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东盟视域下的双创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f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的国际贸易专业为例,首先探讨了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内涵及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意义;其次分析了我校在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路径的建议,以期为中国与东盟区域经贸合作发展打造高质量的人才基础条件。
   [关键词] 东盟;创新创业;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0-0028-03  
  广西财经学院作为地方性财经类本科院校,肩负着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输送优秀人才的责任。培养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是适应区域经济合作形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应紧跟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形势,优化人才培养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 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内涵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是对传统大学教育模式的改良,其本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增强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技能,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为我国创新驱动型发展提供动力支持。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应从我校所处的区域特色和办学层次出发,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我校自身实际情况又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培养路径。因此,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应具有完备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熟悉东盟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及社会制度,掌握至少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技能,拥有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动态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
  二 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不具备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而源于技术创新的比较优势具有不易被模仿和超越的特点,是未来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国际贸易人才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主要人力资源,是国家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的中坚力量。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有助于我国创新驱动型发展的实现,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高质量发展,扩大我国与东盟经贸往来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我校作为地方性财经类本科院校,应积极培养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优质的人才基础。
  (二)有利于我校对区域市场所需人才特征的把握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连接我国内陆地区与东盟的西南大通道。广西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占到广西整体对外贸易的80%以上,因此东盟是广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广西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的支持。培养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既符合广西本地人才市场需求,也符合周边省份人才市场的需求。通过优化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路径,深化校企合作育人的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的新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构建,可以进一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要求,使得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成为立足于区域市场需求的定向培养。
  (三)有利于国际贸易人才全面综合素养的提高
  国际贸易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实践技能。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重点强化了国际贸易人才自主学习、实践动手、创新创业的能力,旨在培养国际贸易人才沟通协调和勤奋刻苦的精神,重视激发国际贸易人才到东盟国家就业、创业的积极性。在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校所处的区域经济环境特征决定了我校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应主动转变为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从而有利于国际贸易人才全面综合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国际贸易人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发展,更有利于国际贸易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三 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国际贸易专业契合性不强
  目前,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必修课已纳入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公共课专任教师讲授,授课内容多使用通识案例,并没有专业区分度。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与国际贸易专业契合性不强,没有突出国际贸易的专业特点。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后,无法与国际贸易专业相结合,对国际贸易人才如何进行创新创业缺乏深刻认识。例如,如何设立小型跨境电商企业、如何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如何树立涉外商务职业道德、如何防范国际贸易风险等问题普遍得不到解决。而这些问题是国际贸易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必然要涉及的问题。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以公共课的模块进入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专业针对性,对学生在国际贸易领域的指导性不强。
  (二)国际贸易专业师资队伍的实践经验不丰富
  国际贸易是应用型专业,每个理论知识点都有其对应的实践环节,教学过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际贸易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一直呈现高学历化的趋势,但同时师资队伍亦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绝大部分教师从高校进入高校,具有较好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但实践能力方面则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效果与社会的需求仍有一定程度的错位。
  (三)实践教学的环境和形式过于单一
  虽然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中不乏实践环节,但不少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学生更多表现为“被动实践”。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实践教学的环境和形式过于单一。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在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室中进行,配套了许多仿真模拟教学软件,如國际贸易单证处理系统、进出口报关报检系统、国际贸易综合模拟系统等。学生通过使用这些系统可以对国际贸易的流程和规则形成初步认识,但与外贸企业的实际业务情况仍有一定差距,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四)学生运用东盟国家语言的能力欠佳
  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应掌握一门东盟国家语言,并能熟练运用于业务交流和商务谈判。这是我校国际贸易专业区别于其他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我校国际贸易专业均开设了泰语、越南语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作为第二外语而学习。但是第二外语课程设置的时间仅有一个学年,教学内容也仅限于日常交流所用,没有与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等课程相结合,无法满足业务沟通和商务谈判的要求。这导致我校国际贸易专业特点不够突出,无法满足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对特色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
