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防守战术概念诠释

来源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g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将篮球防守战术概念进行了界定,将涉及防守基础配合的属概念和种概念进行了设计,防守基础配合包括挤过配合、穿过配合、绕过配合、交换配合、关门配合、夹击配合、补防配合。厘清了防守战术之间的逻辑关系。
  关键词:篮球;防守战术;防守基础配合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章编号:1009—783X(2007)06—0010—03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守恒(1955-),男,湖北仙桃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篮球创新与实践、运动员智能训练、体育赛事管理等。
  
  在明确防守技术概念的基础上,有必要对防守基础配合的概念做进一步的限定。同样的道理,在限定防守基础配合概念的时候,也必须认识到它自身间的逻辑关系。据此,笔者将涉及防守基础配合的属概念和种概念设计成如下框图:
  
  1 防守基础配合
  
  篮球基础配合体系之一。指两名或兩三名防守队员为阻止对方队员的战术行动,破坏对方的配合时机而采用有目的,有组织的协作行动与应变方法,它包括挤过、穿过、绕过、交换、关门、夹击与补防配合。防守基础配合是运动员合理运用防守技术组成全队防守战术的桥梁,是全队防守战术灵活变换组合的机动要素,也是运动员防守意识和防守能力综合展示的重要渠道。一方面,防守基础配合要求运动员及时观察判断对手的战术意图,合理运用防守的策略与技巧,准确地选择适当的配合形式与方法;另一方面,防守基础配合运用的效果,直接反映全队防守战术的质量。只有在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防守基础配合的基础上,才能增加组成全队防守战术的数量和提高全队的防守战术的质量。现代篮球运动,防守技术和防守战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防守攻击性增强,防守范围扩大,防守控制能力提高,无一不是以防守基础配合为基础,防守基础配合的质量已经成为决定全队防守战术的重要因素。
  
  1.1挤过配合
  
  挤过配合是篮球防守基础配合之一,指对方队员进行掩护配合的过程中,防守者在对方掩护队员接近自己的瞬间,贴近自己的防守对象利用横滑步移动技术从自己防守的对手与掩护者之间快速抢过,继续防守自己的对手。挤过是破坏对方掩护配合的积极有效方法之一。运用挤过的防守队员要善于发现对方的掩护意图,迅速调整自己的防守位置,准确判断自己防守移动空间,果断运用合理的挤过移动步伐,紧紧盯住自己的防守对手。而防守对方掩护者的同伴,要及时提醒挤过者,并留出一定的空间位置,以便同伴挤过不成时能够随时应变,现代篮球比赛,要求防守队在破坏对方掩护配合时,尽量采用挤过配合,以保证防守战术的效果与质量。
  
  1.2穿过配合
  
  穿过配合也是篮球防守基础配合之一,指对方队员进行掩护配合时,防守者在对方掩护者抢占有利位置无法运用挤过配合的情况下,选择从自己的同伴和对方掩护者之间的移动路线,继续防守自己对手的配合方法。穿过是破坏对方掩护配合的一种防守方法。运用穿过的防守队员要善于观察对方的掩护行动,准确判断对手的掩护位置,迅速调整自己的移动路线,采用快速灵活的防守移动步伐,继续盯住自己的防守对手。而防守对方掩护者的同伴,要及时发出配合信号并留出空间位置,保证穿过队员的移动路线。穿过配合多在松动人盯人防守或在对方无投篮威胁时采用,防守队员之间相互呼应的配合默契,是穿过配合运用成功的关键。
  
  1.3绕过配合
  
  绕过配合是篮球防守基础配合之一,指对方队员进行掩护配合时,防守者在对方掩护者抢占有利位置而防守掩护者的同伴紧贴对手的情况下,选择从自己同伴和对方掩护者身后的移动路线与方法,继续防守自己对手的配合办法。绕过也是破坏对方掩护配合的防守方法之一。运用绕过配合时,防守掩护者的同伴要及时提醒自己的队友,并主动贴近掩护者发出配合信号,留出便于同伴移动的空间通道;防守被掩护者的队员则要善于观察掩护者和防守掩护者同伴的位置,对同伴发现的配合信号反应要敏捷,采用快速灵活的防守移动技术迅速调整好自己的防守距离,抢占合法的防守位置。绕过配合多在掩护者攻击力强,威胁大而被掩护者摆脱无投篮威胁的情况下运用。绕过配合的关键在于防守队员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
  
