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行
某晨正家中备课,陈曦来电话说,省上组织第二届抒写西部采风团,重走秦直道和陕北采风。拟邀我,问能不能去?
一直说何日约三五同道走一走秦直道呢。哪能不去呢?办好调课手续,走啊!
采风也好,旅游也罢,总给人一种新鲜,一种未知而即将面对的向往与冲动,好像新郎官即揭盖头的瞬间感受。虽说一周时间,匆匆来去,只是英语泛读式地接触人和事,车行得快也来不及感受蓝天白云山水草木,但接触面宽信息密集,且专题式带目的地出行。倘有感兴趣的地方,以后再单刀匹马直冲过去就是了。
初上车,像初入学初登讲台那样新鲜而敏感。熟识的师友结伴同游,还有共同兴趣的新伙伴。对即将见到的秦直道充满了种种想象,相关的历史图影又不时闪现与切换。一幕幕灵视的蒙太奇。
司马迁当年是走过秦直道的哟!
有时觉得自己幼稚如孩童,对周围的一切都好奇,充满激情。说话走路都是快节奏,完全不像曾国藩所期待的说话迟钝些走路缓慢些那样成熟的劲儿。是教师形象的社会性期待把自己雕塑成这样了么?有时又觉得自己年龄相当悠久,数千年的图影历历在目,融化在血液中。脱落少时辈,结交皆老苍,那随处可见的千百年古树和历代堆积的残砖碎瓦好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的,令人怦然心动,虽是初面却是那么熟稔,有着称名忆旧容的追忆感。是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大秦留直道,我辈复登临!
车行如飞心亦飞。
虽不能比作羁鸟返林池鱼归渊,但眼前真真切切感到一片辽阔。
黄土绿韵
沿秦直道采风,向北而去原想多荒漠苍凉,不料却是一路绿色一路景,遂有自然意象密集而应接不暇之叹。
驶出关中平原,丘陵曲线优雅,极富女性美的轮廓因绿意而生机勃勃。苹果树柿树随路都是果园格局。大片大片的小麦大麦如集团军般齐整,偶见的油菜喜眉眉齐刷刷斜倚而立,仿佛春深的孕妇满怀欣喜企盼美好境界的到来。淳化、旬邑、永寿无不如是。一眼望去,竟没有荒芜裸露之处。窗外绿枝绿叶,触目黄花红花,白云下鸟儿展翅飞翔。更有趣的是,关中道上洋槐树早已花落结荚,而在淳化、旬邑、永寿、富县等地则处于盛开阶段。正所谓:“平原五月槐结荚,北山槐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而在石门山,那高峭的枝桠嫩叶初透,在阳光下呈半透明的绿色,美不滋滋的清莹黄亮。这一现象也浓缩在富县一地之间,这里槐花如雪如瀑,隔路的那片槐林则回黄转绿,想是嫩枝才透春消息吧。奇妙!不知是海拔高差还是纬度的错位,也不至于咫尺之内添别趣吧。
进入富县境,令人惊异的夹道森林相迎送。我知道蛰居于羌村的诗圣曾设想过广厦千万间令古今动容,不知他在此地设想过千亩森森村外绕么?忆及当年,我在山中植树时,报告者说共产主义就是把环境建成美丽的花园。而我们植树,就是建设花园的初步!激动的我当时就想世界几大宗教的天堂不都是有水有岛有树有花有鸟么?陕北的窗花怎么也充满了这样的意象,那么多美丽的花,美丽的树,美丽的花与鸟,且用云彩来点缀?