  (五)赴东盟国家交流学习的项目少
  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设置东南亚经济与贸易、东南亚政治与文化等课程,使学生对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概况有了理性认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赴东盟国家交流学习是学生熟悉东盟国家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民俗风情和宗教文化的绝佳途径,也是拓展国际视野和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我校与东盟国家高校的人才交流机制尚未完善,学生赴东盟国家交流学习的项目少、覆盖面小。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仍以自我培养为主,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较为单一。
  (六)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匮乏
  职业生涯规划是必修通识课程,在授课内容方面缺乏专业针对性。职业生涯规划目前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难以上升到专业性更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层次。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是“走出去”的国际化人才,仅依靠寥寥几个课时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能使学生形成准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大部分学生就业模式仍局限于国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冲破国界壁垒、走向东盟市场的国际贸易人才屈指可数。
  四 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路径的优化
  (一)开展具有国际贸易专业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要打破通识课程的传统模式,形成具有国际贸易专业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要与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相互匹配,并能体现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以东盟国家社会文化、商业规则为着眼点开展教育,并结合东盟市场开拓、小型电商企业创立、国际贸易风险防范等案例向学生输送创新创业的理念。创新创业师资团队要突破由公共课教师担任的单一局面,应吸纳有一定创新创业经验的专业教师、企业家和校友共同构成,实现创新创业师资团队结构的多样化和合理性。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赛,并创造良好条件帮助学生将项目计划落地实施,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二)打造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兼具的国际贸易专业师资队伍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将校企合作引入国际贸易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来。一方面,学校应为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学习提供便利,制定教师与外贸企业、行业协会的定期交流制度,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会议,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聘请外贸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业务骨干担任兼职导师,邀请业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到校举行讲座或辅导。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互动,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层次,形成有理论、重实践的教学团队。
  (三)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体验性
  为了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体验性,实践教学的环境和形式应紧跟外贸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入阿里巴巴、速卖通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模拟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业务中的应用,提高实践教学体验的真实性,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二是更新实践教学的项目库和案例库,发挥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在积累学生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中的作用,以真实、优质的项目和案例资源指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进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三是切实发挥校企合作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将各类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园作为实践教学的场所,聘请业界专家和企业代表担任实践导师,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尝试承接各类业务,如跨境电商网站设计及维护、线上产品推广等。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验性的提升,要求学校对实践教学的环境和形式进行创新,促使学生由“被动实践”向“主动实践”转变。
  (四)加强东盟国家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东盟国家语言是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为充分突出我校国际贸易人才的特色,应加强东盟国家语言作为第二外语的能力培养。首先,适当增加东盟国家语言课程的授课时间,提高东盟国家语言课程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其次,适当丰富东盟国家语言课程的授课内容,增强与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东南亚民俗风情等课程的契合度,提高学生运用东盟国家语言作为第二外语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的能力。再次,适当提高东盟国家语言课程的考核难度,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准,有针对性地考核学生运用东盟国家语言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的能力。
  (五)完善与东盟国家高校的人才交流机制
  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是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必须要走国际化的联合培养路径,才能保证国际贸易人才质量与世界接轨。一方面,通过完善与东盟国家高校的人才交流机制,为学生提供赴东盟国家交流学习的项目,使学生积累在东盟国家进修和实践的经验,有效提高学生对东盟国家的认知水平和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通过完善与东盟国家高校的人才交流机制,创造双方在教育合作、学术交流、科研协作等方面的机会,相互借鉴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保障双方人才交流机制的顺利推进,应重点解决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等问题,构建博采中外、合理有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六)提供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职业生涯规划要从一般性的通识课程向专业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转变。一是要创新学生的就业、择业和创业观念,结合自身特点明确个人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帮助学生拓宽职业通道,鼓励学生走向国际舞台,对学生到东盟国家就业、创业提供指导和支持。二是要提供定期的政策和心理咨询服务,对相关就业、创业政策进行解答,并提供就业、创业心理咨询服务。三是要指导学生为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制定有效的规划安排,并让学生理解规划路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应有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四是要引入成功校友和业界人士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导师,结合他们的切身经历和行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找准职业定位和切入点。
  五 结语
  面向东盟的创新创业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充分体现了地域性特点,紧密结合了广西在中国与东盟区域经贸合作中的地域优势。今后,我们应重点从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验性、东盟国家语言运用能力、人才交流机制、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等六个方面优化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期为中国与东盟区域经贸合作输送更高质量的国际贸易人才。
  参考文献:
  [1]文君,蒋先玲.用系统思维创新高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5):153-160.
