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学属于实验性科学,现代生物教育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创新。教师在实验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实践的条件,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生物实验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过程。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学生只有在具备了较强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创新。
关键词:实验探究能力;拓展;改进
实验教学是整个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动手操作技能,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其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形成严谨求实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的价值观。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手段,也是教师传授生物学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工作方法。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只有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使之与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形成有机整体,才能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但目前的生物实验教学,仍然普遍盛行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地注重建构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教材的绝对权威性。长期以来,学生养成了极强的依赖性,没有了自己的个性,不会质疑,不会探索,更谈不上创新。而且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太弱,实验课的效果也不尽理想。为此,笔者在生物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对实验的过程进行了改进,将某些学生实验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尝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和实验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加强实验基础训练,夯实学生的实验基本功
实验课是最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主导,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因此开展实验课教学非常重要。由于高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受各校条件的限制或学校片面抓教学质量,忽略了实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或操作不规范。这就势必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结合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注意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真正做到规范操作,同时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去做每一个实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如显微镜的使用、装片的制作等,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
例如,制作洋葱根尖的有丝分裂装片得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显微镜不能正确熟练地使用,装片做得再好,也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使实验前功尽弃。所以我们在实验前,单独拿出两节课进行基本功的训练,使每位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达到熟练程度,从镜头的安装、视野的调节、装片的安放、物像的移动到观察方法等都能熟练准确的操作。通过训练,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很快,所以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就能很快地在低倍镜下看到植物细胞中紫色大液泡,换用高倍镜也能正确调焦,很快使之图像清晰。所以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动眼、动手和动脑,让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得到了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拓展、改进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创新能力
新课程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强调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能力的培养。而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认真落实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树立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措施。生物学实验不应该只是一个验证生物学结论的过程,而更应该是一个探索、尝试、体验的过程。在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中,其实验大都是以验证、观察实验为主,而探究实验较少,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基于安全、规范等考虑,学生实验一般都是根据教材设计好的方案,先由教师提供好必需物品,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最后填写实验报告,几乎是一条流水线。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也往往使实验课留有充裕的时间。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改革尝试。在进行某一实验前,除按教材内容准备好必需的药品、仪器、材料等供学生实验外,还给学生准备了与本实验相关的一些“额外”的药品、仪器、材料等。学生在做完本实验后,可根据自己的理解、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挑选和组合,然后做相关类型的探究实验。或在实验前,鼓励学生预习时尝试设计与教材不同的实验探究方案。
例如在“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时,我们先按教材上的要求完成实验后,其余的时间就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除了学生自己设计的探究方案外,我们教师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有:①探究各种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情况(供水绵、衣藻、黄瓜嫩茎等);②探究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细胞内叶绿体分布与细胞质流动速度;③探究光照对细胞质流动速度的影响(提供台灯);④探究温度对细胞质流动速度的影响(提供热水与温度计)。让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其科学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增进对生物学科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逐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这样的实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其中一实验小组用自己准备的小白菜嫩叶做装片,因其表皮毛细胞体积大,叶绿体多,且由于细胞突起伸展在表皮之外,细胞之间互不重叠,不仅装片制作容易,而且细胞质流动速度较快,效果很好,学生很容易看清细胞质沿着液泡周围作逆时针的循环流动(我们近几年来均采用小白菜为该实验的材料)。通过这一实验,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倍增,许多学生都能在实验前自觉地去预习,准备实验材料,并尝试设计新的实验方案。
再如:我们从实验材料方面,设计了多个改进“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方案。如用动物器官作材料:鱼的精巢、猪的肝脏、胰腺等;用植物作材料:洋葱,韭黄、菜花等,让各实验小组自选不同材料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最后通过改进得出一个用植物器官——菜花为实验材料进行DNA粗提取的简单实验方法,完全解决了原教材实验中取材难、步骤繁、时间长、效果差的难题。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始终置身于亲自动手实验的情景中,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喜悦。因此,就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新事物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还有许多实验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等均可将探究创新融入生物实验教学中。
重体验、重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改进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在推进新课程、重视实验教学、重视探究实践的今天,我们生物学教师要改变原有实验教学的弊端,将生物探究实验活动始终贯穿于实验教学中,充分精心按排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在加强学生的规范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形成探究的习惯,掌握探究的一般思路,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广林.2007.谈生物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学生物学》,(5):12-13