  1.4交换配合
  交换配合同样是篮球防守基础配合之一,指对方队员进行掩护配合时,防守队员彼此适时地变换自己防守对象,以达到破坏对方掩护的一种配合方法。运用交换防守配合时,防守掩护者的同伴要主动发出换人信号,及时变换自己的防守对象,制约对手的攻击行为,堵截对手的传球角度,破坏对手掩护后战术变化的配合时机与方法;防守被掩护者的队友对同伴发出的换人信号反应要敏捷,行动要果断,要善于观察对方的掩护意图及对手的移动方向与掩护配合战术变化的潜在威胁,及时调整自己的防守位置,运用后撤步或转身抢占掩护者内侧或离球近侧的防守空间,堵截其朝禁区腹地空切的路线,干扰其掩护转身移动的接球机会,破坏对方掩护配合战术变化的时机。交换配合多在人盯人防守中外线防守队员中使用。当对方内线与外线发生掩护配合时,则不要轻易运用交换防守配合,以免出现小个队员在篮下防守对方高大队员的被动局面。防守队员间相互配合的熟练程度是保证交换配合运用成功的关键因素。
  
  1.5关门配合
  关门配合为篮球防守基础配合之一。指对方持球队员运球突破时,防守者运用快速后撤滑步与邻近协防队员及时靠拢、协同阻止对方突破,以达到造成对方撞人犯规、失误或者迫使对方停球或转移球的一种配合方法。运用关门配合时,防守运球者要清楚同伴协防的位置,采用偏于一侧的站位领防,迫使对方向有协防侧运球突破;当对方突破时要迅速撤步,逼近对方给球施加压力,防止对方运用体前变向从另侧突破;协防队员要采用错位防守,善于观察持球者进攻意图,当出现关门机会时反应敏捷、行动果断,及时抢占有利位置,抢先移动堵截进攻者突破路线,关门动作坚决,不给突破者留有一丝空隙。当突破者停球或传球后,防守队员要迅速调整防守位置,及时进行夹击、抢断或者回防自己的对手。关门配合是一种制约对方运球出色队员的有效配合方法,但防守队员如果抢占位置不及时很容易造成自身阻挡犯规;关门配合时,如果突破队员分球,很容易出现得分机会。全队防守队员间默契的配合,及时的移动也是关门配合成功的关键。
  
  
  1.6夹击配合
  夹击配合亦为篮球防守基础配合之一,指持球队员运球中和运球结束停球时,邻近两名防守者运用快速上步围夹持球队员、封堵对方传球路线,以达到造成对方运球失误、违例或者仓促传球进行抢断的一种配合方法。夹击是攻击性非常强的一种防守配合,防守持球队员者必须反应敏捷、移动迅速、头脑清醒,始终给球强大的压力,做到有意识的领防,让对方被迫运球进入夹击区域。当出现夹击机会,邻近的防守者应快速突然地靠近运球队员,用腿和躯干锁住持球队员 的位置,同时挥动双臂封堵传球角度,切断传球路线,伺机抢断球。夹击配合多在场角和中线附近运用,只要出现夹击,其余队员必须迅速调整位置,观察持球队员传球路线做好伺机抢断球反击的准备。
  
