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安全管理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尤为重要。笔者从分析企业发展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出发,从人员、制度、技术三个方面提出目前企业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所在,进而又从这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企业安全管理环境,提高管理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 安全管理 对策研究
0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已经成为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尤其是随着构建和谐社会政策的出台,更使得企业安全管理上升到更为重要的地位。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10余万人,经济损失占到了GDP的2%左右,损失惊人,教训深刻。尤其对于化工企业而言,产品中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多,高温、高压设备多、工艺复杂、操作要求严格,如果管理不当或者生产中出现失误,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或者灼伤等事故,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给环境、人民群众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企业必须将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安全、平稳、健康的运行。
1 发生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
笔者所在单位为一家液碳企业,目前二氧化碳已经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食品保鲜、化工原料、保护焊接等等国民经济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多年的从业经验看,目前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漏洞,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不少安全隐患,急需引起高度重视和解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人员安全意识的淡薄 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设备实际操作归根到底都是人。客观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各项生产工艺都已经有了科学的操作规则,除了一些难以预料的因素外,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最根本原因往往是由于人所造成的。尤其是在长期的严格管理制度下,企业安全有序的生产经营,极易使员工和管理者产生麻痹松懈的思想,导致操作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牢固树立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在生产实践中克服松懈思想,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企业必须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帮助企业人员时刻保持警惕,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1.2 规章制度落实的欠缺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认为,应同时采用行为指标(Activities indicators)与结果指标(Outcome indicators)来衡量安全系统管理效能,行为指标可以识别组织是否采取了降低风险的行动,而结果指标则识别组织采取的行动的后果。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有效的行动来达到减低安全事故风险的目的。而就现代企业而言,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企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实际情况看,虽然各个企业针对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了严密、全面的规章流程,但问题却往往发生在能否落实上,一项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很好的落实下去一样不能称之为好的制度。
1.3 设备检修保养的缺位 对化工企业而言,生产、运输、储藏设备质量的好坏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安全管理的难点所在,对液碳企业而言,尤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必须要确保设备时刻处于安全的状态。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使用到位而保养不到位,致使很多设备带病工作,为安全管理埋下了众多隐患。如二氧化碳储罐,这类设备是储存液体二氧化碳的常用设备,而其却极易容易造成锈蚀、损坏影响质量,而在实际工作中,操作人员一方面由于设备技术原因,没有检查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主观上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易发生事故。
2 落实企业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企业的良好发展是建立制度、人才、技术三个基础之上的,对于安全管理而言如此,必须从技术、人员、制度三个方面入手,以人员为基础,提高管理质量,以制度为保证,提高管理层次,以技术为手段,丰富管理方式,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实现企业高效、安全的发展。
2.1 提高企业员工思想认识水平 安全工作是企业的重要工作,必须在企业内部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帮助企业员工树立安全复杂性、长期性、未知性的特点,复杂性是指安全工作是企业各项工作的集合,是一个综合体,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任何人不能置身事外;长期性是指安全工作是企业的永恒话题,他既不是短期性,也不可能是暂时性,因此要“全员、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将安全管理落实到人,切实做到责任到人、人人有责;未知性是由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很大的偶然性和不可控性,安全与事故往往介于一线之间,因此必须将预防工作放在安全工作的首位。一方面要提高企业安全监管人员的积极性,将监督人员的重要地位突出出来,提高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认清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被监管人员的主动性,转变其对安全监管的抵触情绪,帮助其树立安全工作与自身利益的紧密相关的思想,真正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2.2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的有效落实对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推动的作用。因此一是要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企业特点和员工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将《安全生产法规》、《消防法》以及各项操作规章进行重点教学,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为落实制度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加强对制度落实的检查力度,采取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定时检查与不定时检查相结合、重点检查与全方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细致地做好落实规章制度的检查活动。三是企业从业人员要确保相对稳定,企业要严格职工的全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特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并持证上岗、处置事故培训等,要制定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不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水平和生产操作技能,提高职工事故状态下的应变能力。四是开展辅助手段,促进规章制度的落实。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促使员工在工作中积极学习业务,提高技能,掌握安全技巧,规范员工行为。五是要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奖惩制度有效、科学的落实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从制定奖惩标准之初,就要在企业内部进行大力宣传,让员工意识到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意识到安全工作对自身利益的影响,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效能。
2.3 大力运用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确保安全工作的落实,尤其对一些人们自身难以评价的项目,高技术可以真正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帮助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一是可以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液碳企业而言,各类信息多、标准复杂、信息加工复杂,因此有效的建立适合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非常有效。二是建立安全监管网络系统,将人员监控和机器监管结合起来,确保对企业生产、储藏等各个阶段的全程监管,提高监管效能。三是引进必要的检测设备。如在笔者所在的液碳企业中,二氧化碳充装是日常生产中的必要、重要环节,而如何确保充装安全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企业与相关单位共同研发了一套电脑充装系统,既能设定充装量防止过量充装,又能自动识别充装钢瓶检验代码,确保钢瓶质量,提高充装安全系数和充装速度。
3 结论
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些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企业从上到下齐心协力才能有所收获,安全工作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采取多种手段,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
参考文献:
[1]罗云,程五一等.现代安全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田震.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探讨[J].人类工效学,2005(7).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石油化工及危险化学品领域研究报告,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邓国光.安全管理也要“吐故纳新”[J].安全与健康,2005(10).