在靖边宥洲湖畔,白云绕树影,湖水泊蓝天。遇一抱柴草的中年主妇,苗条,围裙长如裙裳。她的穿T恤牛仔的儿子,11岁吧,在家门前玩自行车,红衣绿裤的小女儿远在屋檐下盆中戏水。闲谈几句,她忙于给放学的俩孩子做饭。她说丈夫去深圳打工,她一个女人家,劳动一个年收六七千元够娘仨花就行了。说着笑笑,牙齿白白的,仿佛湖水荡漾在她心里,透亮而开阔。回看自家院落,白墙红瓦,玻璃映出日光湖光。一只白狗悠闲地卧在屋檐下。此情此景,倘王维再来,也仍会是即此羡闲逸而怅然吟式微吧。
进入榆林境。神木,随处可见柠条,灌木丛状,小小绿叶黄花,据说极耐旱。怪不得高速路边斜坡上到处打洞栽植此物呢。路边、沙丘间多杞柳。这里的文人们叫它塞上柳,这是榆林的典型风貌。低矮而粗壮的树身,十多枝条合拢而举,似将抵御风沙的形象定格在自身的生长过程中,在我的瞬间印象是这样。有的苗条鲜嫩是御沙的新秀,有的苍老龙钟是植树历史的见证。诗人霍竹山告诉我,清光绪年间靖边县令丁锡奎写《劝民植树俚语》,并以“谁剥树的皮,我剥谁的皮”来警戒,遂留下丁剥皮的名号,其实是很好的官。民国年间县长牛庆誉曾发动植树造林。1942年共产党县委书记惠中权更以俚语村言劝农而效果颇佳:“多植一棵树,多养一只羊,多打一升粮”、“家有三百柳,吃穿不发愁”云云。我便悟出植树种草的智慧不是某一时代某一人灵机一动的特产,而是人类与自然互动的产物,是自远古一代一代传承、增益与碰撞而来的。遂想到了柳青,在自身不保多病之秋,仍以国内外世界种植格局为坐标,站在历史的高度建议在此黄土高坡上种草种树,全局性地改变这一块土地的经营方针。而今的秀美山川工程,更是历史高地上更大范围的智慧之举。于是采风者触目所及,便是绿草绿树,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绿意绿韵,宜人醉人。只是车行得快呀,来不及感受。
神湖
下午一时许,散步到神湖。一块卧石上镌刻着鲜红的大字:神湖。
神湖,神木的湖,神秘的湖,神圣的湖。一个有意味的名字。陪伴的陕北诗人告诉我说,这里原是沼泽地,自1929年以后,水量渐增而气势益大,到六七十年代成现在风貌。也叫红碱淖。上个世纪70年代,它叫尔林兔水库,其实它天然而非人为,是沙漠中七条季节河流汇聚而成的内陆湖。我想也是,平地出神湖嘛,一问世便创纪录。若排名,陕西省最大的湖泊,中国第一沙漠淡水湖非它莫属。
集体乘汽艇。浪花如雪如瀑从船舷两侧喷出。晶莹如碎玉飞琼,奔放如白马驰骋,纯粹如风起云涌。接近飞翔的速度逼近了自由,生命因之获得了高峰体验,快速即快意啊。水滋润心灵,让人亲切。人们心胸清纯透明,此时此地,几乎每个人都可回答老子“能婴儿乎”的提问。马达轰鸣,风耳边呼啸,天地随人前移,水面在眼前扇面般展开又合拢,云朵和浪花相伴相生,人们或坐或立,悄静无语,好一个神湖的晴景哟!
湖畔东西延展为草原,而南北起伏为沙丘。随着汽艇仿佛围绕一个焦点作圆周运动。远方前行而近前后撤,汽艇不停它们的运动便不休止。放眼看去,东侧尔林兔草原幽邈绵长;西侧亦是无边的天然草原,虽无名却也能想象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趣。南北沙丘起伏,沙柳丛丛,沙打旺和开着黄花的柠条参杂其间。滩地绿意斑驳,苍凉而充满生机。
汽艇停靠南岸,即是红石岛了。听说原是湖心岛,因水位渐低而演绎为半岛。大片松软的沙滩,柔和,纯净。登岛人人脱鞋袜而赤足走在松软的沙滩上。阳光下面沙有点烫。脚有点损但亦有踏实感。沙粒净极而让人想坐想卧,如回到童年,如回到家庭。
岛上地形奇特,一段坡势平缓的沙滩过后,面前便有一近百米的沙丘,陡峭如削,近80度,且有一绳索为经木棒为纬的软梯暗示我们爬上去。原来是滑沙场。遂和骑骆驼而来的同伴滑沙而下。第一次躺上滑板,闭眼冲出,势能演化为动能。可见在一定的形势下自身静态潜能是不能低估的。飞,飞的感觉,爽,李白写“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时候也是这般感觉吧?遂悟出速度的快感。
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在超脱的意识中,沙漠也是很美的。
某晨正家中备课,陈曦来电话说,省上组织第二届抒写西部采风团,重走秦直道和陕北采风。拟邀我,问能不能去?