  1.7补防配合
  补防配合是篮球防守基础配合之一。指防守队员当同伴被对手突破、漏防或同伴去关门、夹击失败时,立即放弃自己的防守对手,去补防威胁最大的进攻者.漏人的防守队员迅速轮转换位及时换防的一种协同防守方法。补防是在攻击性防守失败的前提下采用的一种补救措施,防守队员要善于观察、判断场上形势,一旦需要补防应立即移动、迅速上前阻止持球队员的移动路线和球的转移路线,逼迫对手向威胁小的区域传球,给同伴以回防落位的时间。防守队员补防时必须保持好重心,分析场上形势,预判对手意图,警惕对方向重威胁区传球,全队集体轮转,才能延误对方进攻配合,改变被动形势。
  
  2 防守战术概念
  
  同样,在限定防守基础配合概念的基础上,也必须认识到防守战术之间的逻辑关系。据此,笔者也将涉及防守战术的一届概念和一种概念设计成如下框图:
  
  2.1 防守戰术
  防守战术是篮球战术体系之一,指全队为了获得控制球权或破坏对方进攻战术而运用的技术方式、配合行动和集体协调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它是由个人防守行动、防守基础战术配合、快攻防守、人盯人防守和区域防守等组成。防守战术建立在防守技术和防守基础战术配合的基础之上,其目的是充分发挥个人防守技术特长,熟练运用防守基础战术配合,使全队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以便在攻守对抗中争取主动,获得球权。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防守战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对控制球队员的防守压力加强,防守的区域扩大,综合防守战术形式变化频繁,攻守转换的节奏加快。
  
  2.2个人防守行动
  个人防守行动是全队防守战术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指防守队员在比赛中针对进攻队员特点和本队防守战术的需要,为扼制对方进攻、争夺控制球权,以意识为先导、观察判断为前提而采取的个人防守策略、行动与方法。它是运动员智慧、身体、技术、战术素质和临场经验在防守中综合运用的集中表现。包括确定防守策略、选择防守位置、运用防守技术、采取应变手段以及与同伴协同配合等几个环节。正确合理的个人防守行动是防守基础配合和全队防守战术的基本单元,也是队员个人防守能力强弱的表现。个人防守行动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全队舫守的成败。
  
  2.3快攻防守
  快攻防守是篮球防守战术之一。其指从攻守转换的瞬间开始到队员在后场迅速落位结束,以阻止对方球的推进速度、延缓对方进攻节奏、破坏对方使用的快攻战术并力争控制球权为目的而采取全队防守的技术方式、集体协调的组织形式与战术行动。它由拼抢前场篮板球、封堵一传、堵截接应点、快下追防、以少防多、后场迅速落位等几个部分组成,快攻防守首先要求减少自身失误、提高进攻的成功率;组织积极拼抢前场篮板球、减少偶然性的攻守转换,不给对方快攻机会;全队要求头脑清醒、反应敏捷、移动迅速、积极主动地在不同位置上进行堵截;积极封堵一传,延缓球的转移速度,不让球轻易超越自己的防区;阻截对方接应队员或习惯的接应点,并干扰其向接应区移动;积极进行中场阻截、干扰其传球;快速追防对方的快下队员,力争在防守人数上均衡,避免以少防多;全队尽量做到统一思想、分工明确,整体布防,快速退防,赢得防守时间迅速转入阵地防守。
  
  
  2.4人盯人防守
  人盯人防守同样是篮球防守战术之一。其指比赛中根据攻守双方队员特点,以单兵防守为基础,以制约对方进攻争夺控制球权为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每个防守队员看守一名进攻队员,并与同伴相互协防的集体协调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它包括半场人盯人防守和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等几种形式。人盯人防守战术以单兵防守为基础,防守的针对性强,有利于破坏和控制对方既定的进攻战术配合;防守队员分工明确,有利于发挥队员防守的积极性和提高责任感;防守的机动性强,能够根据对方进攻的情况及时调整防守部署,有效地控制对方的进攻重点和外围投篮。但人盯人防守的不足之处在于,进攻队员突破后容易被各个击破;篮下防守略微薄弱不易组织集体的抢篮板球战术。人盯人防守要求运动员掌握各种人盯人防守战术的基本组织原则和运用方法,在比赛中根据攻守双方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具有强烈的攻守转换及人盯人的防守意识,在以盯人为主的基础上,积极移动选位兼顾“人、球、区”。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顽强的战斗作风、开阔的视野和熟练的单兵防守技能;善于观察、判断和随机应变,加强与同伴的协同配合,增强防守的集体性,注意保护篮下和积极拼抢篮板球。
  
