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自上世纪20年代产生以来一直应用于公共管理领域的培训中,目前已在许多高校的课程教学中广泛采用,并趋于规范。案例讨论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的一种方式,怎样在网络环境下组织案例讨论教学活动,提高教与学的质量,都亟待审计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讨与思考。
一、网络环境下案例讨论教学法的设计背景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应用性学科。审计理论概念多,与会计、税法等学科内容交叉渗透,专业术语较难理解,有时需要“字斟句酌”和深刻会意。在实践中,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所处的职业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而职业判断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因而,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难以给予学生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在理论与技能的掌握上不同于以账户或报表为线索的会计课程,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的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后就掌握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技能。鉴于审计课程在会计学科体系中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应该积极尝试运用案例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对情境案例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将有益于改变“审计学难教,审计学难学”的尴尬局面。
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资源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形成了基于网络环境下审计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应用。美国前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欧·泽考斯基曾指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能够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案例讨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学校已具有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师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理论性、政策性强,较难理解、较难掌握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网络环境下案例讨论法教学活动设计
网络环境下案例讨论法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有关活动及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1.案例讨论教学模式框架
网络环境下案例讨论法教学活动是指在信息技术与审计课程整合过程中,通过对情景案例的讨论,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具体来说,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利用网络化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积极参与小组、集体讨论,达到熟悉审计理论,掌握基本审计程序,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独立完成各自的作业和课程实训报告,最后实现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2.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1)课前精选讨论案例。案例是展开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本身蕴涵信息的丰富性、鲜活性、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等对案例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关键。因而教师应利用创建的网络资源,选择、设计具有适用性、概括性,难易适度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在讨论时能开展适度争论,切身感受到矛盾的冲突及分析的抉择所具有的挑战性,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能学、想学、会学的意识,进而显现讨论课所具有教学效果
(2)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学会自主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网络环境下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应用,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要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信息搜索技术”、“信息分析”、“信息利用”相关内容的专题培训,指导学生操作可视化教学平台导航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与讨论案例相关的资源,引导学生探讨审计学课程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使学生学会网上资源与文字教材资源的优化整合。能有效地获取与审计课程理论、审计案例有关的信息,并能准确、创造性地使用相关信息,在其信息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在信息查找和知识构建方面获取最佳效果,为上好案例讨论课做好能力上的准备。
(3)做好讨论前的准备。第一,教师做的准备。为提高案例讨论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按照授课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应的案例。每次讨论课,教师提前几天将与案例有关的理论知识、案例讨论方法和技巧等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作以介绍,要求学生基本了解并初步掌握案例所涉及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尽快抓住案例主题,将确定的案例上传网上留言板、E-mail或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并注明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这样有助于促使学生急用先学、为用而学,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需要解决的案例问题结合起来。对难度较大的案例,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与启发,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评价案例,同时要求学生熟读案例,作好记录,做到有的放矢。第二,学生做的准备。学生依据教师预设的案例,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化教学平台浏览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网页,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直观、有趣。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整合案例涉及的相关内容,通过网上留言板、E-mail随时与同学、老师交流案例准备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就讨论的内容编写发言提纲或发言稿。通过几天的自主学习,学生对解决教师预设的案例问题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做到心里有底,使课堂讨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采取小组讨论——集中讨论——教师讲评的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在小组讨论中,绝大多数学生能认真研究分析案例,归纳自己的观点,对案例涉及的问题借助网上论坛、网上留言板、E-mail等交流平台发表看法,甚至就某种观点进行争论。在全班进行集中讨论时,针对小组讨论中存在的分歧、疑难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进行讨论,不强求唯一结论,只注重共同参与、相互碰撞、深入探讨的过程。最后教师对讨论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讲评,充分肯定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对学生忽视、遗漏或挖掘不深的问题逐一分析和引申,特别是对存在的分歧、疑难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剖析,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
(5)提交案例作业与实训报告。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学生对相关的审计理论、技能和方法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知道如何应用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和方法解决实际的审计问题。为巩固学习成果,教师讲评后要求学生将讨论的案例自行归纳总结,完成案例作业,撰写实训报告,并上传网上作业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
(6)学习效果的评价及考核。任何教学方案的实施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同样网络环境下的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也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专业技能。为评价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及测试方法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完善的评价及考核体系,并对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对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与考核。通过评价与考核,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习成绩的统计结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网络环境下的案例讨论法教学活动效果分析
1.改变了教学结构
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了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师生互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突破了教学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与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提供了保证。通过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将学习资源呈现给学生,这样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较难理解的审计理论在案例解答中变得生动、直观、有趣,揭示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对教学难点的突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构建了新型教学模式,更新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形成了与现代教育观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为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保障。
4.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借助网络化教学平台组织案例讨论教学活动,可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培养了协作精神,加深了对审计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搞清了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在已有经验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的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总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审计案例讨论教学活动,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开放、自主、灵活、互动”的学习环境中。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小组讨论为核心,教师导学为纽带,师生共同努力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课程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是实现学学相长,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山东省理工职业学院 )
