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体验实境 提升能力”为主线的机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是在硬件、师资、课程等方面创设实境,全方位营造职场情境。根据企业订单需求,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引入企业生产线,让学生体验实境,有效地提升职业能力。让学生在工学交替、前店后厂、顶岗实习等过程中深入实境,进一步强化创业能力。
[关 键 词] 体验实境;订单式;理实一体化;引企入校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057-01
在这些年的办学探索中,高校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是一个严密的过程,是高校工作的核心所在,而人才培养模式则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几年,高校的教学模式改革从中深受启发,规划了适应地方经济特色的机械专业布局,理论指导行动,构建了以“体验实境 提升能力”为主线的一套完整的高校机械人才培养项目课程体系。
一、创设实境,全方位营造职场情境
(一)观念转变、硬件完备是创设实境的前提
高校是技术工人成长的摇篮,而在传统的“排排坐”,黑板加粉笔的教室中是培养不出技术人才的。只有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生才可能对职业岗位有一个真实的认知。尤其像校内实训场所,应该按照职业车间的真实环境,建设实训工场和实习生产线。
(二)“双师”素质教学和管理的团队是创设实境的基础
创设实境教学,所有的课程项目都来自于企业真实的生产一线,生产的也是真实的产品,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操作技能也要强。高校为缩小与企业的差距,打造一支由“双师型”的专业教师、了解企业文化的公共基础课教师和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双师”素质团队。再根据需要,分批安排相关人员到企业挂职锻炼,还要有计划地聘请企业高级技师、知名企业家来校授课以补充师资力量,通过引进、培养等多种途径实现教师教学的专门化、双师化。
二、体验实境,有效地提升职业能力
(一)以“订单式”人才需求为目标,在企业式管理中形成职业意识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高校从企业获取人才需求订单,为企业“量身订制”技能型紧缺人才,确保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零距离对接。高校在传授技能的同时,要模拟“订单”企业的岗位实境,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管理体制。高校先后与浙江吉奥汽车有限公司、台州市环宇轴承厂、台州市空调阀门厂等8家大中型企业紧密合作,签订了“订单式”合作协议,创办了3个“企业冠名班”。在第一学期,就多次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与工人交流,对职业有一个真实的认识。
(二)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途径,在边学边练中掌握专业知识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的一种教学模式。高校结合地方经济及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数控技术专业参照企业运作模式,制定设备配置方案,在实训车间设讲解室,教学场所围绕着实训车间布置,从设备上为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保障。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及综合实训课的分类,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其中专业平台课模块理论与实践穿插,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三、深入实境,进一步强化创业能力
(一)“工学交替”,在半工半读过程中逐步成熟
“工学交替”是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采用“上课→岗位实训→上课→岗位实训”交替进行的形式,这种“半工半读”的职教模式,与传统的“先学习、后工作”模式有很大的区别。高校对安排在校内的实训,是将学生以不同层次搭配分组、以组为单位按周进行综合实训,完成一个或数个项目任务后轮换。对安排在企业的实训,则以企业生产目标为主线,与高校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实现了高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
(二)“前店后厂”,在经营生产实践中学会创业
教育部近期明确提出,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创业创新。高校倡导“把店开到街上去,把厂办成学生的”。我校地处龙头王,毗邻粮库路,而粮库路是路桥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外加工的中心地带,机械专业组因地制宜,在龙头王路开辟了数间店面,为模具制造及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实训与创业的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教育带动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总而言之,高校机械人才培養模式是借企业文化创设实境,全面营造职业氛围;校内模拟实境进行实训是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工作能力;“工学交替”体验实境和“前店后厂”创业实践,则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就业作准备;融入实境、顶岗实习能培养学生的熟练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保证了就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武文.“实境”与“耦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实训过程本质的教学论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马广,王志明.“引企入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8(9).
[3]张永学,朱柏生.“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顺利运行的对策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关 键 词] 体验实境;订单式;理实一体化;引企入校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057-01
在这些年的办学探索中,高校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是一个严密的过程,是高校工作的核心所在,而人才培养模式则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几年,高校的教学模式改革从中深受启发,规划了适应地方经济特色的机械专业布局,理论指导行动,构建了以“体验实境 提升能力”为主线的一套完整的高校机械人才培养项目课程体系。
一、创设实境,全方位营造职场情境
(一)观念转变、硬件完备是创设实境的前提
高校是技术工人成长的摇篮,而在传统的“排排坐”,黑板加粉笔的教室中是培养不出技术人才的。只有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生才可能对职业岗位有一个真实的认知。尤其像校内实训场所,应该按照职业车间的真实环境,建设实训工场和实习生产线。
(二)“双师”素质教学和管理的团队是创设实境的基础
创设实境教学,所有的课程项目都来自于企业真实的生产一线,生产的也是真实的产品,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操作技能也要强。高校为缩小与企业的差距,打造一支由“双师型”的专业教师、了解企业文化的公共基础课教师和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双师”素质团队。再根据需要,分批安排相关人员到企业挂职锻炼,还要有计划地聘请企业高级技师、知名企业家来校授课以补充师资力量,通过引进、培养等多种途径实现教师教学的专门化、双师化。
二、体验实境,有效地提升职业能力
(一)以“订单式”人才需求为目标,在企业式管理中形成职业意识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高校从企业获取人才需求订单,为企业“量身订制”技能型紧缺人才,确保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零距离对接。高校在传授技能的同时,要模拟“订单”企业的岗位实境,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管理体制。高校先后与浙江吉奥汽车有限公司、台州市环宇轴承厂、台州市空调阀门厂等8家大中型企业紧密合作,签订了“订单式”合作协议,创办了3个“企业冠名班”。在第一学期,就多次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与工人交流,对职业有一个真实的认识。
(二)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途径,在边学边练中掌握专业知识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的一种教学模式。高校结合地方经济及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数控技术专业参照企业运作模式,制定设备配置方案,在实训车间设讲解室,教学场所围绕着实训车间布置,从设备上为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保障。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及综合实训课的分类,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其中专业平台课模块理论与实践穿插,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三、深入实境,进一步强化创业能力
(一)“工学交替”,在半工半读过程中逐步成熟
“工学交替”是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采用“上课→岗位实训→上课→岗位实训”交替进行的形式,这种“半工半读”的职教模式,与传统的“先学习、后工作”模式有很大的区别。高校对安排在校内的实训,是将学生以不同层次搭配分组、以组为单位按周进行综合实训,完成一个或数个项目任务后轮换。对安排在企业的实训,则以企业生产目标为主线,与高校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实现了高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
(二)“前店后厂”,在经营生产实践中学会创业
教育部近期明确提出,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创业创新。高校倡导“把店开到街上去,把厂办成学生的”。我校地处龙头王,毗邻粮库路,而粮库路是路桥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外加工的中心地带,机械专业组因地制宜,在龙头王路开辟了数间店面,为模具制造及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实训与创业的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教育带动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总而言之,高校机械人才培養模式是借企业文化创设实境,全面营造职业氛围;校内模拟实境进行实训是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工作能力;“工学交替”体验实境和“前店后厂”创业实践,则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就业作准备;融入实境、顶岗实习能培养学生的熟练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保证了就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武文.“实境”与“耦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实训过程本质的教学论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马广,王志明.“引企入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8(9).
[3]张永学,朱柏生.“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顺利运行的对策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