[2] 刘中国.2007.走向开放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生物学教学》,(3):37-38
关键词:实验探究能力;拓展;改进
实验教学是整个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动手操作技能,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其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形成严谨求实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的价值观。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手段,也是教师传授生物学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工作方法。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只有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使之与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形成有机整体,才能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但目前的生物实验教学,仍然普遍盛行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地注重建构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教材的绝对权威性。长期以来,学生养成了极强的依赖性,没有了自己的个性,不会质疑,不会探索,更谈不上创新。而且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太弱,实验课的效果也不尽理想。为此,笔者在生物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对实验的过程进行了改进,将某些学生实验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尝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和实验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加强实验基础训练,夯实学生的实验基本功
实验课是最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主导,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因此开展实验课教学非常重要。由于高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受各校条件的限制或学校片面抓教学质量,忽略了实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或操作不规范。这就势必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结合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注意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真正做到规范操作,同时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去做每一个实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如显微镜的使用、装片的制作等,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
例如,制作洋葱根尖的有丝分裂装片得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显微镜不能正确熟练地使用,装片做得再好,也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使实验前功尽弃。所以我们在实验前,单独拿出两节课进行基本功的训练,使每位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达到熟练程度,从镜头的安装、视野的调节、装片的安放、物像的移动到观察方法等都能熟练准确的操作。通过训练,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很快,所以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就能很快地在低倍镜下看到植物细胞中紫色大液泡,换用高倍镜也能正确调焦,很快使之图像清晰。所以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动眼、动手和动脑,让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得到了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拓展、改进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创新能力
新课程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强调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能力的培养。而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认真落实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树立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措施。生物学实验不应该只是一个验证生物学结论的过程,而更应该是一个探索、尝试、体验的过程。在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中,其实验大都是以验证、观察实验为主,而探究实验较少,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基于安全、规范等考虑,学生实验一般都是根据教材设计好的方案,先由教师提供好必需物品,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最后填写实验报告,几乎是一条流水线。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也往往使实验课留有充裕的时间。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改革尝试。在进行某一实验前,除按教材内容准备好必需的药品、仪器、材料等供学生实验外,还给学生准备了与本实验相关的一些“额外”的药品、仪器、材料等。学生在做完本实验后,可根据自己的理解、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挑选和组合,然后做相关类型的探究实验。或在实验前,鼓励学生预习时尝试设计与教材不同的实验探究方案。
例如在“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时,我们先按教材上的要求完成实验后,其余的时间就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除了学生自己设计的探究方案外,我们教师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有:①探究各种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情况(供水绵、衣藻、黄瓜嫩茎等);②探究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细胞内叶绿体分布与细胞质流动速度;③探究光照对细胞质流动速度的影响(提供台灯);④探究温度对细胞质流动速度的影响(提供热水与温度计)。让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其科学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增进对生物学科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逐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这样的实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其中一实验小组用自己准备的小白菜嫩叶做装片,因其表皮毛细胞体积大,叶绿体多,且由于细胞突起伸展在表皮之外,细胞之间互不重叠,不仅装片制作容易,而且细胞质流动速度较快,效果很好,学生很容易看清细胞质沿着液泡周围作逆时针的循环流动(我们近几年来均采用小白菜为该实验的材料)。通过这一实验,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倍增,许多学生都能在实验前自觉地去预习,准备实验材料,并尝试设计新的实验方案。
再如:我们从实验材料方面,设计了多个改进“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方案。如用动物器官作材料:鱼的精巢、猪的肝脏、胰腺等;用植物作材料:洋葱,韭黄、菜花等,让各实验小组自选不同材料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最后通过改进得出一个用植物器官——菜花为实验材料进行DNA粗提取的简单实验方法,完全解决了原教材实验中取材难、步骤繁、时间长、效果差的难题。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始终置身于亲自动手实验的情景中,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喜悦。因此,就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新事物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还有许多实验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等均可将探究创新融入生物实验教学中。
重体验、重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改进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在推进新课程、重视实验教学、重视探究实践的今天,我们生物学教师要改变原有实验教学的弊端,将生物探究实验活动始终贯穿于实验教学中,充分精心按排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在加强学生的规范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形成探究的习惯,掌握探究的一般思路,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广林.2007.谈生物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学生物学》,(5):12-13
[2] 刘中国.2007.走向开放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生物学教学》,(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