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英文中,药物一词就有毒物的意思。可见,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常常可能造成身体的各种不良反应,让人既无法躲得过,更难以扛得住。
你是“药源性肾损害”高危人群吗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器官之一,所以,受到药物损伤的机会也是最大的。临床证实,药物引起肾脏损害的病人,除了像王先生这样平时很少用药的青壮年,其实更常见的是那些患有各种基础疾病、需要经常用药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肾脏病病人。
此外,还有一类药源性肾损害叫做造影剂肾病,其导致肾损害的药物不是人们平常使用的治疗性药物,而是做cT,造影或介入检查用的造影剂。造影剂肾病在老年人、原先有肾脏病的病人、糖尿病病人以及有高黏滞血症的病人中特别容易发生。
上述容易发生药源性肾损害的高危人群,应常规、定期监测有没有肾脏受损的表现,一旦发现,及时减量甚至停药。
药源性肾损害有哪些“信号”
在临床上,可以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多种多样,除了各种西药以外,平时老百姓认为毒副作用小的中药也赫然在列。药源性肾损害的临床表现五花八门。有的病人像王先生一样会出现腰痛;有的会出现尿色改变;有的尿量有变化,可多可少;有时候是夜间尿量增加,病人感觉起夜的次数比以前多;有的还会发现尿里的泡沫比以前多,不像以前容易消散。还有的出现眼睑或下肢水肿,有的甚至出现贫血和高血压。有的病人出现非特异性表现,如乏力,食欲减退等。当然,也有的人什么感觉都没有,只是由于偶尔的体检,或者医生检查才发现肾脏出了问题。
可见,常规、定期监测对于那些没有不适症状的病人,也很重要。建议使用药物后,如果病人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肾脏病相关检查,必要时还需要做肾脏穿刺活检。
如何应对药源性肾损害
预防药源性肾损害,不仅应当注意预防西药可能引起的肾损害,对可能造成肾损害的中草药、中成药更应当摒除传统错误观念,同样严加防范。需要说明的是,即便采用了下述对策,有时,药源性肾损害还是不能完全避免。因此,争取及早发现并且及早治疗,才能彻底降低药源性肾损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 找有经验的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或需要进行造影检查时,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
2 慢性病病人,尽可能不用肾毒性药物。老年人、原来就有肾脏疾病的病人,糖尿病病人、联合应用肾毒性药物的病人,合并其他临床情况的重病病人,应尽量选用没有肾毒性的药物。
3 肾功能不全时,须根据肾功能调节药物剂量。使用有可能造成肾毒性的药物之前,最好能先检查一下肾功能。肾功能不全病人应根据肾功能情况,调节药物单次剂量或用药时间间隔。
4 学会保护自己,采取适当防护措施。针对不同的药物,采用适当的帮助解毒、排毒的方法如水化,预防造影剂肾病等。
5 保留好相关医疗记录,就诊时告诉医生。对曾经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或非过敏性的不良反应,需保留记录,以备医生参考。
总之,药源性肾损害在临床十分常见。一般地说,在严密监测尿液和肾功能指标的前提下,必需的治疗仍是可以进行的。建议病人在有经验的医师或药师指导下用药,同时加强自我保护。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停药,及时治疗,大部分药源性肾损害还是可以避免的。
常见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
1 抗感染药物
几乎所有类别的抗感染药物都有可能造成肾损害。①青霉素类既可能造成肾小球损害,也可能造成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②头孢菌素(先锋霉素)以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多见。③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奈替米星等较前两大类更容易造成肾损害,多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④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红霉素,林可霉素、万古霉素、四环素、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抗病毒药物(无环鸟苷,阿糖胞苷,干扰素),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等,都可能造成肾损害。
注意:抗感染药物引发的肾损害,有些与用药剂量不当有关,有些与剂量无关,而与病人是否为该药的过敏体质有关。
2 解热镇痛药
各种感冒药,如安乃近、克感敏、百服宁、泰诺,康泰克,美林;止痛药,如芬必得、消炎痛、必理通、萘普生、戴芬、扶他林,英太青,散利痛,西乐葆等,都可能造成肾损害。
注意:这一类药物可能造成肾病综合征,或者急性肾功能衰竭,常常与过敏或者肾脏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有关。