  2.5 区域防守
  区域防守是篮球防守战术之一。其指攻守转换时,队员组成一定的防守阵型,按攻守双方特点明确分工,各自负责一定的区域,严防进入该区的人、球,并通过协同防守把各区域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一种集体防守战术,从而达到破坏对方进攻节奏和争夺控制球权的目的。它包括区域联防和区域紧逼防守等几种形式。区域防守要求防守队员必须善于观察场上形势,随球的转移选位,人球兼顾,特别应该随时注意对方的背插和溜底。在重点防守内线的同时,加强外围有球队员的防守,五人协同一致,采用以中锋为轴轮转补位和上下移动的方法协同配合,积极地利用关门、夹击和错位防守组织抢断球,对方投篮后应马上阻止其冲抢篮板球,获得球权后应立即组织快速反击。
  2.5.1半场区域联防
  半场区域联防属于篮球防守战术类型之一。其指攻守转换时,队员快速退回后场组成一定的防守阵型,根据攻守双方特点分区分工,各自负责一定的区域,严防进入本区域的人与球,时刻保持随球移动、协同防守并把每个防区有机结合起来的全队防守战术行动。它包括:“2—1—2”、“2—3”、“3—2”、“1—3—1”、“1—2—2”等防守阵型。半场区域联防以防区为主,人球兼顾,有利于保护篮下高危区域,便于组织集体抢篮板球战术。要求运动员头脑清醒、视野开阔,强侧防守时注意阻止球的转移和外围投篮,逼迫对方向威胁小的区域运球;当对方突破时要采取“关门”配合,停球时要采取夹击配合,有夹击必抢断;弱侧防守时注意人球兼顾,当对方空切、溜底、背插时要以盯人形式护送,阻止对方向篮下移动,随时注意协防、补防;全队防守要充分利用语言信号沟通,统一思想、协同配合,不要拘泥于阵型,根据对方进攻意图随时调整应变。
  2.5.2全场区域紧逼防守
  全场区域紧逼防守为篮球防守战术类型之一。其指攻守转换时,防守队员迅速落位,有计划地在全场区域内组织分区阵形,以防球为主,通过组织突然、连续的封堵夹击,达到打乱对方进攻节奏,施加心理压力,并最终获得控制球权的集体协调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它是防守中获球及反击得分最迅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防守场区范围上它可分为全场区域紧逼、3/4场区域紧逼和半场区域紧逼等。在防守阵型上有1—2—1—1”、“1—2—2—1”、“2—2—1”等几种阵型。全场区域紧逼防守在攻守转换过程中,全队迅速落位预定区域,真正做到对球施压,逼球走向,死球夹击,近球区以多防少,远球区以少防多,随球轮转换位,积极追补抢断;在防守中,以防球为主,人球兼顾,防守持球队员者始终给球施加压力并进行领防,按照堵中放边的原则,全力阻止其纵向传球,迫使对手运球进入边角等夹击区域,停球时I临近的队员果断组织夹击,逼迫对方在慌乱中违例、失误或匆忙草率传球;出现夹击时,其他防守队员马上轮转换位、错位防守,随时准备抢断超越自己防区的球,抢断后迅速组织反击。全场区域紧逼防守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充沛的体能、出色的身体素质,尤其是速度、速度耐力和灵敏素质;具备良好的战术意识和单兵防守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逼堵、夹击、封断、换防、补防等基础配合;明确了解区域紧逼的原则和要领,统一思想,积极主动,行动坚决果断和意志顽强,并能熟练掌握和随机应变地灵活应用。
其他文献
摘要:论证现代奥运会在初始年代(1896—1936)的主要特征,是研究奥运会历史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整理,推演有闲阶级主导了当时的现代奥运会。这主要体现在:运作它的行为主体是有闲阶级,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和国际奥委会委员;它是有闲阶级价值理念的载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业余精神、贵族式的礼仪、男权本性。在以上基础上,阐述奥运会所涉及到的不同群体对追求“快乐”的差异,既有闲阶级从荣誉中寻求快乐
期刊
摘要:采用录像统计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4、15届男篮世锦赛中外优秀后卫传接球技术运用进行了定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外优秀后卫在摆脱跑位移动接球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传球方面,国外后卫传球方式多样,善于将传球与投球、突破结合,突然性、隐蔽性强;相比之下,中国后卫传球方式运用单一,横向过渡性传球较多。传球意图暴露明显,重视向内线供球,在对手紧逼下缺乏应变,被动传球多。本文
期刊
摘要:通过对江汉大学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大学体育特殊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发现:美国的大学体育特殊教育在全面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个体能力创新的培养,体现在教育的过程中操作细节的关怀,而我们的大学体育特殊教育在人性化的关怀下,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则显得不是太突出。因此,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认为在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大学教育部门要在教育公平上加强政策性关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期刊