  [2]薛鹏,武戈,邵雅宁.“一带一路”背景下国贸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对外经贸,2015(12):143-145.
  [3]吴轶群.“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双创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国际贸易專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26):21-23.
  [4]寸守栋,杨红英.知识创新理论下的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视域[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1):43-47.
  (责任编辑:张宏玉)
其他文献
[摘 要] 大学生王某因特殊的家庭环境和不恰当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心理问题。在对内外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该生所在学院辅导员搭建起以一对一谈话为主,家庭、班级、宿舍共同关注为辅的干预和帮扶机制,在这一机制的顺利运行下,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王某的心理状况出现了明显好转。该案例为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及帮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问题;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 G44
期刊
[摘 要] 主体间性教学观念的提出改变了以教师作为单一主体、学生作为客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双主体性及主体间的交互性,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意义重大。通过主体间性语境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体间性教学现状的分析,可看出主体间性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仍存在不足,须从提升教师教学自信,增强师生的主体意识,深化教学研究与加大教学投入等方面提升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主体间性 思想政治课 教学实效  
期刊
[摘 要] 熵值的本质是反映一个系统无序与功能损毁度的物理量值,迁移到教育系统,主要指教育品质或教育功能的损毁度。贴牌大学作为扩招后新的办学模式大量产生,这类学校的兴起,对高等教育各类总量指标的拉升贡献巨大,但规模快速扩张带来的教育品质下降与教育治理结构失准问题也不容忽视。对贴牌类大学治理实践实证检视,可以探究到这类组织治理结构问题生成的深层动因,探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重置大学现代治理结构更加科学
期刊
[摘 要] 程式语是语言的半成品,是语法和词汇的结合体。程式语可以增加语言使用的流利性和准确性。为提高学生汉译英能力,建议将程式语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文章以大学英语四级真题段落翻译为例,展示翻译过程,阐述翻译步骤,为课堂教学提供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 程式语;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期刊
[摘 要] 学风建设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点,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学院通过“同伴课堂”“四个链条”、结对帮扶、辅导助力、平台答疑等措施,从学院到班级,从家庭到寝室,为学困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学习上的精准帮扶,以浓厚学院整体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果,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学风建设;同伴课堂;轴心;多管齐下;精准帮扶  
期刊
[摘 要] 新《国标》背景下,充分发挥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构建符合新时代学科发展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各高校的首要任务。本文以日本商务礼仪课程为例,分析日本商务礼仪的现状,提出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日本商务礼仪课程构建,探讨商务日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教学改革发展提供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新《国标》;商务日语;日本商务礼仪;混合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活动,一直是整个社会都比较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创业的机会很多,但是就业创业的难度也与日俱增。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背景和问题的探讨,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分析问题,希望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 就业创业;社会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0-0004-02   
期刊
[摘 要] 目前,教育国际化日益深入,以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为代表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备受关注,其明辨性思维、师生角色互换、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过程评价等课堂教学理念在项目课程中的实践已初显成效,对项目外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沟通技巧课程教学为例,探究ISEC项目教学理念在普通本科专业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关键词] ISEC
期刊
[摘 要]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规律借助其循环、曲折和螺旋式的发展路径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带来诸多启示。结合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时代境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强化教师诚信引领、回归学生守信本位、坚持科学教育供给、畅通价值传播渠道及把握舆论价值导向的重要性,有效利用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等发展阶段,通过事前话语主体的教育镜像、事中话语对象的暗示画像与事后话语内容的疏
期刊
[摘 要] 融入地方红色文化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目前学界对于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耦合方式,存在整体性研究少、对受教育者关注不够等不足。本文结合淮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从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两个层面,探讨红色文化如何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进实践。   [关键词] 红色文化;思政课;淮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