一、网络环境下案例讨论教学法的设计背景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应用性学科。审计理论概念多,与会计、税法等学科内容交叉渗透,专业术语较难理解,有时需要“字斟句酌”和深刻会意。在实践中,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所处的职业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而职业判断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因而,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难以给予学生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在理论与技能的掌握上不同于以账户或报表为线索的会计课程,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的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后就掌握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技能。鉴于审计课程在会计学科体系中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应该积极尝试运用案例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对情境案例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将有益于改变“审计学难教,审计学难学”的尴尬局面。
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资源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形成了基于网络环境下审计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应用。美国前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欧·泽考斯基曾指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能够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案例讨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学校已具有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师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理论性、政策性强,较难理解、较难掌握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网络环境下案例讨论法教学活动设计
网络环境下案例讨论法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有关活动及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1.案例讨论教学模式框架
网络环境下案例讨论法教学活动是指在信息技术与审计课程整合过程中,通过对情景案例的讨论,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具体来说,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利用网络化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积极参与小组、集体讨论,达到熟悉审计理论,掌握基本审计程序,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独立完成各自的作业和课程实训报告,最后实现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2.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1)课前精选讨论案例。案例是展开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本身蕴涵信息的丰富性、鲜活性、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等对案例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关键。因而教师应利用创建的网络资源,选择、设计具有适用性、概括性,难易适度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在讨论时能开展适度争论,切身感受到矛盾的冲突及分析的抉择所具有的挑战性,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能学、想学、会学的意识,进而显现讨论课所具有教学效果
(2)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学会自主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网络环境下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应用,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要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信息搜索技术”、“信息分析”、“信息利用”相关内容的专题培训,指导学生操作可视化教学平台导航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与讨论案例相关的资源,引导学生探讨审计学课程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使学生学会网上资源与文字教材资源的优化整合。能有效地获取与审计课程理论、审计案例有关的信息,并能准确、创造性地使用相关信息,在其信息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在信息查找和知识构建方面获取最佳效果,为上好案例讨论课做好能力上的准备。
(3)做好讨论前的准备。第一,教师做的准备。为提高案例讨论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按照授课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应的案例。每次讨论课,教师提前几天将与案例有关的理论知识、案例讨论方法和技巧等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作以介绍,要求学生基本了解并初步掌握案例所涉及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尽快抓住案例主题,将确定的案例上传网上留言板、E-mail或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并注明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这样有助于促使学生急用先学、为用而学,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需要解决的案例问题结合起来。对难度较大的案例,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与启发,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评价案例,同时要求学生熟读案例,作好记录,做到有的放矢。第二,学生做的准备。学生依据教师预设的案例,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化教学平台浏览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网页,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直观、有趣。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整合案例涉及的相关内容,通过网上留言板、E-mail随时与同学、老师交流案例准备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就讨论的内容编写发言提纲或发言稿。通过几天的自主学习,学生对解决教师预设的案例问题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做到心里有底,使课堂讨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采取小组讨论——集中讨论——教师讲评的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在小组讨论中,绝大多数学生能认真研究分析案例,归纳自己的观点,对案例涉及的问题借助网上论坛、网上留言板、E-mail等交流平台发表看法,甚至就某种观点进行争论。在全班进行集中讨论时,针对小组讨论中存在的分歧、疑难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进行讨论,不强求唯一结论,只注重共同参与、相互碰撞、深入探讨的过程。最后教师对讨论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讲评,充分肯定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对学生忽视、遗漏或挖掘不深的问题逐一分析和引申,特别是对存在的分歧、疑难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剖析,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
(5)提交案例作业与实训报告。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学生对相关的审计理论、技能和方法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知道如何应用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和方法解决实际的审计问题。为巩固学习成果,教师讲评后要求学生将讨论的案例自行归纳总结,完成案例作业,撰写实训报告,并上传网上作业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
(6)学习效果的评价及考核。任何教学方案的实施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同样网络环境下的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也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专业技能。为评价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及测试方法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完善的评价及考核体系,并对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对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与考核。通过评价与考核,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习成绩的统计结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网络环境下的案例讨论法教学活动效果分析
1.改变了教学结构
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了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师生互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突破了教学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与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提供了保证。通过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将学习资源呈现给学生,这样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较难理解的审计理论在案例解答中变得生动、直观、有趣,揭示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对教学难点的突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构建了新型教学模式,更新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形成了与现代教育观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为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保障。
4.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借助网络化教学平台组织案例讨论教学活动,可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培养了协作精神,加深了对审计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搞清了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在已有经验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的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总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审计案例讨论教学活动,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开放、自主、灵活、互动”的学习环境中。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小组讨论为核心,教师导学为纽带,师生共同努力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课程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是实现学学相长,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山东省理工职业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