一直说何日约三五同道走一走秦直道呢。哪能不去呢?办好调课手续,走啊!
采风也好,旅游也罢,总给人一种新鲜,一种未知而即将面对的向往与冲动,好像新郎官即揭盖头的瞬间感受。虽说一周时间,匆匆来去,只是英语泛读式地接触人和事,车行得快也来不及感受蓝天白云山水草木,但接触面宽信息密集,且专题式带目的地出行。倘有感兴趣的地方,以后再单刀匹马直冲过去就是了。
初上车,像初入学初登讲台那样新鲜而敏感。熟识的师友结伴同游,还有共同兴趣的新伙伴。对即将见到的秦直道充满了种种想象,相关的历史图影又不时闪现与切换。一幕幕灵视的蒙太奇。
司马迁当年是走过秦直道的哟!
有时觉得自己幼稚如孩童,对周围的一切都好奇,充满激情。说话走路都是快节奏,完全不像曾国藩所期待的说话迟钝些走路缓慢些那样成熟的劲儿。是教师形象的社会性期待把自己雕塑成这样了么?有时又觉得自己年龄相当悠久,数千年的图影历历在目,融化在血液中。脱落少时辈,结交皆老苍,那随处可见的千百年古树和历代堆积的残砖碎瓦好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的,令人怦然心动,虽是初面却是那么熟稔,有着称名忆旧容的追忆感。是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大秦留直道,我辈复登临!
车行如飞心亦飞。
虽不能比作羁鸟返林池鱼归渊,但眼前真真切切感到一片辽阔。
黄土绿韵
沿秦直道采风,向北而去原想多荒漠苍凉,不料却是一路绿色一路景,遂有自然意象密集而应接不暇之叹。
驶出关中平原,丘陵曲线优雅,极富女性美的轮廓因绿意而生机勃勃。苹果树柿树随路都是果园格局。大片大片的小麦大麦如集团军般齐整,偶见的油菜喜眉眉齐刷刷斜倚而立,仿佛春深的孕妇满怀欣喜企盼美好境界的到来。淳化、旬邑、永寿无不如是。一眼望去,竟没有荒芜裸露之处。窗外绿枝绿叶,触目黄花红花,白云下鸟儿展翅飞翔。更有趣的是,关中道上洋槐树早已花落结荚,而在淳化、旬邑、永寿、富县等地则处于盛开阶段。正所谓:“平原五月槐结荚,北山槐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而在石门山,那高峭的枝桠嫩叶初透,在阳光下呈半透明的绿色,美不滋滋的清莹黄亮。这一现象也浓缩在富县一地之间,这里槐花如雪如瀑,隔路的那片槐林则回黄转绿,想是嫩枝才透春消息吧。奇妙!不知是海拔高差还是纬度的错位,也不至于咫尺之内添别趣吧。
进入富县境,令人惊异的夹道森林相迎送。我知道蛰居于羌村的诗圣曾设想过广厦千万间令古今动容,不知他在此地设想过千亩森森村外绕么?忆及当年,我在山中植树时,报告者说共产主义就是把环境建成美丽的花园。而我们植树,就是建设花园的初步!激动的我当时就想世界几大宗教的天堂不都是有水有岛有树有花有鸟么?陕北的窗花怎么也充满了这样的意象,那么多美丽的花,美丽的树,美丽的花与鸟,且用云彩来点缀?