3 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如阿霉素,顺铂,甲氨蝶呤,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博来霉素,亚硝基脲、白介素-2,环孢素、他克莫司、西罗莫司等都有肾毒性。
注意:此类药物常常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移植患者等,权衡利弊后,必须使用时也不能噎废食。临床上,医生会积极水化碱化尿液(水化就是补液,可以口服,但一般需静脉补充;碱化指静脉使用碳酸氢钠),或根据药物浓度调整剂量等,以减少药物肾毒性。
4 利尿剂
各种利尿剂都可能诱发过敏性间质性肾炎。醋唑磺胺和氨苯蝶啶还可以形成结晶堵塞肾小管,引发血尿和肾功能衰竭。
注意:严格掌握利尿剂应用指征和合适的剂量。疗程,可以减少该类药物肾损害发生。
5 降压药物
常用的降压药物中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能引起肾损害。三类药物都可能引起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后两者还有可能通过减少肾脏灌注造成肾功能衰竭。
注意:对于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的病人,长远来看,减少肾脏灌注,有减轻肾脏负担,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而对于肾功能中,重度损害的病人,有时候减少肾脏灌注,会造成短期内肾功能恶化,这种情况在双侧肾动脉狭窄,同时使用利尿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心功能不全,脱水的病人更容易发生。
6 造影剂
造影剂肾病主要由含碘造影剂引起,应用非离子性、低渗性造影剂,或不含碘的造影剂,可减少药源性肾损害发生率。
注意:水化和血液净化治疗疗效肯定。因此,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办法可在造影之前充分水化,必要的时候,也可在造影之后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7 中草药
中草药导致毒性肾损害,报道最多的是马兜铃酸肾病。马兜铃酸肾病可以表现为小管间质病变、急性肾衰或慢性肾衰,甚至尿毒症。
注意: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包括:关木通、广(粉)防己,青木香、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朱砂莲,威灵仙,大风藤及细辛等。含有马兜铃酸的成药包括:龙胆泻肝丸、甘露消毒丸,妇科分清丸,分清五淋丸、排石冲剂,冠心苏合丸,耳聋丸、复方珍珠暗疮片、当归四逆汤、玄珠狼疮丸等制剂。
你是“药源性肾损害”高危人群吗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器官之一,所以,受到药物损伤的机会也是最大的。临床证实,药物引起肾脏损害的病人,除了像王先生这样平时很少用药的青壮年,其实更常见的是那些患有各种基础疾病、需要经常用药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肾脏病病人。
此外,还有一类药源性肾损害叫做造影剂肾病,其导致肾损害的药物不是人们平常使用的治疗性药物,而是做cT,造影或介入检查用的造影剂。造影剂肾病在老年人、原先有肾脏病的病人、糖尿病病人以及有高黏滞血症的病人中特别容易发生。
上述容易发生药源性肾损害的高危人群,应常规、定期监测有没有肾脏受损的表现,一旦发现,及时减量甚至停药。
药源性肾损害有哪些“信号”
在临床上,可以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多种多样,除了各种西药以外,平时老百姓认为毒副作用小的中药也赫然在列。药源性肾损害的临床表现五花八门。有的病人像王先生一样会出现腰痛;有的会出现尿色改变;有的尿量有变化,可多可少;有时候是夜间尿量增加,病人感觉起夜的次数比以前多;有的还会发现尿里的泡沫比以前多,不像以前容易消散。还有的出现眼睑或下肢水肿,有的甚至出现贫血和高血压。有的病人出现非特异性表现,如乏力,食欲减退等。当然,也有的人什么感觉都没有,只是由于偶尔的体检,或者医生检查才发现肾脏出了问题。
可见,常规、定期监测对于那些没有不适症状的病人,也很重要。建议使用药物后,如果病人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肾脏病相关检查,必要时还需要做肾脏穿刺活检。
如何应对药源性肾损害
预防药源性肾损害,不仅应当注意预防西药可能引起的肾损害,对可能造成肾损害的中草药、中成药更应当摒除传统错误观念,同样严加防范。需要说明的是,即便采用了下述对策,有时,药源性肾损害还是不能完全避免。因此,争取及早发现并且及早治疗,才能彻底降低药源性肾损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 找有经验的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或需要进行造影检查时,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
2 慢性病病人,尽可能不用肾毒性药物。老年人、原来就有肾脏疾病的病人,糖尿病病人、联合应用肾毒性药物的病人,合并其他临床情况的重病病人,应尽量选用没有肾毒性的药物。
