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教育,从读懂孩子做起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_c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当一个人真正体会到拥有美德可以给他带来怎样的快乐和幸福时,他才会认真思索要不要试着成为这样的人。
  走进时下的校园,不用刻意寻找,校园的角角落落都能看到传统美德教育的痕迹。从校园的橱窗、宣传牌、大屏幕,到教室内的黑板报、墙壁上的名言警句,形式多样的美德教育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效果到底如何呢?你是否见过这样的情景:早晨才在国旗下宣讲了诚信是金的学生,却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撒谎;班里最喜欢帮助人的学生,却在发书时悄悄地把破损的书本传向他人……
  这是教育的失败,还是现在的学生过于“不真实”?如果两者都不是,那我们的美德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其实,了解教育对象是教育的前提,开展美德教育同样需要从读懂孩子开始。
  帮助孩子认识自我
  开展美德教育时,我们喜欢用一些前人的例子作为教育榜样。例如,讲谦让,我们喜欢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助人为乐,我们喜欢讲雷锋的故事。然而这些故事讲完后,孩子就应该变成“小孔融”“小雷锋”吗?“应该”只是一种美好的期望,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提升自己、改变自己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想不想改变主要取决于个体意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研究这个复杂的过程。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在小学阶段会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是怎样一个人?我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心理社会发
  展阶段理论中指出,人的心理发展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冲突。以初中生为例,13至15岁的年龄正处于“角色同一性向角色混乱”的发展时期,这一阶段是进入成年期的准备阶段,个体开始考虑“我是谁”的问题。可见,“我是谁”是所有人都曾经思索过的问题。如果孩子连自己是谁都不清楚,我们却要教导他成为另外一个人,这无疑会让他的角色更加混乱。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引导孩子思考“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方面,我们要允许孩子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允许他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为他们提供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美德教育,引导他们构建愿景,想象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带领他们去体会那一刻的感受。只有当一个人真正体会到拥有美德可以给他带来怎样的快乐和幸福时,他才会认真思索要不要试着成为这样的人。
  榜样的力量
  有人曾把我国传统的德育比喻成一壶烧不开的水,因为在我国德育的传统中,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德育的考核也重在考查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这种做法,虽然在某些方面体现了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但从德育本身的特点看,这一形式却很难达到德育的真正目标。其实,开展美德教育,有时身教更胜于言传。
  孩子的少年时代可以说是“榜样时代”“偶像时代”,因为孩子的特点就是观察和模仿。其实,孩子的榜样和偶像并非只有名人,还包括师长及身边的伙伴。
  有这样一个事例:国外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女儿逛超市,小女儿搞恶作剧,把姐姐推倒在地。父亲走过来,用非常温和的态度告知她应该跟姐姐道歉。她执意不肯,并开始哭闹。爸爸抱起她,依然温和地说:“我知道这样也许很难,但如果你觉得不好意思,可以轻轻地说一句‘sorry’。”事情很巧,就在小女儿还在犹豫要不要道歉的时候,旁边一位女士不小心撞了她,什么也没说就要离开。父亲马上站出来,要求女士向小女儿道歉,可那位女士却觉得这位父亲有点小题大做。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小女儿突然走到女士面前,用温柔的声音说:“我知道道歉很难,但你可以轻轻地说‘sorry’……”
  这一点也可以用“镜中理论“来解释,即可以将他人视为镜子,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通过感知他人的反映与评价,建立起个人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通过这个例子还可以看出,我们用来进行美德教育的榜样固然可以是英雄、楷模,但同时也可以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甚至是我们自己。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走出模仿那一步时,需要老师和家长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让孩子获得成功感和荣誉感。一个人的自尊得以满足,往往会成为其今后前行的动力。
  让美德成为一种习惯
  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科学家想告诉我们的是,成功的教育是忘不掉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碰到事情时,不可能说“等我想想我受过哪些教育”“等我想想老师怎么说的”……美德教育也是如此。