在靖边宥洲湖畔,白云绕树影,湖水泊蓝天。遇一抱柴草的中年主妇,苗条,围裙长如裙裳。她的穿T恤牛仔的儿子,11岁吧,在家门前玩自行车,红衣绿裤的小女儿远在屋檐下盆中戏水。闲谈几句,她忙于给放学的俩孩子做饭。她说丈夫去深圳打工,她一个女人家,劳动一个年收六七千元够娘仨花就行了。说着笑笑,牙齿白白的,仿佛湖水荡漾在她心里,透亮而开阔。回看自家院落,白墙红瓦,玻璃映出日光湖光。一只白狗悠闲地卧在屋檐下。此情此景,倘王维再来,也仍会是即此羡闲逸而怅然吟式微吧。
进入榆林境。神木,随处可见柠条,灌木丛状,小小绿叶黄花,据说极耐旱。怪不得高速路边斜坡上到处打洞栽植此物呢。路边、沙丘间多杞柳。这里的文人们叫它塞上柳,这是榆林的典型风貌。低矮而粗壮的树身,十多枝条合拢而举,似将抵御风沙的形象定格在自身的生长过程中,在我的瞬间印象是这样。有的苗条鲜嫩是御沙的新秀,有的苍老龙钟是植树历史的见证。诗人霍竹山告诉我,清光绪年间靖边县令丁锡奎写《劝民植树俚语》,并以“谁剥树的皮,我剥谁的皮”来警戒,遂留下丁剥皮的名号,其实是很好的官。民国年间县长牛庆誉曾发动植树造林。1942年共产党县委书记惠中权更以俚语村言劝农而效果颇佳:“多植一棵树,多养一只羊,多打一升粮”、“家有三百柳,吃穿不发愁”云云。我便悟出植树种草的智慧不是某一时代某一人灵机一动的特产,而是人类与自然互动的产物,是自远古一代一代传承、增益与碰撞而来的。遂想到了柳青,在自身不保多病之秋,仍以国内外世界种植格局为坐标,站在历史的高度建议在此黄土高坡上种草种树,全局性地改变这一块土地的经营方针。而今的秀美山川工程,更是历史高地上更大范围的智慧之举。于是采风者触目所及,便是绿草绿树,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绿意绿韵,宜人醉人。只是车行得快呀,来不及感受。
神湖
下午一时许,散步到神湖。一块卧石上镌刻着鲜红的大字:神湖。
神湖,神木的湖,神秘的湖,神圣的湖。一个有意味的名字。陪伴的陕北诗人告诉我说,这里原是沼泽地,自1929年以后,水量渐增而气势益大,到六七十年代成现在风貌。也叫红碱淖。上个世纪70年代,它叫尔林兔水库,其实它天然而非人为,是沙漠中七条季节河流汇聚而成的内陆湖。我想也是,平地出神湖嘛,一问世便创纪录。若排名,陕西省最大的湖泊,中国第一沙漠淡水湖非它莫属。
集体乘汽艇。浪花如雪如瀑从船舷两侧喷出。晶莹如碎玉飞琼,奔放如白马驰骋,纯粹如风起云涌。接近飞翔的速度逼近了自由,生命因之获得了高峰体验,快速即快意啊。水滋润心灵,让人亲切。人们心胸清纯透明,此时此地,几乎每个人都可回答老子“能婴儿乎”的提问。马达轰鸣,风耳边呼啸,天地随人前移,水面在眼前扇面般展开又合拢,云朵和浪花相伴相生,人们或坐或立,悄静无语,好一个神湖的晴景哟!
湖畔东西延展为草原,而南北起伏为沙丘。随着汽艇仿佛围绕一个焦点作圆周运动。远方前行而近前后撤,汽艇不停它们的运动便不休止。放眼看去,东侧尔林兔草原幽邈绵长;西侧亦是无边的天然草原,虽无名却也能想象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趣。南北沙丘起伏,沙柳丛丛,沙打旺和开着黄花的柠条参杂其间。滩地绿意斑驳,苍凉而充满生机。
汽艇停靠南岸,即是红石岛了。听说原是湖心岛,因水位渐低而演绎为半岛。大片松软的沙滩,柔和,纯净。登岛人人脱鞋袜而赤足走在松软的沙滩上。阳光下面沙有点烫。脚有点损但亦有踏实感。沙粒净极而让人想坐想卧,如回到童年,如回到家庭。
岛上地形奇特,一段坡势平缓的沙滩过后,面前便有一近百米的沙丘,陡峭如削,近80度,且有一绳索为经木棒为纬的软梯暗示我们爬上去。原来是滑沙场。遂和骑骆驼而来的同伴滑沙而下。第一次躺上滑板,闭眼冲出,势能演化为动能。可见在一定的形势下自身静态潜能是不能低估的。飞,飞的感觉,爽,李白写“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时候也是这般感觉吧?遂悟出速度的快感。
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在超脱的意识中,沙漠也是很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