3 肾功能不全时,须根据肾功能调节药物剂量。使用有可能造成肾毒性的药物之前,最好能先检查一下肾功能。肾功能不全病人应根据肾功能情况,调节药物单次剂量或用药时间间隔。
4 学会保护自己,采取适当防护措施。针对不同的药物,采用适当的帮助解毒、排毒的方法如水化,预防造影剂肾病等。
5 保留好相关医疗记录,就诊时告诉医生。对曾经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或非过敏性的不良反应,需保留记录,以备医生参考。
总之,药源性肾损害在临床十分常见。一般地说,在严密监测尿液和肾功能指标的前提下,必需的治疗仍是可以进行的。建议病人在有经验的医师或药师指导下用药,同时加强自我保护。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停药,及时治疗,大部分药源性肾损害还是可以避免的。
常见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
1 抗感染药物
几乎所有类别的抗感染药物都有可能造成肾损害。①青霉素类既可能造成肾小球损害,也可能造成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②头孢菌素(先锋霉素)以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多见。③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奈替米星等较前两大类更容易造成肾损害,多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④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红霉素,林可霉素、万古霉素、四环素、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抗病毒药物(无环鸟苷,阿糖胞苷,干扰素),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等,都可能造成肾损害。
注意:抗感染药物引发的肾损害,有些与用药剂量不当有关,有些与剂量无关,而与病人是否为该药的过敏体质有关。
2 解热镇痛药
各种感冒药,如安乃近、克感敏、百服宁、泰诺,康泰克,美林;止痛药,如芬必得、消炎痛、必理通、萘普生、戴芬、扶他林,英太青,散利痛,西乐葆等,都可能造成肾损害。
注意:这一类药物可能造成肾病综合征,或者急性肾功能衰竭,常常与过敏或者肾脏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有关。
3 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如阿霉素,顺铂,甲氨蝶呤,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博来霉素,亚硝基脲、白介素-2,环孢素、他克莫司、西罗莫司等都有肾毒性。
注意:此类药物常常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移植患者等,权衡利弊后,必须使用时也不能噎废食。临床上,医生会积极水化碱化尿液(水化就是补液,可以口服,但一般需静脉补充;碱化指静脉使用碳酸氢钠),或根据药物浓度调整剂量等,以减少药物肾毒性。
4 利尿剂
各种利尿剂都可能诱发过敏性间质性肾炎。醋唑磺胺和氨苯蝶啶还可以形成结晶堵塞肾小管,引发血尿和肾功能衰竭。
注意:严格掌握利尿剂应用指征和合适的剂量。疗程,可以减少该类药物肾损害发生。
5 降压药物
常用的降压药物中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能引起肾损害。三类药物都可能引起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后两者还有可能通过减少肾脏灌注造成肾功能衰竭。
注意:对于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的病人,长远来看,减少肾脏灌注,有减轻肾脏负担,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而对于肾功能中,重度损害的病人,有时候减少肾脏灌注,会造成短期内肾功能恶化,这种情况在双侧肾动脉狭窄,同时使用利尿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心功能不全,脱水的病人更容易发生。
6 造影剂
造影剂肾病主要由含碘造影剂引起,应用非离子性、低渗性造影剂,或不含碘的造影剂,可减少药源性肾损害发生率。
注意:水化和血液净化治疗疗效肯定。因此,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办法可在造影之前充分水化,必要的时候,也可在造影之后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7 中草药
中草药导致毒性肾损害,报道最多的是马兜铃酸肾病。马兜铃酸肾病可以表现为小管间质病变、急性肾衰或慢性肾衰,甚至尿毒症。
注意: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包括:关木通、广(粉)防己,青木香、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朱砂莲,威灵仙,大风藤及细辛等。含有马兜铃酸的成药包括:龙胆泻肝丸、甘露消毒丸,妇科分清丸,分清五淋丸、排石冲剂,冠心苏合丸,耳聋丸、复方珍珠暗疮片、当归四逆汤、玄珠狼疮丸等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