中,要身教重于言教,要用自己的正确计算方法来影响学生。数学课上计算器要用,但要合理使用,以此减少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在授课中,我注意增强学生的心算意识,鼓励学生心算,并增加了口算、笔算方面的练习。每次计算后,我都提醒学生不要忽视算后检查。同时,我还鼓励学生之间多交流计算的技巧和方法,不定时组织数学计算小竞赛,把计算器的使用和心算相结合,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和技巧。在计算时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也很重要。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学生应做到不急躁、冷静思考、耐心计算。
四、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的一项任务,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主要手段,因此,学生必须要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作业仅仅完成了还不行,还得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在纠正学生书写习惯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学生改错的习惯。但凡做错题的学生,我都要求他们进行改错,并对他们进行辅导,纠正他们的错误理解。学生作业的第一步是审题,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提高作业的质量。审题贯穿在做题的全过程,为此学生要灵活掌握。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是学习的起步期,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习惯的养成有定型的作用。数学教师要抓住这个关键期,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之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资本。
(责编 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