  有人把我国的传统德育比成一壶烧不开的水,水的沸点是100℃,而我们的德育往往在50℃时就停下来了。例如,一个孩子认清了一个道理并开始身体力行了,人们就以为德育的目的达到了,教育已经成功了。事实上,这只能算是前50℃的教育,它绝不应该成为教育的终点,而应该被视为教育的过程和契机。抓住孩子偶然出现的道德行为,将其反复训练、长期坚持并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才是德育的真正目標,这才是是德育的后50℃。那么,该怎样让孩子接受100℃的美德教育呢?合理地使用各种强化手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初步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而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需要90天。我们可以把这90天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老师或家长需要十分刻意地要求或提醒孩子改变。
  第二阶段8—21天,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但是一不留意,还会恢复到从前,因此,仍需要刻意提醒。
  第三阶段22—90天,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当这个习惯已成为被训练者生命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时,它会自然而然地为被训练者“效劳”。
  (责编
其他文献
曾经,我也像很多人一样,忙着追求、忙着奢求;曾经,我也像很多家长一样,希望孩子有出息、成龙凤。后来,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  那次参加朋友的生日宴,朋友得意洋洋地让她7岁的女儿背英文。只见那个去年还很开朗活泼的孩子,像机器人般机械地念出一大串英文,大意是“我爱我的家,我家的成员和他们的职业”,诸如此类。看着女孩空洞的眼神,听着没有感情的声音,我感到毛骨悚然。为了进一步展示教育成果,朋友拿出手机,
期刊
只要家长善于挖掘发现,科学引导教育,每个孩子都能够成才。  先天有素质 后天靠教育  今年三月份,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公布了2019年斯隆研究奖获奖名单,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材生鬲融榜上有名。  鬲融当年从唐山一中保送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后进入“清华姚期智院士班”,曾经荣获“17科满分大神”的称号。   鬲融生长在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家庭。小时候,高材生爸爸给他买来科普读物,母亲则陪伴阅读并且注
期刊
当下,人们已有丰富的物质条件来抚育培养自己的子女。如果说升学、择业等优胜劣汰的严酷现实是早期智力开发的原动力,那么“少而精”的感情与智力投资则提高了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期望值。其中,“六岁儿童的脑量已达到成脑量的90%”的研究结果,则无疑坚定了父母们对孩子早期智力开发的信心。于是,“第二课堂”空前火爆,琴棋书画等诸多领域挤满了幼小的身躯。  学习在儿童 功夫看父母  “第二课堂”的竞争,与其说是孩
期刊
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或教育机构就是对孩子成长负责,这样做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孩子也是需要精心培养才能成才的,成功的教育,是让孩子幸福。  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  很多家长自诩非常爱孩子,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生怕孩子走弯路,于是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然而,家长和孩子始终是隔代人,家长的很多观念永远无法代替孩子的想法。  家长一直在自说自话地
期刊
心情好时,我对儿子态度也好,即便他做错了或开小差,我都是慈祥的母亲。一旦我心情不好,兒子也会跟着遭殃。  辅导刚上学的儿子做作业,着实让人恼火。儿子反应不慢,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一做作业,脑子就像被九头牛拽住一样,走不动也转不了,任凭如何跟他讲解,他也不明白。我稍微离开一会儿,他便多动起来,玩笔、折纸,动个不停。气得我总是吼他,有时控制不住自己,还要动手教训。   一天,我因为工作上的事搞得心情
期刊
“我是10岁小孩子,今年已读四年级。平时上课我不怕,最怕双休要补习。上午学弹琴,下午学英语。周日跆拳道,外带练毛笔。”江西读者裴平寄来了孩子写给她的一首打油诗。   教育减负,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事实上,随着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主管部门多措并举,学校减负已初见成效,课堂作业越来越薄,书包越来越轻,体育、美术等文体科目基本得到保证。然而,一边是课本变薄、提早放学,一边却是负担从校内转向校
期刊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不要做毫无意义的比较。多给孩子鼓励和支持,是孩子前进路上最大的动力。  世间有一种幸福叫陪伴孩子成长,这是一段重回生命最初的快乐时光。我庆幸在女儿的成長道路上,给予了她全部的爱,陪着她放飞梦想,去发现更大的世界,去感受她的花样童年。我庆幸我用文字记录下了她成长的点滴,叠加起来近一米高的《宝宝成长日记》,不仅为她留下了成长的记忆,更让她看到了妈妈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她感受到来自家
期刊
看到了潜力无限的自己,以至于生活也跟着自信而美好起来。  一个月前,看到女儿的月考成绩,我有着说不出的震惊:数学成绩在班里算是数一数二,可再看物理、化学成绩,简直是惨不忍睹。我问女儿为什么偏科这么严重,女儿虽然自己也很苦恼,但依然坦然回答:喜欢的科目就考得好,不喜欢的,上课都懒得听。   “怎么可以这样?”我责问女儿,“学习还分什么喜欢不喜欢?你喜欢的考得再好,别的考得不好,也没有用呀,要想以后
期刊
扁鹊研究对了解先秦、汉代医学史乃至整个中医学史的渊源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扁鹊医学的特点是诊脉和望色合参。从《史记》、《难经》及《脉经》等古籍中的扁鹊医学相关描述
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学校教育若能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对学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促进家长树立正确家教理念  有人说,班主任是最“小”也是最“大”的“主任”。的确,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是主要的执行者,对于班级管理起到主导作用。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