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作为班主任,只有准确的了解、恰当的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展开心理辅导。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
一是家庭原因。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人的是非观念、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生价值观。有的家长经常训斥子女,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亲子之间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有很大的“压抑感”、“委屈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个人因素的影响。某些学生心理承受力比较差,不敢面对成绩的退步,说谎作假来骗家长、老师、同学。一次成绩不理想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虚荣心却让他修改试卷,谎报分数,甚至考试作弊。有的学生对于自己的相貌特别不自信,他们的不自信,让自己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陷于自我封闭之中。
三是学校教育不当。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
四是社会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家长心态过于浮躁,社会不良现象泛滥等,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而青少年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缺少一定的辨别能力,容易受诱惑并且善于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干预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中小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因此,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采取以下對策:
第一,从学校层面来说,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此外,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师开展广泛的心理学知识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
第二,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要改变旧的健康观念,树立新的健康模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适应的完美状态,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生理、心理和社会等立体健康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三,从师生关系来看,要积极营造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心理因素的发展。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必须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教师要用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抚爱的动作去感化每一位学生,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并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从而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第四,从班主任工作性质来看,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班主任都是学生的任课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多,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入,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有较高的素质。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观察和记录,认真做好案例分析,采取多种方法,对症下药,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五,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创造条件,配合心理保健医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班主任要积极开展家访工作,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争取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教育。还要发挥社区的作用,组织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如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医生义诊活动和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该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导航。帮助他们摆脱不良心理的羁绊,让学生做情绪的主人,保持和发展健康的情绪。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
一是家庭原因。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人的是非观念、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生价值观。有的家长经常训斥子女,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亲子之间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有很大的“压抑感”、“委屈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个人因素的影响。某些学生心理承受力比较差,不敢面对成绩的退步,说谎作假来骗家长、老师、同学。一次成绩不理想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虚荣心却让他修改试卷,谎报分数,甚至考试作弊。有的学生对于自己的相貌特别不自信,他们的不自信,让自己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陷于自我封闭之中。
三是学校教育不当。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
四是社会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家长心态过于浮躁,社会不良现象泛滥等,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而青少年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缺少一定的辨别能力,容易受诱惑并且善于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干预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中小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因此,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采取以下對策:
第一,从学校层面来说,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此外,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师开展广泛的心理学知识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
第二,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要改变旧的健康观念,树立新的健康模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适应的完美状态,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生理、心理和社会等立体健康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三,从师生关系来看,要积极营造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心理因素的发展。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必须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教师要用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抚爱的动作去感化每一位学生,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并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从而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第四,从班主任工作性质来看,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班主任都是学生的任课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多,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入,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有较高的素质。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观察和记录,认真做好案例分析,采取多种方法,对症下药,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五,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创造条件,配合心理保健医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班主任要积极开展家访工作,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争取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教育。还要发挥社区的作用,组织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如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医生义诊活动和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该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导航。帮助他们摆脱不良心理的羁绊,让学生做情绪的主人,保持和发展健康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