摘要:以天津市现行的“体育、艺术2+1项目”为实证材料,为推进该项目在实验校的有效落实,为其他学校的相关改革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为领导决策展与实践执行层提供参考依据,为促进教师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及提高“学科教育”专业化能力、水平的形成和提升,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形成健全人格提供有益的帮助。运用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艺术2+1体育技能类项目”学习领域目标
期刊
摘要:对运动员和不从事竞技运动能力的个体发育规律能揭示长期身体训练的一个自然理论方法。身体训练的关键规律如下:训练负荷参数要对应于个体的目前身体状况并要调整到与其年龄阶段相符合的运动潜能上。基于这一原则,对训练负荷,包括训练内容、性质、量等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更好地对应于训练个体的身体状况。训练负荷的调整能使身体训练更完美,更符合目前年龄段个体的身体机能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下基本训练原
期刊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对于我们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守护民族文化之“根”的艺术,载负着传统文化从民间走向舞台。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简论“第8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之室内表演项目,时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创作的发展走向与文化传承进行再思考。透彻分析其发展之道:须遵循突出民族性;尊重传统、再现传统与科学编排;表演性服从于体育性3大原则,才能让发展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
期刊
摘要:为了研究白藜芦醇干预对耐力训练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IL-2、sIL-2R和IgG浓度的影响。根据体重将72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安静对照组;B组为耐力训练组;C组为耐力训练+白藜芦醇组。C组小鼠每日给予白藜芦醇10mg/kg灌胃,与B组共同进行6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最后一天进行力竭游泳实验并记录运动时间。力竭后24h处死小鼠取材,测定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
期刊
摘要: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的内源性配体,是一种主要由胃肠分泌的含有28个氨基酸残基的短肽,它具有强烈的刺激GH分泌的功能。Ghrelin与其受体结合后可以产生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在具有促生长激素分泌作用的同时,又具有维持能量正平衡、调节能量代谢的作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对Ghrelin水平的影响也不同,一般一次性急性运动不会导致ghrelin浓度的升高I长时间耐力性运动或者有氧健身运动,
期刊
摘要:通过对第十一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冠军黄海强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运动员起跳结束瞬间,起跳腿髋、膝、踝三关节蹬伸较充分,但是两手臂和摆动腿摆动速度较低、摆动幅度较小;起跳瞬间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绝对值较低,垂直速度低是阻碍他运动成绩提高的最主要原因;在起跳时间上,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没有明显差异;身体重心的最高点位于横杆的后方,最后一步步长相时较小。  关键词:第十一届世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当前关于中学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评价还存在较大的不足。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在参考众多专家学者的已有研究,以及对体育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和体育教师的业务范围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建构中学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质性和量化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通过集体经验法设计了多元主体的指标体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