关键词:企业 安全管理 对策研究
0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已经成为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尤其是随着构建和谐社会政策的出台,更使得企业安全管理上升到更为重要的地位。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10余万人,经济损失占到了GDP的2%左右,损失惊人,教训深刻。尤其对于化工企业而言,产品中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多,高温、高压设备多、工艺复杂、操作要求严格,如果管理不当或者生产中出现失误,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或者灼伤等事故,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给环境、人民群众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企业必须将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安全、平稳、健康的运行。
1 发生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
笔者所在单位为一家液碳企业,目前二氧化碳已经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食品保鲜、化工原料、保护焊接等等国民经济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多年的从业经验看,目前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漏洞,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不少安全隐患,急需引起高度重视和解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人员安全意识的淡薄 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设备实际操作归根到底都是人。客观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各项生产工艺都已经有了科学的操作规则,除了一些难以预料的因素外,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最根本原因往往是由于人所造成的。尤其是在长期的严格管理制度下,企业安全有序的生产经营,极易使员工和管理者产生麻痹松懈的思想,导致操作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牢固树立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在生产实践中克服松懈思想,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企业必须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帮助企业人员时刻保持警惕,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1.2 规章制度落实的欠缺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认为,应同时采用行为指标(Activities indicators)与结果指标(Outcome indicators)来衡量安全系统管理效能,行为指标可以识别组织是否采取了降低风险的行动,而结果指标则识别组织采取的行动的后果。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有效的行动来达到减低安全事故风险的目的。而就现代企业而言,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企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实际情况看,虽然各个企业针对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了严密、全面的规章流程,但问题却往往发生在能否落实上,一项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很好的落实下去一样不能称之为好的制度。
1.3 设备检修保养的缺位 对化工企业而言,生产、运输、储藏设备质量的好坏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安全管理的难点所在,对液碳企业而言,尤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必须要确保设备时刻处于安全的状态。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使用到位而保养不到位,致使很多设备带病工作,为安全管理埋下了众多隐患。如二氧化碳储罐,这类设备是储存液体二氧化碳的常用设备,而其却极易容易造成锈蚀、损坏影响质量,而在实际工作中,操作人员一方面由于设备技术原因,没有检查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主观上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易发生事故。
2 落实企业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企业的良好发展是建立制度、人才、技术三个基础之上的,对于安全管理而言如此,必须从技术、人员、制度三个方面入手,以人员为基础,提高管理质量,以制度为保证,提高管理层次,以技术为手段,丰富管理方式,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实现企业高效、安全的发展。
2.1 提高企业员工思想认识水平 安全工作是企业的重要工作,必须在企业内部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帮助企业员工树立安全复杂性、长期性、未知性的特点,复杂性是指安全工作是企业各项工作的集合,是一个综合体,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任何人不能置身事外;长期性是指安全工作是企业的永恒话题,他既不是短期性,也不可能是暂时性,因此要“全员、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将安全管理落实到人,切实做到责任到人、人人有责;未知性是由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很大的偶然性和不可控性,安全与事故往往介于一线之间,因此必须将预防工作放在安全工作的首位。一方面要提高企业安全监管人员的积极性,将监督人员的重要地位突出出来,提高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认清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被监管人员的主动性,转变其对安全监管的抵触情绪,帮助其树立安全工作与自身利益的紧密相关的思想,真正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2.2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的有效落实对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推动的作用。因此一是要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企业特点和员工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将《安全生产法规》、《消防法》以及各项操作规章进行重点教学,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为落实制度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加强对制度落实的检查力度,采取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定时检查与不定时检查相结合、重点检查与全方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细致地做好落实规章制度的检查活动。三是企业从业人员要确保相对稳定,企业要严格职工的全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特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并持证上岗、处置事故培训等,要制定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不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水平和生产操作技能,提高职工事故状态下的应变能力。四是开展辅助手段,促进规章制度的落实。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促使员工在工作中积极学习业务,提高技能,掌握安全技巧,规范员工行为。五是要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奖惩制度有效、科学的落实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从制定奖惩标准之初,就要在企业内部进行大力宣传,让员工意识到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意识到安全工作对自身利益的影响,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效能。
2.3 大力运用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确保安全工作的落实,尤其对一些人们自身难以评价的项目,高技术可以真正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帮助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一是可以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液碳企业而言,各类信息多、标准复杂、信息加工复杂,因此有效的建立适合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非常有效。二是建立安全监管网络系统,将人员监控和机器监管结合起来,确保对企业生产、储藏等各个阶段的全程监管,提高监管效能。三是引进必要的检测设备。如在笔者所在的液碳企业中,二氧化碳充装是日常生产中的必要、重要环节,而如何确保充装安全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企业与相关单位共同研发了一套电脑充装系统,既能设定充装量防止过量充装,又能自动识别充装钢瓶检验代码,确保钢瓶质量,提高充装安全系数和充装速度。
3 结论
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些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企业从上到下齐心协力才能有所收获,安全工作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采取多种手段,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
参考文献:
[1]罗云,程五一等.现代安全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田震.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探讨[J].人类工效学,2005(7).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石油化工及危险化学品领域研究报告,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邓国光.安全管理也要“吐故纳新”[J].安全与健康,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